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1993年4月赴日本国留学,先后取得日本筑波大学健康教育学硕士学位和日本山梨医科大学预防医学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
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委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代谢与血管生物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健康巡讲团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专家共识委员会专家。同济大学教学名师。
(1)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2)药物流行病学;
(3)健康与疾病管理。
主持和承担的研究项目主要有:1)日本厚生劳动省重点项目。2)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项目。3)辽宁省科技厅重大课题。4)中国医师学会中国代谢与血管生物学研究会项目。 5)中国医师学会循证专业委员会项目。 6)上海市卫生局项目。
在JVS、Stroke、Hypertens Res、JHH、Circulation J、Nutrition、Metaboli *** 等SCI收录的国际刊物上发表了论文40余篇。并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等发表论文40余篇。
"天然谷物纤维的提取方法与用途"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250732,)。
编译《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指南》,副主编《冠心病现代治疗学》,参编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教材《心血管病学-第二辑》、《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8》和参译《赫斯特心脏病学》。
l "辽宁省农村高血压流行趋势及低成本综合干预预防脑卒中研究"获2008年辽宁省一等奖(5)和中华医学二等奖(5),
l "踝臂指数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研究" 获2008年中华医学老年医学分会一等奖(1)。
l "临床医学专业的社区预防医学基地建设探索。"获2009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1)。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已成为“学术严谨、栏目多样、编辑规范、坚持学术和编辑质量高水平”的优秀科技期刊。2001年11月获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2002年12月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中国期刊方阵”,为双效期刊,2006—2009年本刊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精品科技期刊(C类)”,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1980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卫生系,留校任教;2000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哲学硕士学位;1995-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环境研究中心进修和从事研究。1996年曾任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次年被批准为硕士生导师,2004年被中山大学聘为教授,2003年起任预防医学系主任。2001年以来,兼任《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2003年兼任《卫生毒理学》杂志编委。
王鸣(通讯作者)2008年广州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易感人群特征研究.疾病监测.2010,25(7):.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1992-2007年乙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趋势分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2009年新出现登革3型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7):.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人群免疫效果观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31(5):.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1992—2007年出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0,38(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 2010,36(2):.王鸣(通讯作者) 菜市场H5N1流感禽间暴发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4):.王鸣(通讯作者)一起由寄生蠹虫的球腹蒲螨引发的幼儿园皮炎暴发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4):.王鸣(通讯作者)2008年广州市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0,44(3):.王鸣 广州市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2):.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公众对流感大流行相关信息需求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1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禽类从业人群禽流感病毒感染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27(11):.王鸣 目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形势与对策探讨.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王鸣(通讯作者)我国首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王鸣(通讯作者)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伴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暴发的调查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0):.王鸣(通讯作者)中国内地首宗二代甲型 H1N1流感病例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0):.王鸣(通讯作者)一起水禽H5N1疫情暴发后人群感染风险评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9,43(1):.王鸣(通讯作者)公共卫生危机信息媒体监测平台的建立与运用.疾病监测.2009,24(8):.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不同地区10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3):.王鸣(通讯作者)地震灾后四川江油市卫生防疫需求及应对措施.华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8):.王鸣(通讯作者)地震灾后儿童群体性免疫预防实施情况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8,(8):.