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系统医学论文发表杂志

呼吸系统医学论文发表杂志

发布时间:

呼吸系统医学论文发表杂志

以下是一些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可能适合医学论文发表:1.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3. 中华医学杂志4.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5.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6.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7. 中国医师杂志8. 中华内科杂志9.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10.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请注意,不同期刊的专业领域和发表条件略有不同。建议在投稿前详细了解期刊的征稿要求,以便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论文发表。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北大中文核心医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如下:

1.中国老年学

2.实用医学

3.中国实用护理

4.山东医药

5.重庆医学

给你推荐个网站:创新医学网 直接在百度里搜就OK基本上所有的医学杂志都有介绍合作的有《中国社区医师》、《内蒙古中医药》、《医学信息》等等

论文药学呼吸系统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了解常用镇咳、祛痰、平喘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一节抗喘药 一、拟肾上腺素药 [平喘作用机理] (1)激动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细胞cAMP↑→支气管扩张 (2)激动肥大细胞β受体→细胞内cAMP↑→抑制其活性物质释放 (3)肾上腺素可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粘膜血管α受体→粘膜充血水肿↓ [常用药] 1、非选择性β受体兴奋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 2、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沙丁胺醇(舒喘灵)、克仑特罗 拟肾上腺素药抗喘作用比较 药物应用平喘机制作用维持时间(h)给药途径主要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激动α、β1、β2受体强,快1~2皮下、静滴心悸、升压,哮喘急性发作肌颤、头痛、不安 麻黄碱促进NA释放,激动α、β受体较弱、缓慢、持久3~6肌内口服、皮下失眠、心悸、轻症和预防升压、快速耐受,哮喘发作 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1、β2受体强、快1舌下含片气雾心悸、肌颤,哮喘急性耐受性、过量室颤发作 沙丁胺醇选择性激动β2受体强、持久4~6口服、吸入手指震颤,哮喘急性发作 克仑特罗选择性激动β2受体较沙丁胺醇强100倍4~62~6口服气雾吸入手指震颤,预防发作 二、茶碱类 氨茶碱(Aminophylline): [作用和用途] (1)平喘作用:抑制磷酸二酯酶→cAMP增多→平滑肌松弛,过敏介质释放减少。与β受体兴奋药有协同作用,且对后者无效者仍有效。肌注或静滴可用于严重哮喘或持续状态,口服用于轻症或预防。 (2)强心和利尿作用:用于心性及肾性水肿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口服可引起胃肠反应;肌注时可致红肿、疼痛。 (2)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惊厥:静注快或剂量过大时易发生,小儿更易致惊厥。 胆茶碱、二羟丙茶碱(喘定):与氨茶碱作用相似,但胃肠刺激性轻,其中喘定对心脏兴奋性弱于氨茶碱。 三、抗胆碱药: 通过选择性地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M受体而发挥平喘作用。 异丙阿托品:对心率及腺体分泌影响小于阿托品,无中枢作用,吸入时作用快而持久,强度不及拟肾上腺素药,用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四、抗过敏反应药: 色甘酸钠: [作用机制]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从而抑制过敏活性物质释放。 [作用特点](1)起效慢,对已发作哮喘无效;(2)口服难吸收,粉雾吸入给药。 [应用]适用于预防外因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食物过敏。 甲哌噻庚酮(酮替芬): 可口服,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和H1受体阻断而抗喘,疗效优于色甘酸钠。用于外因性哮喘,尤适于儿童。 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丙酸倍氯米松。其平喘作用强,主要通过抗过敏、抗炎、提高β受体反应性等作用发挥疗效,用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哮喘和其持续状态。全身用药不良反应多且重,故以气雾吸入给药为佳。全身用于的糖皮质激素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第二节镇咳药 根据作用环节不同,可分为中枢性及末梢性两大类。 一、中枢性镇咳药 可待因(甲基吗啡) 直接抑制咳嗽中枢,强度约为吗啡的1/4.适用于剧烈无痰性干咳,对胸膜炎干咳伴胸痛尤为适宜,多痰者不易用。不良反应:久用有耐受性和成瘾性;过量可致烦躁不安和小儿惊厥。 维静宁(咳必清) 选择性抑制咳嗽中枢和呼吸感受器,故兼有中枢及外周镇咳作用,作用弱于可待因,但无成瘾性。用于上呼吸道炎症所致干咳、阵咳。不良反应有轻度阿托品样反应。 氯苯息定(咳平) 抑制咳嗽中枢和阻断H1受体,兼有轻度缓解支气管痉挛及粘膜充血,作用强于咳必清弱于可待因,用于上感所致咳嗽。 二、末梢性镇咳药: 苯佐那酯(退嗽露) 有局麻作用、抑制牵张感受器,而抑制咳嗽,适用于刺激性干咳或阵咳。 第三节祛痰药 一、痰液稀释药 氯化铵 [作用] (1)口服刺激胃粘膜→轻度恶心→反射性使呼吸道粘液分泌↑ (2)部分从呼吸道排出→管腔内高渗→带出水分痰液变稀,炎症刺激↓ [应用](1)呼吸道炎症初期及痰不易咳出的紧迫性咳嗽,常用复方(2)纠正碱中毒 [不良反应](1)大剂量能引起呕吐;(2)过量可致高氯性酸中毒。 愈创木酚甘油醚作用同氯化铵但较强,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症 桔梗和远志反射性地使呼吸道分泌增加,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有痰咳嗽。 二、粘痰溶解药 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易咳净) 含巯基(-SH),能使痰中粘性成分二硫键(-S-S-)致键断裂,粘痰溶解易排出。本品须采用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用于大量粘痰阻塞气管的危重病例或痰稠不易咳出者。可致呛咳,支气管痉挛等,宜与异丙肾上腺素合用。能降低抗生素活性,不与青霉素,头孢和四环素合用,也不与金属和橡胶接触。 盐酸溴已故胺(必消痰)能裂解痰中粘多糖,用于粘痰不易咳出者。

