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新医药学杂志强肝汤

新医药学杂志强肝汤

发布时间:

新医药学杂志强肝汤

肝是我们身体十分重要的一个器官,那么养肝吃什么比较好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8款养肝汤,欢迎大家阅读。

1、养肝炖汤食谱:双花猪肝汤

材料:密蒙花10克、菊花10克、猪肝500克、枸杞子10克、干姜10克、食盐10克。

做法:猪肝洗净切片,放入冷水加热,水沸后1分钟后捞出,放入汤锅里,加3升水,放入洗净的密蒙花、菊花、枸杞子、干姜,先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60分钟,加盐调味即成。适合3人食用。

功效:清肝明目,养肝解郁。猪肝是养肝明目、疏解肝郁之佳品;密蒙花是清热养肝、明目退翳之优品;菊花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良味;枸杞子甘平入肝、滋补肝阴、益精明目,诸品协同可达到清除肝火、明亮双眸之效。

2、养肝炖汤食谱:番茄墨鱼汤

材料:番茄200克、鲜墨鱼200克、姜5克、葱5克、盐5克、绍酒10克、素油30克。

做法:把番茄洗净,切薄片;鲜墨鱼洗净,去黑色筋膜,切4厘米见方的'块;姜切片,葱切段。把墨鱼和番茄放入盆内待用,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注入清水600毫升,烧沸,下入蕃茄、墨鱼、盐,用文火煮25分钟即成。

功效:滋阴润燥,补中和血,宽肠通便。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

3、养肝炖汤食谱:猪肝豆腐汤

材料:猪肝、豆腐各20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2片,香菜10棵,姜汁、植物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把豆腐洗净切小块,猪肝切薄片。将猪瘦肉、猪肝片洗净,加姜汁及食盐腌10分钟,放进沸水中焯至将熟捞起。锅内下少许植物油爆生姜,加入适量水烧沸,下豆腐块,煮沸约5分钟,下猪肝片、猪瘦肉片,再煮沸,放入香菜,下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猪肝豆腐汤养肝明目,疏风透表。适用于肝虚血弱致眼圈黑暗、两目视弱、神疲乏力、口干咽燥等。

4、养肝炖汤食谱:鲜白茅根猪肝汤

材料:鲜白茅根100克、猪肝150克、生姜3片。

做法:

1.鲜白茅根浸泡,洗净;猪肝漂洗净,切为薄片,用生粉、生油、生抽各1小汤匙拌腌均匀片刻。

2.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和鲜白茅根,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0分钟,弃鲜白茅根,并把药液放入铁锅内,下姜片。

3.再滚沸后下猪肝,滚至刚熟,调入适量食盐、少许油便可。

功效:鲜白茅根猪肝汤鲜美清香可口,有清热、养肝、疏泄之功,且男女老少皆宜。

5、养肝炖汤食谱:红枣枸杞牛筋汤

原料:红枣4个,枸杞100g,牛筋150g。

做法:将牛筋煮熟切片备用。砂锅中放人鸡汤、红枣、枸杞、牛筋同煮30分钟。汤中加盐、鸡精、少许胡椒粉调味即可。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

6、养肝炖汤食谱:黄花菜菠菜猪肝汤

材料:猪肝60克,菠菜120克,干黄花菜30克,枸杞5克,火腿适量,姜4克,大葱5克,盐3克

做法:

1、将干黄花菜用温水浸泡20分钟左右,清洗两到三次,挤去水分,切段备用。

2、菠菜去根,洗净切段。

3、猪肝洗净,切薄片,用开水飞去血水,然后用油、盐、姜丝腌好。

4、起锅下清水适量及黄花菜、枸杞,武火煮沸后,再煮十分钟,下菠菜、猪肝煮沸后加入葱花、盐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补肝养血。迁延性肝炎属血虚有热者,症见右胁隐痛,食欲减退,低热,头晕眼花,肝功能异常,经久不愈,亦可用于贫血;脾虚便溏者不宜饮用本汤。

7、养肝炖汤食谱:阿胶红枣乌鸡汤

材料:阿胶、红枣、乌鸡、葱姜、党参、枸杞、盐。

做法:乌鸡切块,姜切片备用;锅里水烧开,乌鸡块入锅汆烫捞出,放入到瓦罐中,加入党参、红枣、清水;锅里加油,下入葱姜炒香,也加入到瓦罐中一起炖制1个半小时;最后加入阿胶、枸杞用小火炖制10分钟。调入盐即可。

