首页 > 医学论文 >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技术论文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技术论文

泡桐丛枝病是丛枝病,对幼苗和幼树的生长影响很大,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死亡。幼树发病后,树干或主枝上部常丛生着小枝和小叶,看起来像扫帚或鸟窝。控制方法如下:1.选择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种苗不易发生丛枝病;2.发病时应尽早切断树枝。不要在生长季节损坏树根、树皮和树枝。3.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带病切根穗10分钟左右。将石硫合剂的残渣埋在病株根部土壤中,用度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泡桐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幼苗的叶片、叶柄和嫩茎,特别是在5-7月份下雨或幼苗细而密的时候。控制方法如下:1.播种苗密度要适当。出苗后应及时间苗、施肥、翻耕、排水、培育壮苗和提高抗病性;2.受感染托儿所的治疗。播种前,将硫酸亚铁均匀撒在地表,然后翻入土中;3.出苗后可喷波尔多液或50%杀菌剂800-10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泡桐黑痘病主要危害泡桐的叶片、叶柄、茎和嫩枝,造成枯枝。症状为叶柄和嫩茎上有椭圆形斑点,凸起如痂,颜色为深褐色至黑色。防治方法如下:1。冬季要彻底清除病苗和病枝叶,焚烧,深挖减少病源。在病害发生初期,应及时清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2.幼苗出土后,可每隔15天左右喷11150-2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1次,需喷3-4次。泡桐腐烂病,发病部位主要在主干、主枝、侧枝和分枝,尤其是层的主枝和侧枝,小分枝很少发病。控制方法如下:1.移栽时避免伤根过多或撞干,栽后及时灌溉。2、科学修剪,做到勤修、轻修、及时修、合理修,剪口要通畅,及时去除病枝和枯枝。3.病重的泡桐要及时拔除。对于不太容易发病的植株,应加强管理,及时刮掉发病部位,然后进行喷施或涂膜,可使用1%的杆菌肽和5%的硫菌灵进行防治。

泡桐树上的“凤凰窝”是一种病害。它是泡桐树感病后,丛生大量的幼嫩成簇小枝形成的,状似鸟窝,名叫泡桐丛枝病,俗称“凤凰窝”。凡是泡桐栽植的地区,均有程度不一的发病,影响树木生长,削弱树势,尤其幼树患病后,常能引起死亡。泡桐丛枝病除表现枝叶簇状丛生,叶小黄化、皱缩症状外,还有越季开花的症状。常在秋季开花,但此花并不像健康泡桐春季开出的白色、紫色美丽、芳香的花朵,而是病态绿色的小花蕾,花瓣变成叶状,花蕾中抽出小枝,又叫花变枝叶型。泡桐丛枝病还在根部表现出根蘖丛生状。泡桐丛枝病病原是植物菌原体。在秋季(10月上、中旬)随树液回流至根部病组织内越冬。来年春季(3月中、下旬)随树液回流向树体上部回升致病。泡桐丛枝病可借嫁接和带毒根传病。在自然界茶翅蝽等昆虫是泡桐丛枝病的传病媒介。兰考泡桐、楸叶桐发病重;白花泡桐、毛泡桐发病轻;种子育苗发病轻,根蘖繁殖发病重。【防治措施】(1)培养无病苗木,可在无病区或实生苗上采种根育苗,种根可用每毫升1万单位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水溶液浸根12小时以上再育苗,不用留根苗或平茬苗造林。(2)及时清除发病重的幼苗或幼树,减少侵染源。(3)发病轻的幼树可用每毫升2万单位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水溶液进行髓心注射或根吸治疗。(4)对3年生以上患病树进行修枝和环状剥皮,春季3月中旬至3月底为病枝环状剥皮的最佳时间。方法是,在病枝基部或病枝下沿一定部位,进行环状剥皮,环剥口宽度一般为环剥口处枝的径长度。秋季9月中、下旬是修除病枝的最佳时间,方法是在病枝基部或病枝下沿一定部位将病枝去除。另外,也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5)5~6月对传病媒介昆虫进行药剂防治。

剥1厘米宽,全剥下。剥后不要动树干剥皮部分,否则破坏形成层,造成死树。

泡桐丛枝病论文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来栽培作物的方法,当前主要用于蔬菜、花卉和树木育苗。目前生产上常用有水培、砂砾培、珍珠岩+泥炭培和锯末培等. 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区别,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气含量,大多数采用砾、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锯木屑等作为固定基质。其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光照、养分和空气的最佳要求。由于无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扩大种植范围,加速花卉生长,提高花卉质量,节省肥水,节省人工操作,节省劳力和费用。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需要增添设备,如果营养源受到污染,容易蔓延,营养液配制需要技术知识。 (一)无土栽培的方法无土栽培的方法很多,目前生产上常用有水培、砂砾培、珍珠岩+泥炭培和锯末培等。 1.水培是指花卉根系连续或不连续浸入营养液中栽培的方法。为了提高营养液中的含氧量,一般需要通气设施。主要适用于球根花卉如风信子、朱顶红、郁金香、黄水仙等。 2.砂砾培是采用直径大于3毫米和小于1厘米的小石子作固定基质的无土栽培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木本观赏植物月季、山茶、杜鹃、茉莉等。 3.珍珠岩+泥炭培用珍珠岩与泥炭混合基质作盆栽花卉固定基质的较为普遍,常用于仙客来、大岩桐、非洲紫罗兰、球根秋海棠等开花盆栽花卉。 4.锯末培采用中等粗度的锯末加适当谷壳混合作为固定基质的无土栽培方法,常配用滴灌系统提供水肥,这在瓜叶菊、多花报春、天竺葵、矮牵牛、蒲包花中常应用。 (二)无土栽培的装置无土栽培所需装置主要包括栽培容器、贮液容器、营养液输排管道和循环系统。 1.栽培容器主要指栽培花卉的容器,常见有塑料钵、瓷钵、玻璃瓶、金属钵和瓦钵等。主要以容器壁不渗水为好。 2.贮液容器包括营养液的配制和贮存用容器,常用塑料桶、木桶、搪瓷桶和混凝土池。容器的大小要根据栽培规模而定。 3.营养液输排管道一般采用塑料管和镀锌水管。 4.循环系统主要由水泵来控制,将配制好的营养液从贮液容器抽入,经过营养液输排管道,进入栽培容器。

