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脑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病。专家解病。
⑴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圆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
⑵流行特点: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
⑶症状:感染初期由于幼虫移行可引起羊脑和脑膜的急性炎症,病羊常表现离群,目光无神,减食,行动迟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表现还取决于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大小:虫体如寄生于某一侧脑半球表面,病羊将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个别出现癫痫发作,而对侧的眼常失明;虫体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时,病羊头部低垂,抵于胸前,步行时高抬前支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在小脑寄生时,病羊表现感觉过敏,容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步样或蹒跚步态,以后逐渐严重而衰竭卧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虫体在腰部脊髓寄生时,引起渐进性后躯麻痹,病羊不吃不喝,离群,最后高度消瘦;当虫体在脑表面寄生时,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患部有疼痛感。
⑷剖检病变:急性死亡病羊呈脑膜炎和脑炎病态,在脑部亦可见六钩蚴虫移行时留下的伤痕;慢性病例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数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
⑸诊断:主要根据病羊异常运动、视力障碍和局部变化进行诊断。患畜因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故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羊鼻蝇蛆病以及其他脑部疾患所表现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一般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的现象。
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脑包虫)引起羊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对脑多头蚴病有较好的疗效。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多头蚴包囊如位于脑表层,也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堆积发酵。严禁犬等动物食入带有多头蚴的羊脑和脊髓。此外,对犬必须定期驱虫,对其排出的粪便和虫体应深埋或烧毁。脑多头蚴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脑包虫)引起羊的一种寄生虫病。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对脑多头蚴病有较好的疗效。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多头蚴包囊如位于脑表层,也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取出。
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蚴 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睾丸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该病可实施手术摘除寄生在脑髓表层的虫体,即在多头蚴充分发育后,根据囊体所在的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开口后,先用注射器吸去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完整地摘除虫体。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连用3天。据报道,这样用药可取得80%的疗效。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多头蚴的脑脊髓;对患畜的脑和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护羊犬应进行定期驱虫;注意消灭野犬、狼、豺、狐等终末宿主,以防病原进一步散布。
本病又称脑包虫病或“羊疯病”。多头蚴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脑内而引起病症。
(1)病原
幼虫(多头蚴)囊状,内含透明的清液,囊壁很薄,白色内壁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白色头节,在囊膜外即可看到头节。
多头蚴是囊虫的一种,它是肉食兽(犬、狼)小肠内寄生的一种多头绦虫的幼虫阶段,此病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绵羊和山羊。
绦虫的孕卵节片随着犬、狼的粪便排出体外,卵子被羊随水草吞入体内,虫卵中的六钩蚴逸出,进入畜体血液运行到达脑部,才能生长发育为囊虫(图10-3)
图10-3 多头蚴(脑包虫)病感染途径
(2)症状
