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的英文简称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的英文简称

发布时间: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的英文简称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于2002年1月23日[34][35],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中心主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组织制定国家公共卫生技术方案和指南,承担公共卫生相关卫生标准综合管理工作;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参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和应对,组织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相关技术规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公众健康关键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展公共卫生专业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等工作。[1]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院士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有下属科研部门11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2][3][4][5]201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0]中文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文名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中国疾控中心·CDC创办时间1983年12月23日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视频5534播放|00:53中疾控: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管理非常重要5000播放|01:54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为何可提前三个月?中疾控专家这样解释5038播放|01:54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为何可提前三个月?中疾控专家这样解释5023播放|02:24老年人平时不出门就没有感染风险?担心疫苗影响基础病?中疾控专家权威解答5198播放|03:40【专家解读20条措施: 严禁随意封控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高风险区之外不能随意封闭管理】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状况,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就第九版防控方案和20条优化措施做了进一步解读:①高风险区一般在疫情早期、在精准流调基础上,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只有在传播风险不明、持续社区传播的情况下才可适度扩大风险区域范围。②没有划定的高风险区之外的地区,不能随意采取区域封闭管理措施。③根据20条措施要求6057播放|01:27中国疾控中心:无症状感染者传染力相当于确诊病例的1/万播放|00:2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班子调整 沈洪兵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6165播放|01:16中疾控:奥密克戎重症死亡率明显降低 但基础病高龄者仍会有重症5022播放|01:57最新疫情研判!中疾控:目前病毒致病性减弱,老百姓要与政府拧成一股绳!5454播放|03:40【专家解读20条措施: 严禁随意封控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 高风险区之外不能随意封闭管理】 净网2022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状况,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就第九版防控方案和20条优化措施做了进一步解读:①高风险区一般在疫情早期、在精准流调基础上,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只有在传播风险不明、持续社区传播的情况下才可适度扩大风险区域范围。②没有划定的高风险区之外的地区,不能随意采取区域封闭管理措施。③查看更多相关星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任主任共4个词条万阅读沈洪兵第4任高福第3任王宇第2任查看更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团队共6个词条6336阅读沈洪兵任职:主任、党委常委(兼)卢江任职:党委书记、副主任(兼)周宇辉任职:党委副书记查看更多历史沿革科研条件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文化传统获得荣誉机构领导TA说历史沿革1983年12月23日,卫生部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预防医学中心。中国疾控中心新址大堂1986年1月19日,中国预防医学中心更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2002年1月23日,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中国农村改水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34][35]2018年,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设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2018年7月2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2019年9月2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2020年11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科研条件人员编制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院士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此外还有一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等专家。[2][3]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专职):曾毅、高福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专职):侯云德、洪涛、徐建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名单不全):徐建国、高福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不全):洪涛、王大燕、王华庆、张永振、周脉耕、赵文华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名单不全):曾毅、侯云德、洪涛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名单不全):高福[2][3]科研部门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下属科研部门11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3个,中心重点实验室3个。[4][5]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5个):WHO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WHO西太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脊灰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乙脑参比实验室、WHO西太区轮状病毒参比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2个):国家朊病毒检测中心、中国微生物菌毒种/医学病毒保藏管理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卫生部微生物基因组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微量元素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中心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物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应急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4]下属科研部门(11个):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妇幼保健中心[5]部门概述图科研成果科研成就根据2020年7月官网显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发表论文14892篇,其中中文11502篇,英文文章3390篇,年度发表数量增长25余倍。[11]中心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承担了科技部("973"项目、"863"计划、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有关部委及地方科委等部门众多科研项目,每年执行国际合作项目100余项。[4]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人) 获得奖项2018年 水中典型污染物健康风险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2017年 侯云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3]2017年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4]展开全部学术期刊《卫生研究》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承办,由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和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协办,系中文核心期刊;被“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CA)” 、“Abstract Journal of Russian (AJ)”和“Index Medicus/Mediline(IM)”收录。此外,《卫生研究》每年有部分文章被“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所收录;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17]《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于1995年10月创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是国内唯一专门报道免疫规划和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专业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是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8]《疾病监测》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承办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于2017年作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入选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数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化学文摘》(CA)、《哥白尼索引》、《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乌利希期刊指南 》(Ulrichsweb)等中国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或检索机构收录。[19]《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期刊。1985年创刊,双月刊,于2005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为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第四版),2009年该刊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波兰哥白尼索引(IC)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中国国内外10多家数据库收录。[20]《病毒学报》是病毒学专业学术刊物,创刊于1985年,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武汉大学RCCS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等来源期刊;被SCOPUS、CA、IM,PubMed、BP、WPRIM、CBST数据库以及CAB Abstracts等收录。[21]《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创刊于1981年,为月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编辑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获1997年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二等奖,中华医学会成立80周年和85周年银奖。入选“第4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2]《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是卫健委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医学寄生虫学专业学术期刊。先后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1987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1989年)、“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2)统计源来源期刊(均为数据库创建之年被收录)。2004年入选为“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首次获2009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0年、2013年、2017年分别遴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4-2017年连续4年被评选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2011年以来,均被评选为“RCCES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自1992年以中国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第1版)以来,已连续入编至2017年版(第8版)。1987年被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检索数据库收录(截止到2017年6月),并先后被Scopus(截止到2017年6月)、CABI、汤森路透ZR等数据库收录。先后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的优秀期刊(1992年度、1994年度),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2005、2007、2009、2011、2013、2015、2017、2019年度)。2005年度获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期刊一等奖,2013年度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2009、2013年度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2007年度获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优秀奖;2010年度获上海市科技期刊审读优秀奖。[23]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截至2017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1个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专硕学位授予点,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市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硕士点:基础医学包括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和放射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包括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和放射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少儿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专业学位授权硕士点: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4][25]教学建设教学质量截至2017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导师共27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6人(含院士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3名),硕士生导师165人,专硕导师32人。