去食品科学和农业科学查询相关书籍浅谈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的原理和营养液的研究,英国科学家五德华德(Wood-ward)从1699年就开始了。他分别用雨水、河水和花园土浸出的水来培养薄荷,结果花园土浸出的水种植的薄荷生长最快。因此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是由于土壤中某些物质决定的。直到1860年,克诺普(Knop)和萨克斯(Sachs)第一次进行无土栽培的精确实验,用无机盐制成的人工营养液栽培植物获得成功,植株在营养液中正常生长并结出种子,这标志着无土栽培技术已成熟。一、无土栽培的优点无土栽培由于其从栽培设施到环境控制都能做到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监测和调控,因而具有一般传统的土壤栽培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是植物生长快,产量高。二是免除土壤污染,可以生产出清洁卫生、少污染、无公害、品质好的产品;三是省工、节水、省肥;四是可以避免土壤连作障害;五是不受地区、土壤等条件的限制;六是植保方便,可把病虫害降到最低限度等。二、无土栽培的基质无土栽培根据所用基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1.沙培法。是以直径小于3毫米的沙、珍珠岩、塑料或其他无机物质作为基质,再加入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2.石砾培法。是以直径小于3毫米的石砾、玄武石、熔岩、塑料或其他物质作为基质,再加入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3.水培法。为无土栽培中最早采用的方式,是植物的根系连续或不连续地浸于营养液中的一种栽培方法。它又分为静态水培和动态水培,其中静态水培不需或少需设备,但栽培较多时劳动强度较大,其营养液在栽培槽内呈静止状态;动态水培设备投资较大,但栽培的劳动强度较轻,营养液在栽培槽内呈流动状态,以增加空气的含量,一般要有10~15厘米深的营养液。4.锯末培法。采用中等粗度的锯末或加有适当比例刨花的细锯末作为基质,以黄杉和铁杉的锯末为好,有些树木锯末有毒,不能使用。栽培床可用粗陈亚光杉木板建造,内铺以黑聚乙烯薄膜做衬里,床宽约60厘米,深25~30厘米,床底设置排水管。锯末培也可用薄膜袋装上锯末进行,底部打上排水孔,根据袋的大小可以栽培1~3棵植物。锯末培养基一般用滴灌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5.喷雾培法。是将农作物的根系悬挂于栽培槽的空气中,以喷雾的方法来供给根系营养和水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营养和水分,同时根系供氧情况又好,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但对喷雾的要求高,雾点要细而均匀,且根系的温度受气温影响,较难控制。无土栽培所用基质的选择,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基质颗粒愈小,其表面积和孔隙度愈大,保水性愈好,但应避免用过细的材料做基质,否则保水太多易造成缺氧。基质中不能含有有害物质,如有的锯末由于木材长期在海水中保存,含有大量氯化钠,必须经淡水淋浇后才能用。石灰质(石灰岩)的沙和石砾含有大量碳酸钙,会造成营养液的pH值升高,使铁沉淀,影响植物吸收,所以只有火成岩(火山)石砾和沙适于做基质。基质的选择也与无土栽培的类型有关,下方排水的石砾系统可采用很粗的材料,而滴灌的石砾系统必须用细的材料。三、营养液的成分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一是植物在缺乏这种元素时,就不能正常生长、结实;二是当植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他元素不能代替,只能补充这种元素予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植物体内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这种元素就不能称之为必需营养。根据这一定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包括:C(碳)、H(氢)、O(氧)、N(氮)、P(磷)、K(钾)、Ca(钙)、Mg(镁)、S(硫)、Fe(铁)、Cu(铜)、Zn(锌)、Mn(锰)、B(硼)、Mo(钼)、C(l氯)16种元素。碳、氢、氧主要由空气和水供应,而其余的元素大多来自土壤和肥料。四、环境控制1.温度、湿度。刚种植的植株需要较高的温度来刺激生长,因而应保证白天温度22~25℃,晚上温度20~22℃。持续3~4周后可适当降温,白天保持18~20℃,晚上保持14~16℃,温度太高浪费热能,还会导致植株软弱。秋冬季的白天早晨要通风,并在午前逐渐将温度提升,午后将温度逐渐降低。整个过程保持75%~80%的空气湿度。2.光照强度。一年当中,光照是一个可变因子。冬季光照弱,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夏季光照强,要通过温室内的遮阴系统和室外顶部喷洒遮阴剂来遮阴。一天中的9:00~16:00,只要外界光照强度超过750瓦/米2时就要遮去强光。上述四点是无土栽培的一般性常识,若要夺取栽培作物的优质高产,还应熟练掌握其营养缺乏症的判断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这部分内容将在另外一篇文章介绍。作者简介:陈亚光,中学一级老师,长期从事应用生物学技术的教学、研究、实践以及科普工作,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联系地址:河南省滑县第一职业高中邮编:456462。作者简介:周静波(1967-),女,汉族,籍贯皖天长市。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教学及研究。