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幼儿科技论文摘要

幼儿科技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幼儿科技论文摘要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译文:格业范文网幼教职业论文摘要你有万能模板吗? 摘要要求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最终结论等。 很多学生写这个很辛苦,但实际上请参考范文。本文提供了幼儿教育职业论文的五个论文摘要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论文摘要万能模板1 :幼儿教师薪酬结构、工作强度与职业倦怠——基于公立与私立幼儿园的比较研究现行教育体制下公立与私立幼儿园幼儿教师在薪酬结构、工作强度与职业倦怠上存在共性与差异性。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分析了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在职业待遇、工作强度和职业倦怠等方面的差异性,研究表明:第一,公立幼儿园教师的报酬和福利待遇优于私立园教师; 第二,总体上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私立园教师工作强度大于公立园教师第三,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公立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严重于私立园教师。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国家应加大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提高幼师待遇。 家长要对教师有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构建和谐家教关系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要进行自我调节,积极面对压力。论文摘要万能模板2 :民办园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学前教育是其基础阶段。随着民办幼儿园的增多,民办教师也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的中流砥柱。围绕民办园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对晋中市4所民办园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发现民办幼儿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度不高。影响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来自幼儿、教师、家长、环境,基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因素提出了营造园所“爱”氛围、教师素养提升、家合作与关爱幼儿四点建议。希望通过本研究能为幼儿教师重新认识自我、热爱这份工作、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价值。论文摘要万能模板三: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以高陵地区农村幼儿园为例职业认同,指个人对自己或他人职业完全认同的态度。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成败与其职业身份有重要的联系。当前农村地区幼儿教师学业水平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培训,工作积极性差。 这些问题给幼儿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归根结底,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密切相关。因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的相关调查,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还可以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是否完全了解。这些都有利于农村幼儿园更好地了解教师的需求,促进农村幼儿教师更好地发展,使农村幼儿教师全面认识自己。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选取西安市高陵地区耿镇某公办园4名教师和民办园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1、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足。2、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自我认同较低。3、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环境较差,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有待提高。4、高陵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低,缺乏系统培训和持续受教育的机会。论文摘要万能模板4 :柳林县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研究教师职业压力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研究的热点,幼儿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柳林县几所幼儿园进行了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幼儿教师承受较大压力,总的来说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外在因素,主要有保育事故、教育改革压力、工作繁重、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下、人际关系等。 另外,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值和幼儿教师能力素质过低也是造成职业压力的原因。因此,社会、幼儿园、教师自身必须正确对待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论文摘要万能模板5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惫和枯竭状态,是个体无法应对工作压力时的极端反应,教师是职业倦怠发生的高发群体。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幼儿教师的身心状态备受关注,因此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近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南京市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选取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教龄3名教师进行访谈,从情绪衰竭、人性化、个体成就感低下3个维度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并对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缓解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重,其中个人成就感下降明显2 .随着教龄和年龄的增长,个人成就感下降严重3 .教研任务多,家长赋予的压力、保教结合的特殊工作职责、待遇问题会引起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根据研究成果,本次研究建议:1.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2 .实行人性化制度3 .教师自身积极调整心态。以上是幼儿教育职业论文的摘要模板。 如果有其他论文写作的问题和写作素材的需求,请随时在格业范文网上查阅。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浅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科学教育活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指向性的从幼儿生活的细节出发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比如园内或者家里的动植物、每一天天气的变化、生活中的吃穿运行等等。以下是我分享的浅议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在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对幼儿的心理和当前所处的环境作明确的分析,在进行教育活动设置和内容选择时,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的进行引导,使得科技教育活动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 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策略

幼儿的科技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进行自我感知和探索周围环境的行为活动。幼儿因为自身年龄限制,在事物认知上具有直观和生动具体化的特点。所以,幼儿的科技教育活动,主要以基本的自我实践和趣味小游戏等形式,进行具体自然现象的感知,进而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幼儿科学化的个人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在生活的细节中进行科学技术的熏陶和体验,从细微处感受科学的无处不在。

1进行良好的科技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兴趣

教育和环境是彼此相互依存又各自独立的关联整体,他的整体内涵在教育教学中无处不在,这就需要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改变教学方法和思路,将教学内容技巧性地融入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去,做到教学和环境的有效结合。在进行教学环境创建时,需要从幼儿的心理出发,遵循年龄特点,提供既让他们感兴趣又具有丰富科学性的教学环境。

重视幼儿的心理环境建设是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的第一个集体,幼儿教师是幼儿除了家人以外接触最多的成人,所以园内的环境氛围和教师的待人接物,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幼儿创建一个温馨健康的心理和学习环境,并在这样的环境里师生共同探索和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心理和感受,让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探索和科学尝试。

幼儿园保证办学环境的物质基础:

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环境创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幼儿园内的教学设施和园内环境的安全合理,此外,教学中需要的教学和活动设备必须齐全。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建设时,园内的墙饰环境创设需要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符合他们的年龄阶段需要。另外还有区角活动的创设,进行充足的材料采购,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满足园内幼儿的需求,让他们能够从材料中找到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材东西,调动活动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1]。比如设置玩线区所需要的毛线、糨糊、小纸条、简易小剪刀等材料,进行动植物的粘贴活动,通过动手和发挥创造力的手工角,就需要火柴盒和各色彩纸等材料,进行各色图案的折叠制作,锻炼灵活性的动手角,就需要毛线、塑料绳、皱纹纸等材料,让幼儿尝试编小辫的动手活动,图书角的材料购置就需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图书等。

2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科学合理地进行适合他们的科技教学活动

科学教育活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指向性的从幼儿生活的细节出发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比如园内或者家里的动植物、每一天天气的变化、生活中的吃穿运行等等。教师可以从本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倾向出发,选择适合他们兴趣爱好和年龄阶段的活动材料和教学内容。

将科技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贴近生活、容易理解、符合年龄特征,在生活中比较简单浅显的题材,使幼儿能够亲身的去感受,从心理上真正的接受和领悟[2]。比如春天春游时,很多小朋友会去放风筝,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在家长的指引下,顺利完成风筝的起飞过程,以此来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原理。幼儿园进行科技教育活动创设时,可以将整个项目引入教学,让幼儿进行小风筝的自制活动,从材料到风筝图案等环节自己动手,考虑平衡性和着力点的方位选择。

关注幼儿生活,随机选择科技教育活动内容:

幼儿的情绪太过自我,所以在进行活动创设时,需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以增加他们的配合度和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幼儿需求,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寻找适合的教学契机,促进教育内容的生成,使幼儿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科技知识的掌握。

将教学与科技发展相联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家庭都有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电子信息设备,儿童在一般情况下也有所接触,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适时的引入多媒体设备,用直观的形象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辅助,让幼儿更加快速的进行科学知识和现象的认知。

3教师要把握科技教育活动的指导方式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又是合作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实现自己的教育行为价值。

教师关注幼儿心理,支持他们的探索行为:

幼儿时期的行为表现处于简单易懂阶段,没有掩饰和隐藏,教师可以很明显的确定他们的兴趣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兴趣[3]。《十万个为什么》是儿童的百科全书,这反映了儿童对生活环境的探索过程,从生活中的所有细节出发,在感到疑惑时发问,这时作为被提问者的.教师或者家长,以他们能够接受和明白的角度进行回答,支持他们探索世界的行为活动,让他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进行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

将游戏作为有效的载体,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俗话说,“玩”是孩童的天性,作为教师不能在忽略幼儿天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来说,“玩”是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和方式,所以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让他们的认识过程更加丰富和深刻,并逐渐得到自我认知的提升。

引导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反映了个体的差异性,幼儿时期的思维,没有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局限,对于各自的想法会很明确的表示。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促进幼儿的合作探索意识,在各自的交流中进行想法的互动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相互间的学习和思维的调整,通过合作更加快速、有效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提高解决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束语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需要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和定位,秉承着为幼儿和家长负责的原则,做好幼儿的指引工作,使幼儿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冲.幼儿科技教育“动手做”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3.

[2]李英.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基本策略[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5.

[3]宋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指导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下),2011,04:82.

