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学益母草论文

中药学益母草论文

发布时间:

中药学益母草论文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其功宜于妇人及明目益精,故有益母、益明之称”。有活血化瘀、调经消水的功效,素有“血家圣药”之称。《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鲜嫩的益母草可炒食、上汤或做汤,营养丰富,是品质优良的野生保健蔬菜。同时,对产后瘀血作痛、月经不调、肝热头痛、目赤肿痛、急性肾炎、水肿等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武则天与益母草 唐代女皇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执政达四十余年。她天生丽质, 聪慧过人且极善美容,曾名“婿娘”。据说她姻娜多姿,双瞳似水,肌如凝脂, 独具魅力,即使是到了八十高龄,也仍然朱颜不衰,保持着佼丽面容。武则天的 美容秘方究竟为何物: 《新唐书》中说她: “虽春秋高,善白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直到武则天去世后人们才揭开这一美容秘方的神秘面纱。《新修本 草》、 《外台秘要》、 《御药秘方》等古医籍书中都有所记载,名为“则天大圣 皇后炼益母草面颜方”,又曰“神仙玉女粉”。 益母草是唇形科一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一种。药理实践表明,益母草为妇科活血调经,去瘀生新良药。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当年很重视益母草,但她并不是用益母草治疗妇科病,而是用它作为美容之物,这是她的独特美容法,也是她永葆青春的奥妙。 益母草的美容功效,公元七三九年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一书中,也有记载,说它“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 "益母"一词来历 益母草的美容功效,公元七三九年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一书中,也有记载,说它“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那么,益母草“益母”两字由何而来? 相传有一贫妇叫张氏,长期疾病缠身。身边只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张氏的病是孩子出世时留下的瘀血腹痛之疾,一直未能治愈,以致体质越来越虚弱。 一天,儿子从数十里外请来一位老郎中。老郎中说:“我这方可值白银十两,大米十担。”儿子求医心切,爽快地答道:“钱粮有何为难,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病,钱粮照付不误。”老郎中明知他所说有假,但见他如此孝道,很受感动。太阳西落,老郎中肩扛锄头,身背药篓,悄悄地进了山,只见老郎中挖的草药,叶呈手掌状,开淡红色的小花。他欣喜若狂,暗道:“这不是上山砍柴常见的野草么!”他用这种草煎汤给母亲喝,不出十日,母亲的病果真渐渐好起来。后来人们把这种草叫做“益母草”。 益母草,别名茺蔚、坤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性微寒,味苦辛,可去瘀生新,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益母草宁等多种生物碱及苯甲酸、氯化钾等。据现代临床及动物实施证明,益母草浸膏及煎剂对子宫有强而持久的兴奋作用,不但能增强其收缩力,同时能提高其紧张度和收缩率。 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硒具有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缓和动脉粥样硬化之发生以及提高肌体防御疾病功能体系之作用;锰能抗氧化、防衰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的增生。所以,益母草能益颜美容,抗衰防老。