无土栽培技术综述*周静波(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31)摘 要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无土栽培技术从实验室的研究逐渐走向实用化的生产应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无土栽培技术的常用方法与类型,包括水培技术和基质培技术。关键词 无土栽培;产业化;水培;基质培 近年来,我国众多的园艺学工作者结合我国国情,在无土栽培技术及其配套技术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无土栽培技术更加适于我国的农业生产实情。随着我国经济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土栽培已从试验研究、小面积生产示范阶段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阶段。笔者曾于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进行四季秋海棠的无土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并目睹了上海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了解到无土栽培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生产应用的过程。本文谨对无土栽培技术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8]。无土栽培是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除了满足作物对矿物质营养、水分和空气的需要外,还可以人工对这些环境加以控制和调整,从而使其生产的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品质上都优于土壤栽培。无土栽培摆脱了土壤栽培中繁重的翻土、整畦、除草等劳动过程,而且在整个无土栽培生产中逐步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1]。无土栽培在克服因土壤中病虫基数的积累、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状劣变,根系自毒性分泌等相继出现的连作障碍方面有突出的效果,具有其它许多土壤栽培不可比拟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种植者所认可。无土栽培的形式很多,水培根据其营养液液层的深度、设施结构和供氧、供液等管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营养液膜技术(NFT)、深液流水培技术(DFT)、浮板毛管水培技术(FCH)、喷雾栽培技术(SprayCulture)等。基质培包括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其它基质栽培技术等。但在我国,这些技术的应用规模还比较小[1, 2]。我国无土栽培从7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研究和消化吸收,到目前进入初级实用化阶段,已经过了近30年的时间。但仍然还没有适合我国国情的和规模化生产的无土栽培技术体系,使得我国无土栽培面积仅有约300hm2,无法与欧洲的发达国家相比。1 水培1. 1 深液流水培技术深液流水培技术是最早成功应用于商业化植物生产的无土栽培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对其作了不少改进,现已成为一种管理方便、性能稳定、设施耐用、后续生产资料投入较少的实用、高效的无土栽培设施类型。DFT在日本使用较普遍,在我国台湾、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湖北、广西、四川和海南等许多省市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华南农业大学是最早在国内研究和使用深液流水培技术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应用面积约为100多万m2 [2, 8]。深液流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水泥砖结构固定式水培设施。这是一种改进型的日本神园式深液流水培设施,是用水泥和砖作为设施的主体建造材料。整个系统包括种植槽、定植板或定植网框、贮液池、营养液循环流动系统四个大部分组成。具有建造方便、设施耐用、管理单等特点。②日本神园式水培设施。与水泥砖结构深液流水培的结构类似,但有两处不同,一是种植槽为水泥预制件拼装而成,需衬垫一层或两层薄膜;二是其营养液是以在种植槽中供液管上加上喷头的喷雾形式来提供的,这样营养液中的溶存氧可达较高的水平,有利于根系对氧的吸收。③M式水培设施。这是日本较早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的一种深液流水培技术。它的特点在于无贮液池,栽培槽的营养液通过水泵直接循环。它利用预先生产的定型泡沫塑料拼装成种植槽,然后在泡沫塑料槽内铺垫一层塑料布以使种植槽中可盛装营养液,再在槽底安装一条开有许多小孔的供液管,穿过种植槽底部薄膜安装营养液回流管并与水泵相连,同时在水泵出口处附近安装一个空气混入器。在水泵开启时,将种植槽内的营养液抽出流经空气混入器中,使营养液中的溶存氧含量增加,然后这些经过增氧之后的营养液再从供液管上的小孔喷射回种植槽中。这种设施以栽培叶菜为主。④协和式水培设施。与水泥砖结构深液流水培的结构类似,但其中种植槽为塑料拼装式的,可拆迁,安装较为简单。其特点为整个栽培系统分成各个栽培床,每个栽培床分别设置供液、排液装置。通过增大栽培槽面积,扩大贮液容积,采用连续供液法,来提高栽培系统的稳定性。这种设施以栽培果菜为主。整个系统包括种植槽、定植板及定植杯、营养液循环系统、贮液池、营养液自动控制系统。⑤动态浮根系统。这是我国台湾省开发应用的一种深液流水培技术。