功效:养肝、益气、补血、滋阴。适合经期补血养肾;熬夜养肝血;经常开车要好养肝血;打牌、电脑族用眼时间长养肝血;气血不足脸色不够红润等人群。

8、养肝炖汤食谱:猪肝枸杞子汤的做法

用料:猪肝100克,枸杞子50克。

制法:猪肝与枸杞子共煮熟,调味即可。

功用:能补肝、养血、明目。

鸡骨草蜜枣瘦肉汤对养肝、护肝有很好的效果。做法如下:材料:鸡骨草:100克 、梅头肉300克 、陈皮1小块 、蜜枣3粒 、姜1片 、水6碗。步骤:1、 鸡骨草冲洗,稍浸泡;2、 梅头肉洗净切块,氽水捞起;3、 陈皮用清水泡软,刮去白瓤;4、 将6碗水倒入瓦煲烧开,放入所有材料煮沸,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饮用。养肝护肝汤1、田七木耳汤材料:田七苗150g、水发黑木耳50g、西红柿适量、姜适量、盐适量、生抽适量、胡椒粉适量、做法:田七苗清洗干净,黑木耳提前水发好,西红柿切片,姜切末,黑木耳撕成小片。锅中放少许的油,炒香姜末后下入西红柿翻炒。西红柿出红油后放入黑木耳炒一下。加入一碗高汤,没有的话可以直接放开水。加盐和胡椒粉。放少量的生抽提鲜,水开后煮1--2分钟。最后下入田七苗,待田七苗变色即关火,淋上几滴香油。如果喜欢酸汤的,可以点上一点醋。功效:田七苗清热解毒,养肝清脂,还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是不可多得的健康养生食材。田七木耳汤,有养肝护肝的功效。2、菊花红萝卜炖猪月展材料:菊花(最好选胎菊)15克、干荷叶5克、红萝卜250克、猪肉400克、生姜3片。做法:菊花、荷叶稍浸泡,漂洗净;红萝卜刮皮、洗净,切块;猪洗净,切方块状,把各汤料一起放入炖盅,加冷开水1250毫升(约5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功效: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日之功,红萝卜性平味甘,中医认为它有健脾、补血、助消化、助发育的功效。合而为汤,清香甘润可口,有滋阴润燥、养肝明目、益肺生津的功效。3、百合绿豆汤材料:干百合15克、绿豆15~25克、冰糖少量。做法:绿豆及干百合去掉杂质后洗净;将绿豆、干百合放入锅中,加水煮30分钟;加少量冰糖调味后即可饮用。功效:中医认为,绿豆养肝,可以排毒去火,另外绿豆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增进食欲等作用,而百合是白色润肺,二者一起来煮,清热解毒效果会更好。4、木瓜排骨汤材料:排骨500克、木瓜半个(挑选比较生的那种木瓜)、葱姜适量、料酒适量、醋适量、盐少许。做法:木瓜削皮,去籽,切大块;锅中放入姜丝、料酒,放入排骨,水开后撇去浮沫,煮3分钟捞出排骨,用热水冲净干净;砂锅中放水,放入排骨,葱、姜、料酒、少许醋,大火煮开,转小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放入木瓜块。继续煲三十至四十分钟,加少许盐调味即可。功效:木瓜,有“百益水果”、“水果之皇”、“万寿瓜”之雅称,性温、味酸,入肝、脾经,最适宜春季养肝护脾时食用。木瓜排骨汤,还有美容护肤养颜的功效。5、菊花枸杞汤材料:菊花8克、枸杞5克、食盐适量、味精2克、清汤适量、香油5克。做法:热锅后注入清汤,放入菊花、枸杞、食盐。待材料都煮熟后,淋上香油、味精即可。功效:菊花性凉、味苦,入肺、肝、肾经,有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菊花与枸杞一同食用,可起到养肝肾、明目的作用。下面还有5种养肝护肝汤的做法,有需要的朋友记得去了解哦。6、山药甲鱼汤材料:山药(干)30克,桂圆肉20克,甲鱼1只(重约500克)。做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肠杂,连甲壳带肉加水适量,与山药、桂圆肉清炖至烂熟。功效:山药补脾利湿,桂圆肉、鳖肉补益气血,鳖甲软坚散结,该方适用于肝硬化早期和慢性肝炎恢复期。7、桑葚红枣炖鹌鹑材料:桑葚子15克,红枣3个,鹌鹑1只,猪瘦肉50克,生姜2片。做法:各物洗净,桑葚子稍浸泡,红枣去核,鹌鹑宰后洗净,猪瘦肉切块。所有材料一起下炖盅,加冷开水500毫升(约2碗量),隔水炖约两小时,饮时下盐,可供2人用。功效:养阳益气,养肝滋肾。8、芹菜红枣汤材料:芹菜400克、红枣12个、生姜3片。做法:将食材分别洗净;红枣去核,芹菜切小段状待用;在锅内加入清水200毫升,放入姜、枣,大火滚沸后改小火约滚10分钟。放芹菜,改中大火滚至刚熟,放入盐、油便可。功效:中医认为,芹菜味辛微甘、性凉,有平肝安神、清热透疹之功效,还可治麻疹初期、肝阳上讥、失眠多梦等。而红枣能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祛风。两者搭配熬汤,不仅养肝,还能补脾补血养颜。该汤清甜鲜润,有疏肝利胆健脾之功效,男女老少皆宜。9、兔肝鸡蛋汤材料:兔肝1~2个,鸡蛋1~2个,盐等调味品适量。做法:将兔肝切片,用生粉、盐、姜、酱油腌一下;锅内水烧开后放入腌好的兔肝,再打入鸡蛋搅匀,煮开几分钟,加入适量调味品即可食用。功效:养肝明目、清肝止痛,适用于夜盲症及肝热目赤痛者。兔肝为兔的肝脏,其味甘、苦、咸,性寒,归肝经。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钙、磷、铁等。兔肝可养肝清肝以明目,最适宜肝热所致目花、目赤肿痛之人。10、天麻白芍生蚝汤材料:天麻20克,白芍10克,生蚝肉300克,西芹50克,生姜4片。做法:药材、生蚝稍浸泡,西芹切段。先把药材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弃药渣留药液,改为武火下生蚝,再下西芹、盐和油便可。可供3-4人食用。功效:有滋阴益血、养肝补肾的功效,此汤可安神平肝。