幼儿科技教育小论文摘要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幼儿 教育 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类论文 范文 ,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一: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 教学 方法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 口号 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 文化 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 学习计划 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 措施 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 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 社会实践 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 相学 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 思维方式 ,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作者:张旭敏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J].东方 企业文化 ,2013,. [2]王瑞雯.浅谈问题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情况[J].中国校外教育,2012,.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对于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情境游戏的应用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以及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情境游戏;应用 一、引言 幼儿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初期,其智力水平以及认知能力发展仍旧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发展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创造力也才能进一步提升。结合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发现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非常有效。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进行情境游戏的设置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可以体会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还能够延长学习时间,避免倦怠情绪,以此改善学习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游戏情境设置的关键性原则 在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21世纪,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代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的黄金时期,学校及教师要高度重视,为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在开展情境游戏教学中,要重点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情境游戏的设置不能背离根本的教学目的。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以及加强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主要目标,从而改善学习效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第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发现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益处。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开发、自由创作的精神,增强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 1.使用合理的游戏设计方式 我国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主要包括目标定向游戏、班级集体性游戏以及自由游戏三大类。在开展情境游戏过程中,游戏设计方式对于体现游戏效果以及提升学生兴趣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计方式要尽可能遵循多样化、合理化、适应性以及灵活性的原则。在合理的游戏设计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才是游戏设计的出发点,学生一旦能够主动参与,情境游戏应用的效果也将大大提升。 2.利用情境游戏的设置教授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无疑是在压制期创造能力且阻碍了其全面发展。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在实际实行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完善之处,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关注于书本知识的灌输与学生考试成绩的衡量,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挖掘[1]。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习更有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游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同时,每位学生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挖掘。学校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质的舞台,每位幼儿都拥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情境游戏过程中,幼儿将充分体会到创新能力对于人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了解实践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情境游戏,丰富游戏形式,扩大学生参与度,广泛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学习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科学设置情境游戏 21世纪,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愈加重视实践的力量,学生的教育也是如此,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游戏,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境游戏的科学设置要将创新性、有益性、能动性有机结合,做到以下几点[2]:第一,定期召开班会,开展班级集体活动。在班会上,班主任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个人有关班级建设的意见,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当众表扬,鼓励大家学习;在班级活动集体中,进行一些全员参与的活动或游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第二,学校定期开展主题情境游戏活动如班级板报设计,体育竞赛,才艺大赛等,主题情境游戏活动的展开为幼儿施展个人才华、展示自身能力提供了舞台,使得学生增长了知识,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动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在比赛中与学生进行 经验 的分享和比赛方法的教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幼儿时期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此时,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对周围的一切怀有强烈的兴趣,求知欲旺盛,因此幼儿教育时期也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设置要从选择适宜的设计方式、将学习过程与游戏过程相融合以及科学设置情境游戏等方面加强情境游戏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者:韩阿娣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海云.浅谈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韩耀青.浅谈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交往策略的差异[J].中国校外教育,2013,. 幼儿教育类论文范文篇三:幼儿教育对人生成长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 儿童 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幼儿教育的含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 爱好 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 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侯涛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2014(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11(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2):100-100.

幼儿科学论文摘要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幼儿科学的论文摘要

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课程改革已迈向一个新的阶段。《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科学领域的目标中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交流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引导 自主探索 多样性

一、内容的生活化和生成性

1、内容的生活化

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是我们一贯所追求的。我认为,教育要适时地将教育目标融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中,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实现其教育的价值。

2、内容的兴趣性和生成性

兴趣或动机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持久动力。杜威说,儿童有调查或探究本能。因此,教育要开发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将之扩展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保护和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生成科学活动。

二、过程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幼儿头脑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他们总是在老师的指挥下运转,这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作为老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使幼儿产生疑问或疑惑发现问题是促使幼儿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源泉,有了问题,自然会想要找出答案。此时,幼儿才开始进入自主探究的状态。只有在这种好奇心的促使下,才能唤起幼儿迫切的求知欲,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

2、鼓励幼儿用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解释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遇到的问题和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猜想和判断,这是幼儿调动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的过程,它为幼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探究提供了可能。

3、让幼儿大胆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实验得出结论,并将观察的结果和从生活中领悟到的点点滴滴相对应,如果结果和他们心中所想的一样,那么就可以强化他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幼儿预先的解释相矛盾,将促使幼儿调整自己的原有认识、作出新的解释、建构新的知识。

三、教育价值的可持续性和多面性

1、可持续性衡量科学教育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教育活动能否使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是否对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1)首先,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其次,促使幼儿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这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2)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自主进行探究活动中必然会获得许许多多对事物的新认识,但这不应该成为教师追求的主要目的。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人是教育的目的”,不能牺牲幼儿的探究兴趣来求取知识的获得。

2、多面性

科学活动使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从中实现的教育价值是多方面的。

(1)培养幼儿进行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从而获得新知识。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星空浮云、泥沙海浪、高楼大厦、飞禽走兽,深深吸引了孩子们,他们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而且用他们的耳朵、手、鼻以及整个心灵去感受,发现了他们周围许许多多美好事物的“形”与“色”、“秩序”与“变化”的美和奥妙。实现的是科学教育的认知价值。

(2)科学活动的如下目标实现的是科学教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贴近生活,有效地从生活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不断沟通生活与自己大脑中所知的一些事物的`联系,逐渐地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从而唤起幼儿对新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这样既能改进幼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能促使幼儿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有效地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四、组织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相结合长期以来,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教育是非常正规、严谨的教育活动,只能通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幼儿自身发展不利,也不符合幼儿对新生事物认识的特点,太过“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无法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发的活动小组,以及幼儿的个别想法都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大力支持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这样也有利于集体活动的形成。

2、幼儿科学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日常活动中由于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很少,对周围时间的好奇和疑问应该算是每时每刻都存在,因此我认为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户外活动时:地上行动着的蚂蚁、各种小虫;各种不同的花草和不知名的动植物等等,都会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使他们产生很多疑问,此时幼儿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很多。

总之,幼儿教学活动应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为主,并使幼儿在兴趣怏然的生活中构建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挑战、进行改革,它不仅利于幼儿认识的发展,也利于幼儿个性品质的养成,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幼儿园科学教育小论文

