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医学杂志就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柳叶刀(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英国医学期刊(BMJ)。
1、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
分为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着重在内科学和过敏/免疫学、心脏病学、内分泌学、肠胃病学、血液学、肾脏疾病、肿瘤学、肺部疾病、风湿病学、HIV以及传染病等专业领域。
2、《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部分是由李德·爱思唯尔(ReedElsevier)集团协同出版。
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他以外科手术刀“柳叶刀”(Lancet)的名称来为这份刊物命名,而“Lancet”在英语中也是“尖顶穹窗”的意思,借此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toletinlight)。
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是由美国医学会主办的一种综合性临床医学杂志,创刊于1883年,每月出版4期,全年出版48期。
主要刊载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编者述评、读者来信、相关书评等类型文章。同时该杂志也向读者提供医学及卫生保健领域的非临床性信息,涉及政治、哲学、伦理、法律、环境、经济、历史及文化等方面内容。
4、《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分。
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扩展资料:
《中国医学论坛报》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合作,用中文同步出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部分文章。
出版风格:是世界上连续出版时间最久的医学期刊,每年发行52期,每周四出版,年页码数为3400页。杂志隶属于马萨诸塞州医学会。杂志主要提供重要的、未被刊登过的研究成果、临床发现以及观点。
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文章多为指导临床实践。该杂志是周刊,发表关于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评论以及从生物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编辑部意见。杂志有非常严格的审稿程序,稿件的处理流程通常需10—12周。来稿的刊用率约为7%。该杂志的封面便是目录,设计可谓简单朴素至极。
177个国家超过50万名的医师、学生、研究人士、以及其他医学专家构成了该杂志的读者群体。该杂志也吸引了在数量上居全美第一的医师招聘广告。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大数据”浪潮下,传统的临床案例的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几位医生最近的行动鼓舞了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士气。他们对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重点文章提出了质疑,最终获得了《柳叶刀》及原文作者认可。
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的这篇论文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美国NIH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这是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记录的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篇论文其中一处提到,“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多持续一天,死亡率便增加1%。”这引起了市妇儿中心的几位临床和公卫医生的'注意:这句结论与自己观察到的临床数据并不吻合。
“在我们的临床病例中,并不是所有症状出现都增加死亡风险,如发热;相同的症状出现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吞咽障碍。”作者之一李佩青告诉记者。市妇儿中心的几位医生向《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提出了质疑:“根据对2012年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的连续统计,我们发现,患者发病早期若出现脑干和丘脑方面的症状,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果让李佩青们很自豪:《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采纳并刊登了他们的提问,原文作者的回复也发表在了该杂志上。作者承认,这项研究确实没有收集到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数据。市妇儿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杨思达认为,“这次临床数据与大数据的交锋中,大数据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果提升了临床医生的价值,鼓舞临床医生坚持临床研究。”
这个要看你预设的范围,是国内还是世界呢?往大了说目前世界权威四大医学杂志分别有:《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英国医学杂志》
* 柳叶刀-《The Lancet 》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 美国医学协会杂志-《JAMA 》 * 英国医学杂志-《BMJ 》
个人认为老公不在身边时,度过时间的方法可能是走亲访友,比如到隔壁窜门,和隔壁的邻居聊聊,或者是呆在上网购物,网上和大家聊聊天,还有做些家务事
一是电话联系以解相思之苦,二是把时间用在正作上和孩子的教育上,三是买点性工具必要时自慰一下,四是找个蓝颜知己或是红颜知己打发时间。
家庭主妇大多数都是独自一人,一个人默默的在家里照顾孩子,处理家务,操持家里的大小事情,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感到格外的孤独,也总是会感到时间变得格外难熬,该怎样才能面对冷酷的时间呢?
