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人体寄生虫钩虫结课论文

人体寄生虫钩虫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

人体寄生虫钩虫结课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座谈会于2009年11月27日在江西省贵溪市举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在会上表示,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成立三年来,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当地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防治寄生虫病有了一定理解,示范区对推动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起了很好的探索推动作用。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寄生虫病曾是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把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和钩虫病是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防治血吸虫的事件,解放前,血吸虫病在我国南部及长江沿岸一带蔓延,病人达1000万,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十分关心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病人数急剧减少,血吸虫病得到控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末基本消灭了黑热病,1995年,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区、市)已经有5个省(区、市)消灭了血吸虫病,疟疾的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现有丝虫病流行的国家中,第一个实现消除丝虫病的国家。2005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与1990年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蛔、钩、鞭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推算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数减少了亿人。尽管如此,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蠕虫总感染率为,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肝吸虫感染率为。部分地区寄生虫病发病情况明显上升。2006年疟疾在安徽、河南、贵州等省均出现了暴发疫情。肝吸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2006年,北京市发生了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不能忽视的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不能被忽略。寄生虫病防治应体现我国公共卫生水平。”王宇主任表示,寄生虫感染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们具备防治寄生虫的手段,应该积极努力防治寄生虫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如果等到我国城市化全面发展,生活环境改善后等待寄生虫病自然消灭需要很多时间,人民身体健康将受到长时间威胁。寄生虫病易于防治,最能反映国家公共卫生设施、基本状况,如果我们连寄生虫病都控制不住,将很难夸耀我国的公共卫生程度及发展水平。我国出台了2006年—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是在2004年的基础上,到2010年,全国蠕虫感染率下降40%以上,2015年底下降60%以上,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减少重点地区黑热病新发病例的产生。????2006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成立了十个有代表性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目前取得成绩明显,对以点带面,推动全国寄生虫病的防治,逐步探索形成我国特点的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悉,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于2011年和2016年对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并对相应的阶段目标和策略措施进行必要调整。

人体寄生虫论文钩虫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 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Stiles,1902),简称美洲钩虫。另外,偶尔可寄生人体的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Loose,1911),其危害性与前两种钩虫相似。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Ercolani,1859)和巴西钩口线虫(Aucylostoma brazilienseGomezdeFaria,1910)的感染期蚴,虽也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因幼虫移行蜿蜒弯曲,引起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图16-13)。成虫借虫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雌虫产卵数因虫种、虫数、虫龄而不同,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约为10000~30000个,美洲钩虫约为5000~1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十二指肠钩虫属于温带型,美洲钩虫属于亚热带及热带型。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因而感染季节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广东省,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故感染季节较长,几乎全年均有感染机会。四川省则以每年4~9月为感染季节,5~7月为流行高峰。而山东省每年8月为高峰,9月即下降。一般在雨后初晴、或久晴初雨之后种植红薯、玉米、桑、烟、棉、甘蔗和咖啡等旱地作物时,如果施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底肥,种植时手、足又有较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钩蚴,则极易受到感染。钩虫卵在深水中不易发育,因而,钩虫病的流行与水田耕作关系不大。但如采用旱地温床育秧,或移载后放水晒秧等,则稻田也有可能成为感染钩虫的场所。在矿井下的特殊环境,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阳光不能射入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亦有利于钩虫的传播。据四川省调查不同类型的矿井,煤矿工人的平均感染率仍高达。在钩虫病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在10岁以前多不高,10~30岁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又有降低的趋向。此现象证明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可以产生一定的获得性免疫力的。用血清学方法测得钩虫病患者体内IgE、IgG及α2球蛋白水平较健康无感染者也明显增高。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皮炎,若同时辅以透热疗法,效果更佳。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些虫都是通过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进入到人的体内,因为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寄生虫,寄生在食物当中,可能会导致人营养不良,并且很多时候还会导致肠胃疾病

自身感染,蛲虫夜间爬行肛门,异体感染,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径口鼻比传染。会营养不良及发育均差,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