一、幼儿教育中性格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不诚实的性格

幼儿不诚实性格的养成是由于幼儿缺少担当、害怕被惩罚。幼儿的不诚实性格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一些家长为了使幼儿进行某种行为而随意哄、许愿但不兑现,导致幼儿对家长缺少信任,长此以往使幼儿自己也养成了不诚信的性格。另外,一些幼儿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也会使幼儿说谎,幼儿做错事后为了躲避惩罚而说谎的现象频频发生。

2、幼儿内向的性格

具有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在少数。内向性格的幼儿不善于与人交往,对幼儿长大成年后进入社会极为不利。内向性格的幼儿寡言少语,不善于表达自己,遇到问题通常自己解决,不愿意与人分享,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幼儿长大之后在团体合作中会表现得较为吃力,不易融入集体,对其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3、幼儿胆小的性格

一些父母经常在幼儿面前打架、吵闹,逐渐使幼儿养成了胆小懦弱的性格。幼儿入园后一旦被其他幼儿欺负会加剧其胆小性格的发展。幼儿胆小性格并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也不利于与他人交往。因此,幼儿胆小性格是制约幼儿成长的问题之一。男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使其缺乏责任感,没有担当意识。

4、幼儿冲动的性格

幼儿冲动的性格对幼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冲动主要表现为对事情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就下判断而采取行为。很多事实证明在冲动时做出的行为大多是不正确的。幼儿的冲动主要表现为与他人相处不融洽时采取暴力等措施来武力解决。这种冲动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学习知识,对其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二、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

1、幼儿诚实性格的培养

诚实指人的言行与内心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诚信教育就是让幼儿说真话,犯错误要敢于承认,不撒谎、不逃避责任。幼儿诚实性格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形成的。“曾子杀猪”的故事广为流传,曾子为了保持与幼子之间的信任,用实际行动予以证明,值得各位家长学习借鉴。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信任,唯有此法才能使幼儿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幼儿教师同样需要对幼儿真诚,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信任,培养幼儿诚实的性格。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幼儿敢于承担错误。

2、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

外向性格的幼儿在处事风格上更加积极活跃,喜欢与他人交往,善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痛苦与快乐。幼儿外向性格的培养需要有意识地进行。

(1)要注意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身体和智力良好发展是幼儿养成外向性格的基础,因此需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摄入充足的营养,使其身体健康成长;

(2)要加强对幼儿的关心,幼儿内心是渴望被关怀照顾的,成人满足幼儿此种需求会使其更加愉快、活泼,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更加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关怀;

(3)采用正确的教育办法,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时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性格特点,多与内向的幼儿沟通,帮助其融入集体,逐渐养成活泼的性格。

3、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

勇敢指不怕困难、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精神。人的勇敢和自信心是克服一切障碍的基础。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需要从小进行,家庭教育对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尤为重要,父母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其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逐渐养成勇敢的性格。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可以从在集体面前讲话、表演方面进行。家长可带领幼儿经常参加户外活动,让其选择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在户外实践中,会遇到各种情况,幼儿跟随家长一起克服种种困难,能使其逐渐锻炼坚毅勇敢的品质。第一,通过榜样力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培养。幼儿勇敢的性格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养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成人对幼儿的教育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完成的,幼儿通过对成人行为的观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幼儿勇敢的性格。例如:幼儿的父母是一个勇敢的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其父母言行的模仿,也逐渐也成为勇敢的人。另外,在教育方式上,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办法,避免其在日常工作中随意指责、嘲笑甚至恐吓幼儿,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避免幼儿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第二,创造幼儿勇敢性格的培养机会。幼儿的良好性格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勇敢性格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一切培养勇敢性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第三,通过对文学作品逐步引导幼儿成为勇敢的人。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中勇敢的人物形象,向幼儿讲解何为勇敢、何为鲁莽。例如《西游记》的讲解中,家长可以将孙悟空的勇敢和猪八戒的鲁莽结合,让幼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4、幼儿冷静性格的培养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摆脱冲动性格,逐步培养幼儿冷静的性格。幼儿冷静的性格在幼儿学习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幼儿大多好冲动,冷静性格对幼儿是一种较高的追求,但对幼儿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幼儿静心思考,使幼儿逐渐养成冷静的性格。四幼儿教育中性格塑造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其性格的养成由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家长和幼儿教师应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本文从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现状谈起,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幼儿性格存在的问题,即幼儿不诚实的性格、幼儿内向的性格、幼儿胆小的性格、幼儿冲动的性格。最后揭示幼儿教育中性格培养对策。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幼儿教育息息相关,通过本文的探索旨在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组织实施生成性教学,对于萌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积累科学经验,掌握初步的技能等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及策略》