这是将作物根系置于栽培床的营养液中,可随营养液的液位变化而上下左右移动,当栽培床的营养液灌满深度为8cm时,栽培床内的自动排液器将营养液排放出去,栽培床内的营养液深度降至4cm,使上部根系暴露在空气中以利吸氧,而下部的根系仍浸在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养分。⑥新和等量交换式水培设施。该系统是1979年由日本新和塑料公司开发的水培系统。它的种植槽槽框是由聚苯已烯泡沫塑料压铸成U形,使用时将这些槽框拼接起来,槽内衬塑料薄膜,然后连接好供排液管道以及水泵,并在槽框上放上定植板后即可种植。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整个系统中没有设贮液池,而是依靠种植槽之间的水泵进行营养液的相互循环流动[2, 8]。1. 2 营养液膜技术营养液膜技术,是指营养液以浅层流动的形式在种植槽中从较高的一端流向较低的另一端的一种水培技术。我国于1984年在南京开始应用此项技术进行无土栽培,效果良好[2, 8]。NFT的设施主要由种植槽、贮液池、营养液循环流动装置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和资金情况及自动化程度要求的不同,适当配置一些其他辅助设施,如电导率自控装置、酸碱度自控装置、营养液温度控制装置、安全保障、报警装置。种植槽一般用软质塑料薄膜、硬质塑料板、铁板、玻璃钢或水泥砖等建成[2, 8]。1. 3 雾培技术雾培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成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根系生长在相对湿度100%的空气中,而不是生长在营养液中,作物茎叶的生长与一般栽培方式相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环境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对雾培进行了发展和改进,并将这一先进的栽培技术展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迪斯尼乐园中,供游人参观。日本已用雾培技术规模化生产蔬菜[1, 2]。1. 4 浮板毛管水培技术此项技术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东南沿海地区无土栽培研究中心”,于1991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无土栽培系统。其栽培槽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压模制成长1m,宽0·4m,深0·1m的凹形槽连成。种植槽长度以15~30m为宜,槽内铺两层黑色聚乙烯薄膜防漏液。种植槽内放置1·25cm厚、14cm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浮板,漂浮在营养液表面。浮板上覆盖一层25cm宽的无纺布(规格为50g/m2),两端垂入培养液中,通过毛管作用使无纺布成湿毡状,植物一部分根系在湿毡上生长,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一部分根系浸在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定植板是2·5cm厚40cm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覆盖在种植槽上。定植板上有定植孔。营养液由定时器控制水泵,每天定时输液,通过管道空气混合器流入栽培槽更换栽培液,经由排液口流回贮液池。此项技术在番茄、黄瓜、洋香瓜、结球生菜等蔬菜上广泛应用[1, 2]。1. 5 立柱式水培最先是在1994~1995年初,中科院植生所开发的简易柱式无土栽培,随后进一步发展推广标准型36安徽林业科技 2008年第1、2期(总第133期)式无土栽培法。盆钵是由高硬度、抗老化、无毒性的ABS工程塑料铸塑而成。盆钵的高和直径均为15cm;周壁向外有5条半圆形凸起是栽培位置,鸟瞰形如梅花, 5条凸起外壁中部各有1只耳环,用于固扎高杆植物。盆钵上沿有5只凹扣,下沿有5只凸扣,凸凹扣相连组成盆钵立柱。另外,盆钵中央有一中轴管道,立柱的中轴通过管道串联诸多盆钵,再加上凸凹扣的作用使柱上盆钵构成一稳固的柱体。该系统主要用于家庭栽培和观光[2]。2 基质培2. 1 简易盆钵栽培用彩瓷钵、塑料钵、普通瓷钵为容器,填入基质,浇灌营养液进行蔬菜、花卉栽培,适于家庭或科研栽培使用。2. 2 砾培是无土栽培初期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的主要形式,它是最早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的无土栽培技术。它是一种营养液循环利用的封闭系统,其关键部件是一组不漏水的种植槽,槽内装满惰性石砾,砾的直径一般大于3mm,种植槽定期灌营养液,然后排出回流至贮液池。它以砂砾作为基质,由栽培床、储液罐、电泵和管道等几个部分组成。2. 3 砂培美国在60年代开发的一种完全使用砂子作为基质,适于沙漠地区的开放式无土栽培系统。按照栽培床的形式分为固定式栽培槽和全地面砂培床两种。固定式栽培槽:一般为多用砖或水泥板筑成的水泥槽,内侧涂以惰性涂料。槽的宽度为80 ~100cm,两侧深15cm,中央深20cm,横底呈“V”形,横底铺双层0·2mm厚黑色聚乙烯塑料薄膜。由于砂培采用滴灌法供液,一般供液量都超过8~10%,且不回收,因此槽底部应有1∶400的坡降,以利于排液。另外还应设置排液管,使多余的营养液排放到棚室外面。全地面砂培床:这是另一种砂培形式,由美国Arizona州开发的,非常适于在沙漠地区应用。在整个温室地面上全部铺上沙,做成一个大栽培床,在床上铺两层0·15~0·2mm厚的黑色聚乙烯薄膜,薄膜上按1·5~2·0m的间隔,平行排列直径为4·0~6·0cm的多孔塑料排液管,排液管孔向下。排出的营养液流到室外的贮液池中,可用于大田施肥。排液管放好后,铺上30cm厚的沙层。2. 4 岩棉培1968年,丹麦的Grodanian公司最早开发研制出来,我国近十几年来也有一些岩棉培的应用。岩棉培就是将植物种植于一定体积的岩棉块中,让作物在其中扎根锚定,吸水、吸肥。根据供液方式的不同岩棉培,可分为开放式岩棉培和循环式岩棉培。