钩虫在幼虫时期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钩虫进入人体以后会导致人体的很多器官出现病变和衰竭,对人体的危害特别的严重,严重的可能危害到人的性命。

人体寄生虫钩虫论文

1.钩虫

这种寄生线虫的生命开始于人体外,它通过受污染的水、水果和蔬菜进入人体。钩虫幼虫在人的内脏里生长,它们附着在寄主内脏壁上,吸寄主的'血,有时会让寄主患上叫做肠虫病的贫血症。

症状:虚弱、腹痛、恶心、腹泻、贫血

2.疥虫

通常被叫做人疥虫,这种寄生虫通过身体接触传播。雌疥虫在的人的皮肤上产卵,引起皮肤反应和发炎。当雌疥虫把卵埋在皮肤下人的反应会加剧,如刺痒,这就是疥疮。

症状:刺痒、疼痛、脓结、皮肤刺激

3.蛔虫

蛔虫是寄生于人类内脏最多的寄生线虫,可长到15到35厘米长。蛔虫通过摄食传播。蛔虫卵孵化后很快刺穿人的内脏壁,进入。通过血流进入肺部,然后被咳出和吞咽,再次回到内脏。

症状:发烧、疲劳、过敏、皮疹、呕吐、腹泻、神经问题、喘息和咳嗽。

4.血吸虫

这些小虫子寄生在宿主的血液中,它会让宿主患上血吸虫病。它们生活在水中,当人们接触到受污染的水后,血吸虫就会刺破他们的皮肤。这种寄生虫会引起发炎(肿胀),损害器官,尤其是肝脏。成虫能寄生在人类宿主身上数十年,可能数年不显示任何症状。它们随排便离开寄主,在蜗牛寄主中度过它们的余生。

症状:发热、疼痛、咳嗽、腹泻、肿胀、昏睡

5.绦虫

绦虫通过污染食品传播,通过头部的“钩子”附着在寄主的内脏。绦虫3、4个月就可成熟。它能寄生于人体长达25年。绦虫卵可通过粪便排出,能存活于植物中,然后被牛、猪吃下,或者传给人类。

症状:恶心、呕吐、内脏发炎、腹泻、体重减轻、头晕眼花、痉挛、营养不良

6.蛲虫

蛲虫是常见的人类寄生虫,可引起蛲虫病。成雌虫可长到8毫米到13毫米。蛲虫的后部呈长长的针形,它也因此得名。蛲虫通过外伤性授精交配,雄虫用阴j刺破雌虫,之后,雄虫死去。它们在寄主的内脏安家落户,但是与大多数寄生虫不同的是,它们不会进入血液,不能在人体的其他部位生存。蛲虫在体外产卵,通常在肛门周围,这会引起人的搔痒感,幼虫会通过人手挠传播。

症状:发炎和搔痒

7.班氏吴策线虫

蚊子携带这种寄生虫,通过叮咬人类把这种寄生虫释放进入人类血液中。班氏吴策线幼虫会进入淋巴腺,尤其是腿部和生殖部位的淋巴腺,长成成虫需要1年的时间。它们会引起热带病,有时还会引起象皮病。

症状:发烧、寒战、皮肤感染、淋巴痛、皮肤增厚、肿胀

8.弓形虫

这种常见的新月形寄生虫会侵袭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会通过吃不熟的肉或者抱被感染的宠物感染这种寄生虫。大多数人曾感染过这种寄生虫,显示它的抗体,但是很少有人表现出症状。系统较弱的人更易感染弓形虫,孕妇感染弓形虫胎儿会受到严重或者致命的影响。

症状:流感症状、发烧、寒战、虚弱、头疼

9.蓝氏贾第虫

蓝氏贾第虫是有鞭毛的原生寄生虫。它寄生繁殖在人类的内脏,可引起贾第鞭毛虫病。这种寄生虫在人类内脏落脚之后会引起发炎和其他损害,减弱内脏吸收营养的能力,引起腹泻。这种寄生虫存在于饮用水中。