养肝汤的做法:红枣汤材料为7颗红枣、400毫升水, 红枣(饱满鲜红的红枣,剪7刀,左三刀,右四刀,红枣的营养成分就能出来了,每天的分量是7粒,先放到煲里。约400毫升的水,把水煮开后,直接冲到已放好红枣的煲里,盖上锅盖,等八小时后(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开温火,就是煤气炉头最小的火,炖煮1个小时候,就是养肝汤了。养肝汤的做法:枸杞羊肝汤材料:羊肝100克、草菇20克、胡萝卜5克、生姜1小块、杜仲10克、枸杞5克、何首乌5克。生姜、胡萝卜、草菇洗净均切薄片。三味中药用冷水浸泡、洗净备用。 羊肝洗净切厚片,加入生姜片、料酒,拌匀腌10 分钟,再放入沸水烫一下,捞出洗净。 用杜仲、何首乌和骨头事先熬好高汤,再放入生姜片、胡萝卜片、草菇片、精盐、枸杞和羊肝片一起烧开。加入白胡椒粉,炖煮约10分钟即可出锅。养肝的做法:猪肝汤将猪肝切成方块,先放置麻油半勺,猪肝下锅炒至变色往后马上起锅。在锅中放水,水开往后放入猪肝,值到全熟。养肝汤的做法:蜜糖红茶红茶叶5克,放保温杯内,以沸水冲泡,加盖焖片刻;调适量蜂蜜、红糖。每日饭前各饮 1次,能温中养胃。此茶适用于春天肝气偏旺,脾胃功能不佳。养肝汤的做法:绿豆汤绿豆洗净,冷水下锅,加盖熬煮,中途不可开盖;沸腾5-6分钟后立刻关火,将汤倒出来,天天当水喝。此时是汤最绿的时候,也是最养肝护肝的,切不可煮过头,那就只有解毒的作用了。剩下的绿豆也别糟蹋了,加点百合和大米,煮粥吃。鲜百合不仅有养心安神的功效,还富含黏液质和维生素,对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有好处。养肝汤的做法并不难,关键在于要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和体质的做法。另外,要长期坚持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夏季新陈代谢速度快,燥热的天气让人们心烦意乱,影响了肝脏正常的运转。除了做好防中暑工作之外,也应该多注意休息,多吃养肝和护肝的食物来帮助吸收营养。适合燥热天气的5款养肝汤1、黑木耳田七汤把50克黑木耳放在水里面泡发撕成小片,150克田七苗清洗干净,西红柿清洗干净切成片,姜切成末,锅里面加入适量的植物油,爆香姜之后放入西红柿和黑木耳翻炒,然后放入一碗开水和适量的调料味,水煮开二分钟之后再放入田七苗,一直把田七苗煮变色为止。田七苗具有养肝清脂以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也可活血化瘀,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可减轻肝脏的负担,达到了保肝护肝功效。2、绿豆百合汤15克干百合和25克绿豆清洗干净,放在锅里面加入水,大火煮半个小时之后,放入冰糖调拌均匀。绿豆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血脂,提高了食欲,帮助排毒去火和养肝。3、枸杞子菊花汤把5克枸杞子和8克菊花清洗干净放在锅里面,煮开之后再放入调料味即可,菊花能够入肝经、肾经和肺经,具有凉血止血和清热解毒的功效,若和枸杞子搭配在一起养肝肾明目的效果会更好。4、猪肉炖胡萝卜把5克干荷叶和15克菊花清洗干净,胡萝卜去皮清洗干净切成块,猪肉处理干净切成块,把这些材料全部放在锅里面加入1200毫升的水,隔水炖煮三个小时后放入调料味即可。菊花能够清肝明目,胡萝卜具有健脾补血以及促进食物消化的功效。此类食疗方法能够养肝明目以及滋阴润燥。5、木瓜排骨汤把半个木瓜取出皮和籽切成块,锅里面放入适量排骨,葱姜蒜、料酒和醋,大火煮开之后再用小火煮个小时,最后放入木瓜块再煮40分钟,此方法具有养肝护脾以及美容养颜护肤的功效。温馨提示夏季再热也不能贪凉,不能直接冲冷水澡。每天要保证有2500毫升的水量,减少吃烤串和喝酒的次数。夏季天长夜短,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不妨中午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午休,让肝细胞得到充足的休息和调整。

新医药学杂志益肾汤

脾肾不好怎么调理?可以试试 中药 方来调理。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补脾 补肾 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补脾补肾中药方

补肾养脾丸

【处方】人参2两,黄耆2两,白术2两,熟地(酒洗)4两,当归2两,知母(酒炒)2两,苁蓉(酒洗)3两,黄柏(酒炒)1两,桂7钱半,白茯2两,杜仲(炒)1两半,山药2两,故纸5钱,白芍(炒)1两,牛膝1两半,五味子1两,沉香7钱半,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养脾,益气血,长精神。主虚劳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

【摘录】《便览》卷三

脾肾双补丸

【处方】人参(去芦)500克 莲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块,炒黄)500克 菟丝子(如法研细末)750克 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 山茱萸肉(拣鲜红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 真怀山药(炒黄)500克 车前子(米泔淘净,炒)360克 肉豆蔻300克 橘红180克 砂仁180克(炒,最后入)巴戟天360克(甘草汁煮,去骨)补骨脂(圆而黑色者佳,盐水拌炒,研末)50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两亏,阴阳不固,以致虚寒飧泄, 腹痛 泻痢,食少神倦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空腹时服之。

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天、补骨脂。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羊血。