王鸣(通讯作者)中文版艾滋病感染者/患者认知评定量表信度与效度的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8):.王鸣 四川“”大地震灾后居民安置点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9):.王鸣 地震灾害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与应急工作策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王鸣(通讯作者)江油市402名地震灾后帐篷临时居住者焦虑状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王鸣(通讯作者)震后帐篷居住人民性生活状况与焦虑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15737.王鸣(通讯作者)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水影响地区居民井水消毒状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王鸣(通讯作者)一起城市人禽流感病例疫情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4):372-37340.王鸣(通讯作者)人禽流感患者实验室早期快速诊断方法的比较.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2):143-14441.王鸣(通讯作者)O139群霍乱弧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7,23(6):583-58642.王鸣(通讯作者)1997—2006年广州市人禽流感监测分析.微生物与感染.2007,1(4):.王鸣 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在霍乱暴发溯源中的应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2006年禽流感患者没有造成密切接触者传播的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某野生动物市场从业人员携带SARS-CoV冠状病毒抗体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王鸣 2001~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弧菌主要致病相关基因特征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57-26147.王鸣(通讯作者)霍乱弧菌毒力强弱及菌株同源性的快速检测.热带医学杂志.2005,5(1):.王鸣(通讯作者)血中SARS冠状病毒N蛋白在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病毒学报.2005,21(1):.王鸣等 广州市2004年某野生动物市场动物携带SARS-CoV监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王鸣等 四种试剂盒在SARS实验室早期诊断的作用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王鸣(通讯作者) 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437-143852.王鸣(通讯作者)O139群霍乱弧菌地方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7):.王鸣(通讯作者)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5,31(2):.王鸣等 一起疑似伤寒实为登革热爆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热带医学.2004,4(5):.王鸣等 广州市动物市场从业人员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6):.王鸣等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131-13357.王鸣等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效果的初步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53-357.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是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而且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的主办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影响力方面还是可以的!详细资料可以找我要,也可以到我知网查询
庞星火简历出生地是北京。庞星火简介庞星火,女,汉族1959年9月出生,1983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系。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卫生防疫培训中心校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及卫生应急专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地方病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减灾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等职务。2020年9月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王文瑞,男,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医药卫生学科带头人。1985年8月毕业于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1988年9月至1991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流行病学硕士学位。现任内蒙古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疾病监测与控制》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委,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王文瑞,男,湖南湘乡。咸丰初从王鑫转战湖南,1860年加入左系湘军.太平天国败亡后,任赣南道道员,后卒于任上。
马文军马文军,硕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文名:马文军职业:主任医师主要成就:荣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抗击非典”三等功代表作品:主编专著2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个人简介马文军,硕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慢病所所长,兼任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慢病和伤害预防控制。学术成就承担科研项目9项,其中WHO项目1项、卫生部项目1项、发改委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国家CDC项目2项和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1篇,外文期刊4篇(inpress)。一篇论文获2009年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主编专著2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编写研究报告3本。