感染时期,幼虫经血液循环移行到达脑实质,损伤脑组织,引起脑症状。出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兴奋、沉郁、前冲和后退等神经症状,于数日内恢复正常。随着幼虫发育,脑组织受压,病羊除表现以上症状外,随着虫体在脑内寄生部位不同,表现症状也不同,如囊虫寄生在大脑前部,病羊则向前直跑,直至头顶在墙壁上,头向后仰。如在脑室,则向后退。如寄生在大脑后侧,头弯向背面;寄生在小脑,则羊四肢痉挛,体躯不能保持平衡。寄生在大脑一侧,则向侧位旋转,行走偏一方向;如寄生于大脑皮层,可使颅骨变薄变软。
(3)治疗
选择确定部位应用圆锯术摘除囊泡是惟一的办法,无特效药治疗。
(4)预防
定期对狗进行驱虫,用硫双氯酚,每千克体重克;或氢溴酸槟榔碱,每千克体重~2毫克,包在食物内喂服。驱虫期间将狗拴养1周,并将粪便深埋或烧掉。平时要保护好饲草、饮水,防止犬在草堆上躺卧而污染。
多头蚴常寄生于牛羊脑和脊髓,引起疾病。脑多头蚴又称脑共尾蚴或脑包虫病,主要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尤以两岁以下的绵羊易感。
偶见于骆驼、猪、马以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的脑和脊髓中,极少见于人。是危害羔羊和犊牛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多呈地方性流行,可引起动物死亡。但在临床实践中笔者曾碰到多头蚴寄生于山羊下颌部的病例。
病羊体温、脉搏、呼吸均正常,精神欠佳,触诊肿块部波动柔软。据畜主反映该肿块已持续近1个多月,随着肿块越来越大,病羊出现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质。
根据其病理和临床症状诊断为多头蚴寄生,决定手术摘除。
方法是:病羊横卧,局部常规处理,浸润麻醉,在左下颌部切开一个2-3公分的切口,分离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即冒出一个似鸡蛋大小的囊泡,其中充满透明液体,内膜上长有许多白色斑点状头节,经检查疑似多头蚴。创口进行消毒,皮肤采用结节缝合。
术后为防止继发感染,坚持给病羊每天肌肉注射青霉素2次,每次80万单位,连用3天,半月后随访,病羊痊愈。
可能是脑包虫 羊脑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或晕倒病,是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引起的,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犬的小肠,幼虫寄生于羊与反刍兽的脑内。脑多头蚴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孕节片脱落随粪便排出体外,节片与虫卵散布于草场,污染饲草料、饮水,这些被污染的饲草料、饮水被羊只吞食而进入胃肠道后,六钩蚴逸出,借小钩钻入肠黏膜血管内,随血液进入脑脊髓中,经2~3周发育至粟粒大小,6周后囊体约2~3 cm。含有多头蚴的脑被犬类动物吞食,多头蚴头节便吸附于这些动物的小肠壁上,发育为成虫。症 状一、前期六钩蚴初入脑,体温升高,兴奋作回旋、前冲、后退运动。有时沉郁,落群趟卧,5~7天死亡,部分转为慢性。二、后期感染后约8周多头蚴已发育相当大,慢性症状尚不显著,再经2~6个月多头蚴更增大,根据寄生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1、大脑半球:转圈运动不休止,如在左脑则向右转圈,反之向左转,多头蚴越大则转圈范围越小。视力障碍,颅骨变薄、有的凸起,显沉郁,反应迟钝,瘦弱。2、脑前部:头下垂,向前直线前进,脱离群体(绵羊)常不能自行回转,遇障碍物呆立。3、大脑后部:头高举或作后退运动,颈部肌肉常僵直性痉挛,头向上仰或偏向一侧。4、小脑:易受惊,对喧哗表现不安,头高举,向声源相反方向逃走,四肢痉挛性蹒跚步态,不易保持平衡,四肢外展或内收,行走时步伐加长,易跌倒。5、脊髓:步伐不稳,尤其在转弯时明显,易引起后肢**,尿失禁。治 疗1、用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mg连服5天,70mg连服3天,有80%疗效。2、在颅骨软的或凸出的部位,剪毛消毒后,将皮肤呈U形切开,刮开骨膜,用圆锯术取掉颅骨,用钳夹出囊状多头蚴(或先抽出液体而后夹取囊壁取出)。如找不到多头蚴,可用胶管循脑回向周围探索,用注射器吸抽,可将虫囊吸在胶管口上拉出。对外观明显凸出皮肤表面的周围又没有大神经干和大血管时,可采取手术切除法。3、可用5%碘醚柳胺按每干克体重毫升1次皮下注射,隔日1次,连续注射3次。
羊脑多头蚴病又称脑包虫病,是寄生脑部引起的一系列神经症状的严重寄生虫病。专家解病。
⑴病原: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圆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
⑵流行特点: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羊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狐、豺等肉食兽的小肠,多发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和山羊。
⑶症状:感染初期由于幼虫移行可引起羊脑和脑膜的急性炎症,病羊常表现离群,目光无神,减食,行动迟缓,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表现还取决于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大小:虫体如寄生于某一侧脑半球表面,病羊将头倾向患侧,并向患侧作圆圈运动,个别出现癫痫发作,而对侧的眼常失明;虫体寄生在脑的前部(额叶)时,病羊头部低垂,抵于胸前,步行时高抬前支或向前方猛冲,遇到障碍物时倒地或静立不动;虫体在小脑寄生时,病羊表现感觉过敏,容易惊恐,行走时出现急促步样或蹒跚步态,以后逐渐严重而衰竭卧地,视觉障碍,磨牙,流涎,痉挛;虫体在腰部脊髓寄生时,引起渐进性后躯麻痹,病羊不吃不喝,离群,最后高度消瘦;当虫体在脑表面寄生时,颅骨萎缩甚至穿孔,触诊时容易发现,压迫患部有疼痛感。
⑷剖检病变:急性死亡病羊呈脑膜炎和脑炎病态,在脑部亦可见六钩蚴虫移行时留下的伤痕;慢性病例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数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