儿科呼吸系统论文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新生儿复苏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及有效,及时的新生儿心肺复苏技术对婴儿的救治效果。方法25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娩方式进行分析,并对窒息的新生儿按国际公认的ABCDE复苏方案进行复苏治疗,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实施预防新生儿窒息措施,及早判断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并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心肺复苏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窒息持续时间对婴儿预后起关键作用。所以,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新生儿复苏技术时,应熟悉其发生原因,并正确熟练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251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03年1月1日-2011年9月30日本院产科分娩16166例新生儿,其中发生窒息共251例。发生率为。其中轻度窒息237例,占,重度窒息14例,占。

诊断标准

Apgar评分系统在1953年由麻醉科医生Apgar博士提出的,是评价刚出生婴儿情况和复苏有效的可靠指标。出生1分钟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方法

新生儿窒息抢救务必争分夺秒,出生后立即进行评估和复苏,而不应延迟至1分钟Apgar评分后进行,并由产,儿科医生,助产士(师),麻醉师共同协作进行。

复苏方案[1]:采用国际公认的ABCDE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C:维持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估。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评估贯穿整个复苏过程。呼吸.心率,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并遵循评估→决策→措施程序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复苏。

人员和物品.环境准备

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产房,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7-30℃左右,夏季,关闭空调,预热辐射保暖台。

复苏步骤和程序

婴儿出生后立即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同时用数秒钟时间快速评估计4项指标:1)是足月吗?2)羊水清吗?3)有呼吸和哭声吗?4)肌张力好吗?如上以上任何1项为“否”则进行以下初步复苏。

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或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等。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吸引: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挤出新生儿口、咽、鼻中的分泌物。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清理分泌物,先口咽后鼻腔。过度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应超过100mmHg(1mmHg=)。羊水胎粪污染时处理:当羊水有胎粪污染时:无论胎粪是稠或稀,新生儿一娩出先评估有无活力;有活力(有活力的定义:呼吸规则,肌张力好及心率大于100次/分)时,继续初步复苏;如无活力,采用胎粪吸引管进行气管内吸引。

刺激:用手拍打或用手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如新生儿仍呼吸暂停或抽泣样呼吸;心率<100次/分,应立即用100%的氧施行正压通气,经30S充分正压通气后,如有自主呼吸,且心率≥100次/分,可逐步减少并停止正压通气。如自主呼吸不充分,或心率<100次/分,则需继续用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检查及矫正通气操作。如心率<60次/分,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并开始胸外按压.(用双拇指按压胸骨体下1/3处,频率为90次/分,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

药物经100%氧充分正压通气,同时按压30S后, 心率仍<60次/分,首选脐静脉导管(或脐静脉)注入, 的1:10000溶液;气管注入的1:10000溶液,必要时3-5min重复1次。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生儿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充血容量。(扩容剂的选择:可选择等渗晶体溶液,推荐使用生理盐水。大量失血则需要输入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悬液。)复苏时一般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