妇科是医疗机构的一个诊疗科目,妇科是妇产科的一个分支专业,是以诊疗女性妇科病为诊疗的专业科室。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妇科中医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妇科中医论文篇1 浅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治疗;用药特点 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上拥有独特的优势,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是其关键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中药则更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按照妇科经、带、胎、产、杂病的顺序,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病时的用药特点。由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众多,且各具特色,因此只能抽取其中一小部分浅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启迪。 1 妇科疾病概述 中医妇科根据女性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哺乳的生理现象,将妇科疾病分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五类。其中“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发生异常,或伴随月经周期、或在经断前后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带下病”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妊娠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又叫“胎前病”;“产后病”指产妇在新产后或产褥期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除经、带、胎、产疾病以外,各种与妇科解剖、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疾病,统称为“杂病”,本文主要论述瘕、不孕症。瘕指妇女下腹胞中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异常出血者。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 2 浅谈用药特点 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1],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2],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治疗月经病,应注意以“调”、“和”为主。不宜过用辛温燥烈之品,以免耗血伤阴,宜选择黄芪、淫羊藿、巴戟天、续断、菟丝子较平和之品;亦不可过用寒凉,如阴虚火旺者,常用炒黄柏、白薇之类,恐“热邪虽除,火退寒生,瘀血滞留”;且不可过用破血药,行瘀忌过于攻伐,以免太过耗气伤血伤正,宜益母草、泽兰之类;不宜理气过于香窜,以免劫阴耗气,可用玫瑰花、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轻灵之品[4]。 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5]。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6]: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7]。 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 《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8]。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用药时应注意[9]:宜选择作用和缓之品如柴胡、苏梗、大腹皮、枳壳、香附、桃仁、丹皮、丹参、当归、川芎、五灵脂、益母草等;应适当配伍养血安胎药如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等;严格掌握剂量,“衰其大半而止“,以免动胎伤胎。如妊娠浮肿者,宜选择皮类利水药,如茯苓、扁豆、桑白皮、大腹皮等。 产后病 尽管目前尚无中药能否进入乳汁的文献资料,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假定药物能通过血乳屏障转运到乳汁为乳儿所吸收,因此凡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大滋大补、峻下滑利、破血耗气、回乳与影响乳汁分泌及有毒之品,均应禁用或慎用。如应用番泻叶、大黄等药性寒凉的泻药时应停止哺乳,以免药物成分进入乳汁造成乳儿腹泻。应用中药治疗期间,乳母应在哺乳后立即服用药物,以使下一次哺乳时药物浓度尽可能低一些[10]。 关于产后用药,前人提出“三禁”:禁大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即解表不可过于发汗,攻里不可过于削伐,清热慎用芩连,温里慎用附桂,产后胃气虚弱,加之需要哺乳,消导之品既重伤胃气,又使乳汁减少,故不可重用,如三棱、莪术、麦芽、神曲之类尤当慎之[11]。如产后缺乳者,可加入漏芦、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等行气通络药,与猪蹄并煎,起到通络增乳之效。 杂病 瘕 《济阴纲目》中记载:“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不可猛攻峻施,以伤正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12]指出:“三棱、莪术、水蛭,皆为消瘕专药”,并用人参、黄芪等诸药保护气血,使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除应用活血化瘀药外,可配伍祛痰散结类药物,如浙贝母、鸡内金等,正如李东垣所说“善治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加上橘核、荔枝核等行气散结之药,使气血畅通,结消散。此外,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经前顺其疏泄之性,加入香附、郁金等药加强疏肝之力,经后则顺其充盈之性促进血海之充盈,通过补益肝肾,适当配合理气化瘀药,如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金樱子等[13]。 不孕症 不孕症的治疗一般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理念,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脏腑、气虚、经络等辨证分型治疗。 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常在经后期以补肾药为主,如紫河车、鹿角胶等,配合赤芍、丹参活血化瘀,促进卵泡发育、成熟,排卵期则在补肾药的前提下,加重行气活血药的应用,如泽兰、益母草、蒲黄、川牛膝等。若兼有气郁,加柴胡、郁金、香附、乌药;血瘀重者,白芍改为赤芍,加川牛膝、益母草、泽兰、水蛭、土鳖虫;血虚有寒者,加肉桂、吴茱萸;血虚有热者,熟地易为生地,加黄芩、牡丹皮[14]。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多采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荔枝核等活血化瘀,穿山甲、地龙、水蛭等行气通络,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皂角刺、白芥子等散结利水[15]。临床亦可采用中药灌肠,这样内服外用疗效甚佳。 3 小结 关于妇科疾病的治疗选药,应根据经、带、胎、产、杂病各自病证的特点,把握用药的原则,注重经验用药的积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提高临床疗效。月经病,一般以四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但应注意在理气、活血、温阳、滋阴的同时,不可过用破气、攻血、温燥、寒凉之品,否则尽管治疗大法正确,但却达不到原先设想的效果,反而耗损人体气血。带下病的治疗,谨遵“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的原则,另外重视外用药的熏洗,多采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之品,内服外用,则可在极短时间内祛除病邪。妊娠病与产后病者,根据“产前宜凉,产后宜热”的原则,多采用滋阴或温热之品,辨证用药。对于妊娠禁忌药慎用或不用,但是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酌情使用,不拘泥于传统束缚,即可谓真正达到“辨证论治”的要求。