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1月9日柳叶刀医学杂志

1月9日柳叶刀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1月9日柳叶刀医学杂志

2022年11月24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编辑部对原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王健伟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教授等人关于“新冠肺炎对患者健康的长期影响”的一篇研究论文发表关注声明。该论文披露了对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1733例患者,在当年6月至9月期间完成的集中随访的研究结果。该论文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COVID-19患者报告了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症状,比如疲劳或肌肉无力。《柳叶刀》编辑部上述关注声明称,《柳叶刀》编辑部在询问通讯作者后,于2022年11月7日被告知,涉事论文中使用的“数据集中的一些变量被错误地打乱了顺序”。“鉴于这些数据错误的程度,我们现在对‘6个月’论文发表关注声明,同时将进一步调查,包括对更正后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和临床审查。”2022年11月24日,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编辑部发布的关注声明涉事论文的标题是《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6个月临床结局:一项队列研究》,于2021年1月8日在线发表在《柳叶刀》上。该论文标明,曹彬、张定宇和王健伟贡献相同。曹彬为论文中标注的通讯作者。其中,曹彬的署名单位包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相关网页2021年1月11日发布的信息称,上述研究由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共同完成。黄朝林、黄立学、王业明、李霞、任丽丽、谷晓颖、康亮、郭丽和刘敏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评估了COVID-19对患者的长期结局影响。“研究发现,76%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持续症状。疲劳、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也频繁出现。”“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曹彬教授表示:‘因为COVID-19是一种新发的疾病,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它对患者健康的长期影响。我们的随访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然会继续受到该病毒的至少部分影响,出院后的医疗照护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针对住院时病情更重的患者。我们的研究也提示在更大的人群中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的重要性,以便了解该疾病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全面影响。’这项随访研究于2020年6月16日至9月3日期间完成,入选了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1733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5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86天。”中日友好医院相关网页上述信息称。《柳叶刀》编辑部关注声明针对的文章。该论文称,随访发现,76%的新冠肺炎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存在至少一个持续症状上述论文的署名作者有ChaolinHuang、LixueHuang、YemingWang、XiaLi、LiliRen、XiaoyingGu、LiangKang、LiGuo、MinLiu、XingZhou、JianfengLuo、ZhenghuiHuang、ShengjinTu、YueZhao、LiChen、DecuiXu、YanpingLi、CaihongLi、LuPeng、YongLi、WuxiangXie、DanCui、LianhanShang、GuohuiFan、JiuyangXu、GengWang、YingWang、JingchuanZhong、ChenWang、JianweiWang、DingyuZhang、BinCao。什么是新冠长期症状?在上述论文发表约一个月前,2020年12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称,“直面新冠长期症状困境”,并称,在2020年11月底举办的2020“柳叶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大会”上,“曹彬介绍了关于武汉COVID-19患者长期结局的情况,并警示,一些出院患者的功能障碍和并发症可能会持续至少6个月。我们称之为‘新冠长期症状’,这是一个迅猛发展的医学问题而且现在就需要采取行动来应对。”在上述涉事论文发表7个月后,2021年8月,曹彬、王健伟等人在《柳叶刀》上发表了对此前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患者中的1276名患者随访一年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还存在至少一种后遗症状的患者比例从6个月时的68%下降到12个月时的49%。”论文的标题是《新冠肺炎住院幸存者的1年临床结局:一项纵向队列研究》。对1276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随访一年的研究结果但该论文在首次发表后进行了更正。其更正后的版本最早于2022年5月5日发布在《柳叶刀》网站上。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个月论文”提及,在新冠肺炎发病6个月后,幸存者报告还存在至少一种症状的比例是76%。但上述“1年论文”提及的相关比例为68%。《柳叶刀》目前尚未披露其关切声明中提及的“数据不一致”是否为这一比例。《柳叶刀》编辑部2022年11月24日发布的上述关注声明称,“在收到了一位研究人员关于这两篇文章之间数据不一致的询问,我们向这两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寻求解释。2022年11月7日,《柳叶刀》编辑部被告知,‘6个月’和‘1年’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是由于‘用于6个月的论文的数据集中的一些变量被错误地打乱了顺序’。鉴于这些数据错误的程度,我们现在对‘6个月’论文发表关注声明,同时将进一步调查,包括对更正后数据的进一步统计和临床审查。如有更多信息,我们将立即更新此通知。”此外,2022年5月11日,曹彬和王健伟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呼吸医学》上在线发表论文,报告了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中1192人随访两年的研究结果。该论文称,从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2469新冠肺炎患者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其中1192人在三次随访中完成了评估,被纳入最终分析;94%的人、1119人参加了感染两年后的面对面访谈。总体而言,新冠康复患者在首次感染后两年时的健康状况仍然差于普通人群,这意味着部分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还存在至少一种后遗症状的新冠肺炎幸存者的比例从6个月时的68%,显著下降到2年时的55%,疲劳或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该论文的标题是《新冠肺炎住院幸存者的2年健康结局: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该研究被媒体报道为“全球新冠最长随访”。对1192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随访2年的研究结果此外,据《柳叶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2021年7月17日,该期刊发表一项针对英国302家医院超过7万人的观察性研究,发现每两个COVID-19住院患者中会有一人出现至少一种并发症。“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教授及谷晓颖在一篇相关评论中写道:‘考虑到全球有大量的SARS-CoV-2感染者,COVID-19后急性期的公共卫生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分析COVID-19后急性期整个临床疾病谱的多种表现之外,还需要在具有不同人口和临床特征的人群中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阐明COVID-19后急性期尤其是远期COVID-19的病理生理机制。此外,还需要研究血清学特征,以及急性SARS-CoV-2感染导致的免疫异常和炎症损伤对后急性期或长期COVID-19的影响。’”中日友好医院官网显示,曹彬,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特长是诊疗呼吸系统感染;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临床医学研究所管委会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副院长;担任“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委员、《ClinicalRespiratoryJournal》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及《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官网显示,王健伟,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2月至今,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克里斯托弗_梅里埃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校科技管理处处长。2019年6月任副院校长、党委常委。上述信息称,王健伟主要从事重要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治研究,曾获多项人才计划项目支持,系“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专家组成员;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Biosafety&Health杂志执行主编。