共授予博士学位857人、硕士学位2338人(其中学术型硕士学位1684人、专硕学位654人)。在读研究生555人(博士生163人、硕士生296人、在职MPH硕士生96人),共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员198人,在站博士后23人。[24]合作培训2007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精英培养(CDCLP)”奖学金项目,至2017年已有五批共计58名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赴澳参加学习,其中33人获得了MScPH(格里菲斯大学)硕士学位。2002-2016年,中心共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822项,培训学员近万人次,其中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132项、培训学员近万人次。2001-2017年,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累计招收16期共331名学员,累计有248名学员毕业;2期西部FETP共招生81名学员,76名学员已毕业。[26]文化传统形象标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识以中国地图为主体,上面书写英文简称“CDC”,外环为斜体圆环。[1]精神文化使命: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1]获得荣誉2020年9月8日,该组织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7]2020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援鄂应急队被授予“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28]2022年3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病毒病所基因测序团队、传染病管理处、病毒病所 BSL-3 实验室被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标题中没有“不公平”,但是摘要或者关键词中有。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2404例农民工急诊医疗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蒋树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10 2 我国城镇卫生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医疗保健支出累进度的测算 吕文洁 财经研究 2009/02 3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张立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 4 我国当前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探析 彭明春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6 5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问题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视域的分析 罗娟 劳动保障世界 2008/11 6 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 王晶 社会学研究 2008/05 7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李二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8 8 我国卫生保健服务不公平性的主要表现及对策 孙喜琢 中国医院管理 2008/08 9 从分散到统一:荷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尹莉娟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02 10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公平性与效率分析 李跃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5 11 台湾医疗健保制度之公平性:一个初步分析 李瑞全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12 12 从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 刘穗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09 13 试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张茂松 中州学刊 2007/05 14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公平性刍议 冉岚 中国经贸导刊 2007/17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问题及建议 花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19 16 用正义分配理论分析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 刘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7/13 17 浅析农村公共医疗卫生的公平性 何珩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06 18 我国城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研究 房莉杰 人口学刊 2007/02 19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如何不公平? 汪大海 中国社会导刊 2006/24 20 我国医疗保障公平性研究 刘玉恩 中国卫生法制 2006/05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21 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参合的激励机制与可持续性发展 方黎明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负效应分析 袁琳琳 商场现代化 2006/24 23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刘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06/09 24 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探析 刘玉恩 医院管理论坛 2006/04 25 对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郭宝才 中国卫生资源 2006/02 26 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 王绍光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6 27 我国医院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理论研究 王文祥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0 28 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与政府保险政策建议研究 吴传俭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4 29 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缺失及对策 李凯峰 中国卫生经济 2005/06 30 重视贫困问题和不公平性的研究 胡善联 卫生经济研究 2004/08 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1 我国现行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并轨的框架研究 唐尧根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09 2 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现状的分析 钱秋华 现代商业 2008/33 3 农村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 马侠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8 4 浅谈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现状与对策 张炜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14 5 长春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李柏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14 6 浅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孙晓谦 内蒙古统计 2008/04 7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建议 李二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08 8 从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张桂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5 9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现状和对策 周静锋 卫生经济研究 2008/07 10 上海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和发展建议 鲍勇 中华全科医学 2008/08 11 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现状 庞浩 天津社会保险 2008/02 12 从水利事业单位医疗保险体系分析医疗保险现状 滕玉珊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03 13 湘西州农村医疗保险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谢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6 14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现状的实证研究 周以林 中国卫生经济 2008/01 15 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若干思考——论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思路 李琴 清江论坛 2008/01 16 昆山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险现状及其参保意愿分析 李存艳 中国全科医学 2008/09 17 浅议贫困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现状 阿木吉尔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10 18 青岛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发展策略 马涛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2 19 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滁州市为例 黎娜 滁州学院学报 2008/01 20 福州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研究 王方刃 医学与社会 2008/01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21 医疗保险:中国现状、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杨宇霆 保险研究 2007/06 22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王安红 华商 2007/24 23 浅析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黄锐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7/06 24 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 易建明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25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改革的探讨 蔡声霞 中国校医 2007/05 26 从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现状看社会医疗保险 王灿 科技广场 2007/08 27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 张云林 中国医院 2007/09 28 我国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北京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江南 理论界 2007/10 29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发展展望 冯华楠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30 北京某三甲医院医疗保险自费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曾俊群 中国医院管理 2007/06 31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及引发的思考 张群 中国卫生经济 2007/06 32 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李丁页 海南金融 2007/05 33 医疗责任保险研究现状述评 王琬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6 34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钟进 中国卫生经济 2006/12 35 牡丹江市森工系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谷振春 中国卫生经济 2006/10 36 浅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现状与改进建议 高巍然 卫生软科学 2006/06 37 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方向探析 李均 经济师 2006/12 38 太原市城市低保人群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芦国庆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6/S1 39 我国医疗职业责任保险的现状及展望 郜玉珍 中国护理管理 2006/10 40 北京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及政策分析 赵永生 中国青年研究 2006/09 序号 篇名 作者 刊名 年/期 41 医疗责任保险保费测算现状及建议 严敏婵 卫生经济研究 2006/08 42 高校医疗保险现状及改革 李洁 医药世界 2006/06 43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现状、改革及给我们的启示 冯国忠 上海医药 2006/07 44 关于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周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08 45 某市三所医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现状分析 高巍然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6/13 46 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与医疗保险需求的调查分析 陈丽娟 中国西部科技 2006/05 47 厦门市医疗保险现状及分析 肖玉梅 卫生经济研究 2006/04 48 农村医疗保险 理想和现实还有多远——中国农村医疗保障现状及其解决方法 刘冰 小城镇建设 2006/03 49 县级医疗保险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李青山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5/04 50 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现状调查分析 毛瑛 卫生经济研究 2005/12 51 日本高龄者医疗保险制度:现状、困境、对策 林宪鹏 日本研究 2005/03 52 护理人员对医疗责任保险的认知现状分析及对策 王若乔 南方护理学报 2005/11 53 医疗保险参保现状的社会效应分析 唐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21 54 青岛市医疗保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宋丽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5/20 55 浅析黑龙江农垦医疗保险现状 周海英 农场经济管理 2005/05 56 上海市企业医疗保险定点内设医疗机构现状与发展 王拥庆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5/09 57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赵艳红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4 58 北京市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高梦滔 卫生经济研究 2005/07 59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现状与完善探讨 刘蓉 人口与经济 2005/04 60 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宋金文 日本学刊 2005/03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英文简称