家庭主妇可以在生活当中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除了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以外,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在闲暇的时候可以让自己读书,陶冶性情,增加文化修养,也可以听听音乐,学一门手艺,比如说插花等,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学着织织毛衣,学学画画,唯有热爱能力,岁月漫长,只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不会觉得时间是冷酷的东西,而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当做生命对自己的馈赠。
家庭主妇在生活当中要懂得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总是把自己龟缩在家里这一亩三分地,把自己困于方寸之地,只会让我们的心境变得越来越狭窄,而是尽量多让自己接触人群,多去跟自己身边的朋友接触和沟通,要懂得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多去了解新鲜资讯新闻,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家庭主妇要懂得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经营好自己的朋友圈子,虽说家庭主妇没有自己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全部都消磨浪费掉,而是应该让自己尽量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都说家庭主妇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我们还是应当鼓励自己走出家庭,不要依附于任何人生活,让自己独立自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工作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樊东升,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1963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个人履历1984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国。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兼神经科主任、研究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神经科医、教、研工作20余年,主攻方向为神经变性疾病(特别是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肉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发表论文100余篇。2010年12月被选为监察部第五届特邀监察员.引成就及其荣誉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优秀青年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教育部211工程、北京市科委等重大项目基金课题;同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计划、“九五”及“十五”医学攻关、卫生部重点项目学科以及中国-斯洛文尼亚政府间合作项目课题等。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特约监察员、北京市卫生系统“青联”常委、中华神经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华神经病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华神经病学会全国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市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北京医学伦理学会理事、北京神经病学沙龙组委会委员、美国纽约科学院ACTIVE MEMBER、日本基因治疗学会会员、日本神经内科学会会员,以及《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中国脑血管疾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与神经疾病杂志》、《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世界医学杂志》、《临床荟萃》等杂志编委或常务编委
是正规的。这个刊物不错的。
是。根据杂志网官网上显示的消息,《中国结合医学杂志》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来源,是属于核心期刊的一种。中国结合医学杂志是一本英文版刊物,刊名为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目前为SCI期刊、CSCD来源刊物。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是一本英文版刊物,刊名为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目前为SCI期刊、CSCD来源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1-4928/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0415,邮发代号:82-825。
《美国医学会杂志》简称,仅次于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与《柳叶刀》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MJ号称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
柳叶刀、JAMA、BMJ、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双月刊1001柳叶刀,这是英国权威的医学杂志,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高影响力期刊,柳叶刀杂志上面也有大量OA文章,可供小伙伴们免费下载。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该杂志也是国际著名的医学期刊,在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可以下载部分免费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试一试。BMJ,英国医学期刊。同样是著名的国际医学期刊,BMJ官方网站上的很多文章都可以免费下载查看的。BMJ还有一个专门的student-bmj板块,是一份针对医学生和初级医生的月度国际医学期刊,有兴趣有条件的小伙伴倒是可以尝试投稿、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杂志上面有大量高质量可免费下载和查阅。双月刊1001,英文版属,自然,审核录用简单,Am,中国知网,我想知道下面向我们国内医学界,医学信息国内发行速度最快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期刊。