亨廷顿舞蹈症(即Huntington Disease)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on基因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分子团。一般科学家将这些不溶水的分子团称为“包涵体”。一般患者在中年发病,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约会持续发展15年到20年,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这种病的遗传几率为50%。西欧3-7/100,000,在某些种群中超过15/10,000。日本、中国、芬兰以及非洲黑人中较少见。编辑本段临床表现早期精神易激动、易怒、情感淡漠、焦虑、异常的眼运动、抑郁等。中期肌肉持续收缩引起的面部、颈部和背部的肌肉异位;身体不自主的运动;行走时出现平衡障碍;出现舞蹈样动作、扭动躯体动作、强直性抽搐、摇摆不稳不连贯的步态;做需要手灵巧度的动作产生困难,不能正常控制动作的速度和力量;反应迟钝;全身无力;体重减轻;语言障碍、脾气倔强。晚期身体僵直;运动徐缓,起发或持续运动困难;剧烈的舞蹈动作;体重严重下降;不能行走;不能说话;吞咽困难,有气哽的危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美发现可延缓“亨廷顿舞蹈病”发作的胆汁酸 美国研究人员于2002年找到了一条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新线索。他们在实验鼠身上发现,一种胆汁酸能有效减轻这一疾病对脑神经细胞的损伤。明尼苏达大学基恩等人在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上介绍说,在实验中,他们选择了一组携带亨廷顿舞蹈病致病基因苦呀,且呈现发病症状的病鼠和一组健康鼠进行对比测试。 研究人员先给一半病鼠注射了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然后再让注射了这种胆汁酸的病鼠、未接受注射的病鼠以及正常的实验鼠,分别参加了走迷宫测试。结果显示,接受胆汁酸注射治疗的病鼠比未接受注射病鼠的能力强一半,且与健康鼠几乎没有区别。大脑检查还发现,注射了胆汁酸的病鼠脑神经细胞死亡数比未接受注射的病鼠明显要少。 2)美科学家发现刚果红可治疗亨廷顿舞蹈病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在2003年1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一种常用于医学实验的染料刚果红,能够阻止脑部一些异常蛋白质积聚,防治“亨廷顿氏舞蹈病”。刚果红是医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的细胞标记染料。研究人员对亨廷顿氏舞蹈病患者脑部切片进行检查时,通常用刚果红对之进行染色。刚果红能附着在异常蛋白质上,清晰地显示出蛋白质块的积聚区。哈佛医学院科学家进行的脑细胞组织培养实验表明,刚果红染料不仅能附着在异常蛋白质块上,还能减缓蛋白质的积聚过程,用刚果红处理过的脑细胞不易死亡。带有亨廷顿氏舞蹈病基因的实验鼠,接受刚果红染料注射后,也较少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这一发现为治疗亨廷顿氏舞蹈病提供了新思路,但还需进一步研究改进才能将这种方法用于临床。刚果红还被用于标记阿尔茨海默氏症、克雅氏症等脑病样本中的异常蛋白,因此它也可能有助于防治这些疾病。 3)与亨廷顿舞蹈病治疗有关的关键蛋白 亨廷顿舞蹈病是由一个变异型亨廷顿基因(huntington gene)引起的,该基因可具有许多个氨基酸(称作谷氨酰胺)拷贝的蛋白质。正常的亨廷顿蛋白含有10-25段谷氨酰胺序列。但如果有36段以上的谷氨酰胺序列时,该蛋白质的形状即发生改变,并在神经元内形成大的丛群。这将杀灭大脑纹状体部位的这些细胞,从而导致特有的协调力丧失和痴呆症。 研究人员认为,如同亨廷顿蛋白一样,CBP也包含一段较短的聚谷氨酰胺序列。这些序列相互吸引,使亨廷顿蛋白抓住CBP。为证实这一点,该研究小组创建了一种可剪断的聚谷氨酰胺片段形式的CBP。当研究小组创建了一种可剪断的聚谷氨酰胺片段形式的CBP。 Ross怀疑亨廷顿蛋白群“绑架”其他蛋白有可能也对其他大脑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起作用。 美国的研究人员认为,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分子线索的发现有可能使开发保护大脑的药物成为现实。