开放式岩棉培的主要特点是:加入到岩棉种植垫中的营养液除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之外,从种植垫中流出的多余营养液通过排液管道流到种植系统外部,而不是重复循环利用的。循环式岩棉培是为克服开放式岩棉培的缺点而设计的。所谓循环式,是指加入岩棉基质中的营养液数量较多,多余的营养液不是排掉弃去,而是从岩棉中流出后通过回流管道,流回地下贮液池中,以便循环再用。为了避免营养液排出对土壤的污染,保护环境,岩棉培一般朝着封闭循环方式发展。2. 5 鲁SC型槽式基质培山东农业大学邢禹贤等(1984)研制成功的一种半基质循环供液的无土栽培形式,分Ⅰ型和Ⅱ型。Ⅰ型用铁皮或混凝土构件制成长2~3m,顶宽、槽高各20cm的倒三角型槽体,槽腰部用竹制垫篦铺棕皮作垫衬,在其上铺10cm的蛭石,垫下为营养液流动和根系生长空间。Ⅱ型槽体为直接在上面挖一条沟槽,仅槽头槽尾用铁皮或混凝土构件制成,每天定时液漫渗到基质湿润后再超过一定高度,就从排液的虹吸管中吸回槽内所有营养液,回流至贮液槽。此法在山东胜利油田和新疆有较大面积推广应用。2. 6 基质袋培法用尼龙袋或专用塑料袋等袋状物装入基质,按照一定距离在袋上打孔,作物栽培在孔内,通过滴灌供液系统供应营养液,在袋子下部或两侧打上直径为1cm的小孔,一般排除多余的营养液。袋内充填基质可以是蛭石、锯末、岩棉或混合基质。2. 7 有机基质槽式栽培法栽培槽框架选用24cm×12cm×5cm,槽间距(内径间距)98cm,延长方向坡降为0·5%,隔离土壤的薄膜厚0·1mm,宽80 cm,长度依栽培槽的长度而定,用砖等材料制作栽培槽。基质(下转41页)372008年第1、2期(总第133期) 安徽林业科技,注意及时排除步道积水。当苗高达10cm后,可以开始追肥、浇水,以10-15天追施一次人粪尿为宜。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上旬,要加强水肥管理,每亩埋施尿素30-35kg,分3次施入。第一次每亩地施10-15kg,第二次、第三次每亩地各施10kg。施肥时,要在离苗木基部20-30cm处埋施。留床平茬苗和留根苗的第一次施肥可提前至5月底,结合浇水施速效肥3-4次,亩施硫铵5-7·5kg。同时,在7月上旬和下旬,可在苗木基部分别培3cm的湿土。泡桐9501品种在7-9月间苗木生长较快,因夏季风大、苗干嫩,要注意防止风害; 10月下旬苗木基本停止生长,到11月中旬开始落叶,进入木质化阶段,这时的苗木平均地径为4-5cm,平均高达3-3·5m,成苗数约每亩2700株。3 造林培管理3·1 整地栽植根据泡桐9501品种的生长特点,在合阜、临江等地栽植,穴状整地,规格为50×50×50cm,栽植密度22株/亩,覆土踏实成馒头形,防止风倒。根据造林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一般成片栽植密度为5×6m或4×5m;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为3-5m;在宅旁、村旁可带状或块状栽植,初植造林密度可按4×4m。栽植时宜浅栽,并在树苗基部培土5-12cm呈馒头形。造林时间以秋季落叶后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前均可,有的地区进行秋季带叶栽植,也可取得较好效果。栽植后4年就可进行间伐,调整密度。泡桐也可与毛竹、茶叶等树种混交栽培。3·2 抚育管理中耕除草,前两年,每年抚育两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9月。为了提高材质,第一年栽植的苗木一般在惊蛰前要进行一次平茬,并及时培土、抹芽、除草。3·3 病虫防治泡桐病虫害有丛枝病、大袋蛾、金龟子等。丛枝病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80-90%,病原为类菌原体。幼树发病后,多在主干或主枝上部丛生小枝小叶,形如扫帚或鸟窝。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良种或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二是及时清除病树。对叶部害虫如大袋蛾、金龟子和叶甲等,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上接37页)的选材广泛,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基质的原材料应注意消毒,可采用太阳能消毒法。粗基质主要作贮水排水,可选用粗炉渣、石砾等,应用透水编织布与栽培基质隔离。栽培基质用量较大,每亩约30m3。这种栽培形式通常以固态缓效有机肥代替部分营养液,基肥均匀混入基质,占总用肥量的37·5%,追肥分期施用。注:图见封三参考文献[1]刘士哲·现代实用无土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2]卜崇兴·储液储气式无土栽培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开发·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 2004, (11): 5~12[3]李福恒·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1999, 15(4): 313~314[4]王 化·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发展历史的初步探讨·上海蔬菜, 1997, (1): 11~12, 42[5]邢禹贤·世界无土栽培及其发展趋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 1997, (3): 17~22[6]蒋卫杰,刘伟,余宏军,等·中国大陆无土栽培发展概况·农业工程学报, 2001, 17(1): 10~15[7]张广楠·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甘肃农业科技, 2004, (2): 6~8[8]郭世荣·无土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412008年第1、2期(总第133期) 安徽林业科技