医学四大期刊名单: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2、柳叶刀( Lancet)。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4、英国医学期刊(BMJ)。作为医学界的四大期刊,其医学学术文章享誉全球。 扩展资料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是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 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所出版的同行评审性质全科医学周刊。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55873.期刊内容包含对生物医学科学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主题方面的医学研究新成果、综述文章和社论。2、柳叶刀( Lancet)。《柳叶刀》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硏究文章、也有其它-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其在2015年的影响因子(IF)为45217。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AMA比较注重其教育职能,利用该杂志的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栏目向临床医师提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服务。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35289。4、英国医学期刊(BMJ)。《英国医学期刊(BMJ)》是英国医学会会刊,全英文为“ British medical journal”,它有着160年的悠久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风格特色,在所有综合性医学期刊中最具综合性,该刊2015年影响因子(IF值)为16378分。其栏目丰富多彩,述评、新闻、综述、争鸣等类型的文章为广大医生所欢迎。其内容除了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信息与知识外,还涉及与医学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伦理、公共卫生等诸多方面。
世界医学杂志论文
“大数据”浪潮下,传统的临床案例的研究是不是“过时”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几位医生最近的行动鼓舞了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研究的士气。他们对世界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重点文章提出了质疑,最终获得了《柳叶刀》及原文作者认可。
发表于《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的这篇论文是《2008年至2012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由中国疾控中心、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和美国NIH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完成。
这是一项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研究者们基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系统记录的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篇论文其中一处提到,“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多持续一天,死亡率便增加1%。”这引起了市妇儿中心的几位临床和公卫医生的'注意:这句结论与自己观察到的临床数据并不吻合。
“在我们的临床病例中,并不是所有症状出现都增加死亡风险,如发热;相同的症状出现在急性期和后遗症期对死亡风险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吞咽障碍。”作者之一李佩青告诉记者。市妇儿中心的几位医生向《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提出了质疑:“根据对2012年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EV71型手足口病病例的连续统计,我们发现,患者发病早期若出现脑干和丘脑方面的症状,会增加死亡风险。”
结果让李佩青们很自豪:《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采纳并刊登了他们的提问,原文作者的回复也发表在了该杂志上。作者承认,这项研究确实没有收集到临床合并症或并发症的数据。市妇儿中心神经康复科主任杨思达认为,“这次临床数据与大数据的交锋中,大数据放弃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结果提升了临床医生的价值,鼓舞临床医生坚持临床研究。”
郭峭峰医生说,许多杭州女人觉得“楔形鞋”鞋跟比较粗,既能起到增高的目的,又比细跟的高跟鞋穿着舒适。实际上,女人穿高跟鞋,粗跟比细跟更伤脚。郭医师的这个观点,与最新一期的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吻合。哈佛大学斯保丁康复医院的内科医生凯西博士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研究说,“楔形鞋”的粗跟对脚部的伤害并不比高跟鞋的细跟小。“楔形鞋”从2007年一路红到了2008年,应该说是前几年流行的“松高鞋”的升级版。“松高鞋”是前高后高,而“楔形鞋”鞋掌部分较薄,鞋跟由鞋掌伸至鞋尾,全部密封如船身。身高只有米的小陆,只要一蹬上“楔形鞋”,腰杆儿直了,臀部翘了,腿部线条拉长了,整个人立马就自信起来。只是穿久了后,膝盖和腰酸得厉害,使不上力气。昨天,小陆下楼梯时脚一软,就扭了脚。小陆说的膝盖酸,其实可能就是穿“楔形鞋”引起的。凯西博士从人体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原来女性在穿高跟鞋走路时,将增加了膝关节平常所承受的压力。穿高跟鞋后,可以造成足部和踝关节难以发挥正常功能,结果这个功能转嫁由膝关节来承担,去完成额外的受力工作。凯西博士对20名,平均年龄为34岁的健康女性,进行跟踪研究。她发现,女性穿粗跟高跟鞋时,膝关节所受的压力比赤脚时增加了26%,而穿细跟高跟鞋时,增加率是22%。也就是说,女性穿粗跟高跟鞋后,膝盖要比穿细跟高跟鞋时,多承受4%的压力。省立同德医院骨科郭峭峰医师解释,因为像“楔型鞋”这样的粗跟高跟鞋,女性穿上后会更加舒适,给足跟提供的空间更多,并能减少大拇指挤压,减少拇囊炎的发生几率。许多女性为此穿的频率比较高,时间也比较长。但是,穿粗跟的高跟鞋,在减少脚掌酸痛的同时,却增加了膝盖的承受力,这是许多女性没有意识到的。此外,“楔形鞋”大多比较笨重,女性穿久了后五根脚趾及膝关节会过度伸直,容易导致腰背部肌肉过度拉紧、韧带紧绷,由此产生慢性腰痛及膝关节疼痛。郭医师建议女性朋友,多穿平底鞋和运动鞋。如果真的无法抵挡“楔形鞋”的魅力,那么最好在脚前掌或脚跟等受压处做个软鞋垫,以减低膝盖所承受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