伦敦Guy、King和圣托巴斯医学院的神经遗传学家Gillian Bates认为,这的确是一项重要的研究结果。 4)亨廷顿舞蹈病可能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 2004年4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细胞生理学研究所马谢乌·特里戈等三名科学家对亨廷顿氏病的起因进行研究并发表了相关文章。文章报道,亨廷顿氏病可能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有可能也与大脑中的毒蛋白有关。 传统理论认为亨廷顿氏病是一种强遗传因素引起的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它造成大脑认知功能衰退的病理机制至今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特里戈领导的科研小组对感染了亨廷顿氏病的小鼠模型进行实验。他们给小鼠喂食一种对线粒体产生损伤的霉素,发现有少量谷氨酸盐积聚在亨廷顿蛋白质上,使脑神经细胞内毒素水平不断增加,导致脑神经细胞功能不全和数量减少,直至神经细胞全部死亡。 科研小组对该病患者脑部切片进行检查时还发现,亨廷顿蛋白质里含有折叠的核苷酸,会使大脑沟回区神经细胞的重量至少损失30%。因此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异常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毒蛋白。 5)“包涵体”研究的新成果 当患者发病后,体内产生变异的亨廷顿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形成大的分子团,这些不溶水的分子团被称为“包涵体”。业内主流认为,包涵体破坏了神经元,是亨廷顿舞蹈症的生化指标之一,因为患者脑细胞中有许多包涵体,而健康人脑细胞中却没有。而有的科研人员则认为包涵体是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美籍华裔助理教授李沉简是这一观点的坚实支持者。他利用基因bank技术和乳糖操纵子技术,以及对小鼠的大脑切片的荧光显微镜观察等多项试验,证明了在他的实验中,包涵体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为了探明包涵体这种特殊物质的真正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方法,观察患有亨廷顿舞蹈病的实验鼠的神经元形成、发育和消亡。 不过,实验鼠的神经元是目前反映亨廷顿舞蹈病细胞活动的最佳模型。 此项实验不但改变了科学家对包涵体的认识,可能也会改变亨廷顿舞蹈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医药厂家都在研制阻止变异亨廷丁蛋白质聚集成包涵体的药物。由此项最新的研究推断,这些药不仅不会遏制病情,反而会加速该病的发展。医生迄今尚未发现治疗亨廷顿舞蹈病的有效手段。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可能在10至25年内死亡。编辑本段新发现2005年9月,著名的神经医学杂志《Neuron》上刊登了一篇美国洛杉矶加大神经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杨向东的文章,他研究发现,从小鼠实验发现脑细胞间互相影响会造成脑神经死亡,以致发生不能控制手足的亨廷顿舞蹈症疾病。他认为该病是因为脑细胞的死亡而造成的,假如能了解脑细胞死亡的原因,就可找到治疗的方法。 他设计了将变异的人脑基因植入小鼠大脑的动物模型,并得到了严重亨廷顿舞蹈症状的小鼠,从而在一定条件下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亨廷顿舞蹈症(即Huntington Disease)是一种遗传神经退化疾病,主要病因是患者第四号染色体上的Huntington基因发生变异,产生了变异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在细胞内逐渐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分子团。一般科学家将这些不溶水的分子团称为“包涵体”。一般患者在中年发病,逐渐丧失说话、行动、思考和吞咽的能力,病情大约会持续发展15年到20年,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这种病的遗传几率为50%。