⑸诊断:主要根据病羊异常运动、视力障碍和局部变化进行诊断。患畜因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故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羊鼻蝇蛆病以及其他脑部疾患所表现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一般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的现象。
本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脑多头蚴寄生于羊、牛脑部引起的,因此又称脑包虫病,亦可感染人。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报道,东北、西北牧区多发,常呈地方性流行;农区多呈散发,或某羊场、羊群小范围发生,多与养犬相关。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中四季均可发生。两岁以内的羊发生较多。多头练虫成虫寄生于犬、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随粪排到外界的成熟孕节或虫卵污染羊的饲草或饮水等被吃入而感染。在小肠内,六钩蚴钻入肠黏膜血管,随血流到羊脑及脊髓内,经2~3个月发育为多头蚴。脑多头蚴呈囊泡状,豌豆大到鸡蛋大,最大的可达20多厘米;囊壁薄,呈白色半透明状,囊内充满无色囊液和150~200个内嵌的头节。犬吞食了含多头蚴的羊脑即感染,在小肠内经1~2个月发育为成虫。羊病初体温升高,呼吸和心跳加快,表现强烈兴奋、脑炎和脑膜炎等神经症状,甚至急性死亡。后期,病羊将头倾向脑多头蚴寄生侧,并向患侧做圆圈运动,故常将此病称为“回旋症”。虫体寄生于脑前部时,病羊头下垂,向前猛冲或抵物不动。寄生于脑后部时,则头高举或后仰,做后退运动或坐地不能站立。寄生于脑脊髓部则致后躯麻痹。寄生于脑表层则导致颅骨变薄变软,局部隆起,触诊有痛感,叩诊有浊音。病畜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剖检病羊脑,初期可见脑内有六钩蚴移行引起的虫道、出血及脑炎和脑膜炎病变,后期可见大小、数量不等的脑多头蚴及其周围脑脊髓局部组织贫血、萎缩等。预防羊脑多头蚴病应加强犬,尤其是牧羊犬的管理,做好定期预防性驱虫并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驱除犬小肠内的多头绦虫,可用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10毫克,1次内服;驱虫后3天内排出的犬粪应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虫体节片和虫卵散播而污染羊的饲草、饲料和饮水等。加强卫生检验,不用含脑多头蚴的羊、牛等动物脑及脊髓喂犬。治疗脑多头蚴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在头部前脑表面寄生的脑多头蚴,可采用圆锯术摘除。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也可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据报道,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研制的专治脑包虫的方法和药物——“脑虫净”具有良好疗效。
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毫米,多头蚴 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睾丸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微米。该病可实施手术摘除寄生在脑髓表层的虫体,即在多头蚴充分发育后,根据囊体所在的部位施行外科手术开口后,先用注射器吸去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完整地摘除虫体。药物治疗可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连用5天;或按每千克体重70毫克,连用3天。据报道,这样用药可取得80%的疗效。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是,防止犬等肉食兽吃到带有多头蚴的脑脊髓;对患畜的脑和脊髓应烧毁或深埋;对护羊犬应进行定期驱虫;注意消灭野犬、狼、豺、狐等终末宿主,以防病原进一步散布。
羊脑多头蚴的传染来源是犬。
脑多头蚴病又叫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带绦虫的幼虫,寄生羊、牛等动物的大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脊髓中发现,人也能偶尔感染。它是危害绵羊和犊牛的严重的寄生虫病。可引起羊只死亡,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
羊只感染初期,由于六钩蚴在脑脊髓中移行刺激和对脑膜及脑实质的损伤,羊只表现体温升高和脑炎及脑膜炎症状,这主要出现于感染后的1~3周,此时可能发生羊只死亡。
当病羊耐过此期而转为慢性时,脑多头蚴继续发育,包囊逐渐增大,压迫脑组织,使其发生贫血、萎缩而表现一系列异常运动和异常姿势等神经症状,最后因恶病质而导致死亡。慢性病羊因包囊寄生部位不同和对脑组织损伤程度不同而症状各异。
治疗和预防:
治疗:
本病宜早期投药施治,当无法确定具体寄生部位或包囊位于脑实质深部时,亦当选用药物治疗。近年来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早期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施行外科手术摘除对头部前方大脑表面寄生的虫体有一定效果。
预防:
1.组织捕杀野犬等终末宿主,严防进入羊、牛圈舍及运动场或牧草地。