承担课程本科生: 《普通植物病理学》《植保研究技术》《病毒与人类》硕士研究生:《植物病毒学》(双语教学)《专业英语》《高级植物病理学》博士研究生: 《分子植物病毒学》研究领域与方向1、植物病毒病害的鉴定和防治主要利用生物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以及新出现病毒病进行快速诊断和鉴定,研究其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已研究过西瓜(WMV、ZYMV、CMV、TMV和CGMMV)、玉米(SCMV、RBSDV和RBSDV2)、烟草(PVY、PVX、TVBMV)、花生(PStV和CMV)、番茄(黄花曲叶病,TYLCV)等作物的病毒病。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病毒病的防治措施:(1)抗病毒基因工程。利用RNAi技术获得了能够同时PVY、CMV和TMV等的转基因烟草植株。正在利用RNAi手段培育抗矮花叶病和粗缩病的转基因玉米。(2)利用PGPR菌株防治病毒病。其中利用PGPR防治烟草病毒病取得良好效果。2、植物病毒进化、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通过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检测新株系的产生和流行情况,研究病毒进化的机制。证明中国烟草上的马铃薯Y病毒(PVY)有5个株系,在国际上首次发现O:N株系的存在,首次报道NTN和N:O株系在中国的发生。通过比较40个烟草脉带花叶病毒(TVBMV)分离物的HC-Pro、P3、6K1和CP基因,分析了我国TVBMV的群体结构,证明重组、负选择、基因流是我国TVBMV进化的主要动力。证明芜菁花叶病毒(TuMV)basal-BR谱系在中国呈爆发状态。中国与日本的TuMV群体结构不同,有自己独特的亚种群。利用病毒的侵染性克隆,通过定点突变分析,研究病毒基因和编码蛋白在病毒侵染、复制、移动、蚜虫传播和致病等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希望在明确病毒致病机理基础上,获得弱毒株系,用于病毒病的防治(cross protection)。与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 Andrews)刘焕庭研究员合作,利用结构生物学方法分析病毒蛋白及与其互作的寄主蛋白的晶体结构,分析病毒致病和寄主感病的分子机理。3、植原体病害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植原体病害进行诊断,分析致病原因,探索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手段。已经首次报道了玫瑰丛枝病、绣线菊丛枝病、樱桃绿变、榆树丛枝病和黄化病、荆条丛枝等病害在中国的发生。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HC-Pro和VPg功能复合体的鉴定及结构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RSE) 2010-20112. HC-Pro影响烟草脉斑驳花叶病毒致病力的机制和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895) 2010-20123. 玉米重大病害-粗缩病预警及控制技术(2009GG10009021)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10-20124.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矮花叶病玉米新品种(2009ZX08003014B)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2009-20115.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与改造(20080434006),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2009-20116. 重要果树黄化病原鉴定技术标准研制 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10517,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合作项目)2009-20117. 植物病毒变异和基因功能研究 (NCET-07-0520) 2008-2010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 烟草病毒病生防制剂的研制与应用,2008-2011 山东省烟草公司9. 芜菁花叶病毒的群体变异(Z2007D04)2008-201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 烟草根茎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 2006-2009 山东省烟草公司11. 通过转化aptamer获得多抗转基因烟草(2004BS06002),2005-2007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12. HC-Pro结构与其在传毒、协生和抑制RNA沉默中的作用(30471138),2005-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 多功能RNA沉默抑制因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研究(20050434003),,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4.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Potato virus Y in Chinese tobacco”, 瑞典-亚洲合作研究项目()15. 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新策略研究”(301001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奖情况1 2002年 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 2007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 2007年 玉米矮花叶病发生规律与防治 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 2009年获得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5 多次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著作、论文情况在Journal of Virology、Phytopathology、Archives of Virology、Virus Genes、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Plant Disease、中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学报、植物病理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一篇文章已经被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Plant Journal、Journal of Virology、 Molecular Breeding、Plant Biotechnology等引用40多次。14. 王 洁,田国忠,徐启聪,刘永光,高 瑞,李向东,竺晓平. 泡桐丛枝病病树周围几种植物上植原体的分子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2): 304-31215. 崔廷涛, 潘一展, 高 瑞, 邵云华, 李向东,时呈奎, 赵文军, 朱水芳. 荆条丛植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 林业科学, , 45(6): 162-16516. 刘金亮, 邵云华, 张广民, 竺晓平, 杨广玲, 时呈奎, 李向东. 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山东南瓜分离物的分子特性.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39(5): 544-54817. 刘永光, 田国忠, 王洁,李向东, 竺晓平, 束怀瑞. 山东蚕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蚕业科学, 2009, 35(3): 463-47118. 陈佳,朱芹芹,袁从阳,孙作文,李向东,周涛,范在丰.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山东分离物的分子特性. 植物病理学报, 2008, 38(5): 540-54319. 张成玲, 赵永强, 于晓庆, 张薇, 解永梅, 李向东, 张广民. 姜瘟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8, 38(4): 414-41920. 朱天生, 潘一展, 崔廷涛, 高 瑞, 李向东, 朱水芳. 榆树黄化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8, 38(4): 401- 40621. 高瑞, 李向东, 王洁, 刘金亮, 竺晓平, 张广民. 绣线菊丛枝病病源的分子鉴定. 林业科学,, 43(11): 72-7522. 兰玉菲, 兰玉菲, 刘金亮, 高瑞, 王红艳, 朱天生, 竺晓平, 李向东. 烟草脉带花叶病毒C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植物病理学报, 2007, 37(5): 461-46623. 于晓庆, 郗丽君, 刘永光, 李光伟, 兰玉菲, 竺晓平, 李向东.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株Lyc2的鉴定及对棉苗的防病促生作用. 植物病理学报, 2007, 37(4): 426-43224. 竺晓平, 刘金亮, 田延平, 于晓庆, 李向东, 刘红梅. 瞬时表达比较马铃薯X病毒CP基因三种基因结构对RNA沉默的诱导效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1): 1-425. 高瑞, 刘金亮, 兰玉菲, 王 洁, 李向东.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植物保护学报, 2007, 34(3): 335-33626. 竺晓平, 朱常香, 宋云枝, 温孚江, 刘红梅, 李向东. CP基因3'-端短片段介导的对马铃薯Y病毒的抗性. 中国农业科学,2006, 39(6): 1146-115227. 刘金亮, 于晓庆, 田延平, 都杰, 竺晓平, 李向东, 严敦余. 芜菁花叶病毒潍坊萝卜分离物的分子特性及CP基因的表达. 园艺学报, 2006, 33(1): 84-8828. 李向东, 刘金亮, 李文法, 范在丰, 李怀方, 王洪刚. 潍坊萝卜红心病的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1): 13-1729. 李向东, 刘金亮, 李洪奎, 时呈奎, 王洪刚. 潍坊萝卜红心病的发生与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2005, 32(2): 221-22230. 田延平, 兰玉菲, 王洁, 时呈奎, 竺晓平, 李向东. 芜菁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3′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6, ZK): 38-4234. 郭兴启, 冯炘, 李向东, 郭恒俊, 李照会. PVY/PVX协生作用对病毒浓度及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 2003, 36(3): 281-28635. 李向东, 范在丰, 李怀方, 裘维蕃. 麦二叉蚜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机制. 植物保护学报, 2002, 29(1): 62-6636. 李向东, 范在丰, 李怀方, 裘维蕃. 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的提纯及抗血清制备. 植物病理学报, 2001, 31(2): 135-13837. 李向东, 范在丰, 李怀方, 裘维蕃. 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在玉米叶片中的积累和免疫定位. 植物病理学报, 2001, 31(4): 310-31438. Li XD, Li YQ, Wang HG. Epidemic of Potato virus Y and Cucumber mosaic virus in Henan Province tobacco. Plant Disease, 2001, 85(4): 44739. 李向东, 李怀方, 范在丰, 裘维蕃. 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在蚜虫传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植物病理学报, 2000, 30(3): 217-221参加了国家十五统编教材《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农业出版社,2002)的编写以及《植物病毒学》(科学出版社,2006)的翻译工作。