症状:腹泻、恶心、腹痛、体重减轻、打嗝会发出烂鸡蛋的气味。

10.痢疾阿米巴

痢疾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有机体,它能引起阿米巴病。这种寄生虫主要感染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它可能存在于水中、潮湿环境中和土壤中,可能会污染水果和蔬菜。痢疾阿米巴通过粪便传播。不同于疟原虫,它比其他原生动物更能导致死亡。

症状:腹痛、体重减轻、虚弱、腹泻、肝脓肿

钩昆虫:它是一种钩状钩子,弯曲的线虫是狗的肠道,特别是在十二指肠中,导致贫血,胃肠功能障碍和营养不良。用寄生虫谈论其中一个狗——钩钩首先,钩虫对人有害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年人。估值成人的活性可引起长期的慢性血液损失,钢铁和蛋白质,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合成比细胞慢,使红细胞的体积变小,浅色,因此它是低比色细胞型贫血血症的贫血。患者有皮肤蜡,苍白,头晕,疲劳和严重的人会引起热情的症状。一些患者有面部和全身的水肿,以及贫血与贫血,如胸腔积液,外周积液。肌肉很放松,慢,终于失去了劳动力。女性可能导致更年期,流产等。

婴儿钩:最常见的症状是轨道,腹泻,食欲丧失等等。标志包括皮肤,粘膜,宏观区可以有收缩杂音,肺部可以从罗吟,肝脏和脾脏听到。孩子的发展差,如支气管肺炎,肠道出血等);由于钩针论引起的严重贫血和急性肠道出血是1至5岁儿童最常见的原因。 1岁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至5岁的儿童死亡率可达7%。

钩子钩子粘膜是苍白的,头发很无聊,很容易脱落。 食欲回归,体外,呕吐,消化系统障碍,腹泻和便秘交叉。 血液,血液或黑色,如气味的气味。食欲回归,体外,呕吐,消化系统障碍,腹泻和便秘交叉。血液,血液或黑色,如气味的气味。皮肤炎症,瘙痒,一些四肢水肿,或侵蚀,溃疡现象。也可能发生:可能出现抽搐它是由于宿主中大量的蠕虫寄生,并且在吸引营养物质时分泌一些神经毒素。一些神经毒素干扰宿主本身的神经传播,导致癫痫症状,临床上,鉴定脑和神经系统疾病。

多吃,但它变得更薄钩虫主要在十二指肠中。小肠是一种吸收营养的地方。昆虫在寄生过程中摧毁了肠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导致小肠粘膜萎缩,降低的肠道表面积,肠道进口营养能力如此吃,但仍然薄,所以发现还有更多的接触检查中的食物残留物。有很多宠物要问,我的狗永远不会出去,吃狗食,我怎么能对粪便?世界的生物已经通过数千年的演变,所有的方法都在继续下一代。从成人排出的鸡蛋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存活,这可以抵抗不良的自然环境。寄生虫不仅可以直接传播,还可以间接地传播。在这里,人们充当中间宿主,人民的外向活动将携带昆虫卵形家,导致寄生虫的成功传播。

自身感染,蛲虫夜间爬行肛门,异体感染,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径口鼻比传染。会营养不良及发育均差,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

钩虫在幼虫时期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钩虫进入人体以后会导致人体的很多器官出现病变和衰竭,对人体的危害特别的严重,严重的可能危害到人的性命。

人体寄生虫螨虫结课论文

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

现如今,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医学寄生虫课体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说课是一种迅速提高教师群体水平的好形式。也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的新途径。本文以似蚓蛔线虫为例,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的教学设计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说课、似蚓蛔线虫、教学设计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室人员系统的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疑,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医学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它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说课,将其教学设计各环节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其教学改革有极大的帮助。笔者以似蚓蛔线虫为例,本着教学目标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服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内容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各环节对说课进行分析阐述。