【摘录】《先醒斋 医学 广笔记》卷二

补脾益肾汤

【处方】党参12g,黄耆12g,萆薢12g,墨旱莲12g,茜草12g,熟地15g,小蓟草30g,炒白术9g,威喜丸(分吞)9g,炒知母6g,炒黄柏6g。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 清热 化湿。主膏淋(乳糜尿)。

【用法用量】

尿混减轻, 湿热 未清,去茜草,加泽泻、益母草; 头晕 、腰酸,加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药。

【摘录】方出《张伯臾医案》,名见《古今名方》

补肾中药

1、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中医 常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漆酸软、头晕、健忘、目眩、头晕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本草经疏》认为:“枸杞子,润而滋补,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用枸杞子泡水或煲汤时,其中的药效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于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枸杞子中只有部分药用成分能释放到水或汤中。直接用嘴嚼,对枸杞子中 营养 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 保健 效果。但嚼服枸杞子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

2、鹿茸

中药里的鹿茸是补肾、益精血、强筋骨的佳品。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 阳痿早泄 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妇女出现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症状时也可以适量食用。若出现 感冒 、咳吐黄痰、口干口苦、咽喉肿痛、舌苔黄腻等症状时忌服本品。

除了泡酒,鹿茸还可以和食物炖着服用或直接吃。如果想使鹿茸达到补肾健骨的效果,最好取1~2片鹿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这样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

3、芡实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中医认为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膝痹痛等。民间称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尤其是夏秋之际进补的首选。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

4、女贞子

女贞子味甘、苦,性平。有补肾 滋阴 ,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头晕, 耳鸣 ,两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常用的提神、强壮体力之药。《本经》上说:女贞子能补中气,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制酒久服,可增强体质,长筋肉,壮筋骨等功效。日本的研究也表明女贞子确有防止衰老,强筋骨,镇静 神经 的功效。

女贞子性偏寒凉,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5、菟丝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 植物 菟丝子的种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骨”的作用。为补肾益精、壮腰强脊、养肝明目之圣药,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 先兆流产 、带下等症。

菟丝子茶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长期服用能明目、轻身、益寿延年,且可治疗男女 肾虚 不育症。菟丝子10克,洗净后捣碎,加红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6、淫羊藿

中药淫羊藿又名仙灵牌,具有补肾 壮阳 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补骨”作用显着,它能促进骨髓细胞DNA合成,促进骨生长,增加骨密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常出现口干、舌红、潮热等阴虚火旺症状者忌服本品。

可以做成淫羊藿酒。淫羊藿60克,白酒500克。将淫羊藿洗净,沥干,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置白酒中,密封浸泡7日后饮用,每次30-50毫升,每晚一次。可益肝肾,强筋骨,适用于阴阳两亏,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四肢不仁等。

7、杜仲

杜仲是补肾的良药,能缓解腰膝酸软、疲倦遗精的症状。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本草经集注》里记载,在选择杜仲时可以把它折断,里面有像棉纤维一样的白丝,就是质量较好的杜仲。

杜仲几乎无味,只有一些微苦,每天将其用沸水泡着喝不仅特别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还能达到补肾理气的作用。杜仲无毒,因此用量多少并没有特别的讲究,每天泡个八九克就行。除杜仲外,还可以适量抓一小把枸杞和桑葚泡在一起。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补虚生精;而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养心益智的功效。

8、山药

李时珍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很推崇它的补肾和健脾的功能。脾胃虚弱和肾虚的人可以把它作为调补身体的常用食物。《本草正》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把山药视为治疗虚劳的灵丹妙药。

无论是阴虚火旺还是肾气不固而遗精早泄者均可以食用,如果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果更好。

9、何首乌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明·李时珍说过:“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清代名医黄宫绣亦云:“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品是经过加工炮制的,能乌须黑发,生首乌则含大黄酚等物质,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并引起轻微 腹泻 。此外,何首乌与蒜同食也可能引起腹泻。医生提醒要用何首乌治疗肝肾两虚时,需要将其进行炮制,最好向医生咨询后食用。

疏肝益肾汤 【来源】《医宗己任编》卷一。 【组成】柴胡白芍熟地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滋肾。 【主治】肝血虚,胃脘痛,大便燥绪,服逍遥散不愈者。

山东医学杂志龙胆泻肝汤

我是学中医学的,我们现在《方剂学》书上的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6g,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酒洗3g,柴胡6g,生甘草6g。剂量依病情而定。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2、肝经湿热下注证。