荣获2003年广东省政府“抗击非典”三等功、2008年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兼任职务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控制分会常委、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营养学会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控制委员会秘书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theBulletin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广州市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特征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A2006073),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马文军(2)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老龄化及成人健康状况研究。世界卫生组织项目,2007-2008,项目负责人(3)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模式研究。中国CDC项目,2007-2009,项目负责人(4)农村卫生乡镇溺水干指标体系研究,卫生部基金,项目负责人:马文军(5).项目负责人(6)中英瑞中国气候变化适应项目广东省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及适应政策研究,国家发改委,2010-2012,项目负责人(7)中国烟草流行病学与干预研究。Fogarty项目,2010-2012,项目负责人参编教材与论著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死亡模式及疾病负担研究》(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08)马文军主编《广东省居民伤害疾病谱、疾病负担和相关危险行为研究》(广东省经济出版社,2010)获奖情况《广东省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负责任人)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分会常委,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营养与特殊膳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营养学理事,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委,广州市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统计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和《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编委,《theBulletinof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审稿人.4.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院校:兰州大学技术职称:研究院级高级工程师简介2002年6月至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能源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2年7月-2007年10月中国核材料学会理事;2007年10月至今中国核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学术及获奖情况熟悉应用化学、理化分析专业与生产经营管理1、2004年,XX转化生产XX粉末工艺研究和XX催化还原制备XX工艺研究文章发表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杂志。2、2004年,重水堆核电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的制造工艺一文发表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2005年、压水堆核电站燃料元件发展现状发表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4、2004年《XX工程试验堆XX燃料组件研制》项目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5、2006年,《重水堆核燃料中杂质元素分析用八氧化三铀标准物质研制》项目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奖情况:1、1992年4月被厂团委授予岗位状元荣誉称号;2、2003-2004年度两次荣获厂十佳管理工作者称号;3、荣获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荣获包头市“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称号。
主要承担与参加的课题:1.桥梁人群传播艾滋病的模式吸毒人群的队列研究,项目编号:2004BA719A02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006~2007,参加者,2.广东省艾滋病病毒阳性者自杀未遂研究,美国中华医学基金项目,2006~2007,课题次负责人3.广东省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03134,卫生厅,2004~2006,课题负责人;4.广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医学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A2004071,卫生厅,2004~2006,课题负责人5.全球艾滋病项目(GAP)广东项目,美国CDC,2004开始,课题负责人6.联合国第三期加速基金项目,联合国,2005年,主要参加者7.Sociocultural Factors on Syringe Sharing and HIV risks. 项目编号:1R03DA14705-01,8.美国NIDA,2001~2002,课题负责人9.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消毒和供给预防HIV传播的试点研究。项目编号:01-粤-IV-1,卫生部,2001~2002,课题负责人10.吸毒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试点。项目编号:粤-III-2,卫生部,2000~2001,主要参加者11.加强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提高检测工作质量。项目编号:粤-VII-7,卫生部,1999,主要负责人12.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干预试点。项目编号:粤-III-8,卫生部,1999~2000,主要参加者,13.广东省HIV与TB相关性研究,省科委,1998~2000,主要参加者。发表的论文:1. 王晔,林矛,林鹏等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STD/AIDS干预措施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3)166~168。2. 林矛,林鹏等.广东省HIV/AIDS流行病学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1,11-133. 曾常红,冯蝶仪,林鹏等. 艾滋病与结核病相关性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1,5-64.王晔,林鹏,黄云等.酒店服务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干预试点研究.广东卫生防疫.(4)33-35。5.林鹏,李艳,王晔等.吸毒人群HIV知识和高危行为调查及防制知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24-276.许锐恒,林鹏.预防艾滋病,减少危害势在必行.华南预防医学.(1)5-67.许锐恒,林鹏,邓爱萍.2001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华南预防医学.(2)3-48.林鹏,许锐恒,王晔,刘勇鹰.广东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华南预防医学.(2)5-89.王晔,林矛,林鹏等.