2.对牧羊犬、看家护院犬定期驱虫,并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3.对感染多头蚴羊、牛死亡后的脑和脊髓应进行烧毁或深埋,避免终末宿主食入,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
4.定期为羊、牛、犬等动物驱虫。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报道后,真是大吃一惊,也了解到,原来裂头蚴一般是通过吃蛙、蛇、用蛙肉敷眼,以及喝生水等途径传播给人。这次报道的广东女孩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而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小时候喝生水这个不良习惯有关,实在是不可思议。据医学文献记载,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幼虫寄生于剑水蚤、蛙类、蛇,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将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脑和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小伙伴们知道,裂头蚴病对健康危害极大。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虫卵一并进入人体。
既然裂头蚴绦虫是寄生虫,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当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一般来说,常会寄生在人的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等部位。裂头蚴经常会无规律移动,如果爬上了人的眼球,将会使人有奇痒或有虫爬等感觉,并可能会导致人的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等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出现角膜溃疡、玻璃体浑浊,以及并发白内障,使人导致失明等相关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我认为,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预防裂头蚴病尤为重要:一是要注意个人卫生,消除不良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不喝生水;二是既要养成不吃半熟肉类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的习惯,又要在烹调食物中,将肉类做熟再食用,以防误食裂头蚴虫卵;三是要将切生、熟肉的刀具和砧板分开保管使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保持规律作息,从而筑牢身体抵御病毒入侵的坚实屏障。
曼氏裂头蚴寄生虫主要还是通过血液将虫子的小卵运送到脑中.然后,虫子就在里面长大(吸收大脑的营养),后来,变成了大虫.于是,就出现了头痛,失眠,视力减退(压迫眼部神经)....到医院去,早点取出.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叫按虫 用杀虫的药
脑病科的自我鉴定范文
自我鉴定是针对自己的一些工作上、学习上或是生活上的总结,总结自己的优缺点,更能客观的看待自己的问题,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脑病科的自我鉴定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脑病科的这40天日子里,收获还是不错的,可是我还是觉得时间太短了,毕竟还有好多我一直未曾接触到的疾病,所以只有自己继续努力了。从我进科到出科,总共收了28位患者,其中脑梗死患者有9人,后循坏缺血患者有9人,颅内感染患者有3人,帕金森病患者有2人,带状疱疹患者有1人,梅尼埃氏征患者有1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1人,抑郁症患者1人,脑鸣患者1人。
一:脑梗死:
病因:我所见到的脑梗死患者大多为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等高危因素,所以要想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必须先从解决高危因素入手,这样才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临床表现:症状:大多数脑梗死患者有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少数患者有突发失语及相应神经定位区域的功能障碍。体查:大多患者神志不清,言语不能,查体不合作,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理解力、记忆力减退,双眼检查无异常,患侧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不明显,深浅感觉大多正常。以发生梗死区域的相关功能对应为准。
辅助检查:头部CT及MRI可见相应梗死区域的低密度病灶,入院常规检查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大多疾病可以按照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脑梗死患者大多以改善循坏(长春西汀、尼麦角林、银杏林片、奥拉西坦、灯盏花素、益脑胶囊)、调压(马来酸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卡托普利)、降脂(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护心、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二.后循环缺血:
病因: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等高危因素等.