1、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内容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寄生虫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第6章第2节“似蚓蛔线虫”的教学设计与分析。似蚓蛔线虫为线虫部分的代表虫种,其形态典型、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我们将其做为学习的重点虫种。似蚓蛔线虫为学生学习医学寄生虫学总论后接触到的第一种寄生虫,在此之前,学生通过总论的学习,掌握了寄生虫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系统学习本课程知识,并在教学中建立较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寄生虫学其他部分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本次课起到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的作用。同时在总论中我们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接下来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继续的保持下去,本次课的授课水平也有很大的关联。

而我们所面对的,是已经学习了组胚解剖等医学基础课程,能够较好的理解医学寄生虫的定居部位的大二学生,由于其尚未开始学习病理、免疫等课程,对于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学习仍有很大的难度。

2、教学目标

根据之前所述情况,并结合教学大纲,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要求学生掌握蛔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以及生活史;

②熟悉蛔虫致病、诊断、流行;

③了解蛔虫防治部分内容。

由于形态特点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而生活史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蛔虫并学习其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因此将形态和生活史作为本次课重点学习内容,鉴于之前提到学生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等特点,将致病作为本次课学习的难点。

能力目标:在知识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我们力争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彼此间协作、讨论,培养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3、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目标及本课程自身的特点,拟采用以讲授法为主,启发式与讨论式为辅,适当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同时在授课中采用以多媒体授课为主,板书为辅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更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通过图片及提问等启发学生思考虫体有可能在何处寄生,进而思考虫体寄生部位,同时从生活史上对其致病、流行、防治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蛔虫生活史的学习及其他要点的掌握。并通过本次讨论帮助学生建立以生活史为基点展开学习的学习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复习总论知识,巩固相关概念,并在复习到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危害处,提问学生有哪些危害,当学生提到掠夺营养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展开一篇明星运用蛔虫减肥报道,表明由于虫体掠夺营养,导致人体消瘦。在学生对新闻报道感兴趣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如:她们为什么使用蛔虫减肥、蛔虫减肥的方法是否可行?引出蛔虫,导入新课

结合教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讲授法进行形态学习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大量蛔虫成虫、虫卵图片,结合图片,进行蛔虫形态的讲解;

生活史学习

在学生掌握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观看蛔虫生活史视频,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生活史;继而通过提问并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视频内容,同时结合图形示意式板书的形式,系统学习生活史;

其他知识要点学习

带领学生共同回顾生活史板书:

回顾蛔虫幼虫移行途径及成虫主要寄生部位,在此处进行延伸,适当采用情景式教学,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蛔虫,“会如何侵入人体,在人体中如何移行,定居何处。在侵入、移行、定居的过程中与宿主会发生哪些彼此作用”等,在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蛔虫蛔虫特性与致病的关联,鼓励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思考蛔虫会导致那些疾病,在学生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进行提醒或补充,完善蛔虫致病部分内容,最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归纳展示;

回顾成虫寄生部位及虫卵产出时,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出病原学诊断方法,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回顾并启发学生考虑哪些方式可以感染蛔虫,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大胆发言,归纳蛔虫感染普遍原因,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继而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如何预防蛔虫感染。同时并趁热打铁,介绍蛔虫治疗药物,同样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授课中,为使学生掌握系统化,感染方式、感染普遍原因、致病、诊断、防治等部分内容需结合多媒体课件共同进行,一般在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告一段落,归纳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采用边提问,边使用归纳式板书的方式对本次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帮助学生系统式掌握并记忆。

强化训练、拓展深化: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如:蛔虫寄生于何处,感染普遍的原因等,当堂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情况;通过思考题的形式,如:明星蛔虫减肥依据及危害,作为一名临床大夫,怎样诊断并治疗蛔虫病患者,作为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蛔虫感染等,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本次课板书主要是采用图形示意式板书和归纳式板书两种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图形示意式板书—生活史