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3)171-17310.刘勇鹰,林鹏,王晔,万卓越,颜瑾.广东省2000-2001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5) 21-2311.曾常红,林鹏,姚敏,周海,赵茜茜,廖和乐,林矛.吸毒人群中MTB与HIV感染关系的调查.中国公共卫生.(12) 1465-146612.付笑冰,林鹏.职业性HIV暴露后预防.华南预防医学.2003,29(1) 21-2313.徐勇,林鹏,赵茜茜,许锐恒,何群.广东省AIDS自动语音应答、传真咨询热线电话系统.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3(9)2,121-122。14.林鹏,刘勇鹰,王晔,付笑冰,许锐恒,万卓越,颜瑾,赵茜茜.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毒者HIV感染状况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3,29(2) 12-1415.何群,林鹏,许锐恒,杨放,王晔,刘勇鹰.广东省艾滋病防治策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3,29(2)15-1716.何群,袁建华,许屹,林鹏.广东省HIV/AIDS流行趋势预测.中国艾滋病性病.2003,9(3)142-14417. 何群,杨放,林鹏,王晔,刘勇鹰,付笑冰.城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3,29(5) 17-1918. 颜瑾,林鹏,曾常红,王晔,赵茜茜,林恺生,万卓越.广东省1995~2001年HIV抗体阳性献血员合并HBV、HCV、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3,29(5) 20-2219.邓艾萍,许锐恒,林鹏.女性吸毒者HIV相关危险行为特征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5)544-54620. 刘勇鹰,林鹏,许锐恒,王晔,万卓越,付笑冰,赵茜茜,颜瑾.广东省吸毒者HIV感染状况和危险因素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1)1351-135221. 林鹏,孙宝山,梁立环,刘海东,付笑冰,何群,杨放,刘勇鹰,王晔,赵茜茜,许锐恒.社区女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知识与性行为特征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4,8(2)118-12026. 杨放,林鹏,何群,吕莉,王晔,刘勇鹰,付笑冰,赵茜茜.应用NUD*IST定性分析软件对艾滋病相关法律的分析.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4,10(2),86-8927.林鹏.艾滋病流行病学.华南预防医学.2004,30(1),1-228.林鹏.艾滋病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1-329.林鹏.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华南预防医学.2004,30(4),3-430.林鹏.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查,华南预防医学.(5)1-331. 赵茜茜,林鹏,刘勇鹰,王晔,付笑冰,何群,杨放,孙宝山.广东省艾滋病面对面咨询情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4,30(2) 22-2332. 刘树芳,许锐恒,王声涌,何群,林鹏.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疾病预防控制杂志.2004,8(3)202-20433.孙宝山,林鹏,王声涌,何群,许锐恒.性服务小姐性病艾滋病知识调查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广东医学,2004,25(6)709-71034.赵茜茜,刘勇鹰,林鹏,王晔,何群,付笑冰,杨放.广东省2001~2002年HIV监测结果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4,30(3)19-2034. 刘勇鹰,林鹏,许锐恒,吴宝燕,何群,王晔,付笑冰,杨放,赵茜茜.珠江三角洲地区乡镇中学生AIDS/性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4)260-26236.何群,袁建华,许屹,林鹏.广东省AIDS 病人的医疗保健费用预测.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4)271-27437.何群,王晔,刘树芳,林鹏,刘勇鹰,王晔,杨放,赵茜茜.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4)1524-152638.刘树芳,许锐恒,王声涌,何群,林鹏,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前后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4,20(8)945-94639.林鹏,范子凡,杨放,吴尊友,王晔,刘勇鹰,明中强,李文杰,罗巍,付笑冰,麦新荣,许锐恒,冯文悦,何群.广东省社区吸毒者针具交换项目试点效果评价.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5)305-30840.付笑冰,何群,林鹏,刘勇鹰,王晔,杨放,赵茜茜.城市市民和旅客艾滋病KABP调查及对比分析.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9)2198-220241.李文杰,范子凡,林鹏,王晔,颜瑾,麦荣建.阳江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4,30(5) 17-1942.何群,刘树芳,王晔,林鹏, 刘勇鹰,王晔,杨放,赵茜茜.东莞市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KAB调查.中华性传播感染杂志英文版.2004,4(2) 63-6643.林鹏、何群、万卓越主编.艾滋病预防与控制.2004年3月1日第一版,广东科技出版社44.杨放,林鹏,王晔,李江虹, 付笑冰,钟文龙,刘勇鹰,何群,赵茜茜,Michael Duke,孙宝山,许锐恒.广东省静脉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及针具共用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6)1-445.林鹏,邓爱萍,许锐恒,付笑冰,刘勇鹰,王晔.广东省女性吸毒者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及因素定性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6)5-746.付笑冰,林鹏,李江虹,王晔,钟文龙,Merrill Singer,许锐恒,杨放,刘勇鹰,Michael Duke,赵茜茜,何群,孙宝山,陈茂于,范湛丽,黄丽英.广东省静脉吸毒者多种成瘾物质滥用的流行病学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4,30(6)8-1147.林鹏,孙宝山,梁立环,刘海东,付笑冰,何群,杨放,刘勇鹰,王晔,赵茜茜,许锐恒.社区女性性工作者性病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华南预防医学.2004,30(6)12-1448.王晔,付笑冰,林鹏等.社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4,30(6)18-1049.刘海东,孙宝山,林鹏,梁立环,付笑冰,杨放,赵茜茜,何群,刘勇鹰,王晔,许锐恒.社区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综合干预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23)2817-281950.李文杰,范子凡,林鹏,王晔,颜瑾,麦荣建,阳江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华南预防医学.2004,30(5)17-1951.刘勇鹰,林鹏,王晔,明中强,万卓越,付笑冰,赵茜茜,颜瑾.广东省不同地区吸毒者HIV相关危险行为的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1)7-952.