龙胆泻肝汤,多用于阴虚而不甚、阳亢而不烈之高血证及滴虫性 阴道炎 、阴痒、带下等证,皆有一定疗效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龙胆泻肝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龙胆泻肝汤 中药 方剂 处方 龙胆草 6克;黄芩 9克;山栀子 9克;泽泻 12克;木通 9克;车前子 9克;当归 8克;生地黄 20克;柴胡 10克;生甘草 6克。 方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 湿热 消。 功能主治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本方常用于顽固性 偏头痛 、头部 湿疹 、高 血压 、急性 结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 鼻炎 、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 胆囊炎 ,以及 泌尿 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 肾炎 、急性 膀胱炎 、 尿道炎 、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 盆腔炎 、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用法 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 决定 用药 剂量。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禁忌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抗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 大寒 ,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 清热 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 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 滋阴 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 化裁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 解毒 。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禁忌 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附方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 附注 本方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辩证要点。 方剂比较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皆为泻肝经实火之剂,其不同点在于:龙胆泻肝汤泻肝火并能清利湿热,且能兼顾滋养阴血,使祛邪不伤正用治肝火上炎,湿热下注证;泻青丸泻肝火,并能疏散肝胆郁火,宜于肝火内郁证;当归龙荟丸则备集大苦大寒之药,着重于泻实火,使从二便分消,乃攻滞降泻之剂,用治肝经实火证,非实火上盛不可轻用。 文献 方论吴谦等:“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 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以出也。然皆清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也,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龙胆泻肝汤其他方剂 方剂一 【出处】《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方诀】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方组趣味记忆】 黄子龙(推)木车,当地卸柴草。 解:黄(黄芩),子(山栀子),龙(龙胆草),木(木通),车(车前子),当(当归),地(生地黄),卸(泽泻),柴(柴胡),草(甘草)。 【功用】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用法】 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方论】方中龙胆草善泻肝胆之实火,并能清下焦之湿热为君,黄芩、栀子、柴胡苦寒泻火,车前子、木通、泽泻清利湿热,使湿热从小便而解,均为臣药;肝为藏血之脏,肝经有热则易伤阴血,故佐以生地、当归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 【方解】 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化裁】 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附方】 泻青丸、当归龙荟丸 【附注】 本方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方剂比较: 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皆为泻肝经实火之剂,其不同点在于:龙胆泻肝汤泻肝火并能清利湿热,且能兼顾滋养阴血,使祛邪不伤正用治肝火上炎,湿热下注证;泻青丸泻肝火,并能疏散肝胆郁火,宜于肝火内郁证;当归龙荟丸则备集大苦大寒之药,着重于泻实火,使从二便分消,乃攻滞降泻之剂,用治肝经实火证,非实火上盛不可轻用。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 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 属木 ,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5.《谦斋 医学 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方剂二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异名】七味龙胆泻肝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七)、龙胆汤(《幼幼集成》卷四)。 【组成】柴胡梢 泽泻各3克 车前子 木通各克 生地黄 当归梢 草龙胆各9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便以美膳压之。 【功用】清利肝胆湿热。 【主治】肝经实火上攻而成喉口热疮;肝经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涩痛,阴部热痒及臊臭。 方剂三 【出处】《疡科选粹》卷四 【组成】柴胡、青皮、龙胆草、山栀、大黄、白芍药、木通、连翘、黄连、滑石各等分。 【主治】肝经湿热,或囊痈便毒,下疳悬痈,肿焮作痛,小便涩滞,或妇人阴疮痒痛,或男子阴挺肿胀,或出脓水;湿热下疳,肿痛尿涩,及茎缩纵,痒痛,出白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四 【出处】《竹林女科证治》卷三 【组成】龙胆草5分(酒炒),人参5分,天冬5分(去心),甘草5分,黄连5分(炒),栀子5分(炒),知母5分,黄芩7分,柴胡1钱,五味子3分。 【主治】暴怒伤肝而动火,产户不闭者。 【用法】水煎、温服。 方剂五 【出处】《治疹全书》卷下 【组成】胆草、山栀(炒)、知母(盐水炒)、黄连(酒炒)、甘草、柴胡、牛蒡、天冬、黄芩、麦冬、元参。 【功能主治】泻肝化痰。主急惊风。 方剂六 【出处】《医略六书》卷二十一 【处方】龙胆草1钱,软柴胡5分,小青皮1钱半(炒),怀生地5钱,车前子3钱(炒),全当归2钱,黑山栀1钱半(炒),鲜生姜1片。 【功能主治】肝胆火逆,面肿连颐,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恼怒伤肝,肝胆火逆,而湿热不消,循经彻络,故面肿漫连两颐焉。生地滋阴以降胆火,胆草直折以平肝火,青皮破气平逆,柴胡泄热疏肝,山栀降屈曲之火,车前子利湿热之气,当归活血养肝,生姜散郁退肿焉。水煎温服,使火降气平,则湿热自化,而面肿连颐无不退矣。此清热利水之剂,为肝胆火逆颐肿之专方。 方剂七 【出处】《 外科 全生集》卷四 【处方】龙胆草2钱,归尾2钱,银花1钱半,花粉1钱半,连翘1钱半,黄芩1钱半,丹皮1钱,防风1钱,木通1钱,知母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泻肝火,解毒。主牙痈,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囊痈下疳,便毒杨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剂八 【出处】《症因脉治》卷三 【组成】胆草、柴胡、黄芩、山栀、连翘、知母、麦冬、川连、人参、甘草。 【功能主治】肝火腹胀,目睛黄,两胁痛,小腹胀急,或攻刺作痛,或左边胀甚,小便赤,夜不得寐,脉左关弦数。 方剂九 【出处】《医统》卷六十 【处方】龙胆草8分,升麻3分,柴胡3分,羌活根1钱,酒黄柏1钱,防风根2钱,麻黄根2钱,苍术5分,猪苓3分,泽泻3分,藁本2分,红花2分,当归2分,黄芩5分,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尿黄,臊臭淋沥,两丸如水,汗浸两胯,阴头亦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稍热服。 【注意】忌酒。面。 方剂十 【出处】《伤寒大白》卷三 【处方】龙胆草、柴胡、黄芩、川黄连、麦门冬、陈胆星、知母、甘草、真青黛、山栀。 【功能主治】肝胆有火,目不能合;胆涎沃心,目不得瞑。 方剂十一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川连、知母、麦冬、人参、甘草。 【主治】肝经血室伏火,而施泄下血。 方剂十二 【来源】《验方新编》卷十一 【组成】龙胆草1钱半(酒炒),归尾1钱半,黄芩1钱(酒炒),泽泻1钱,木通1钱,车前子1钱,生地1钱(酒炒),生甘草1钱。 【主治】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