lancet。

1、The study appeared in the lancet.

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上。

2、This is the impact the lancet authors seek to identify.

《柳叶刀》的作者们正是试图确证这一影响。

3、The report appears in the september issue of the lancet oncology.

报告刊登在柳叶刀肿瘤学9月号上。

4、The study appeared in the lancet.

该研究发表于《柳叶刀》中。

5、The study is published in the january 6 issue of the lancet.

这项研究发表在1月6号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

6、The work appears in the may 16 lancet.

这项研究发表于5月16日出版的《刺络针》 。

7、The study is in the lancet medical journal.

这个研究是在日报上发布的。

柳叶刀医学期刊1月24日

2019年就开始了,是在武汉爆发的。

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1月2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 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于去年12月1日发病,且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

本研究通讯作者为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曹彬。共同作者包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朝林,北京地坛医院传染病临床研究中心李兴旺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任丽丽教授,武汉同济医院呼吸科主任赵建平等。

━━━━━

感染至少发生在去年11月或更早

研究分析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20年1月2日期间在武汉市入院的首批41例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结果显示, 首批41例确诊病例中,27例去过华南海鲜市场,14例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

最初发病的4例确诊患者中,有3例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其中,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病日期为2019年12月1日,他的家人均未出现发烧或任何呼吸道症状。该患者无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和之后的病例之间也没有发现流行病学联系。

这比官方通报的最早发病日期提前了7天 。在武汉卫健委1月5日发布的第三份官方通报中,提及患者最早发病时间为2019年12月12日。1月11日官方通报中将最早发病日期更新为2019年12月8日。