颜瑾,邢辉,魏民,林鹏,李杰,刁丽梅,邵一鸣.1例男性同性恋HIV感染者基因序列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26-112753.颜瑾,王玉,李杰,马鹏飞,林鹏,邢辉,刁丽梅,邵一鸣.艾滋病病毒1型流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90-9154.颜瑾,王玉,李杰,马鹏飞,林鹏,邢辉,刁丽梅,邵一明.广东省女性吸毒者中流行的HIV-1基因序列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1),9-1255.何群,王晔,林鹏,张周斌,赵茜茜,徐慧芳,广东省广州市男同性性接触人群艾滋病KAP调查.疾病控制杂志.2005,9(2)106-10856.LIN Peng(林鹏),LIU Yongying(刘勇鹰),WANG Ye(王晔),FU Xiaobing(付笑冰),XU Ruiheng(许锐恒),WANG Zhuoyue(万卓越),YAN Jin(颜瑾)ZHAO Xixi(赵茜茜). Survey of HIV Infection among Injection Drug Users in Guangdong,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 2005,5(1):5-957.林鹏,孙宝山,梁立环,刘海东,付笑冰,杨放,赵茜茜,何群,刘勇鹰,王晔,杨杏芬.社区女性性工作者性行为特征与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5,31(5)4~658.李文杰,林鹏,范子凡,王晔,付笑冰,麦新荣,李诺鸣,谢才华,刘昌锦,柯兴发.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试点的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471~47359.刘勇鹰,林鹏,付笑冰,何群,赵茜茜,王晔,杨放,李艳,孙宝山.广东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性暴露应急系统响应情况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4~960.杨放,林鹏,何群,许锐恒,余大年,莫开笋,周伴群,刘勇鹰,王晔,付笑冰,赵茜茜,孙宝山,刘文锦,许建明,蒋建新.广东省3个综合示范区五类人群艾滋病相关KABP情况调查. 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10~1361.李文杰,李艳,麦荣建,林鹏,杨流苗,刘勇鹰,罗元英.应用简易乘数法估计吸毒人群基数.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14~1662.林鹏,杨放,范子凡,麦新荣,王晔,刘勇鹰,付笑冰,赵茜茜,何群,许锐恒.广东省静脉吸毒人群吸毒行为的定性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6,32(1)23~2663.林鹏,付笑冰,李江虹,王晔,钟文龙,Merrill Singer,Michael Duke,许锐恒,杨放,刘勇鹰,赵茜茜,何群,孙宝山,陈茂于,范湛丽,黄丽英. 广东省静脉吸毒者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特征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2)117~11964.刘勇鹰,林鹏,许锐恒,吴宝燕,王晔,付笑冰,孙宝山,赵茜茜,杨放.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2006,12(2)140~14265.李艳,李文杰,林鹏,麦荣建,刘勇鹰,杨流苗,付笑冰,罗元英.广东省某地女性性工作者的基数估计研究.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18~2066.林鹏,孙宝山,梁立环,刘海东,付笑冰,杨放,赵茜茜,刘雪梅,何群,刘勇鹰,王晔.社区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疾病控制.2006,10(5):462~46567.李艳,李文杰,林鹏,麦荣建,刘勇鹰,杨流苗,罗元英,赵金扣,叶雷.用三种基数估计方法对广东省某市吸毒人群规模的估计研究.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1):31~3268.张玉润,王晔,林鹏,何群,刘勇鹰,李艳.艾滋病疫情报告数据中人口学特征与感染途径的探索性分析.华南预防医学.2007,33(3):1-4参编教材与论著: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广东科技出版社,,林鹏,何群,万卓越主编最新艾滋病知识读本,领南美术出版社,,黄飞主编,林鹏编写
是科技核心,不是中文核心。
陈悦,男,汉族,1965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后任实验室副主任。1998-2001年在WTO西太区传染病研究所任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任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学院、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微生物学教授,《检验医学》杂志社社长、主编,《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邀编委,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医学检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分会委员、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陈家齐 男,满族,1949年出生,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山西医科大学毕业,现任宁夏卫生监督所书记兼宁夏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宁夏预防医学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防疫管理分会委员、全国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管理分会委员、《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编委、《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编委、宁夏消费者协会理事等职。
学位教育1995-2001年: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专业医学博士学位1987-1988年: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专业医学硕士学位1977-1982年: 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医学学士学位 职后教育2004-2005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enter for Advanced Bionanosystems博士后1992-1993年: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环境医学所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组访问学者1991-1992年: 四川外语学院“国家公费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班”学员1990年3-12月: 武汉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武汉市第八期EPT英语培训班”学员1987年9-10月: WHO/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室内环境污染研究讲习班”学员 