健康吃火锅的方法和对策

冬天来了,火锅又成为了热门的食物了。很多人吃火锅都会吃很多,但是你知道吗?久煮的火锅汤有毒,我们要警惕亚硝酸盐中毒。那么怎么吃火锅才健康呢?

一般来说吃火锅时汤底是最美味的,但是也有人说久煮的火锅汤有毒不能喝。那么久煮的火锅汤真的有毒吗?煮久的汤一点都不能喝吗?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数据说话。火锅汤中的危险,除了让痛风病人担心的嘌呤类物质,还有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类。

我找到了一篇国内的研究论文(作者:王苏雯,题目:火锅烹调过程中亚硝酸盐的调查,发表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研究人员测定了4种火锅汤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测定时共采集4个点的数据,即开始吃时,及涮各种食品后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时。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涮锅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确是在不断上升的。到90分钟用餐结束的时候,酸菜汤底的上升倍数最多,为倍,海鲜汤底也较高,为倍。骨头汤底和鸳鸯汤底的上升幅度小一些,分别为和倍。从亚硝酸盐的含量来看,开始时的.汤底浓度相差不大,在毫克/升之间。

但随着涮锅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越来越大。酸菜汤底的最终含量高达毫克/升,海鲜汤底也达到毫克/升。所以说,煮时间太长的涮锅汤不利健康,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如果喝这样的汤,会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吗?按照最高的15毫克/升来算,如果喝2小碗(400毫升)的汤,摄入的亚硝酸盐为6毫克。加上所涮食物中的数值,应当也不会超过20毫克。这个数值还不足以令大多数人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中毒的剂量通常在200毫克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给人体带来不良作用。

在火锅汤中,氨基酸和胺类物质的含量是比较高的,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可能与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等致癌物。虽然汤中的亚硝胺含量没有测定数据,但它的存在仍然令人担心。如果经常吃这样的涮锅,不能排除其促进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风险,所以久煮的火锅汤还是少喝为宜。

延伸阅读:火锅怎么吃才健康

火锅汤要慎喝

由于动物内脏、肉类、海鲜等食材所含的嘌呤类物质在汤中能够充分溶解,过量饮用老汤容易造成嘌呤沉积,经肝脏代谢成尿酸,使肾功能减退、排泄受阻,诱发或加重痛风。所以吃火锅时应多喝水,以利尿酸的排出。

喜欢喝汤的朋友也要趁早,时间涮得越久,汤中所含的有害残留物,如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由此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如果是使用了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酵母抽提物YE作为火锅的调味料就不一样了,不但味道更鲜美,而且煮多久也不会产生亚硝酸盐。

对于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汤,应倒掉。如果是放在铜火锅中过夜,更不要吃,不但有害健康,还可能引起铜氧化物急性中毒。

主食不忘,健康相伴

吃火锅,一定要记得吃点主食,可以选择面条、饺子、也可以在火锅中加入地瓜、土豆、藕片等淀粉含量丰富食材作为部分主食,这样更有利于肠胃的消化。

吃火锅时间不要太长

有的人,一吃就是数小时之久,甚至通宵达旦。这样会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体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严重的可患慢性胃肠炎、胰腺炎等。

吃火锅上火有对策

1、喝凉茶降火。

这是最直接的,买凉茶饮料和也行,或是到外面那种专门买各种凉茶的地方买一小瓶就可以。我一般会在吃火锅的时候,拿凉茶当饮料喝,特别是吃辣的时候,而不至于口里那么的火烧辣。

2、用甘草或菊花泡茶喝,去火。

吃火锅第二天,发现自己有点上火,这个时候,可以这一天就泡菊花茶来喝。

3、严重就需要就医吃药降火。

如果严重时,导致了咽喉,口腔等上火引起的并发症的话,就得去医院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意见,用药物来降火咯,当然还有配合饮食。