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传染病专家Daniel Lucey在《科学》(Science)杂志表示,“ 感染至少是在11月或更早就有了,因为感染和症状出现之间有一个潜伏期 ”。

文中推测新型冠状病毒到达海鲜市场的路径有3种,除了被一个动物、一群动物带到海鲜市场之外,还有可能由1个人带到海鲜市场。

━━━━━

首例死亡病例的妻子也曾被感染

柳叶刀论文提到,首例死亡病例曾持续暴露于华南海鲜市场,在持续7天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入院治疗。这位患者发病5天后,他53岁的妻子也患上肺炎,并被收治隔离病房,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从官方通报得知,上述死亡病例于1月9日去世。据武汉卫健委1月11日通报:患者为男性,61岁,因呼吸衰竭、重症肺炎入院,同时患有腹部肿瘤及慢性肝病。该患者常年在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采购货物。入院后给予对症支持、抗感染、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ECMO体外生命支持等治疗后,症状无好转,于2020年1月9日晚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病原学检测结果提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1月14日武汉卫健委发布的通报提到了上述夫妻病例。通报说,目前确诊的41例病例中,发现一起为家庭聚集型,夫妻两人发病,丈夫先发病,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从业人员,妻子否认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通报对此解释为, “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 ”

目前, 科技 部已经成立应急专项进行病毒溯源的研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童贻刚参与其中,他表示, 未来的工作将在武汉周边的动物身上做调查,找到了真正的宿主,这将有利于彻底切断传播的源头 。

2020年春节年20几开始的,全国开始爆发性增长

你好,新冠肺炎疫情是2019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具体开始时间可能是在2019年12月份左右,是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传染性也特别强,在被感染上以后还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在潜伏期的时候也具有传染性。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之前在人类中没有被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种急性的感染性肺炎,具备人传人的能力,预防肺炎疫情,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在疫情期间减少外出。2019年12月以来,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毒性肺炎病例若干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1]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此次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并宣布该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国家卫健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

柳叶刀六月医学杂志

《柳叶刀》医学杂志是英国的。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是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柳叶刀》主要设有论著、讲座、综述和专题、病例报道和其他等栏目。

该杂志主要刊登研究文章、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回顾、研讨会、个人观点、评论、信函以及其他观点和世界报告。根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奖项内容

1996年,设立威克利奖,授予每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重要话题的最佳论文。历届获奖文章内容涵盖了医学临床工作、职业生涯、医患故事等各方面。2019年,《柳叶刀》杂志社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杂志创始人托马斯威克利和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的名字,设立了威克利伍连德奖。

《柳叶刀》的办刊宗旨为传递知识,不断更新,共享知识,独立与公正,面向全世界,敢于批评与争鸣,使医学成为一种文化。自1823年创刊号发布之日起,一直致力于解决社会中的紧迫问题,通过发起学术讨论,让科学融入到具体的大环境中,从而影响各地的决策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叶刀

应该是英国的吧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兵器名。刀身细长,状似柳叶

日本柳叶刀医学杂志

《柳叶刀》(The Lancet)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之医学期刊,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这是网购地址: 也有免费的电子版

只供研究人员使用观看。柳叶刀杂志在中国国内是由中图负责引进,在国家图书馆资源库中供读者卡用户在线全文浏览,只可供研究人员使用观看。《柳叶刀》是一份独立的综合医学期刊,由托马斯威克利创办于1823年,由爱思唯尔公司每周出版发行,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

柳叶刀杂志代表世界顶尖水准。

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

《柳叶刀》创刊于1823年,是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主办,《柳叶刀》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医学学术刊物。

据2020年7月《柳叶刀》官网显示,《柳叶刀》编辑部有高级执行编辑4人,国际执行编辑2人,执行编辑4人,高级编辑7人,申诉专员1人。

扩展资料:

投稿须知

《柳叶刀》(TheLancet)欢迎各类原创文章的投稿,这些文章或对医学科学及医学实践具有启迪和推动意义,或帮助读者丰富学识,或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