对于瘕、不孕症等杂病,在症情适宜的情况下,应大胆使用虫类药、破气药等性味稍峻猛之品,这样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疗效,免于长期使用一些理气药,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耗伤正气。 由于众医家临床用药经验颇丰,本文只浅谈一小部分用药特点,希望通过这些用药特点启发大家,重视临床用药原则及选药特点,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产生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梅.刘琨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2005,24(6):336. [2] 季春红.陆启滨教授治疗月经病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2010,33(1):41. [3] 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 陈学奇,葛蓓芬.陈大治疗月经病用药特点[J].中医杂志,2014,55(13):1096. [5] 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4):51. [6] 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5):435. [7] 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9):746. [8] 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0,29(10):751. [9] 文乐兮,尤昭玲,袁振仪,等.妊娠病组方用药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25. [10] 解海,李泽民,朱林峰.妊娠期和哺乳期中药应用与风险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9):357. [11] 文乐兮,魏飞跃.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67. [12]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M].2版.王云凯,李彬之,韩煜重校.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3] 邓德强,马骏.马德孚教授治疗瘕经验[J].河北中医,2004,26(4):248. [14] 单婧.马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748. [15] 何东杰.卫爱武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210. 妇科中医论文篇2 试论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 在临床妇科中,月经失调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青春期到绝经前的各年龄段妇女均可能发病。月经失调的类型包括月经先期、后期(及闭经)、前后不定期3种,患者多伴有经血淋漓不尽、月经过多或量少等[1]。我院妇产科在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调理方式,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8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9例):西医组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0例、已婚29例,病程在5个月~8年之间,平均为(±)年;中医组年龄在21~44岁之间,平均为(±)岁,未婚21例、已婚28例,病程在6个月~7年之间,平均为(±)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方法。 西医组:采用孕激素、雌激素周期治疗方法,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中医组:采用中药调理。患者在经期完后第1d,应用补肾养血汤(取当归20g、熟地20g、仙茅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5g、丹参10g、党参10g、紫河车10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12d,应用理气活血汤(当归10g、赤芍10g、郁金10g、牛膝10g、充蔚子10g、香附10g、桃仁6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在经期后第22d,应用活血促经汤(泽兰10g、香附10g、牛膝10g、川芎10g、白术10g、茯苓10g、党参10g、赤芍10g、肉桂2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以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评价。 调经疗效。治愈:经治疗,患者的经期、经量及月经周期均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恢复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基本恢复正常;进步:经治疗,月经周期、精良及经期有明显改善者;无效:经治疗,月经周期、经量及经期均无变化者。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止血疗效。阴道出血在3~5d内停止,月经量恢复正常,为治愈;阴道出血在5~10d内停止,月经量<100ml或比治疗前减少30%,为好转;阴道出血时间在10d以上,月经量比治疗前有所减少,为进步;治疗前后阴道出血时间及量均无改善者,为无效。总有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X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详见表1。表1显示,中医组的止血总有效率为,西医组为,组间比较,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祖国医学中,认为月经的调节、产生主要与脏腑气血有关,同时经络通畅与否也会对月经产生一定的影响,月经与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中医辨证,采取调节冲任、补气血、养肝肾等方法,可有效纠正月经紊乱,逐渐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2]。 理气活血汤,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能有效疏通血液循环,消解淤血;补肾养血汤的功效在于温肾补血,其能有效增强机体能量代谢,患者服药后,全身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振奋精神[3];活血促经汤的功效在于养血祛瘀、温经散寒,其能有效改善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脱落。在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药调理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别对三脏(肝、肾、脾)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如:青春期肾气初盛,月经不调可归结于肾;中年期月经不调可归于肝失所养;更年期可归于肾气渐衰[4,5]。 在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中药调理的中医组患者,在止血、调经总有效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西医组,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妇科月经失调应用中医调理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潘敏.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3):315 [2] 严群.浅析中医调理妇科月经失调的好处[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798-3798 [3] 何雪萍,田红霞,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2,34(4):533-534 [4] 李虹.月经失调中医药周期疗法治愈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0,25(4):769-770 猜你喜欢: 1. 有关中医妇科护理论文 2. 妇科临床医学论文 3. 关于妇产科的论文范文 4. 妇产科医学毕业论文 5. 关于妇科护理论文范文