归纳式板书—总结

(1)形态

①成虫形态:雄虫、雌虫

②虫卵形态: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感染期蛔虫卵

(2)生活史:直接发育型

(3)致病:幼虫致病、成虫致病(掠夺营养、超敏反应、并发症)

(4)诊断:病原学诊断、消化内镜诊断

(5)流行与防治:感染普遍原因、流行特点

5、课程总结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探索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2],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了其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说课”集交流、切磋、评价、诊断、反馈、探索等功能于一体,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等惊喜创造性设计的教研形式[3]。通过说课活动,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各授课教师彼此间的教学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周祯祥.强化“说课”训练提升教师素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9,11(6):60-61.

[2]田杰,张明淑,王丹丹等.说课教学设计的具体实例与体会-机能实验学《血压影响因素观察实验》[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22-124.

[3]蒋宏雁.“处方”说课设计.[J].临床合理用药,2011,6,4(11):142-143.

螨虫是夏季女人护肤的天敌,经常会听到女人说脸上有痘痘长螨虫了。那么螨虫是虫子吗?螨虫是寄生虫吗?螨虫是虫子吗 螨虫不是细菌也不是菌落,而是货真价实的虫。螨虫是一种身体大小一般在1毫米以下的小动物。螨虫的种类在世界上仅次于昆虫,食性多样,如头皮屑、老化的肌肤细胞甚至血液。 螨虫广泛分布于居室的阴暗角落、地毯、床垫、枕头、沙发、空调、凉席等处,其中尘螨的分布最广、影响最大。 螨虫的尸体、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过敏源,会使人出现过敏性皮炎、哮喘病、支气管炎、肾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被称为“微型害虫”。 螨虫是寄生虫吗 这种说法也不全然对。螨虫是一个很大的家族,有非常多的不同种类,对人体有危害的主要有尘螨、粉螨、疥螨、蠕螨和革螨等,其中,只有疥螨和蠕螨是营寄生生活的螨虫, 也就是说,它们是的的确确的寄生虫,通过寄生在我们皮肤内生存,而尘螨、粉螨和革螨则是营自生生活的螨虫,通过在外界寻觅食物而生存,也就是说,这几类螨虫不属于寄生虫一类。  因此,说所有螨虫都是寄生虫是错误的,只有螨虫中的其中几类才是属于寄生虫。不管是不是寄生类,螨虫对人体危害都是很大的。 尘螨、粉螨是引起人类过敏性疾病的罪魁祸首,革螨叮咬会引起皮炎,疥螨会引起疥疮,而蠕螨则是引起各种脸部肌肤问题如酒糟鼻、痤疮的最重要致病因。 要除去螨虫,需要做好家庭卫生工作,同时也必须配备专业除螨仪器比如说螨虫天敌除螨仪,它可以发出特定频率范围内的超声波,作用于螨虫脆弱敏感的神经系统上,使其发生生理系统的紊乱而死亡。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总结探析

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传统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那么,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总结是?

长期以来,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和单一,如何在保证标本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实验课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其为教学提供参考。

1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惯用形式和基本路线

人体寄生虫学在基础医学门类中相对独立,有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验证,实验教学是形态学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其基本形式和路线是教师介绍寄生虫相关标本形态特征,以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为对照,学生通过查拢观察和对比实验标本,从而熟悉和掌握其基本形态学特征,以查找标本为绘图样本完成实验报告内容教学形式较单一,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高,较固定的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内容的学习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2实验教学常见问题

2。1实验操作规范性不够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分支,对病原体的临床检验是确诊寄生虫病重要依据,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检查准确率和阳性率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没有受到长期和系统性训练,没有进入后期临床实习阶段,或多或少存在实验操作不规范性问题具体表现为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和保养方法不规范,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观察标本效果不佳,漏查和检出率低,甚至损坏镜头和玻片;常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规范,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贯穿寄生虫学实验始终,也是临床较常用的方法;学生操作过程中易出现涂片太厚或太薄,直接影响病原体的观察效果和检出率;对待检物防污染措施不力,尽管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材料多没有感染性,涂片染手部和镜头,该情况不符合临床实际。这些不规范的操作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不能够按照医学实验技能的要求纠正自己错误操作;二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偏颇,重视专业教学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示范和指导性不够。