《柳叶刀》发表的文章栏目有:原创性研究(如RCT、荟萃分析)、综述、研讨会(专家论坛)、个人见解、述评(评论)、通讯,以及观点、世界报道等。更多文章门类及投稿要求详见投稿指南。

稿件提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柳叶刀

柳叶刀医学杂志半月板

《柳叶刀》丁丁*丁凝夏*演员*徐雅祺新浪博客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 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Thomas Wakley)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 let in light)。

2013年10月,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并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

随着人年龄的增加,关节就会慢慢的老化,很多人因此出现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关节疼痛,活动障碍,这时候大家就会接触到氨基葡萄糖这个药物。去医院的时候医生们也会开这个药。大家都知道这个药对关节好,但是基本上不知道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下面就给大家说一下!氨糖 氨糖全名叫氨基葡萄糖,是葡萄糖中的一个羟基被一个氨基所取代而形成的物质。它是关节软骨和关节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既形成软骨又通过关节液营养软骨。 很多人咨询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盐酸氨基葡萄糖那个好,其实只是制作工艺的区别,功效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氨糖对于关节软骨的作用 1.增强软骨结构和修复软骨的作用。氨基葡萄糖是软骨的重要组成成分,直接参与软骨的形成。除了增强软骨的结构,维持它的弹性和抗压性,防止磨损和退变,还能修复破损的软骨。 2.参与形成关节液,营养和润滑关节。氨基葡萄糖在体内可转变成蛋白多糖,它是关节液的重要组成成份。不但减少关节的摩擦起到润滑作用,还能营养修复关节软骨。 3.氨糖可以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的情况。它具有很强的抑制炎性因子的作用,从而起到止痛和消肿的疗效,起到保护的作用。 氨糖的用量和副作用 目前市面上氨基葡萄糖的种类很多,不过大部分的剂量都在200到1000毫克之间。我们建议的口服量,每天不超过2000毫克。疗程最少是一个月,一般是2到3个月为一疗程。 糖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出现的几率也少。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便秘、腹胀、腹泻等。2.还可以出现失眠头痛,偶尔可有嗜睡的情况。3.只有极个别的出现过敏反应。4.还可能出现心慌、外周水肿和心动过速的情况。 关节的日常保养 除了口服氨基葡萄糖,平时我们也要做好关节的保养工作。 1.减轻体重,减小对关节的压力,减慢磨损。2.必要的时候可以拄拐辅助行走,甚至卧床休息。 3.保护关节,避免超负荷负重或者损伤。不做损伤关节的运动。 4.日常可多吃高钙、保护软骨、减轻炎症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5.适当而合理的 体育 锻炼,增强关节四周肌肉力量,来增加稳定性,防止磨损。 6.运动前一定要热身,按摩关节促进关节液形成,以保护关节。 7.做好关节的保温工作。通过这些,大家可以了解到氨糖的作用,以及它的副作用。还有怎么保护关节。希望这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我是国家高级营养师:胡安云.从08年至今一直从事慢性病的 健康 管理.先来说说骨关节病变的原因:痛在关节.根在软骨.因在氨糖. 疼痛的部位在关节.根本的原因是软骨退化.退化的原因氨糖的缺乏.软骨的主要成份:软骨细胞.水.蛋白多糖.胶原纤维. 而氨糖里面的主要成份: 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所以补充氨糖对骨关节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特此说明: 补充氨糖.含量是关键!世界卫生组织对氨糖的补充标准是: 1500mg/天.保健量 2000mg/天.基础治疗量.根据不同的病情.合理调整氨糖的补充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服用氨糖,而没有达到很好效果的真正原因。 或者说在服用氨糖的同时,疼痛会得到很好的缓解。一旦停止服用,又恢复疼痛。 