摘 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初始阶段和基础环节,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组织实施生成性教学,对于萌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积累科学经验,掌握初步的技能等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这一概念反应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儿童“亲身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掌握生成性教学的理念,运用恰当的策略,要让儿童在真正地“做科学”中建构和生成科学的意义。

一、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

(一)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及内涵

生成性教学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最早提出的。维特罗克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大脑主动地建构外界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相关信息的联系,以使输入的信息获得具体意义,即学习是学习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积极地选择、注意、知觉、组织、储存和激活信息,并主动建构起信息的意义的过程。在生成性教学中,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发现者、研究者和主动构建者。

继维特罗克提出生成性教学的理念以后,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内涵。意大利的马拉古兹在学前儿童教育中进行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经过实践研究,马拉古兹认为学前儿童教学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执行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生成过程。美国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多尔对后现代课程的描述是:“它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他强调,构造主义的课程是通过参与者的行为和交互作用而生成的,而不是预先设定的课程。教学过程是互动与对话的过程。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各因素都处于积极状态。

综上所述,生成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就相关课题进行平等对话,并根据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感受、兴趣与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路做出及时调整,使教学对话能够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旨在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儿童生动活泼的个性获得长足发展。

(二)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

1.生成性教学更加倾向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

所谓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是由美国课程学家艾斯纳提出的一种教学目标取向。艾斯纳指出在课程计划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一种是在教学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即预先规定了通过教学儿童应该获得的知识和行为,称之为教学型目标;另一种是预先不明确规定儿童在教学完成后应获得的知识和行为结果,而只指明学生将要遭遇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和将要从事的活动,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的表现和个人意义的获得,称之为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强调学生与情景的互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学仅仅为儿童创设一个情境――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但并未预设他们要达到统一的结果与行为。它能够激发儿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并且进行个性化的构建和知识的生成。当然,生成性教学关注表现性目标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教学性目标,恰是在承认教学性目标的基础上使表现性目标更加凸显。

2.生成性教学更加关注教学的具体过程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结果,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则略去不管。而生成性教学关注的是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又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育一词首先被认为是一种过程”,教学当然也是一种过程,教学与过程不可分离。如果教学过程是单一的,学生只能获得片面的发展;如果教学过程是丰富而生动的,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生成性教学认为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培养人的过程,其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儿童的发展。生成性教学认为教学设计仅仅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所做的宏观规划,而对教学中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不做预设。因此,生成性教学是更加关注教学的具体过程,而不是结果。

3.生成性教学更加重视偶发教学事件的教育资源性

所谓偶发的教学事件,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事前没有预料到的事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偶发事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意外,而是教学过程的必然和常态,是一种出现规律不易被把握、又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处理方式的事件。生成性教学更加重视对偶发教学事件的利用,甚至将其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在生成性教学中,重视偶发事件的教育性,就是要求教师不断留意学生的变化与反应,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与智慧火花,并对其作出积极的回应。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比他预料的要多,学生对教师的触动方式也是无法预料的,这会促使教师采取进一步的教育性行动而不是去完成事先规定的行动。

4.生成性教学更加强调平等互动性的教学方法

生成性教学的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关系的内涵就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我”影响“你”,也就是“你”影响了“我”。生成性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是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教师与文本、儿童与文本等多种教学因素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教――受”的灌输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互动,才会生成新的资源和信息,而对话是互动性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师生以平等的关系、开放的心态、谦虚的态度来交换彼此的思想,探讨对文本的理解。所以在运用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时,要时刻注意以对话的方式来统领。

二、生成性教学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更多的是运用直觉思维而非逻辑思维,抽象符号的呈现对于幼儿来说难以理解,其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儿童学习科学,不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是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是儿童主动构建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过程。由此可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成性教学的过程,生成性教学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生成性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即将所学的科学知识、概念和技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中。科学思维能力是儿童在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和得以体现的。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会有意识地为儿童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让儿童历经探究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带领学生运用观察、交流、猜测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获取信息、组织信息以及检验结论,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生成性教学可以引导儿童通过探究建构科学概念

儿童天生就具有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强烈愿望,他们会自发地组织来自外部的各种信息,形成对世界的初步认识。这些初步的认识依赖于直接的情景和感知,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开端,也是他们建构对这个世界新认识的起点。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会认真观察并了解每一位儿童的想法,从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积极地给儿童创造亲自探究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建构新的科学概念,促使他们在现有水平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三)生成性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多元智能

科学学习作为一种儿童通过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来认识世界的活动,受到其认知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在科学教育中的表现特点不同。那些处于具体行动思维水平的儿童在直接的探究活动中获益更多,而认知水平更高的儿童即使在传统的讲述方式下也能够获得发展。因此,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引导儿童开展各种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可以发挥儿童不同的优势智能,使儿童更加自信,更有兴趣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使智能获得多元的、全方位的发展。

三、生成性教学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教学,需运用以下策略:

(一)了解儿童,预设学情,是生成性教学的前提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儿童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特的人,儿童之间的独特性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教师把儿童当作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就必须要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需求,并以此为据开展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从儿童的现实情况出发,从儿童的已知起航,生成才会更有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二)精心策划弹性的教学设计,为生成创设自由的空间

生成性教学重视教学的情境性和偶发性,但这并不是对教学预设的排斥,相反,而是更强调精心策划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学设计要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材料及场地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儿童科学知识的生成和个性的发展预留更大的空间。如在设计活动目标时,一方面要从知识掌握、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预设,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儿童实际水平和个性差异,做分层要求;在设计活动方法时,可以采用观察、操作、比较、分类、阅读、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并且使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观察中有操作,操作中进行观察,在操作、观察中进行比较和交流更有收获。再如,预设活动形式,可以运用个别学习、小组探究、大组讨论、小明星上课、情境表演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中如何选择和组合运用这些形式,则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可能而定,无固定框架,多形式的活动组织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探究和生成。

(三)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儿童质疑,促进动态生成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问难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在生成性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生成性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活动情境,鼓励儿童遇事有主见,敢于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学会多角度深入体验,认真思考,对所见、所闻大胆地提出问题,努力找根据,分析说明。

(四)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鼓励儿童积极探索

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是生成性教学的前提。新《刚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只有为儿童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可信任的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造的环境,才能使儿童感到无任何压力,消除顾虑,大胆去尝试,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实践证明,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是儿童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儿童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下,更倾向于探究和生成。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必须尊重和接纳每个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寻求儿童真实的认知水平;要给每个儿童激励性评价,挖掘每一个儿童探索活动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儿童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另外,教师要给儿童出错的权利,避免伤害儿童。教师应该接纳儿童的错误认识,并让儿童在“试错”探究过程中逐渐认识事物,使儿童形成尊重事实、通过探究能解决问题的意识。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生成性教学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儿童积极探究,关注儿童主动建构和生成知识的意义,这些理念和特点对于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敬德,陈清,张艳丽.维特罗克生成性学习理论认识论特征分析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J].电化教育研究,2009(8).

[2][5]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3][6]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基本理念及其基本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7]陈琴.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儿童科学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

[8]李�.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 .

作者简介:李伟(1991― ),女,汉族,四川渠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吴吉惠(1970―),女,汉族,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技论文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有效整合探究》

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入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文章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状为基础,通过文献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优势,并从科学教育活动的准备、实施和巩固三个阶段,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育活动;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0-04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幼儿园几十年一直沿用的“常识课”才逐渐被“科学教育”所代替。[1]

当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问题,如教师将科学教育的内涵狭隘化,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干涉不恰当,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缺乏对自己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关注等。而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现实诉求

学前儿童学习科学始于对周围世界和自身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对周围事物的探索,[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究,逐步形成科学素养的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丰富和积累学前儿童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发展学前儿童的科学技能;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实践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前儿童丧失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制约了活动的现实价值实现。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重科学知识的灌输,轻探究兴趣的培养

我国学前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科学教育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常识教育上,教育的目标主要以知识的获得为主,在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性和探究性。使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了向幼儿传输知识的课堂,从而忽视了科学素质的培养,无法激发幼儿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对幼儿好奇心、进取心、耐心、细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科学态度、情感的培养。[3]

2.科学活动内容抽象,幼儿理解困难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而学前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难以将抽象的科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导致幼儿理解困难。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讲解和演示,把结果或答案强加给幼儿,活动效果不理想。

3.传统教育理念,禁锢幼儿想象力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教师对孩子实行“一刀切”、“大统一”。教师很少对个体进行分析,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前儿童被培养成遵从教师命令的整体,其创新欲望和想象力遭到扼制,禁锢了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4.教师主导活动过程,幼儿主体性丧失

科学教育活动应该成为幼儿积极探索的过程,然而,现实是“只见教师主导教,不见幼儿主动学”。孩子的思维总是按照老师的指导走,听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认为该知道的问题。而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主体性丧失,很难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

5.活动组织形式单一,无法激起求知欲

学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如游戏、参观或竞赛。然而,现实状况是科学教育活动只局限于单一的“上课”形式,这种形式大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很少被采用。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是被动的,只坐着看和听,无法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优势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4]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能够解决以往的教育模式、方法不能满足科学教育活动现实需要的问题。

目前,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当然,想要进行有效整合,首先要充分了解二者整合的价值,要明确整合的效度。[5]

1.信息技术可以集中注意力,培养兴趣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的特点,其自制能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又具有无意注意占主导位置的特点,应在科学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深入把握这些特点,利用具体形象、动感、鲜明新颖的刺激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培养探究科学活动的兴趣。

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学前儿童感官,激发学前幼儿的学习兴趣。[6]信息技术通过主题鲜明、色彩丰富的画面和图片,吸引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快乐轻松、主动积极地融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效率。