评价 复苏后的患儿仍需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复苏成功的指标:[2]一般情况稳定,心率120次/分,心音规律,清晰,有力,规律自主呼吸恢复,末梢循环改善,肤色红润,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神经反射出现。

2 结果

复苏治疗结果

本组251例窒息患儿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除1例重度窒息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外(孕母突发急性羊水栓塞)其余均复苏成功。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导致新生儿窒息原因较复杂,既可由单一,也可由多种原因合并引起。本文对分娩方式及产科因素进行了统计(分别见表一和表二):

表一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如表一所示,表明分娩方式以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表二中可见脐带因素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最高。其中以脐带绕颈,脐带脱垂最多见。其他原因顺位为:胎膜早破,宫缩剂的应用,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异常,产前,产时子痫,羊水过少。可见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最常见因素。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的基本生理改变为缺氧,从而破坏了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脑组织水的分布改变及脑血流改变,继而发生组织缺血,多灶性脑组织缺血是脑损害的重要原因。因而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进行及早干预,减少新生儿窒息及增加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减轻新生儿脑组织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结果显示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最高,达。因此综合多种因素,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在产科原因中,脐带异常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首位因素,占。脐带异常包括脐带缠绕,过短,扭转,脱垂或机械受压等,均可导致胎儿在宫内产生不同程度的急性缺氧。[4]在产前,应加强围产期保健,脐带缠绕主要靠B超检查发现,密切监护胎心,并嘱咐孕妇自数胎动。临产后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产程进展较快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脐带绕颈或绕体可致相对性脐带过短,使胎头迟迟不能衔接,造成产程不同程度的延长或滞产,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可引起继发宫缩乏力,进行引起胎儿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故胎心监护在产程观察中尤为重要。只要严密观察产程,严密监护胎心,适时B超检查,恰当选择分娩方式,就可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5]

另外,还应对宫缩剂的应用,胎儿宫内窘迫胎,胎膜早破,早产等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监护和处理,尽可能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对已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及时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可降低婴儿病死率。

参考文献

[1]沈小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人民出版社.2009:97—102.

[2]颜为红,陈葵喜等.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 北川医学院学报 第25卷 第3期 239.

[3]孙爱芝.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及新生几窒息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40.

[4]田巧花.羊水污染、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窒息_的关系.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l6(9) 709 -710.

[5]周昌菊.脐带异常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J]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0,6(6):19.

[6]李文峰.120例新生儿窒息原因综合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月第5卷第3期.80.

内科呼吸系统论文

一般有这么几种,1、搜集病例,查文献,资料分析,统计学处理,讨论,结论。2、个例报道,查文献,病例分析,讨论,结论。这两种是最易常见的方法。谢谢

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在正式动笔写作毕业论文之前要求学生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医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课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选题意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

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普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1].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我国肺心病的发病率较高,人群中的平均患病率为,尤以东北和华北地区较多,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肺心病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 18%~37%和12%~34%.肺心病患者多数预后较差,病死率在10%-15%左右,原发病及呼吸衰竭是其主要死因[2],总体说明患病率仍然居高,仍是危害人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基层医院的就诊率

增加,使得基层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控制感染;畅通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控制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但在以往的'控制心力衰竭方面主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扩张血管。在增强心肌收缩力方面,洋地黄类药物应用起来有一些弊端,尤其在慢性肺心病患者,常常合并电解质紊乱,因洋地黄安全范围较小,此种情况下极易导致洋地黄药物中毒,限制了洋地黄药物的应用;减轻心脏负荷方面,频繁的利尿易导致痰液粘稠,带来感染不易控制、窒息等麻烦;扩张血管药物会导致血压不稳定,不利于心力衰竭的纠正。如何做到既保证畅通呼吸道,纠正缺氧,又能够及早控制心力衰竭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哪些指标能够尽早提示我们病情的转归,指导我们的治疗,避免过度医疗,成为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重要课题。

丹参川芎注射液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本研究以呼吸内科确诊为慢性肺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检测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三项指标的变化,评估丹参川芎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这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理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资源过度消耗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采取祖国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研制而成,在国外研究相对较少。该药物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在国内已有报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肺血流图的作用。丹参及川芎嗪均有抑制血小板凝聚,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抗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作用。丹参还能够调节心律,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够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川芎嗪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有降低血液粘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