4、多吃水果降火:凉性水果,如梨。

吃水果降火的话,尽量吃凉性的水果,才能起到降火的作用。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了解更多医学类期刊,论文发表可在线QQ咨询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刊名:上海预防医学杂志Shanghai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主办:上海预防医学会周期: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004-9231CN:31-1635/R邮发代号:4-703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创刊时间:1989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水中氨氮常见问题探讨论文

摘要: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水中的氨氮,因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而广泛应用于水中氨氮检测。文章初步探讨了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预处理方法的选择;水样中干扰的消除;配制酒石酸钾钠溶液及纳氏试剂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显色条件的控制等等。

关键词: 纳氏试剂比色法,预处理,纳氏试剂,显色条件

1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水样带色或浑浊以及含其他干扰物质,影响暗淡的测定,因此需要相应的预处理,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采用絮凝沉淀法[1],对严重污染的水或工业废水,则用蒸馏法[1]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其中因前者更简单快捷,成为首选的方法。

絮凝沉淀法及改进

仪器

100ml具塞量筒或比色管

试剂:

(1)10%硫酸溶液

(2)25%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

取100ml水样于具塞量筒或比色管中,加入1ml10%硫酸锌溶液和2~4滴25%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左右,混匀,静置使沉淀。取适量上清液备用。在此处有一方法的改进,就是没用滤纸过滤,而是取静置后的上清液。静置的时间视取样时不能取到絮状物为准。

讨论:《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经絮凝沉淀后的水样使用无氨水充分洗涤过的中速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后的滤液。有实验表明,不同滤纸或同种滤纸但不同张之间铵盐含量差别很大,有些含量较高的滤纸虽多次用水洗涤,但仍达不到实验要求。因此使用前需对每一批次滤纸进行抽检,淋洗时要少量多次。也有研究发现滤纸中约有的可溶物和滤纸平均失重,这些可溶物将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取上清液避免了这一弊端。

2水样中各种干扰的消除: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样品千差万别,干扰物复杂多样,有时会出现样品经絮凝沉淀预处理后显色溶液浑浊的现象,严重影响透光率,造成结果偏高,这时要用蒸馏预处理法。方法参见《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色(浊)度干扰的消除。

取50mL水样于50mL比色管中,加酒石酸钾钠溶液,加氢氧化钾溶液,测量吸光度(校正吸光度),水样经纳氏试剂比色后测得吸光度减去校正吸光度。

金属离子干扰的消除。

在碱性环境中,金属离子容易发生水解,一般加入酒石酸钾钠络合;含有汞盐可加少量硫代硫酸钠络合而掩蔽;含有Mn2+时,用50%酒石酸钾钠代替纯酒石酸钾钠能掩蔽Mn2+干扰[2];含有大量Cu、Fe等金属离子,采用蒸馏法进行预处理后,再测定。

有机物干扰的消除。

水样中含有甘氨酸、肼和某些胺类等有机物时,调节水样pH值到左右,对其进行蒸馏处理;含有酮类、醛类和其他胺类时,在pH值较低情况下,用煮沸方法除去。

显色溶液浑浊的应对措施

用絮凝沉淀法预处理后取上清液,加入酒石酸钾钠溶液和纳氏试剂后,有时会出现浑浊现象,严重影响透光率,误差非常大。笔者在测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样是经常会遇到此情况,不加酒石酸钾钠显色溶液不浑浊,由此可见是酒石酸钾钠的问题,可用()方法提纯后的酒石酸钾钠溶液,再不行就用蒸馏法预处理后测定。

3试剂配制应注意的问题

药品的纯度及试剂的配置方法都影响到实验结果。

酒石酸钾钠纯度直接关系到测定结果,导致实验空白值高和引起实际水样浑浊,影响测定需要对其溶液进行提纯,以去除其中的铵盐。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处理方法。

①采用纳氏试剂对酒石酸钾钠溶液(50%)进行提纯,纳氏试剂加入量为酒石酸钾钠溶液体积2%,空白吸光度最小且基本稳定;

②向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加少量碱液,煮沸蒸发至50mL左右,冷却并定容至100mL。试验表明:经以上两种方法提纯后空白值也能满足分析测定要求。

纳氏试剂的配制

了解纳氏试剂测氨氮的显色原理有利于理解纳氏试剂的配制方法,原理如下:2K2[HgI4]+3NaOH+NH3→NH2HgIO+3NaI+4KI+2H2O

纳氏试剂的配制有两种方法,均能产生显色基团[HgI4]2—,第一种配制方法用氯化汞和碘化钾,关键在于把HgCl2的加入量,这决定着获得显色基团含量的多少,进而影响方法的灵敏度。但方法未给出HgCl2的确切用量,需要根据试剂配制过程中的现象加以判断,经验性强,因而较难把握。有人据经验总结出HgCl2与KI的用量比为∶1时(即溶于20gKI溶液),效果很好。在此不再赘述,第二种方法用碘化汞和碘化钾:称取16g氢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充分冷却至室温。另称取7g碘化钾和10g碘化汞溶于水,将此溶液在搅拌下徐徐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水稀释至100ml。在此尤其要注意碘化汞与碘化钾的比例,I—不能过量,否则反应会逆向进行,显色基团[HgI4]2—减少,纳氏试剂颜色变浅,用此纳氏试剂做出的氨氮工作曲线低点显色不灵敏,几乎没有差别,线性很差,实验失败。碘化汞微溶于水,溶液中存在I—的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HgI4]2—红色沉淀才消失,过量时以红色碘化汞沉淀的形式存在,不会使显色反应逆向进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使碘化汞稍稍过量,配制好的的纳氏试剂静置后弃去沉淀,小心倒入聚乙烯瓶中,密塞,低温保存。