2。2观察标本目的性不强标本观察只有和临床相联系,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才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实验学时数的压缩和实验内容的整合,单次课所要观察的标本较过去増加,单个标本观察时间减少。由于所采用的固有模式所限,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易养成就标本而观察的思维定式,缺乏标本观察的目的性和意义性的认识识所谓“所以然”问题,对具体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对“看什么”和“为什么看”等关键问题认识不够,易形成观察标本盲目性和一过性等问题,直接影响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3标本特征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够受教学用标本素材所限,目前实验室提供的标本大多为福尔x浸泡和固定标本及长期瓶装保存标本。会出现标本局部特征不典型或不清晰,就理论教学而言,标本特征讲授要求全面而具体,而对于实验教学,要观察到全部特征通常很困难,实际临床检验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对标本特征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对某具体病原体,不能正确对待标本的典型性和非典型性问题如在观察受精蛔虫卵时,过分追求新月形间隙、受精卵细胞和大小的观察,相对忽略了最反映虫卵特征,即颜色、蛋白质膜和卵壳厚度3大特征的观察对不同病原体鉴别能力不强,没有形成某病原体特征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双盲检测病原体能力的培养。

2。4理论联系实际途径缺少医学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传统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标本学习局限在实验室,缺乏将将实验室所学用于实际的有效途径,基本没有课后实践时间,不利于知识应用和沉淀;另一方面,寄生虫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就医学知识的实践和传播者而言,只有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对本人及他人健康的行为习惯产生有益的指导,利于寄生虫病的防治。

3对策分析

3。1知识和技能教学并重新时期医学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能能在思想上加以重视,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教育贯穿实验室教学始终,辟出固定学时讲授寄生虫学实验操作规范,做到教师示范纠错和总结,定期对学生不规范性操作进行总结,分析操作不当和实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和操作习惯。将实验操作考核纳入标本考核之中,强化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意识。

3。2应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实验室软硬件进一步完善,为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了动力和条件,充分利用挂图和示教标本,将多媒体用于实验室教学,节省教师讲授时间以増加指导和学生观察时间,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和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用视频的方式学习规范操作,克服因个人因素对教学的不良影响改教师课前讲授为课后总结,利于发现和分析学生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适当増加实验室课后开放时间,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选择性强化。

3。3加强标本教学的针对性作为流行病学范畴,寄生虫教学标本应体现出实用丨性在实验内容整合的同时,对教学标本进行适当増减和归并,将同类教学标本混淆搭配,引导学生从整体水平观察和鉴别标本特征,与专业教学平台相结合,使实验教学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使用实验室保本的同时,尽可能利用临床待检标本实施教学,使课堂所看符合临床实际。在观察标本的同时,给出相应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看”等问题,克服学习中盲目性问题