临床表现:症状: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眩晕、肢体或头面部的麻木、有的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构音或吞咽障碍、跌倒发作等。并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觉损害的交叉表现。体查:肌力会下降,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可正常,走一字步不稳,昂伯式征大多阳性。
辅助检查:TCD示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地动脉近段的狭窄或闭塞。入院常规检查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大多疾病可以按照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大多也是以改善脑血管循环为主,具体用药大多同脑梗死。
三:颅内感染 :
病因:之前大多有呼吸道及其他部位感染史,无其他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临床表现:症状:头部阵发性的胀痛,不明原因的发热及相应的脑损害表现。体查:脑膜刺激征大多阳性,相应脑损害的体查表现。
辅助检查:行腰穿后脑脊液可有WBC升高及培养阳性,脑电图广泛性异常,主要呈弥漫性慢波,CT及MRI大多正常。可以按照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主要以抗感染及护脑,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
四..帕金森病
病因:病因不明,考虑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搓丸样动作及静止性震颤,面部呈面具脸,肌张力增高(铅管样及齿轮样),有运动障碍。
辅助检查:大多无异常。
治疗:以美多芭,帕金宁(小剂量开始)治疗,必要时加用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及中药针灸治疗。
五.带状疱疹:
病因:患者由于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大多由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患者刚来就诊时主要是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入院,起初并没发现,只记得老师一直在患者头上找东西,过了三天,头部起初出现不规则红斑,继之变为绿豆大红色丘疱疹,迅速变为水泡,周围有红晕,疱液清,最后结痂。
治疗: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注射液及局部用药)。
六.梅尼埃氏征:
临床表现:患者发病前因夜间观看世界杯出现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起身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辅助检查:头部CT及入院常规除血脂稍高外未发现异常。
治疗:主要以改善循环、护胃、护脑、补液等治疗。
七.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表现、复查及治疗口诀:吉兰巴雷起病快,前驱感染要重视(起病前一般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运动感觉脑神经,总是双侧总出汗(运动、感觉、脑神经、自主神经受损时总是双侧出现并且是对称的,如袜套样改变),蛋白细胞常分离,神经传导会减慢(复查时,脑脊液检查会出现蛋白升高而细胞正常,神经传导检查会减慢),血浆置换球蛋白(治疗时选择血浆置换40ml/kg,并使用免疫球蛋白),及早使用好得快。
八.抑郁症:
病因:因担心女儿生活不佳思考过虑,导致情绪不稳定。
临床表现:情绪不稳定,失眠、多梦,易烦躁。辅助检查:自测抑郁表示重度抑郁,血脂增高。
治疗:抗抑郁(右佐匹克隆),抗失眠,降脂(阿托伐他汀钙片)及心理疏导治疗。
九.脑鸣:
病因:患者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贫血、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脑鸣的发生。
临床表现:患者感觉脑内有流水声、嗡嗡声、虫鸣等声音响不停,呈间歇性,使人烦躁不安,坐卧不宁,难以忍受,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影响睡眠、生活、工作等。
辅助检查:高血压、颈部斑块形成及硬化、血脂增高、HCY增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保持心情愉悦,并用谷维素、维生素B1、维生素E或安定等治疗。
#青云计划#
头痛更常见于女性;常头痛的女性生理期前后常容易出现头痛;头痛的时候常常会伴有怕吵闹,怕大的声音刺激(畏声);头痛的时候常感觉耳闷、耳胀;头痛前后或头痛时常感觉晕晕乎乎甚至天旋地转……