氨糖,是一种极性较强的单糖,是蛋白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叫D-氨基葡萄糖,而且能够合成人体内的胶原蛋白,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也可以通过摄入外源物质来进行补充。 有研究调查发现,随着人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内的氨糖含量也会随之慢慢降低。当机体缺乏氨糖这一物质时,可能会出现腿脚酸软无力、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患上各种骨关节疾病。所以氨糖对于我们的骨关节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氨糖有什么作用呢? 1、氨糖的含量决定了骨关节的 健康 状况,控制着关节软骨滑膜的代谢平衡,能够使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的关节滑液,从而不断润滑关节软骨面,减少软骨磨损,使的我们的关节部位的活动能够灵活自如。 2、氨糖可以增加机体的骨密度,是合成软骨的蛋白多糖以及胶原纤维的建筑材料,可以修复已被侵蚀或是被磨损的关节软骨和周围软组织,并能生成新的关节软骨。 3、氨糖可以均衡机体内关节的营养。可以刺激滑膜从而产生骨液,控制滑膜吸收和分泌关节液而保持机体内营养平衡,使关节腔内的关节液保持在正常含量范围之内。 4、氨糖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炎性因子,能够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建立微生态免疫系统,确保骨骼和软骨的生成过程中有均衡的营养,并保护骨关节不受到侵害。 氨糖全名叫做氨基葡萄糖,属于单糖成分,以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体内,主要分布在软骨和结缔组织中。人体自身可以合成氨糖,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氨糖缺乏。许多研究认为,人体内氨基葡萄糖的缺失会直接导致各种骨关节疾病的发生。随着体内氨糖的不断流失,会先后出现全身酸软无力、运动能力下降等初期表现,严重的情况会会导致关节疼痛、关节软骨和滑膜受损难以再生修复等问题。 在2001年发表在《柳叶刀》(著名医学杂志)上的文章中表明,长期服用硫酸盐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炎具有积极的作用。 他们从355个病人中筛选了符合实验条件的212位病人,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进行了双盲实验(即实验对象不知道自己所服用的是氨基葡萄糖还是安慰剂),并跟踪了这212位病人在3年后的病情发展情况。 他们的结果表明,服用氨基葡萄糖3年的病人,其关节疼痛感明显下降,并且伴随有关节功能的提升。 此外,也曾有研究报道,氨基葡萄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衰老,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本人在几年前不小心摔倒,右膝盖着地,医院检查结果半月板损伤,膝盖疼,特别是上下梯子时,中医和西医都治过,不见好转,3年前听说服氨糖能治好,就是在网上买了康恩贝的氨糖(申明不是在此打广告),吃了后有明显好转,所以每年双十一都要多买些。因现在膝盖比以前好多了,所以没有每天吃,吃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 氨糖流失会直接导致各种骨关节病的发生。氨糖不仅控制着人体骨关节的 健康 ,还控制着关节软骨滑膜的代谢平衡。 氨糖能为人体大量催生和补充关节滑液,从而不断润滑关节软骨面,减少磨损,使关节部位灵活自如。氨糖通过强烈的刺激软骨细胞,合成人体中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不断修复已被磨损的关节软骨,并能够生成新的关节软骨和滑膜,从而恢复关节部位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无能无力功能。氨糖是关节腔内的“清道夫”,不仅能抑制非特异性因子的炎性反应,解除疼痛,而且能消除关节腔内有害酶类,提高关节和机体的免疫力。 保护骨关节日常注意事项 1、选择适当的鞋子 平时应穿松软、鞋底有弹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闲鞋,这样可以减轻重力对关节的冲击,减轻关节的磨损。 2、适当的运动 运动使肌肉协调、肌力增强,这样可减轻关节痛及预防骨关节痛的发生。也可增强关节周围的耐力、关节的稳定性,还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 3、控制体重 减肥可以减轻疼痛和僵硬,肥胖会加重了髋关节和膝关节的重力负担,也就加速了关节软骨的磨损,超重会给膝关节和髋关节很大额外的压力。