3。4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展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保证传统标本教学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相应创新实验项目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利用临床标本或实验室准备的待检标本进行病原学综合诊断实验,吸纳学生参与旋毛虫的实验室保种过程,动员学生参与我校寄生虫检查过程既复习了理论所学,又强化了技能操作,是对课堂实践的进一步提升3。5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课后实践只有将所学用于生活实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学习动力和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因地制宜思考和设计可行的课后实践项目如同学间蠕形螨的调查和和幼儿园幼儿蛲虫病的调查。将所获标本带回实验室鉴定,鼓励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动员医学生在进行社区服务的同时,将所学寄生虫防病和治病知识纳入服务内容吸纳学生参与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4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发扬传统标本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转变教学主体。教师由主导者变为指导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实验教学进行整合与创新,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从实验内容的制定、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实验考核等三大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使教学具有可调节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在验证理论所学的同时,将综合素质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核心目标做到学有所长和学有所用,让学生及早投入社会实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实验课是锻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重要途径,是培养医学和科研工作者重要手段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教学中进行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是不断完善和长期坚持的过程,提高实验效率和教学水平才能落到实处。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钩虫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duodenale Dubini,1843),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Stiles,1902),简称美洲钩虫。另外,偶尔可寄生人体的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cumLoose,1911),其危害性与前两种钩虫相似。犬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aninumErcolani,1859)和巴西钩口线虫(Aucylostoma brazilienseGomezdeFaria,1910)的感染期蚴,虽也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因幼虫移行蜿蜒弯曲,引起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形疹(creeping eruption)。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图16-13)。成虫借虫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雌虫产卵数因虫种、虫数、虫龄而不同,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约为10000~30000个,美洲钩虫约为5000~1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均有流行。十二指肠钩虫属于温带型,美洲钩虫属于亚热带及热带型。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是钩虫病的传染源。钩虫病的流行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诸因素有密切关系。钩虫卵及钩蚴在外界的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因而感染季节各地也有所不同。在广东省,气候温暖、雨量充足,故感染季节较长,几乎全年均有感染机会。四川省则以每年4~9月为感染季节,5~7月为流行高峰。而山东省每年8月为高峰,9月即下降。一般在雨后初晴、或久晴初雨之后种植红薯、玉米、桑、烟、棉、甘蔗和咖啡等旱地作物时,如果施用未经处理的人粪做底肥,种植时手、足又有较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土壤中的钩蚴,则极易受到感染。钩虫卵在深水中不易发育,因而,钩虫病的流行与水田耕作关系不大。但如采用旱地温床育秧,或移载后放水晒秧等,则稻田也有可能成为感染钩虫的场所。在矿井下的特殊环境,由于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阳光不能射入以及卫生条件差等原因,亦有利于钩虫的传播。据四川省调查不同类型的矿井,煤矿工人的平均感染率仍高达。在钩虫病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在10岁以前多不高,10~30岁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保持在稳定水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又有降低的趋向。此现象证明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可以产生一定的获得性免疫力的。用血清学方法测得钩虫病患者体内IgE、IgG及α2球蛋白水平较健康无感染者也明显增高。 治疗患者控制传染源是预防钩虫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流行区应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一般宜选在冬、春季进行。常用驱虫药物有:甲苯咪唑、丙硫咪唑、噻苯咪唑等药,除对成虫有杀灭驱虫作用外,对虫卵及幼虫亦有抑制发育或杀灭作用。用噻苯咪唑配制15%软膏局部涂敷,可治疗钩蚴性皮炎,若同时辅以透热疗法,效果更佳。将受染部位浸入53℃热水中,持续20~30分钟,有可能杀死皮下组织内移行的幼虫。加强粪便管理及无害化处理,是切断钩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采用粪尿混合贮存,经密封式沼气池、五格三池式沉淀等杀灭虫卵后,再用于旱地作物施肥。急需用肥时可用畜粪或化肥代替。加强个人防护和防止感染,耕作时提倡穿鞋下地,手、足皮肤涂沫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液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作用。应尽量争取使用机械劳动代替手工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其实我们要知道这些虫都是通过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进入到人的体内,因为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寄生虫,寄生在食物当中,可能会导致人营养不良,并且很多时候还会导致肠胃疾病

自身感染,蛲虫夜间爬行肛门,异体感染,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径口鼻比传染。会营养不良及发育均差,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

钩虫在幼虫时期通过皮肤进入人体。钩虫进入人体以后会导致人体的很多器官出现病变和衰竭,对人体的危害特别的严重,严重的可能危害到人的性命。

  • 索引序列
  • 人体寄生虫钩虫结课论文
  • 人体寄生虫论文钩虫
  • 人体寄生虫钩虫论文
  • 人体寄生虫螨虫结课论文
  • 人体寄生虫论文关于钩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