小儿口疮是口舌黏膜上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小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尤以实热证较为多见,常伴有发热,流涎,纳差,大便干结等症状。

【方一】白芨连冰粉

【出处】《新中医》

【组成】白芨15克,黄连9克,冰片2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敛疮。

【主治】小儿口疮属脾胃积热者。

【方解】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疗疮;白芨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冰片能散热止痛、防腐消肿,全方合用,有清热解毒止痛、祛腐消肿之功效,用于小儿口疮证属心脾胃素有蕴热之实火者确有良效。

【药理】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白芨其主要成分白芨胶及挥发油的止血效果迅速而确实,并有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上药碾成极细粉末,过130目筛后装瓶备用。令患者先用蒸馏水或淡盐水漱洗口腔后,取药粉约2克,分撒在口腔溃疡处,每天1~2次,5天为1疗程。

【方二】导赤散加味

【出处】《江苏中医药》

【组成】生地黄5~15克,麦冬5~12克,木通3~9克,车前子3~10克(包),鲜竹叶5~6克,甘草梢3~6克。

【功用】清热泻火。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生地黄、麦冬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木通、车前子、鲜竹叶上清心经之火,下清小肠之热而利水;甘草梢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配伍,性味甘寒,清心养阴,利湿导热。此方有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之功。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甘草其所含甘草次酸、甘草锌能治疗急慢性炎症。

【用法】水煎频服,日服1剂,重者可日夜各服1剂。

【方三】釜底抽薪散

【出处】《中医外治杂志》

【组成】吴茱萸15克,胡黄连、川大黄各6克,胆南星3克。

【功用】导热下行,引火归元。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吴茱萸为主药,以热治热,引热下行,《本草纲目》曰:“吴茱萸,咽喉口舌生疮者,以吴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热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从治之义。”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使浮游之虚火制;小儿多热易惊,以胆星清热镇惊;大黄取其苦寒沉降之性,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泄;醋溶合诸药,且敛中有散,协同引热。诸药合用,寓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元之义。

【药理】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并有利尿作用,还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胆南星具有祛痰、抗惊厥、镇静及镇痛作用;胡黄连有利胆、抑菌作用。

【用法】上方共研细末,制成散剂备用。1岁以下小儿每次用药3克,1岁以上可酌情增至6~12克。用时将药末与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候患儿睡熟后涂敷于两足心,外用纱布包扎,晨起去之。

【方四】黄连泻心汤

【出处】《四川中医》

【组成】黄连、黄芩各3克,竹叶、生地黄、木通、赤芍各6克,元参、山栀各5克,连翘10克,生甘草2克。

【功用】清热泄火解毒。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黄连、黄芩苦寒泻火,解毒疗疮;山栀清泻三焦之热;生地黄、赤芍、木通清热凉血降火利火,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走;竹叶、连翘清心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配合元参养阴清热使元阴得固,不发明火;甘草清热导火,并能促进溃疡面愈合。

【药理】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滤汁200毫升,每日分2~5次服完,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方五】甘草泻心汤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组成】炙甘草20~30克,黄连3克,黄芩6~9克,干姜3~5克,党参10克,半夏6克,高热者加生石膏(先煎)30克,咽部破溃者加桔梗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5~10克,小便赤黄者加滑石15克,阴虚火旺者去干姜加沙参、知母各10克。

【功用】健脾、清热、化湿。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炙甘草补虚健脾,宜重用为主药;党参补益中气;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半夏燥湿化痰为辅;干姜温脾助运,同时防苦寒太过为佐。

【药理】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半夏含挥发油、氨基酸、β-谷淄醇、胆碱、生物碱、葡萄糖苷和醛类等,具有镇咳、祛痰及止吐等作用,所含的葡萄糖醛酸的衍生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天为1疗程。

【方六】复方五倍子散

【出处】《黑龙江中医药》

【组成】五倍子50克、儿茶30克、冰片少许。

【功用】清热泄火、敛疮止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五倍子属收涩药,《开宝本草》中记载“疗湿癣疥痒脓水……,小儿面鼻疳疮”。《本草纲目》中记载“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湿烂”。儿茶:《本草纲目》中记载“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本草求真》中记载“……功专清上膈热……收湿,凉血……治一切口疮喉痹”。冰片清热止痛,可消炎,又避免了五倍子对溃疡面的刺激性疼痛。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主要成分有耐缺氧作用;儿茶有收敛、止泻、降压、抑菌的作用。

【用法】共研细末,以香油调和,涂于患处,每日1次。

【方七】鸡黛玉汤

【出处】《江苏中医药》

【组成】鸡苏散15克,黛蛤散20克,玉泉散20克。

【功用】清热利湿,泻火止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鸡黛玉汤方中,鸡苏散由滑石、甘草、薄荷组成,清热利湿兼解表,使热邪从小便而泄,故热可退,渴可解,祛邪而不伤正,利湿兼能和胃;黛蛤散由青黛、蛤壳组成,清热解毒、生肌疗疮且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玉泉散由生石膏、生甘草组成,石膏善清肺胃之火,泻火解毒,为疮家圣药。