4显色反应条件的控制

反应温度、时间。实验表明:反应温度为25℃时,显色最完全,反应时间为10~30min,溶液颜色较稳定。实际工作中,显色温度控制在20℃~25℃,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快速测定,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反应体系pH值。水样pH值的变化对显色有显著影响,水样呈中性或碱性,测定结果相对偏差符合分析要求,水样呈酸性无可比性。实验发现[3],当水样呈酸性时测定值为 ,呈碱性时测定值为 mg/L ,呈中性时测定值为 mg/L。实验表明[4]:当溶液pH<11时,不能使溶液中nh4+全部转化为nh3,使测定结果偏低;当ph>11时,99%以上NH4+ 转化为NH3。在测定水样时先调整pH至中性,加入纳氏试剂后体系pH值在~为宜。实际工作中,配制较强缓冲能力的氢氧化钾-酒石酸溶液(浓度比为:1),能够更好地控制体系pH值。

结论:纳氏试剂比色法测水中氨氮,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对于不同的水样要选择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否则会给结果带来很大误差,对于相对清洁,干扰较少的水样可采用简单省时的絮凝沉淀法,采用此法时可用取上清液的方法,以避免滤纸过滤引进的氨氮污染。对于污染严重,干扰物较多的水样应用蒸馏法予以预处理。针对不同的干扰物应分别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试剂的配制也很关键,对市售酒石酸钾钠予以提纯以消除高铵盐带来的误差,纳氏试剂的配制碘化汞应稍稍过量,出现少量的红色沉淀不影响实验结果,相反,碘化钾过量会导致显色不灵敏,实验失败。控制显色的时间、温度及反应体系的pH值也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丁建森,李 凌. 饮用水中锰对氨氮检测影响的探讨[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 ,9 (10) :474 – 475

[3] 苏爱梅,王俊荣. 氨氮测定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 干旱环境监测,2003,17(2):123-125

[4] 陈国强,卢明宇. 应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生活污水中的氨氮[J].重庆环境科学,1998 ,20(3):58-90

健康吃火锅的方法和对策

冬天来了,火锅又成为了热门的食物了。很多人吃火锅都会吃很多,但是你知道吗?久煮的火锅汤有毒,我们要警惕亚硝酸盐中毒。那么怎么吃火锅才健康呢?

一般来说吃火锅时汤底是最美味的,但是也有人说久煮的火锅汤有毒不能喝。那么久煮的火锅汤真的有毒吗?煮久的汤一点都不能喝吗?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数据说话。火锅汤中的危险,除了让痛风病人担心的嘌呤类物质,还有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类。

我找到了一篇国内的研究论文(作者:王苏雯,题目:火锅烹调过程中亚硝酸盐的调查,发表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研究人员测定了4种火锅汤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测定时共采集4个点的数据,即开始吃时,及涮各种食品后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时。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涮锅汤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的确是在不断上升的。到90分钟用餐结束的时候,酸菜汤底的上升倍数最多,为倍,海鲜汤底也较高,为倍。骨头汤底和鸳鸯汤底的上升幅度小一些,分别为和倍。从亚硝酸盐的含量来看,开始时的.汤底浓度相差不大,在毫克/升之间。

但随着涮锅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差异越来越大。酸菜汤底的最终含量高达毫克/升,海鲜汤底也达到毫克/升。所以说,煮时间太长的涮锅汤不利健康,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如果喝这样的汤,会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吗?按照最高的15毫克/升来算,如果喝2小碗(400毫升)的汤,摄入的亚硝酸盐为6毫克。加上所涮食物中的数值,应当也不会超过20毫克。这个数值还不足以令大多数人发生亚硝酸盐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中毒的剂量通常在200毫克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给人体带来不良作用。

在火锅汤中,氨基酸和胺类物质的含量是比较高的,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可能与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等致癌物。虽然汤中的亚硝胺含量没有测定数据,但它的存在仍然令人担心。如果经常吃这样的涮锅,不能排除其促进消化道癌症发生的风险,所以久煮的火锅汤还是少喝为宜。

延伸阅读:火锅怎么吃才健康

火锅汤要慎喝

由于动物内脏、肉类、海鲜等食材所含的嘌呤类物质在汤中能够充分溶解,过量饮用老汤容易造成嘌呤沉积,经肝脏代谢成尿酸,使肾功能减退、排泄受阻,诱发或加重痛风。所以吃火锅时应多喝水,以利尿酸的排出。

喜欢喝汤的朋友也要趁早,时间涮得越久,汤中所含的有害残留物,如亚硝酸盐的含量就越高,由此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过如果是使用了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酵母抽提物YE作为火锅的调味料就不一样了,不但味道更鲜美,而且煮多久也不会产生亚硝酸盐。

对于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汤,应倒掉。如果是放在铜火锅中过夜,更不要吃,不但有害健康,还可能引起铜氧化物急性中毒。