中药配合西药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西药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38~49d早孕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bid,第3天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服药前后2h禁食,凉开水送服,开始出血加服中药,计算孕囊排出时间,对照组单服西药。同时计算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副作用及月经复潮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平均妊娠物排出时间及出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结论中药配合人流药终止早孕各种并发症少,更安全、有效、可行。[关键词]中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人工流产;效果药物流产一般用于妊娠49d的早孕流产,成功率达,但经临床观察发现宫腔残留,出血比较多,时间长,必要时需清宫,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临床迫切需要一种排孕囊快、出血时间短、残留机会少、对孕妇既安全又痛苦小、损伤小的理想方法。1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自2005年5月~2006年6月,门诊就诊孕38~49d经B超证实在宫内孕囊<并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86例,且排除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1)年龄16~35岁;(2)孕周38~49d;(3)平均孕次次,平均产次次。两组为同期门诊就诊孕38~49d,在孕产次、停经时间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方法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中药。口服米非司酮片25mg,bid,第3日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服药前后2h禁食水,凉开水送服,开始出血加服中药,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母草、炮姜、炙甘草5付,一日两次水煎服,并计算流产时间。对照组单用西药,并计算流产时间。观察项目对妊娠物排出时间、排出情况、阴道出血量、副作用及月经复潮情况等详细观察记录。判断标准(1)完全流产:用药后囊胚完整排出及阴道出血减少,不需清宫,B超检查宫腔无残留物;(2)不全流产:72h阴道排出部分妊娠物,阴道出血时多时少,B超检查宫腔有残留;(3)无效:72h无或少量出血,无妊娠物排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2结果两组流产效果比较(表1)两组妊娠物排出时间及阴道出血时间比较(表2)随访两组出血量的比较及月经恢复情况经随访无显著差异。药物副作用观察组呕吐2例,寒战1例;对照组呕吐、恶心3例,双手心痒1例,无显著差异。3讨论米非司酮是孕酮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起到阻断靶器官水平孕酮的作用,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能力比孕酮高3~5倍,其抗孕酮作用的靶器官主要为蜕膜和其血管系统。研究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1]发现大蜕膜细胞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扩张、肿胀而整个细胞表现皱缩,大蜕膜细胞蛋白合成功能受阻,颗粒细胞释放含有松弛素的颗粒网状纤维溶解导致蜕膜细胞变性、坏死导致出血,绒毛则是在继发性血供不足的影响下,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表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早孕时宫颈中胶原组织很丰富,孕酮能抑制胶原分解使宫颈处于紧闭状态,米非司酮对宫颈的作用是抑制孕酮的活性和前列腺素,使胶原合成减弱、分解增强,促使宫颈成熟软化和扩张。对宫体的作用,米非司酮使孕酮失活起不到安宫作用也提高了子宫肌对原有前列腺素的反应,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加强子宫收缩以利于排出妊娠物,同时米索前列醇能增加子宫平滑肌张力,使子宫收缩即促使宫颈成熟软化,口服方便。但其经肝脏代谢血液循环转移至子宫和宫颈的药效降低,使完全流产率降低。有报道安全流产率达[2],可有效避免人工流产的各种并发症,但药物并不直接作用于孕囊,蜕膜及绒毛变性坏死程度不均,因此存在不全流产后果,导致阴道流血量多,时间延长;其主要原因是宫腔内蜕膜残留,子宫收缩和复旧不良,凝血块在宫腔内积存及米非司酮影响凝血功能有关[3]。此外,在米非司酮作用下出现脱膜充血坏死、水肿、循环受阻等组织反应,影响内膜修复[4]。配合中药,当归、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缓消块作用,方中赤芍活血行瘀,改善血液循环,桃仁破血消、祛瘀生新,排出坏死组织,益母草活血化瘀、养血生新,以促恶露排泄,现代医学认为益母草、红花、当归具有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强度与收缩节律之作用,故可促进蜕膜组织尽快排出,红花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加速内膜修复。本方组方严谨,药性平和,为缓消瘀滞之剂,适合孕妇使用,配合药物流产服用缓解宫内蜕膜充血、水肿坏死、局部循环受阻等反应,排除瘀结促进子宫复旧,从而弥补药物流产之不足,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应用,并且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参考文献][1]周荣先,周剑萍,张俊慧,等.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1995,15(5):342-346.[2]Gao J,Qiao GM,Wu YM,et interruption with Ru 486 incombination with d1-15 methyl-prostaglandin-F2 alpha-methyl ester:theChinese experience[J].Contraception,1988,38(6):675-683.[3]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08.[4]杨金华.中药配合药物流产终止瘢痕子宫合并早孕151例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5):64,73.