工作简历2007年至今: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调控与整合生物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学评价与分子机制研究学科组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桂苑名师2004-2007年: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教学副院长2003-2004年: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教授,系主任2000-2003年: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实验室:教授,室主任1995-1999年: 香港科技大学安全及环保处:项目科学顾问1992-1993年: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环境医学所室内空气质量研究组:访问学者1982-1999年: 武汉市卫生防疫站环境卫生科:卫生医师;主管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和学术团体会员2011年日至今: The ISIAQ Academy of Fellows (Former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Indoor Air Science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Fellow)2010-2013年: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door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ISIAQ) 12/8/2010 -12/7/2013(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和气候学会会员)2008-2012年: 中国环境科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执行理事长2003-2013年: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2012年: 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委员2007-2012年: 中国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学分会委员2011-2013年: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2012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生态毒理学报》编委~副主编2003-2012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常务编委2009-2012年: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毒理学杂志》编辑委员2000-2010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工程学杂志》常务编委2005-2008年: 中国环境科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副理事长2003-2008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分会室内空气质量学组副主任委员1998-2003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学分会室内空气质量学组委员1998-2003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分会5-6届理事1996-2003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武汉分会理事1995-2000年: 武汉市卫生局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2000年: 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学术委员会委员其他会员资格: 武汉市欧美同学会会员;湖北省侨联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侨联副主任委员
石京山,195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重庆医科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2月-2000年3月在瑞典王国哥德堡大学留学,主要研究神经生物与神经药理学,2001年3月-7月在清华大学进修。石京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先后将贵州省道地中药材淫羊藿、金钗石斛等的有效成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四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2007/2009/2011年)和主持1项“973”前期专项课题,以及中央财政部“中央-地方共建基础药理实验室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神经元降解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遵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12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贵州省首届硕、博论坛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审中)。 表国内外中、英文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 26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 31篇。作为主编、编委或参编的教材共计10余部,编写专著5部。在药理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所发表论文被SCI来源期刊他引206次,国内期刊他引526次,共732次。为该学科领域杂志Aging Cell、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Amino Acids、Acta Pharmacol Sin等10余家杂志的审稿人,是国内知名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编委,《遵义医学院学报》主编。2010年9月,已接受国际知名学术刊物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邀请,撰写“Nutraceuticals and preven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板块的综述。为我国药理学事业以及加速贵州省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已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毕业35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12人。现任遵义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分管学校行政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处、档案馆。同时还兼任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卫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家组专家、贵州省药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评专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财政部资助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药理实验室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贵州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共计20余项,为加速贵州省的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