2.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便于理解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科学性的知识,比较生硬难懂,孩子们难以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重点或难点。通过信息技术表现的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画面,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通过观看课件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3.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丰富情境,利于体验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大胆的假设,但是由于幼儿自身经验的欠缺,局限了幼儿的假设空间。这就需要借力信息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有利于学前儿童体验,发挥想象力,继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假设。

4.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不能忽略学前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深化了学习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它不单单是教师进行解说的工具,也是幼儿认知的帮手。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学习的被动地位扭转成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

5.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起到一个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对学前儿童自主、协作、研究学习实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或独立思考。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科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班科学教育情趣化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作为幼教改革的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十分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科学教育领域中,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都充分肯定了“兴趣”、“体验”、“感受”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情趣化的角度出发,对小班科学教育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教育 情趣 幼儿

长期以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教育的基点基本定位在知识和技能的层面。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体验、在看似“热闹”的活动场面背后,幼儿是否真正在愉悦、快乐的学习,这些问题常常被忽略。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或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材料”,“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引导幼儿园以积极的态度去调节动机、认知和操作,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的共识。

如何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入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切实提高科学教育活动的效益,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发现的乐趣,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组织小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作了以下探索和尝试:

一、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相对贫乏,注意力易涣散,因此,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他们熟悉、有趣且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思维活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

如《认识鸡》的主题活动中,从《小鸡的出生》、《鸡的一家》到《鸡蛋制作的食品》等活动,围绕的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问题。毛茸茸的小鸡从哪里来?公鸡和母鸡谁是小鸡的爸爸?谁是小鸡的妈妈?鸡蛋可以制作出这么多好吃的食品。带着这些最想知道的问题,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比一比、尝一尝,开始了对小鸡的观察和探索。秋天来了,《酸酸甜甜的橘子》是幼儿常见、爱吃的水果,在让孩子观察、品尝了橘子的颜色、形状及味道的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地出示了能够激发幼儿新的探索兴趣的电动榨汁机。当幼儿看到橘子瓣在飞速旋转的榨汁机内翻转、变小,直至变成橘子汁的过程,个个目不转睛,跃跃欲试。幼儿在亲自动手制作、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了好奇心,拓展了视野,体验了现代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高效和便利。

二、活动过程自主化,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愉悦、成功的体验

让幼儿通过操作、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识结构是现代幼儿教育所倡导的。因为,在自主化的探索过程中,幼儿相对独立的进行操作、实验、感知和观察等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获得成功,感受有能力的良好机会,探索的结果将使他们发现周围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发现各种自然物和现象是怎样活动的、怎样相互作用的。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占主导地位,好奇心强,需要在触摸、摆弄、甚至是“瞎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学习科学。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我们没有在活动室内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记住春天的季节特征,而是带领幼儿来到春季盎然的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个个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接触大自然,感受春天的美。摸摸柳树姑娘的辫子、闻闻路边野花的清香,数一数电线上飞来几只小燕子,在草地上打个滚,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身体,增强了独立自主意识和自信心。

其次,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特征。要求我们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不同表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小班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这一非正规性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来满足个体发展的不同特点的需求。我们发现,在开放、自由、自主地区角活动中,幼儿对不同种类的材料、对同一材料的不同部分的关注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幼儿都能结合自身的经验和需要参与不同的活动或同一种活动不同层次的操作,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三、运用游戏法,让科学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游戏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的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行动受情绪的支配,还不能用理智支配行为,因此,游戏是使教育要求转化为孩子需求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小班幼儿科学教育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的功效,利用游戏的“自发机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而不是热热闹闹、唱唱跳跳的表面形式。因为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才能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在《好玩的沙》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幼儿带到了一个有沙、有水、有各种玩沙工具的游戏环境中,鼓励幼儿大胆玩耍。有的幼儿把沙放进水里,有的幼儿把水倒进沙里,有的幼儿用容器装沙、倒沙,还有的幼儿利用潮湿的沙玩起了结构游戏。孩子们通过玩耍,感知了沙的特性,激发了探索沙的兴趣,增进了交往。真可谓寓教于乐,收益颇多。

四、科学教育与艺术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

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的特点。他们把秋天的落叶看成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花儿开了,是它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天黑了,是因为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有些儿歌、故事、谜语、歌曲以形象优美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向幼儿展示了一个个科学的道理和现象。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运用艺术化的形式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活动中,教师边出示《春天来了》的景色图,边朗读诗歌《春天》,“春风一吹,吹醒了青蛙,吹来了檐子,吹绿了柳树……”,从而激发了幼儿外出观察的愿望,增强了探索活动的目的性。又如,幼儿在观察雪花时,配以歌曲《小雪花》,幼儿随着优美、活泼的旋律,在雪地里转圈、起舞、观赏,嘴里唱着“一、二、三、四、五、六,咦?雪花哪里去了?雪花不见了,只见一个圆圆亮亮的小水点”,这样不仅使幼儿身心愉悦的处在活动中,还完善、强化了幼儿的科学发现,提高了审美能力。