益母草药学论文

【植物名】益母草。

【别名】益母蒿、红花益母蒿。

【形态特征】越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每边凹下成槽,茎上有白毛。叶对生,形状不一;茎生叶,叶柄长,近卵圆形,边缘浅裂,先端钝圆。基部心脏形;顶生叶线形,无柄或近似无柄,密集于叶腋,排成轮伞花序,花冠唇形。小坚果为黄褐色,三棱形(图18)。

图18益母草

【生长分布】生于荒野、河边、路旁和田埂。全国各地均有本品生长。

【药用部分】全草。

【采收季节】夏、秋两季。

【加工贮存】采割全草,阴凉处吹干存用。

【作用】①防控黄鳝雌雄比例失调、产卵出血、卵滞不化,每立方米水体取干存品100~150克,兑水小火浓煎,开后约5分钟,捞起残渣,摊凉后全池泼洒;②化卵催肥,与土牛膝、墨旱莲等药合用;③治疗黄鳝细菌性瞎眼病与马鞭草合用;④治疗黄鳝寄生虫性瞎眼病,与菖蒲草、辣蓼同用;⑤与土牛膝、野芹菜合用,能使黄鳝雄化。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薛德义等:71例,;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其阳性率为,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来源:广东省医药卫生信息网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08-9-26 文章录入:yjhan【摘要】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将300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100例,益母草组、缩宫素组均单纯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和缩宫素治疗,益母草+缩宫素组则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主要观察3组产后出血量、子宫复旧情况及开奶时间。【结果】产后出血方面,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或P<);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在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在开奶时间方面,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或P<)。【结论】益母草注射液有明显促宫缩、促子宫复旧和催乳作用,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词】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中药疗法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应用 子宫收缩/药物作用产后出血仍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现代药理研究证明〔1〕,益母草具有溶栓、抗凝、降脂,降血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减少细胞内钙超载等作用。近年来,益母草注射液用于临床预防产后出血的研究倍受重视,我院自2007年7月~12月对益母草注射液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病例入选标准 (1)年龄20~34岁的住院孕妇;(2)孕龄大于或等于37周小于42周,行剖宫产分娩者;(3)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病例排除标准 (1)妊娠合并肝炎,肝功能异常者;(2)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者;(3)术前48h内接受抑制宫缩药物治疗者;(4)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或胎盘粘连需行人工剥离者;(4)不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者。符合其中1项即排除。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12月本院符合条件病例共300例,随机分为3组:益母草组,益母草+缩宫素组,缩宫素组,每组100例。3组间产妇年龄、孕周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具有可比性。 药品 益母草注射液:lmL(20mg),成都市时代药物制剂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448)。缩宫素注射液:10 U,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5281)。 治疗方法 益母草组 术中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2mL益母草注射液,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1mL,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益母草+缩宫素组 术中加用缩宫素10U宫体注射,益母草用法同益母草组。 缩宫素组 胎儿娩出后,即予子宫体注射缩宫素10U,术后2h臀部肌内注射缩宫素10U,以后每12h肌内注射1次,共注射8次。 观察指标 产后出血量测定 出血量测量方法采用称重法,术中破膜后,吸净羊水,胎儿娩出后,改用干纱布蘸吸手术野中出血,直至子宫全层缝合完毕,将此阶段所有蘸血的纱布称重,术毕按压子宫后会阴垫称重,将称重的纱布和会阴垫相加,得出手术中出血量(血液密度: /mL)。手术后产妇臀下继续铺会阴垫,及时更换并称重,记录术后每日出血量。 子宫复旧情况 术后每日早上8时测量宫高,测量前嘱产妇排空小便,按摩宫体使子宫变硬后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垂直向上至子宫底的高度,记录数据。 开奶时间观察 每天由母婴同室的责任护士下病房,督促早吸吮、频吸吮和指导正确的哺乳技巧,以产妇产后乳汁分泌足够婴儿哺食,不需要补加代乳品为乳足;以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或无乳汁分泌,需人工补加代乳品为缺乳。