【药理】滑石所含硫酸镁有吸附和收敛功效,内服能保护肠壁;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青黛有抗癌、抗菌、保肝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泽泻能增加尿量并加快尿素、氯化物等体内代谢物质的排泄,因此也能抑制疱疹形成,与石膏有协同作用。

【用法】将上药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煎煮,头煎取药液100毫升,二煎取药液50毫升,将二煎药液混合,分3~4次服完,连服3日。若采取漱口方式,同样有效。

【方八】口疮清饮

【出处】《中国民间疗法》

【组成】生石膏(先煎)10~30克,川连3~6克,黄芩9克,焦山栀9克,连翘9克,薄荷(后下)5克,淡竹叶10克,生军(后下)3克。

【功用】清上泄下。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以生石膏、黄连、黄芩、山栀之大苦大寒,泻中焦气分之火;配连翘、薄荷轻扬清上以通达宣泄;伍生军、淡竹叶泻腑实、清心火,并引三焦火热从水道、谷道而出。全方共奏清上泄下之功。

【药理】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石膏能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的体温调节中枢,抑制汗腺分泌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阻断斑疹丘疹形成疱疹,同时促进疱疹迅速结痂干燥;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薄荷含有薄荷醇、薄荷酮等成分,具有镇痛止痒之功;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栀子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

【用法】上药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九】口疳八味散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大青叶、鲜生地、生石膏各30克,鲜芦根25克,黑玄参15克,京赤芍、粉牡丹皮各10克,生甘草3克。

【功用】清热养阴,活血凉血。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方中生石膏、鲜芦根性甘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大青叶解毒力强,又能凉血,对此症有良效;生地黄、玄参养阴清热,兼能通便;牡丹皮、赤芍既凉血又能清心除热,散血化瘀;再调以甘草,和中解毒,缓和生石膏、大青叶的峻烈作用,药虽八味,功效擅一。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大青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乙肝表面抗原以及流感病毒亚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并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芦根具有解热、镇静、镇痛、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抑制骨骼肌收缩作用;玄参有降血压、降血糖、解热和强心作用;牡丹皮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抑菌、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煎二汁,每汁150毫升,少量频服,服药期间,均不服其它药物。

【方十】验方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吴茱萸15克。

【功用】引火归源。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吴茱萸加醋有引火下行之功效,且涌泉穴属肾经,有引火归源、退虚热的作用。

【药理】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

【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加醋调糊,敷于双侧涌泉穴,连续治疗3天。

【方十一】口炎散

【出处】《江西中医药》

【组成】吴茱萸6克,重楼6克,乌贼骨5克,黄连6克,蒲黄5克,大黄6克。

【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敛创。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本方以吴茱萸为主药,其性虽热但取其引热下行,引火归原功效;重楼、黄连有清热解毒、散瘀作用;乌贼骨有收敛创面、破瘀血功效;而大黄苦寒,长于通下泄热;加用蒲黄以加强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功效。

【药理】大黄有促进排便、抗感染、健胃、止血、降压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并有利尿作用,还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黄连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蒲黄有促进凝血,降血压,改善微循环,抗炎,利胆,利尿,镇痛,平喘等作用;乌贼骨有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瓶装密封备用。使用时用棉签沾取药末涂在溃疡面上,每日3次。一般使用1~2天创面即可愈合,3天为一个疗程。

【方十二】龙胆泻肝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龙胆草2~5克,山栀、黄芩、柴胡、生地黄、当归、木通、泽泻、竹叶各6~10克,车前子、地榆各12~20克,甘草3~6克。

【功用】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小儿口疮。

【方解】选用胆草、黄芩、山栀苦寒泻火、解毒,直拆其火势;选用泽泻、木通,重用车前子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清利;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益阴;柴胡祛风透热;竹叶清热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甘草抗炎抗过敏,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地榆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疡面渗出减少,疼痛明显减轻,愈合加速。

【药理】生地黄具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强心、利尿、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木通有利尿、抗菌作用;车前子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竹叶有抑菌、退热作用;黄芩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山栀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抑菌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龙胆草有抑菌、镇静、肌松、降压、健胃作用;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泽泻具有很好的利尿消肿作用。

【用法】日1剂,水煎服。

新药学杂志蒲辅周十神汤

十神汤喝2天。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十神汤是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早期要服的汤药,服用2天后可以击退病毒。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观点:治伤寒,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皆治之。此方擅长治疗各种温疫,亦包括普通感冒和流感。当代大医蒲辅周用之治寒疫。

新医药学杂志益肾汤加减方

脾肾不好怎么调理?可以试试 中药 方来调理。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补脾 补肾 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补脾补肾中药方

补肾养脾丸

【处方】人参2两,黄耆2两,白术2两,熟地(酒洗)4两,当归2两,知母(酒炒)2两,苁蓉(酒洗)3两,黄柏(酒炒)1两,桂7钱半,白茯2两,杜仲(炒)1两半,山药2两,故纸5钱,白芍(炒)1两,牛膝1两半,五味子1两,沉香7钱半,甘草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养脾,益气血,长精神。主虚劳诸证。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心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

【摘录】《便览》卷三

脾肾双补丸

【处方】人参(去芦)500克 莲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块,炒黄)500克 菟丝子(如法研细末)750克 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 山茱萸肉(拣鲜红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 真怀山药(炒黄)500克 车前子(米泔淘净,炒)360克 肉豆蔻300克 橘红180克 砂仁180克(炒,最后入)巴戟天360克(甘草汁煮,去骨)补骨脂(圆而黑色者佳,盐水拌炒,研末)50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肾两亏,阴阳不固,以致虚寒飧泄, 腹痛 泻痢,食少神倦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空腹时服之。