主食不忘,健康相伴

吃火锅,一定要记得吃点主食,可以选择面条、饺子、也可以在火锅中加入地瓜、土豆、藕片等淀粉含量丰富食材作为部分主食,这样更有利于肠胃的消化。

吃火锅时间不要太长

有的人,一吃就是数小时之久,甚至通宵达旦。这样会使胃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体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腹痛、腹泻,严重的可患慢性胃肠炎、胰腺炎等。

吃火锅上火有对策

1、喝凉茶降火。

这是最直接的,买凉茶饮料和也行,或是到外面那种专门买各种凉茶的地方买一小瓶就可以。我一般会在吃火锅的时候,拿凉茶当饮料喝,特别是吃辣的时候,而不至于口里那么的火烧辣。

2、用甘草或菊花泡茶喝,去火。

吃火锅第二天,发现自己有点上火,这个时候,可以这一天就泡菊花茶来喝。

3、严重就需要就医吃药降火。

如果严重时,导致了咽喉,口腔等上火引起的并发症的话,就得去医院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意见,用药物来降火咯,当然还有配合饮食。

4、多吃水果降火:凉性水果,如梨。

吃水果降火的话,尽量吃凉性的水果,才能起到降火的作用。

上海市预防医学杂志

火锅久煮之后会有毒吗?医师表示,国人喜爱的酸菜泡菜锅、海鲜锅等,一旦持续煮90分钟,亚硝酸盐便快速飙升近10倍,将有中毒及致癌的危险;建议最好趁早在前半小时喝,且别喝太多,煮锅时记得持续加清水、少加腌渍类蔬菜,减少吃进致癌物的风险。

近日网路狂传转述一篇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久煮的火锅有毒吗?」文章,指称酸菜泡菜锅、海鲜锅等,煮到90分钟时,酸菜汤锅的亚硝酸盐含量已飙升倍、海鲜汤锅则为倍,骨头汤锅上升倍数则最低,仅倍。

毒物专家林杰梁指出,吃火锅,可别以为营养都在汤里,小心没喝进营养,反而致癌。因为亚硝酸盐食用过量,会引发急性中毒,症状为缺氧、呼吸困难。而且,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经肠内细菌分解,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过量将引发心血管疾病,或肝、大肠及胃部的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浓度和食材」是酸菜锅毒素增高的关键。因为亚硝酸盐普遍存在于腌渍物中,由于叶菜类本身含有硝酸盐,经腌渍细菌会分解产生亚硝酸盐,加上酸菜锅久煮后水分不断蒸发,亚硝酸盐浓度越来越高,如果吃锅过程又不断添加酸泡菜,浓度当然更往上飙。

此外,海盐中也有硝酸盐成分,因此海鲜久煮,浓度就愈高。试算后发现,60公斤的成人,1天的亚硝酸盐安全允许值为毫克,亦即只要喝上300cc浓度每公升为毫克的酸菜白肉汤,就超过安全值了。

医师提醒民众,饮用火锅汤头只要别过量,就不必恐慌。若要喝酸菜、泡菜或海鲜锅的汤,最好趁早在前半小时喝,且别喝太多。至于部分小吃店卤锅长年不清洗,标榜愈煮愈香,医师也认为不妥,因为卤味长年高温反复烧卤,同样会产生致癌物,民众不可小觑。

【亚硝酸盐/小辞典】:

日常生活中,亚硝酸盐常用来作肉类食物防腐及预防肉毒杆菌生长的防腐剂。常见的有香肠、腊肉、培根、火腿、热狗等。少数蔬菜如红萝卜及波菜,则含有少量亚硝酸盐成份。亚硝酸盐对人的致死量为每公斤体重22毫克,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胺基酸化学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易造成身体细胞癌病变。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 健康 科普,文章开始,我们在这里首先辟谣一件事情。有人说: “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龄化” 。其实癌症的增长率明显大于人的寿命的增长率,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 5%的速度增长,中国科学院2007年2月11日发表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指出,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2007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岁。2010年,全国平均寿命为岁, 很容易算出,癌症的增长率明显大于人的寿命的增长率,充分证明,“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龄化”的说法,是错误的!

接下来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的题目, 目前40%癌症可以预防的说法,已成国内外医学专家,特别是肿瘤学专家的共识,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个专家的观点。

观点1: 英国营养学家帕克里特·霍尔德在《营养圣经》中写道:“3/4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开始贯彻这种理念,才能避免癌症的发生。”

观点2: 癌症的发生固然有遗传、基因等内因作祟,但90%以上是外部环境导致的。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病例与饮食习惯、食物加工、烹饪方法、食物构成等因素有关。有大约30%的癌症与生活习惯,特别是吸烟、喝酒有关。另外还有一些和个体的体质有关。

观点3: 40%癌症有预防潜质癌症是全世界首要死因之一。所幸的是,专家估计约有40%的癌症有预防的潜质。“合理的膳食就能让患癌症的风险降低30% 40%。”卫生部特聘著名 健康 教育专家赵霖非常形象地说,一个癌字3个“口”,第一个“口”是“海吃”,膳食营养失衡;第二个“口”是“傻喝”,饮酒过量;第三个“口”是“瞎抽”,即烟不离口。人类所患30多种癌症由此而来。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认同上面的观点,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癌症是什么发生的?每个癌症的发病原因均不相同,但大同小异。

我们以淋巴瘤举例,研究显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发病年龄前移,与以下四类原因有关:

一是环境污染,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如染发剂、居住或工作在残留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新装修房屋内、经常吸人 汽车 尾气等。

二是经常接触各种辐射。

三是工作压力大,由于淋巴瘤的发病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如果人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使人很劳累,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诱发淋巴瘤。

四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第一要从致病因素入手,预防能够预防的癌症

通过避免和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大约有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养成 健康 习惯,除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勤理发、勤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等一般卫生习惯外,还要自觉养成不吸烟、不饮酒、多喝茶等良好的 健康 习惯。

吸烟是引起很多疾病的元凶,全世界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多达250万人;吸烟是一种不 健康 的行为,戒烟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25%~40%;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习惯,不仅有益于 健康 ,而且也是一种公共卫生观念的体现。

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适量饮用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解除疲劳,但每次宜少量,啤酒半瓶,葡萄酒和黄酒100克为宜,不主张饮白酒,禁止高度酒。

另外,茶是世界公认的 健康 饮料,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有降脂、防癌、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因此,饮茶是一种良好的 健康 习惯;但是,茶虽好,饭后半小时内少饮茶,否则会影响铁和钙质的吸收。

第二,讲究心理卫生,尽早治疗可能治愈的癌症,通过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策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欢笑使人少,烦恼催人老”、“多愁必多病、多病必短寿,若要想长寿,切莫多忧愁”这两句民谚告诉我们,做好自我心理调整,也是 健康 行为的重要一环。

部分人存在克压抑、焦虑、抑郁、无助、过分为别人着想的性格,内分泌功能易紊乱。随着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功能会大打折扣,癌症发病率也会提升。

另外,还有A型行为具有快节奏、高效率和竞争性强等特征,对现代 社会 有良性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剧烈的竞争,A型人易发生恼火(Aggrav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Anger)和不耐烦(Impatience),Friedman称之为AIAI反应,这些反应构成了对 健康 的不利成分,A型行为需要矫正的就是这些AIAI反应。经过系统的矫正训练后,已证实有75%的A型人是可以成功地完成这一转变的,矫正AIAI反应可使猝死的危险性减少1/3。

[1]杨菊贤.亚 健康 的发生与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01):9-10.

[2]徐汉友.论'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龄化'观点的错误性[C]//2013年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3]王旭峰.科学饮食降低40%癌症风险[J].消费指南,2008,0(04):.

1到3个月。由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现在不是核心期刊,是省级刊物,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一般1-3个月之内都会给出审稿结果,上海预防医学是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10月创刊,1992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社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食品科技学院 班 级:08级食科三班姓 名: 柳正良 学 号:200840717314课程论文题目: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作用及问题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作用及问题 学 生:柳正良 (食品科技学院,08级食科三班,学号200840717314)摘 要: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有重要的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如色素的问题。关键词:食品, 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的主要作用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1. 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2.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3.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 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现在市场上已拥有多达20000种以上的食品可供消费者选择,尽管这些食品的生产大多通过一定包装及不同加工方法处理,但在生产工程中,一些色、香、味具全的产品,大都不同程度地添加了着色、增香、调味乃至其他食品添加剂。正是这些众多的食品,尤其是方便食品的供应,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5. 有利食品加工制作,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在食品加工中使用消泡剂、助滤剂、稳定和凝固剂等,可有利于食品的加工操作。例如,当使用葡萄糖酸δ内酯作为豆腐凝固剂时,可有利于豆腐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6. 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或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添加剂过量可危害身体的健康。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吃着精美点心、快餐盒饭、香喷喷的热狗时,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装食品上的营养成分表,你就会发现每种食品中都有添加剂成分。据了解,转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盐、高果糖浆四种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见的,这几种成分危害着人体健康。有些若过量也有危害,如: 柠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芬兰白色素、香兰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基本上都没有危害,只要它的添加得不过量。三、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前景的认识需要正确的看待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吊白块”是甲醛次(亚)硫酸氢钠,也叫吊白粉吊白块,化学式为NaHSO2˙CH2O˙2H2O。由锌粉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低亚硫酸等,再与甲醛作用后,在真空蒸发器浓缩,凝结成块而制得。“吊白块”呈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状,溶于水。常温时较稳定,在高温时可分解亚硫酸,有强还原性,因而具有漂白作用。在80℃以上就开始分解为有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aHSO2˙CH2O˙2H2O + 3H2O = 4NaHSO3 + 2HCOONa + HCOOH + 2H2O + 3CH3OH110℃时分解为甲醛,反应方程式为:NaHSO2˙CH2O = NaHSO2 + CH2ONaHSO2 + H2O =NaHSO3 + 2「H」它可使人发热头疼,乏力,食欲减退等。一次性食用剂量达到10g就会有生命危险。“吊白块”主要用在印染工业中作为拢染剂和还原剂,它的漂白,防腐效果更明显。故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发展前景非常好。四、结束语 食品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在许多人看来,食品添加剂就是指苏丹红、瘦肉精、吊白块、三聚氰胺一类的“毒物”。对此,农绍庄教授说,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食品添加物,是不允许出现在食物当中的。 参考文献 [1] 〔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 〔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4] 郭雪霞;张慧媛;黄静;来创业;王晓茹;;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与标准概述[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06期[5] 迟玉杰;张华江;孙波;;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上)[C];2005年[7] 陈文俊;食品添加剂应用问题的哲学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8] 赵明;邵明洋;马骏;;出口食品中添加剂使用的现状及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4期[9] 宋萍;马彦芳;;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J];食品与药品;2006年08期[10] 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11] 孟卫东;张博;刘永丰;王淑萍;张文彦;;如何构建食品添加剂安全监管体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7期[12] 李晓瑜;王茂起;;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标准状况及分析(续完)[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4年04期[13] 魏要武;;南通市2002~2004年市售食品中使用添加剂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6年04期[14] 梁伟,戴京晶,刘奋;豆制品有害元素及防腐剂含量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5年03期[15] 郭忠,蒋守芳,张文德,王绍杰,周庆龙;食品中残留二氧化硫的分析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08期