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瑞吉欧教学模式创始人马拉吉齐等人提出的“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是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的形象描述。教师要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筑、角色表演等表现方式,进行探索成果的表达和交流。例如,在《有趣的叶子》这一科学活动中,幼儿进行了采摘、收集、观察、绘画、分类等方面的智力活动和技能学习。他们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剪、贴、画的不同表现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叶子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发现自我,欣赏别人,反思过程,澄清思维,分享了探索的乐趣。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班科学教育论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

【摘 要】科学活动对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导幼儿在玩中寻找科学、了解科学、获取科学呢?笔者的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幼儿 科学 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科学教育活动与常识活动本身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与常识相比较,科学不仅含有知识的成分,而且还包括“合乎逻辑的系统方法”,科学内容比常识内容更为丰富,那如何合理开展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呢?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活动谈几点看法。

1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某个老师为了提起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她的活动内容总是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中心,如幼儿喜欢的玩具。她让幼儿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玩具,让他们对玩具进行分类、进行排序,对玩具进行拆装再组合,再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新玩具。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非常活跃,积极性也高,实现了幼儿在玩中学的目的。

敏锐把握幼儿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例如,幼儿天生喜欢动物,无论是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还是地上爬的各种小动物,都是他们感兴趣的,许多小动物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应把握幼儿的这一兴趣特征,向幼儿多讲解一些动物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这些生活化的活动都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使其对整个活动始终保持很浓的兴趣,有利于幼儿对活动的探究。

2 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科学活动

丰富的观察活动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幼儿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以观察开始的。观察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实际能力的能动过程。观察时,要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感受和体验,鼓励幼儿边观察边用语言表达,学会观察的方法。如:在小班幼儿进行《颜色变变变》活动时,我们先让幼儿观察瓶里红色的颜色水,再给瓶里添加黄颜色,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语言表达颜色的变化……幼儿在这个实验中,兴趣都非常大,特别当他们看到加了不同的颜色多一点和少一点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变变中,幼儿可开心了!

简易的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是幼儿通过看教师演示或自己动手操作,认识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是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结果是教师早有结论的,而对孩子来说却是新的发现。如:在《有趣的电动玩具》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次科学探索的机会让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幼儿在多次尝试探究实验中掌握了安装电池的方法。

有趣的游戏活动

科学游戏是借助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把科学的原理寓于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懂得粗浅的科学道理。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多样,主要有感知游戏、分类游戏、排列游戏……一次角色游戏时,一个男孩用理发的小镜子晃小朋友的眼睛。第二天,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面小镜子,带他们玩“手影游戏”,让幼儿用小镜子反射光斑在墙上学小鸟飞来飞去学小狗汪汪小孔雀开屏。幼儿可好奇啦!过后,我又引导幼儿把小镜子先后放在阳光下和阴影里进行比较,观察其有何不同,弄明白“为什么”?使幼儿从中感知光线反射的科学原理。

3 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方法

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是很多的,可以用观察、实验、发现、操作、种植、饲养、劳动等方法,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相互配合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不是独立进行的。它必然与语言、音乐、绘画、计算等有机结合,综合地进行。而其中尤以孩子亲身参加操作实验为最重要。

在操作、实验中观察与发现

随着季节变化,可以组织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组织实际操作,能取得最佳效果。俗话说:“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即使五岁的幼儿,当他自己种下一粒种子,在教师指导下,经过浇水、照料,是能把种子种活的。由此,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细心耐心、认真负责的精神,并获得种植的简单知识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发现

在幼儿身边有许多科学事物,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如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搬动一些物体,怎么才能省劲呢?这时启发幼儿运用平常观察到的吊车、杠杆,学着找最省劲的办法。

在游戏中观察与发现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常用的手段,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同样要十分重视游戏的方法。如可运用接龙、配对游戏,找缺损游戏,找相同点,找不同点,摸箱游戏,贴绒布景游戏等进行科技教育。

在劳动中观察与发现

我们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观察成人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过程中进行观察与发现,孩子在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水分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阴,有的植物会爬蔓,有的植物会开花等等。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我们均应着眼于启发幼儿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的被动方法。注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强迫命令,而应在调动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我们今天的幼儿就是明天的主人。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创设有助于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科学教育环境与材料,让他们在内部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下学科学,感受科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探究论文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一定角度上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据,是人类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先导,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类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构成,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以下本文具体探讨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互动关系。

  • 索引序列
  • 幼儿科技论文摘要
  • 幼儿科技教育小论文摘要
  • 幼儿科学论文摘要
  • 幼儿科学的论文摘要
  • 幼儿科技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