亦有研究报道,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血液中的D-二聚体是特异性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亢进的标志之一,其水平的增高不仅可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存在,而且也间接地反映凝血酶活性的增强,对慢性肺心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具有应用价值[3].血浆N端脑钠肽在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显着升高,对肺心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是检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方便、及时、准确、有效的方法[4].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肌钙蛋白明显升高是病情危重的可靠信号,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对于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预采用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三项指标,综合评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用以指导临床用药。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课题研究目标:

(1)明确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影响。

(2)合理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能否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存质量、预后以及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意义。

2、研究内容:

(1)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观察HR,Rr,pH,CO2,PaCO2(mmHg),PaO2(mmHg),[HCO3-](mmol/L),SaO2(%)指标。

(2)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生化指标。

3、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研究对象在治疗上的依从性,是保证该项研究完整进行的基本条件。(2)患者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生化指标的检测,目前在我院呼吸科都能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减少标本送检中间环节,是保证标本信息准确可靠的关键。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

1、研究方法:

①入组标准:慢性肺心病采用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第6版内科学“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②研究对象收集20xx年1月1日-20xx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40~90岁所有慢性肺心病患者,按性别、年龄、病情搭配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丹参川芎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治疗+丹参川芎注射液5ml静脉滴注)。均为1次/日,10-14天为一个疗程。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他治疗相同。

③实验过程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一天分别做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检测,指标检测器械为:由南京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标本采集、操作过程均由研究者本人亲自承担。所有研究对象按计划完成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二氧化碳、微生物等血生化指标检测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

④数据分析对研究组、对照组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2、技术路线:

(1)收集病人。

(2)记录数据、整理资料。

(3)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4)得出结论,撰写论文

3、试验方案: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一天分别做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检测,指标检测器械为:由南京普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 FIA8000免疫定量分析仪,标本采集、操作过程均由研究者本人亲自承担。所有研究对象按计划完成血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二氧化碳、微生物等血生化指标检测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

4、可行性分析:

(1)冬季慢性肺心病患者数量多,病例资料容易收集,而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2)我们医院呼吸科能够科内独立完成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检测,可以轻松获得实验结果,余相关指标医院检验科也可获得。因此在选题上可行性较强。课题的研究得到科室的大力支持,相信可以圆满地完成课题。

四、课题的创新性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呼吸科应用广泛,该药物对改善患者微循环已有较多研究。但在以往研究中,较少检测生化指标,或检测指标项目较少而不能全面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以及药物疗效,不能及时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因此本研究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N端脑钠肽及肌钙蛋白的影响,以期客观评估临床疗效,及时的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天数,减少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五、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1、计划进度:

(1)20xx年10月1日-20xx年12月31日收集病例。

(2)20xx、2整理及分析数据。

(3)20xx、2-20xx、3撰写论文、定稿。

2、预期进展:各项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

3、预期成果:发表2篇文章。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内科学,第6版,第二篇,第九章。

[2]蒲芋伶。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求医问药,1672-2523(2012)10-0191-01.

[3]童亚玲,李乾兵,徐建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血浆BNP与D-二聚体、及血流变学相关研究。皖南医学院学报[J],2013,32(4):1002-0217(2013)04-0278-03.

[4]仇爱民,陶章,张梅林等。脑钠肽对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4)::631-632.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岁,平均年龄为(±)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意外事件方面

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护理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意外事件防范

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小儿<),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呼吸系统医学期刊

如下:

1、《白血病·淋巴瘤》

中华医学会、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山西省肿瘤医院主办。本刊是以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为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业的学术期刊。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著名检索期刊及国内各大检索数据库收录。

2、《儿科学研究(英文)》

旨在传播有关儿科研究临床观察的前沿知识。它专注于临床护理,临床实践和该领域的转化医学,该刊鼓励与儿科内科、外科、放射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社会学与历史、预防保健、药理学和许多儿科亚专业相关的贡献。

3、《国际病毒学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本刊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医学期刊。

4、《国际儿科学杂志》

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

5、《国际呼吸杂志》

《国际呼吸杂志》(原名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1年创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河北医科大学主办的医学科技期刊,中华医学会系列刊物之一,大16开,半月刊,80页。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您好,经过期刊导航网小编认真整理,推荐以下期刊,希望有所帮助: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链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链接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链接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链接