1到3个月。由于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现在不是核心期刊,是省级刊物,审稿效率还是比较快的,一般1-3个月之内都会给出审稿结果,上海预防医学是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的技术类科技期刊,1989年10月创刊,1992年6月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这个网上面有好多的文库下载器,都是免费试用的,你只要把网址放到上面,就可以自动下载了

大家好,我们是红太阳 健康 科普,文章开始,我们在这里首先辟谣一件事情。有人说: “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龄化” 。其实癌症的增长率明显大于人的寿命的增长率,目前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 5%的速度增长,中国科学院2007年2月11日发表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指出,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2007年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是岁。2010年,全国平均寿命为岁, 很容易算出,癌症的增长率明显大于人的寿命的增长率,充分证明,“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龄化”的说法,是错误的!

接下来跟大家说一下我们的题目, 目前40%癌症可以预防的说法,已成国内外医学专家,特别是肿瘤学专家的共识,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个专家的观点。

观点1: 英国营养学家帕克里特·霍尔德在《营养圣经》中写道:“3/4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开始贯彻这种理念,才能避免癌症的发生。”

观点2: 癌症的发生固然有遗传、基因等内因作祟,但90%以上是外部环境导致的。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病例与饮食习惯、食物加工、烹饪方法、食物构成等因素有关。有大约30%的癌症与生活习惯,特别是吸烟、喝酒有关。另外还有一些和个体的体质有关。

观点3: 40%癌症有预防潜质癌症是全世界首要死因之一。所幸的是,专家估计约有40%的癌症有预防的潜质。“合理的膳食就能让患癌症的风险降低30% 40%。”卫生部特聘著名 健康 教育专家赵霖非常形象地说,一个癌字3个“口”,第一个“口”是“海吃”,膳食营养失衡;第二个“口”是“傻喝”,饮酒过量;第三个“口”是“瞎抽”,即烟不离口。人类所患30多种癌症由此而来。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认同上面的观点,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癌症是什么发生的?每个癌症的发病原因均不相同,但大同小异。

我们以淋巴瘤举例,研究显示我国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以及发病年龄前移,与以下四类原因有关:

一是环境污染,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如染发剂、居住或工作在残留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新装修房屋内、经常吸人 汽车 尾气等。

二是经常接触各种辐射。

三是工作压力大,由于淋巴瘤的发病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大关系,如果人长期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使人很劳累,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也会诱发淋巴瘤。

四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第一要从致病因素入手,预防能够预防的癌症

通过避免和减少危险因素的暴露,大约有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养成 健康 习惯,除了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衣、勤理发、勤洗澡、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等一般卫生习惯外,还要自觉养成不吸烟、不饮酒、多喝茶等良好的 健康 习惯。

吸烟是引起很多疾病的元凶,全世界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多达250万人;吸烟是一种不 健康 的行为,戒烟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25%~40%;自觉养成不吸烟的习惯,不仅有益于 健康 ,而且也是一种公共卫生观念的体现。

酒中主要成分是乙醇,适量饮用可促进循环,扩张血管,解除疲劳,但每次宜少量,啤酒半瓶,葡萄酒和黄酒100克为宜,不主张饮白酒,禁止高度酒。

另外,茶是世界公认的 健康 饮料,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有降脂、防癌、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因此,饮茶是一种良好的 健康 习惯;但是,茶虽好,饭后半小时内少饮茶,否则会影响铁和钙质的吸收。

第二,讲究心理卫生,尽早治疗可能治愈的癌症,通过早期检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策略,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欢笑使人少,烦恼催人老”、“多愁必多病、多病必短寿,若要想长寿,切莫多忧愁”这两句民谚告诉我们,做好自我心理调整,也是 健康 行为的重要一环。

部分人存在克压抑、焦虑、抑郁、无助、过分为别人着想的性格,内分泌功能易紊乱。随着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功能会大打折扣,癌症发病率也会提升。

另外,还有A型行为具有快节奏、高效率和竞争性强等特征,对现代 社会 有良性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剧烈的竞争,A型人易发生恼火(Aggrav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Anger)和不耐烦(Impatience),Friedman称之为AIAI反应,这些反应构成了对 健康 的不利成分,A型行为需要矫正的就是这些AIAI反应。经过系统的矫正训练后,已证实有75%的A型人是可以成功地完成这一转变的,矫正AIAI反应可使猝死的危险性减少1/3。

[1]杨菊贤.亚 健康 的发生与预防[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01):9-10.

[2]徐汉友.论'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因是人口老龄化'观点的错误性[C]//2013年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新进展学术研讨会.

[3]王旭峰.科学饮食降低40%癌症风险[J].消费指南,2008,0(04):.

  • 索引序列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的英文简称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英文简称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 上海市预防医学杂志
  •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