泡桐丛枝病的论文

泡桐丛枝病是丛枝病,对幼苗和幼树的生长影响很大,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死亡。幼树发病后,树干或主枝上部常丛生着小枝和小叶,看起来像扫帚或鸟窝。控制方法如下:1.选择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种苗不易发生丛枝病;2.发病时应尽早切断树枝。不要在生长季节损坏树根、树皮和树枝。3.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带病切根穗10分钟左右。将石硫合剂的残渣埋在病株根部土壤中,用度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泡桐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幼苗的叶片、叶柄和嫩茎,特别是在5-7月份下雨或幼苗细而密的时候。控制方法如下:1.播种苗密度要适当。出苗后应及时间苗、施肥、翻耕、排水、培育壮苗和提高抗病性;2.受感染托儿所的治疗。播种前,将硫酸亚铁均匀撒在地表,然后翻入土中;3.出苗后可喷波尔多液或50%杀菌剂800-10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泡桐黑痘病主要危害泡桐的叶片、叶柄、茎和嫩枝,造成枯枝。症状为叶柄和嫩茎上有椭圆形斑点,凸起如痂,颜色为深褐色至黑色。防治方法如下:1。冬季要彻底清除病苗和病枝叶,焚烧,深挖减少病源。在病害发生初期,应及时清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2.幼苗出土后,可每隔15天左右喷11150-2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1次,需喷3-4次。泡桐腐烂病,发病部位主要在主干、主枝、侧枝和分枝,尤其是层的主枝和侧枝,小分枝很少发病。控制方法如下:1.移栽时避免伤根过多或撞干,栽后及时灌溉。2、科学修剪,做到勤修、轻修、及时修、合理修,剪口要通畅,及时去除病枝和枯枝。3.病重的泡桐要及时拔除。对于不太容易发病的植株,应加强管理,及时刮掉发病部位,然后进行喷施或涂膜,可使用1%的杆菌肽和5%的硫菌灵进行防治。

泡桐树上的“凤凰窝”是一种病害。它是泡桐树感病后,丛生大量的幼嫩成簇小枝形成的,状似鸟窝,名叫泡桐丛枝病,俗称“凤凰窝”。凡是泡桐栽植的地区,均有程度不一的发病,影响树木生长,削弱树势,尤其幼树患病后,常能引起死亡。泡桐丛枝病除表现枝叶簇状丛生,叶小黄化、皱缩症状外,还有越季开花的症状。常在秋季开花,但此花并不像健康泡桐春季开出的白色、紫色美丽、芳香的花朵,而是病态绿色的小花蕾,花瓣变成叶状,花蕾中抽出小枝,又叫花变枝叶型。泡桐丛枝病还在根部表现出根蘖丛生状。泡桐丛枝病病原是植物菌原体。在秋季(10月上、中旬)随树液回流至根部病组织内越冬。来年春季(3月中、下旬)随树液回流向树体上部回升致病。泡桐丛枝病可借嫁接和带毒根传病。在自然界茶翅蝽等昆虫是泡桐丛枝病的传病媒介。兰考泡桐、楸叶桐发病重;白花泡桐、毛泡桐发病轻;种子育苗发病轻,根蘖繁殖发病重。【防治措施】(1)培养无病苗木,可在无病区或实生苗上采种根育苗,种根可用每毫升1万单位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水溶液浸根12小时以上再育苗,不用留根苗或平茬苗造林。(2)及时清除发病重的幼苗或幼树,减少侵染源。(3)发病轻的幼树可用每毫升2万单位盐酸四环素或土霉素水溶液进行髓心注射或根吸治疗。(4)对3年生以上患病树进行修枝和环状剥皮,春季3月中旬至3月底为病枝环状剥皮的最佳时间。方法是,在病枝基部或病枝下沿一定部位,进行环状剥皮,环剥口宽度一般为环剥口处枝的径长度。秋季9月中、下旬是修除病枝的最佳时间,方法是在病枝基部或病枝下沿一定部位将病枝去除。另外,也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治疗。(5)5~6月对传病媒介昆虫进行药剂防治。

泡桐丛枝病,群众称为“凤凰窝”、“扫帚病”,该病属世界性技术难题,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春环剥,秋修枝”是山东省林科院多年的研究成果。其原理是,泡桐丛枝病病原体在寄主体内存在着季节性运行的迹象,其总的趋势是秋季随树液主流经韧皮部向根部回流,累积在根部过冬;春季又随树液主流通过木质部向树体上部回升致病。所谓“秋修枝”就是秋末当年发病停止后,树液主流向根部回流之前,病原体基本上都集中在病丛枝处,这时将病丛枝修掉,病原体则随同病枝一起被除掉。修除病枝的最佳时间,一般在秋分前后各10天。根据菏泽市试验结果,应用此种方法,治愈率可达,因此秋分修除病枝不失为防治泡桐丛枝病行之有效的措施。

丛枝病怎么防治论文

龙眼丛枝病应该在刚发现的时候就使用相关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也可以改善这样的病症,让龙眼可以更好的去成长。

竹丛枝病发病时,病枝细弱,叶形变小,节数增多,呈鸟巢状,病丛的嫩枝上叶片退化成鳞片状,顶端叶鞘内产生白色粒状物,即病菌的无性世代。秋后,病枝多枯死,后逐年全部枝条发病,乃至全株死亡。病竹发病后枝叶畸形,严重影响观赏效果,且生长势衰弱,发笋减少,在发病严重的竹林中,病竹大量枯死,从而引起整个竹林衰败。竹丛枝病本病主要为害淡竹、刚竹、苦竹及哺鸡竹等竹种。此病由子囊菌亚门中的竹丛枝瘤座菌引起。

防治方法①剪除病枝,砍除病竹,移植母竹不要在病竹林中选取。②合理疏伐,保持竹林适当的密度。③加强竹林管理,及时中耕追肥,促进新竹发生。

龙眼丛枝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各种植区区都十分普遍,比较严重影响到了龙眼的质量及生产量,减少了农民们的栽种盈利。文中为我们归纳了龙眼丛枝病的表现及预防方式,期待可以对农民们预防此病给予参照。

龙眼丛枝病的病症:

病梢上的幼叶窄小,浅绿色,叶边打卷,不可以进行,比较严重的一整张叶片呈带条状。发展叶呈波浪形,叶片凸凹不平,叶柄浅绿色,呈明脉状况,叶柄间呈浅绿色花纹。叶边向叶背打卷,叶子往下弯折。小叶茎常扁化变大。