这些症状在很多常头痛的病人身上常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临床上也常听到病人描述自己既有头痛又有头晕,甚至一些人都难以分辨自己的不舒服到底是头痛还是头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头痛和头晕这两个症状到底存在着什么联系?今天作者就为大家分析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神经科疾病里,确实有一种疾病,表现为与头痛症状密切相关的头晕。这类病人头晕可以在头痛时,或头痛前或后出现,多是 眩晕 。还有一些病人表面看来头晕和头痛相关性不大,但仔细询问病情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年轻时常常头痛的病人,到了中老年以后头痛逐渐减少,开始反复出现头晕(多是眩晕),或是年幼的时候常常头晕,成年后开始出现头痛。
这类疾病,在医学上称之为 前庭性偏头痛 。由于偏头痛在所有的头痛性疾病里占有约四分之一的比例,据统计,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大约。而前庭性偏头痛约占所有偏头痛的10%。所以,很多人的头痛和头晕常有明显的联系也就不足为奇了。
早在1873年,人们就注意到,阵发性的眩晕和偏头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1917年,才有人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的概念。近二三十年来人们才开始更科学地分析其中的关系。很多报道已证实了前庭疾病和偏头痛疾病之间的关系。此前,这类疾病曾被命名为很多名词: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变、偏头痛性眩晕、良性复发性眩晕和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 ,后来确定位确立了 前庭性偏头痛 诊断名词。从一个侧面也显示了人们对这个病的理解的不确定性。
1.头痛/头晕影响作息习惯和睡眠。
当头痛或头晕性疾病发作时,往往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节奏,如白天犯病会引起工作学习障碍,夜间犯病影响睡眠。而睡眠的减少或生活节律的紊乱就容易诱发紧张型头痛等疾病,更常见的是夜里没有睡好引起昏沉感、头颈部酸痛、胀满感、行走轻飘感。如此,无论是首发症状是头痛还是头晕,一旦影响了睡眠和作息习惯都有可能引发以上症状,让人感觉头痛与头晕如影随形。
2.长期反复的头痛头晕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
无论是什么症状,只要是引起人们感觉不适且长期或长期反复出现,或是因担忧症状的再次出现的恐惧心理,都容易导致人们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而这类情况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情绪容易波动,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过度警觉、自主神经过度活跃和肌肉紧张、睡眠差、疲劳、昏沉且难以放松,还常出现头痛及颈肩背部疼痛。
3.偏头痛疾病本身的症状(或先兆症状)中就存在头晕描述。
① 偏头痛先兆 指在头痛发生之前还有看东西发花、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等情况。其经典理论是“ 皮质扩散抑制理论 ”,即大脑局部的异常脑电发放和传送导致颅内对痛觉敏感的部位(脑膜等)琴法炎性改变,继而产生刺激信号回传大脑引发痛感。而潜艇性偏头痛可能是一种由非皮质扩散性抑制所致的“脑干先兆”。还有一种解释是,真性皮质扩散性抑制可能通过来自特殊部位的脑区(后顶叶皮质)的直接信号发放而影响前庭神经核引发前庭功能障碍造成头晕,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先出现头晕/眩晕,继而出现头痛。
②前庭症状本身和偏头痛并发。有理论提出刺激三叉神经神经元会引起局部的血管扩张和炎症性神经化学性信号(某些肽类物质)逆行性释放入硬脑膜循环系统导致头痛。而前庭中存在至少一种此类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受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时候偏头痛和头晕/眩晕并行且持续时间较长。
③有研究证实,偏头痛病人对多种感觉刺激的反应存在异常,包括晕动病、光、声、触觉刺激和气味。这些人更可能会出现亚临床的前庭小脑功能的异常。还有研究提出偏头痛和血管痉挛相关,而内耳迷路的缺血会导致头晕。
总的来说,头痛的产生多与种种原因引发的三叉神经功能障碍有关。头晕,特别是眩晕多与前庭器官、神经相关。而三叉神经和前庭神经均为12对脑神经的一员且距离较近(三叉神经为第5对脑神经,前庭神经-位听神经为第8对),神经在脑中传导时会在相同或邻近位置相遇,相互影响存在物质基础。
4.头晕性疾病会引发头部胀满感等异常感觉。
头晕性疾病,特别是眩晕症状往往会伴发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频繁的呕吐和情绪紧张,会导致过度通气,即呼出的二氧化碳过多,导致相应的头痛头晕、面部/肢体麻木等症状。且反复低头呕吐,也会导致头部胀满等异常感觉。
前庭性偏头痛 用于描述有偏头痛史或有偏头痛其他临床特征的病人出现的发作性眩晕。即以往有明确偏头痛病史的人,或者经专业的医生诊断考虑符合偏头痛发作特点的病人,出现了用其他眩晕性疾病难以解释的反复“打阵儿”出现的眩晕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
为什么在偏头痛前面加个“前庭性”?