如果肥胖者可以减少5公斤体重,那么骨性关节痛的症状也会减轻,因此体重超标的朋友们应该注意控制自身体重。 4、注意保暖 关节遇到寒冷,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会使疼痛加重,因此要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 5、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能减少关节和肌肉的劳累并且防止痛苦的痉挛。经常变换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某个部位关节长期处于负重状态。减少上下楼梯,少走上下坡路,避免反复下蹲。氨糖的疗效尚存争议 氨基葡萄糖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非常有效和一点作用没有。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分歧?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不同,造成了氨糖的疗效不同。对于早期病变较轻关节软骨退变,足量、足疗程使用氨糖,还是有疗效的。对于晚期严重的病情则疗效甚微。氨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软骨的组成:水份、蛋白多糖和胶原纤维。氨糖是蛋白多糖的重要组成部分,蛋白多糖的减少关节软骨退变的根本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蛋白多糖流失,补充氨糖是非常必要的。摄入氨糖可以为软骨代谢提供重要原料,具有修复和营养软骨的重要作用,当然这只是对于轻度的软骨损伤,大面积严重的软骨损伤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 软骨修复不能仅靠氨糖 虽然氨糖具有很重要的软骨修复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氨糖是不能达到治疗作用的。软骨的修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体内多因素,多因子调节。软骨的修复主要靠人体自我修复能力,氨糖仅仅起到辅助性作用。如果没有在轻度的软骨损伤时系统治疗,如制动休息、热敷理疗等等,吃再多的氨糖也是徒劳的。总结 氨糖对骨关节软骨非常重要的,但寄希望用一种药物来治疗骨关节炎还是不靠谱的。氨糖确实对骨关节有好处。 氨基葡萄糖是医生临床当中经常给颈肩腰腿痛患者开的一种药,这个药的作用主要有: 一,修复关节软骨,由于氨基葡萄糖是人体内自然合成的一种物质,他主要用在合成软骨细胞上。 二,有合成关节滑液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关节滑膜的磨损,关节液的日益减少,关节出现疼痛绞索,氨基葡萄糖可以合成蛋白多糖,可以有效缓解这个症状。 三,有抑制无菌性炎症,减轻疼痛和水肿的作用。 氨基葡萄糖是经过科学检验可以用在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治疗上,但是具体疗效怎么样?这个恐怕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氨基葡萄糖对于早中期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或许有一定疗效,但需要长期服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估计见效甚微,疗程至少个把月以上,用量每天在2000毫克以下,其实超过这个量也问题不大,这个药非常安全。但是对于膝关节炎严重内翻或者外翻畸形的患者来说,恐怕拿氨基葡萄糖当饭吃都不一定有用。 氨基葡萄糖的毒副作用: 这个药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只是其中一个羟基被氨基取代而已,整体还是葡萄糖,所以安全性非常高,副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疼痛性疾病大部分是老年退行性变导致,所以一旦出现关节的疼痛病变的时候,除了吃药的同时,还要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如果确实红肿热通,走路都不行了。建议还是及时进一步求医。另外平时还要注意对关节的保养,比如适当运动可以加强关节的血液灌注,减缓关节软骨的退化。还有减少损伤关节方面的剧烈运动,比如登山,爬楼等。

古代中医为病人治病,实行外科手术用的手术器械,因其弯、小、 薄,状如柳叶,故称之为柳叶刀。柳叶刀锋利, 在医务界一提起柳叶刀,马上跟外科手术联系在一起, 记得有一本外科杂志就是以“柳叶刀”命名的。

  • 索引序列
  • 1月9日柳叶刀医学杂志
  • 柳叶刀医学期刊1月24日
  • 柳叶刀六月医学杂志
  • 日本柳叶刀医学杂志
  • 柳叶刀医学杂志半月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