如虚而有火或火盛肺热者,去人参、肉豆蔻、巴戟天、补骨脂。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羊血。

【摘录】《先醒斋 医学 广笔记》卷二

补脾益肾汤

【处方】党参12g,黄耆12g,萆薢12g,墨旱莲12g,茜草12g,熟地15g,小蓟草30g,炒白术9g,威喜丸(分吞)9g,炒知母6g,炒黄柏6g。

【功能主治】补脾益肾, 清热 化湿。主膏淋(乳糜尿)。

【用法用量】

尿混减轻, 湿热 未清,去茜草,加泽泻、益母草; 头晕 、腰酸,加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药。

【摘录】方出《张伯臾医案》,名见《古今名方》

补肾中药

1、枸杞

《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中医 常常用它来治疗肝肾阴亏、腰漆酸软、头晕、健忘、目眩、头晕多泪、消渴、遗精等病症。《本草经疏》认为:“枸杞子,润而滋补,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用枸杞子泡水或煲汤时,其中的药效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于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枸杞子中只有部分药用成分能释放到水或汤中。直接用嘴嚼,对枸杞子中 营养 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 保健 效果。但嚼服枸杞子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

2、鹿茸

中药里的鹿茸是补肾、益精血、强筋骨的佳品。对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 阳痿早泄 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妇女出现宫冷不孕,小便频数等症状时也可以适量食用。若出现 感冒 、咳吐黄痰、口干口苦、咽喉肿痛、舌苔黄腻等症状时忌服本品。

除了泡酒,鹿茸还可以和食物炖着服用或直接吃。如果想使鹿茸达到补肾健骨的效果,最好取1~2片鹿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让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后再将余渣嚼碎吞下。这样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

3、芡实

芡实被誉为“水中人参”,中医认为芡实益肾固精,补脾止泻,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膝痹痛等。民间称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尤其是夏秋之际进补的首选。

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涩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

4、女贞子

女贞子味甘、苦,性平。有补肾 滋阴 ,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头晕, 耳鸣 ,两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常用的提神、强壮体力之药。《本经》上说:女贞子能补中气,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制酒久服,可增强体质,长筋肉,壮筋骨等功效。日本的研究也表明女贞子确有防止衰老,强筋骨,镇静 神经 的功效。

女贞子性偏寒凉,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5、菟丝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 植物 菟丝子的种子。有“续绝伤、补不足、益健人”之功。《名医别录》谓其有“养肌强阴、坚筋骨”的作用。为补肾益精、壮腰强脊、养肝明目之圣药,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可用于腰膝酸痛、阳痿、早泄、遗精、遗尿、尿频余沥、耳鸣、头眩眼花、视力减退、 先兆流产 、带下等症。

菟丝子茶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等功效。长期服用能明目、轻身、益寿延年,且可治疗男女 肾虚 不育症。菟丝子10克,洗净后捣碎,加红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6、淫羊藿

中药淫羊藿又名仙灵牌,具有补肾 壮阳 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补骨”作用显着,它能促进骨髓细胞DNA合成,促进骨生长,增加骨密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经常出现口干、舌红、潮热等阴虚火旺症状者忌服本品。

可以做成淫羊藿酒。淫羊藿60克,白酒500克。将淫羊藿洗净,沥干,装入纱布袋中,扎紧袋口,置白酒中,密封浸泡7日后饮用,每次30-50毫升,每晚一次。可益肝肾,强筋骨,适用于阴阳两亏,命门火衰而引起的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四肢不仁等。

7、杜仲

杜仲是补肾的良药,能缓解腰膝酸软、疲倦遗精的症状。杜仲是杜仲树的树皮,《本草经集注》里记载,在选择杜仲时可以把它折断,里面有像棉纤维一样的白丝,就是质量较好的杜仲。

杜仲几乎无味,只有一些微苦,每天将其用沸水泡着喝不仅特别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还能达到补肾理气的作用。杜仲无毒,因此用量多少并没有特别的讲究,每天泡个八九克就行。除杜仲外,还可以适量抓一小把枸杞和桑葚泡在一起。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补虚生精;而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养心益智的功效。

8、山药

李时珍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很推崇它的补肾和健脾的功能。脾胃虚弱和肾虚的人可以把它作为调补身体的常用食物。《本草正》说:“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把山药视为治疗虚劳的灵丹妙药。

无论是阴虚火旺还是肾气不固而遗精早泄者均可以食用,如果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果更好。

9、何首乌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明·李时珍说过:“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清代名医黄宫绣亦云:“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品是经过加工炮制的,能乌须黑发,生首乌则含大黄酚等物质,可以促进肠道运动并引起轻微 腹泻 。此外,何首乌与蒜同食也可能引起腹泻。医生提醒要用何首乌治疗肝肾两虚时,需要将其进行炮制,最好向医生咨询后食用。

疏肝益肾汤 【来源】《医宗己任编》卷一。 【组成】柴胡白芍熟地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滋肾。 【主治】肝血虚,胃脘痛,大便燥绪,服逍遥散不愈者。

  • 索引序列
  • 新医药学杂志强肝汤
  • 新医药学杂志益肾汤
  • 山东医学杂志龙胆泻肝汤
  • 新药学杂志蒲辅周十神汤
  • 新医药学杂志益肾汤加减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