由上文即相关链接可知,前庭是重要的平衡器官,前庭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眩晕,而目前认为这类疾病的机制也正与前庭功能障碍相关。所以,这类有着明显头晕症状的偏头痛类型就定义为前庭性偏头痛。
德国的一项大型研究估计前庭性偏头痛的终生患病率 约为1% 。
前庭性偏头痛女性病人居多(60%-83%)。其性别比例与偏头痛相近。
儿童中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比在成人中更多见(35%:6%)。在成人中,偏头痛出现眩晕发作的平均年龄约为40岁。不过也有报道,偏头痛并人中眩晕的首次发作可以晚至72岁。
大部分前庭性偏头痛病人除有偏头痛型头痛和前庭症状外,一般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重影、偏瘫或偏侧麻木等。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前庭性偏头痛的认识不足,临床诊断上往往容易出现误判。其治疗的效果尚未得到很好地研究。大部分资料来自病例报告和回顾性研究。目前,对于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大多数临床医生使用对偏头痛和/或眩晕已确定的治疗方法。使用多种顿挫性、预防性偏头痛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证实对头痛和眩晕症状均具有明显的作用。
1.头晕/头痛发作期的治疗(急性期治疗):
2.预防性治疗:
实习内容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工作内容,
实习内容:毕业实习的工种或岗位;在毕业实习中从事了哪些方面的具体工作;
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格式如下:
1)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目的与要求,实习内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总结等方面。
2)具体内容格式可参照附表,要求字迹工整,填写认真。(填写时括号中的说明内容应删除)
2、评阅要求
实习报告应有教师评语,批阅教师签名,批阅日期,教研室主任意见,评语要有针对性,书写工整,红笔批阅。
3、格式与装订
实习报告内容均用A4纸填写,内容手写打印均可,左侧装订,如打印一级标题字体黑体,字号四号,二级以下标题和内容字体微软雅黑,字号小四号,单倍行距。
1、实习目的:介绍实习的目的,意义,为什么实习到这个单位,以及如何联系专业。实习单位的总体情况和发展,实习要求等。这部分内容通常采用序言或介绍的形式,不仅仅是标题和序号。(500字—800字)
2、实习内容及工作流程:首先介绍实习安排的总体情况,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地点等,然后根据安排的先后顺序,逐一介绍具体的实习内容,如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职责所需具体工作、本人工作态度、实习时间、实习表现等等。(约1500字)
3、实习的结果:围绕实习的目的,重点分析和思考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等。分析、思考和对策建议必须基于研究数据和必要的图表和计算过程。不少于5篇参考文献。实习报告的内容分析和推理过程是实习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约1500字)
4、实习总结或经验:您通过实习获得了哪些改进和经验?您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企业文化,所需的工作技能,职业道德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如何改进,对学院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等(约1500字)
5、参考文献:在分析企业现状的基础上,要提出了对策过程中需要参考的专著、文献和资料,要求同一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