................等等,更多期刊问题可以咨询期刊导航网在线客服,希望有所帮助

呼吸内科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作者:钟南山//王辰出版社:人民卫生2008-07-01 第1版2008-07-01 第1次印刷开 本:16开页 数:649页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呼吸疾病防治历史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研究生应具备的素质第二章 现代呼吸病学应当与危重症医学实行捆绑式发展战略第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和COPD概念的演变第二节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患因素及发病机制的新认识第三节 2006年版GOLD临床分级、药物应用进展,对疗效的评估第四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管理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前景第四章 呼吸力学检测与临床应用第一节 呼吸力学检测方法及其进展第二节 呼吸力学在疾病评估和研究中的应用第三节 呼吸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第五章 支气管哮喘第一节 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从基础到临床第二节 哮喘的气道重塑及其对哮喘诊断与治疗的影响第三节 2006年版GlNA与哮喘的规范化处理第四节 哮喘的完全控制与面临的挑战第五节 哮喘临床研究的方向第六章 下呼吸道感染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第二节 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的特色及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第三节 气道细菌定植与感染第四节 医院获得性肺炎抗生素选择的困惑与优化抗菌治疗第五节 根据抗感染药物的PK/PD合理制定给药方案第七章 肺结核病第一节 肺结核的流行第二节 肺结核的临床诊断第三节 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第四节 结核病的治疗第五节 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第八章 肺部真菌感染第一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第二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第三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第九章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第一节 引言第二节 对人禽流感流行病学的思考第三节 A(H5N1)流感病毒结构的特点和感染方式第四节 人禽流感发病机制的新认识第五节 人禽流感病理改变的现状第六节 中国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病例之间的比较.第七节 人禽流感的诊断和与不明原因肺炎之间的鉴别诊断第八节 人禽流感的管理第十章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演变及临床意义第二节 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第三节 PAH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对新型药物开发的提示第四节 2007年版《ACCP循证临床实践PAH治疗指南》对我国PH防治的启示第十二章 肺血栓栓塞症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第二节 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同一种病——静脉血栓栓塞症第三节 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第四节 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第五节 加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第六节 进一步推进我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第十三章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第一节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分类的变迁第二节 外科性肺活检与IIPs的诊断第三节 IPF发病机制的认识与药物治疗的探索第十四章 肺结节病第一节 结节病的认识历程与概念演变第二节 结节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第三节 肺结节病的诊断进展第四节 肺结节病治疗的相关问题第十五章 机械通气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第一节 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目的、生理和临床目标以及临床应用原则第三节 机械通气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策略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第十六章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第一节 定义的历史回顾第二节 AU/ARDS诊断标准与争议第三节 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特点及其对诊断的提示第四节 呼吸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特点及其对治疗的提示第五节 呼吸支持治疗及其面临的挑战第六节 展望第十七章 肺癌第一节 肺癌的诊断第二节 肺癌的综合治疗进展第三节 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第十八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识和发展历程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展第三节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技术和疗效评价第四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选题和方向第十九章 慢性咳嗽的诊治现状与展望第一节 慢性咳嗽的研究历史与指南解析第二节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诊治第三节 病因诊断检查第四节 咳嗽程度判断第五节 慢性咳嗽临床诊治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第二十章 胸腔积液第一节 胸膜腔液体交换的生理和病理生理第二节 胸腔积液性质的判别标准及其准确性评价第三节 胸腔积液的诊断及特异性敏感性指标的寻找第二十一章 肺移植技术第一节 肺移植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二节 肺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状况第三节 肺移植动物实验第二十二章 肺功能检查第一节 肺功能检查技术的发展第二节 常用检测项目及指标第三节 肺功能诊断思路第四节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和科研意义第五节 肺功能检查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三章 胸部CT检查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第一节 胸部CT检查的应用指征第二节 胸部HRCT对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第三节 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第二十四章 介入肺脏病学第一节 介入肺脏病学的发展历史第二节 介入肺脏病学技术在呼吸病诊治中的应用第三节 介入肺脏病学的新进展及其展望第二十五章 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控制吸烟第一节 吸烟是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第二节 吸烟与呼吸系统发病关系密切第三节 控制吸烟的策略第四节 戒烟方法第二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研究应用第一节 呼吸系统比较生物学基础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要点与方法学第三节 几种常见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与研究应用第二十七章 中医呼吸病学概要第一节 中医呼吸病学源流回顾第二节 呼吸系统的中医生理病理特点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辨证思路与要点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索引序列
  • 呼吸系统医学论文发表杂志
  • 论文药学呼吸系统
  • 儿科呼吸系统论文
  • 内科呼吸系统论文
  • 呼吸系统医学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