病发情况严重时,叶片畸形,褐黑色,不可以进行。病梢上的各种各样畸形叶没多久变枯掉下来变成秃枝。病发情况严重,新梢散生,节位减少,顶端有各种各样畸形的叶片。

当病叶掉下来后,全部枝杈呈扫把状。花穗被害时,节位减少,散生簇状,花瓣畸形,彭大,深褐色,异常地聚集在一起。病花生长发育异常,常早落,不可以牢固。有时候能结l~2个果,则果小,肉薄,味淡,不堪服用。病穗变枯后,不容易掉下来,常悬架于枝杈上。

龙眼丛枝病的预防方式:

1、新创建种植园发觉某些得病植株立即砍除,带出园外消毁,并园级喷洒消毒液加护绿大将,以将病毒感染消灭在出芽段,提高绿色植物抵抗性和免疫力社会正能量,维护其健康快乐成长。并禁止从病房输出绿化苗木和芽接等繁育原材料,避免对没病田产生侵染源。

2、提升培养管理方法,龙眼生长发育期内需维持营养物质供货充裕,追施有机肥料以提升植株抗病力,培养健硕树杆。轻病树可立即剪去病枝、病穗,带出园外消毁,以缓解病势、增加桃树结果期限。

3、丛枝病除嫁接法散播外,还关键根据荔枝蝽象和龙眼角颊木虱对身心健康植株导致浸染。需提升对介体虫类的防治,可合理降低园间丛枝病侵染源,减少对身心健康植株导致危害。

豆角类的蔬菜都特别好吃,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是种植豆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就比如豆角丛枝病,豆角丛枝病是豇豆栽培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病害,但许多菜农并不一定了解这一病害的发生原因。所以在平时的种植过程中,菜农们一定要小心注意,因为发生病毒之后会产生很多危害,会产生豆角的产量下降,还会导致菜农们的收益不好,甚至亏本。所以在豆角类菌原体丛枝病。

一、选择品种优质抗病毒的种子。

选择品种优质抗病毒的种子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好的种子才会有好的产量,农作物也会生长的非常好。所以在选择种子时要很慎重。不过在播种之前可以对种子进行消毒,将一些潜在的病毒杀死掉。然后再将种子晒干后进行播种。

二、注意轮番播种。

豆角类的作物禁忌连作。因为连作会导致有毒物质的积累,土壤的有机养分含量减少、土壤酸化、土壤板结、土壤耕作层变浅。连作为病原菌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寄主,会导致病虫害加重。豇豆可以与水稻轮作,水旱轮作可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有利于降低土壤盐渍化危害。

三、加强田间管理。

在种植豆角时尽量作高畦,畦沟挖深点,播种或者定植时要视品种、当地气候等因素来合理密植,在雨季来临前修缮好排水渠道,确保排水顺畅,这样可防止降雨后田间积水导致的病害。平时给豆角浇水追肥时,尽量做到小水轻浇、少肥勤施,如是大棚栽培的,每次浇水后因湿气大幅上升,最好开棚通风换气,有利于驱散棚内过高的湿度。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补充。

泡桐炭疽病论文

泡桐丛枝病是丛枝病,对幼苗和幼树的生长影响很大,导致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死亡。幼树发病后,树干或主枝上部常丛生着小枝和小叶,看起来像扫帚或鸟窝。控制方法如下:1.选择无病母树的根作为繁殖材料。种苗不易发生丛枝病;2.发病时应尽早切断树枝。不要在生长季节损坏树根、树皮和树枝。3.用50左右的温水浸泡带病切根穗10分钟左右。将石硫合剂的残渣埋在病株根部土壤中,用度石硫合剂喷洒病株,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泡桐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危害泡桐幼苗的叶片、叶柄和嫩茎,特别是在5-7月份下雨或幼苗细而密的时候。控制方法如下:1.播种苗密度要适当。出苗后应及时间苗、施肥、翻耕、排水、培育壮苗和提高抗病性;2.受感染托儿所的治疗。播种前,将硫酸亚铁均匀撒在地表,然后翻入土中;3.出苗后可喷波尔多液或50%杀菌剂800-1000倍液,每10天喷一次。泡桐黑痘病主要危害泡桐的叶片、叶柄、茎和嫩枝,造成枯枝。症状为叶柄和嫩茎上有椭圆形斑点,凸起如痂,颜色为深褐色至黑色。防治方法如下:1。冬季要彻底清除病苗和病枝叶,焚烧,深挖减少病源。在病害发生初期,应及时清除病株,防止病害蔓延;2.幼苗出土后,可每隔15天左右喷11150-200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1次,需喷3-4次。泡桐腐烂病,发病部位主要在主干、主枝、侧枝和分枝,尤其是层的主枝和侧枝,小分枝很少发病。控制方法如下:1.移栽时避免伤根过多或撞干,栽后及时灌溉。2、科学修剪,做到勤修、轻修、及时修、合理修,剪口要通畅,及时去除病枝和枯枝。3.病重的泡桐要及时拔除。对于不太容易发病的植株,应加强管理,及时刮掉发病部位,然后进行喷施或涂膜,可使用1%的杆菌肽和5%的硫菌灵进行防治。

树体休眠期要做好清园工作,剪除病枝和病芽,春季及时剥芽;生长期及时剪除新病梢和病叶丛。病枝、病芽、病梢季染病叶丛要及时带离法桐种植区集中处理。冬季结合修剪尽量剪除病芽、病梢,发病严重、冬芽带菌量高的树木,连续几年重剪后,可以获得很好的防病效果。

法桐是抗病性较强的植物,发病率比较低,常见病害有霉斑病、枝干溃疡病、黄叶病等。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白粉病已经成为法桐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而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被列为法桐病虫害防治的重心。

幼苗期最好冲施肥水,小苗至大苗期可于春夏两季穴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料。成年期的基本不需施肥。

  • 索引序列
  • 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技术论文
  • 泡桐丛枝病论文
  • 泡桐丛枝病的论文
  • 丛枝病怎么防治论文
  • 泡桐炭疽病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