观察术后第2天乳汁分泌情况,统计有乳汁分泌的人数及泌乳率;观察第3天和第5天乳足及缺乳情况,统计乳足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2 结果 3组产后出血量比较 表1结果表明,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益母草组和缩宫素组(P<或P<),说明益母草和缩宫素在控制术中出血量方面有协同作用。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的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提示术后肌注益母草注射液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优于肌注缩宫素,但未见两药对产后出血量的控制有协同作用(益母草+缩宫素组与益母草组比较,P>)。 3组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表2结果表明,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尤其在第3、5、7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但益母草组与益母草+缩宫素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3组开奶时间比较 表3结果表明,益母草组开奶时间有提早的趋势,术后第3、5天乳足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P<或P<)。表1 3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比较(略)Table 1 Comparison of bleeding amount during and af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three groups统计方法:u检验;①P<,与缩宫素组比较;②P<,与益母草组比较表2 术后子宫高度比较(略)Table 2 Comparison of uterine height after cesarean section统计方法:u检验;①P<,与缩宫素组比较表3 3组开奶时间的比较(略)Table 3 Comparison of time for lactation in the three groups统计方法:χ2检验;①P<,②P<,与缩宫素组比较3 讨论目前,产后出血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对产妇危害严重,处理不及时,危及生命,或导致远期并发症,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2〕。在产后出血的四大病因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发生率为50%~70%,约占产后出血的2/3,因此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加强子宫收缩力,常用药物有缩宫素、麦角新碱和前列腺素类。目前缩宫药物最常用的是缩宫素,其有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3〕,因此,寻找高效、便捷、安全的促宫缩药是产科医生的期盼。益母草治疗产后出血已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具有"活血破血,调经解毒"作用,治"胎漏难产,胎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4〕。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5〕,益母草注射液可兴奋离体、在体动物与人体子宫,促进子宫肌肉收缩。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术中益母草+缩宫素组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益母草组(P<),提示缩宫素与益母草联合应用,有促子宫收缩止血作用。益母草作用迟缓,根据徐爱群等〔6〕试验,益母草注射液宫壁注射后引起宫缩的时间为(±)min,长于缩宫素组(±)min,直接宫壁注射益母草注射液后约2min,引起全子宫收缩。然而缩宫素作用时间较短,半衰期1~6min,益母草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半衰期6h,当缩宫素作用减退时,益母草发挥作用,因此整个手术过程中止血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益母草或缩宫素。单用益母草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其他两组,笔者认为其原因与上述文献一致,因为益母草的迟缓作用,子宫收缩延迟,该药导致术中出血量多于益母草+缩宫素组(P<),出血量也稍多于单用缩宫素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术后各时间段益母草+缩宫素组、益母草组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说明益母草注射液不仅能够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而且能长时而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方面,益母草组的疗效优于缩宫素组(P<),表明子宫复旧良好,进一步证实益母草注射液在减少恶露,促使子宫复旧和产后恢复方面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良好的子宫复旧可促使产妇早日开奶,开奶又有利于子宫复旧。本研究表明,益母草组与缩宫素组比较,益母草组在第3天及第5天乳足人数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益母草可使产妇开奶提早,乳量增多。缩宫素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益母草有效成分为生物碱,与缩宫素作用机理不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由于益母草在术中起效慢,不能及时起到促宫缩作用,需使用缩宫素。而缩宫素作用时间短,半衰期静脉应用时为1~6min,肌注时为30~60min,本试验每12h给药1次时间过长,若要提高缩宫素疗效,可能需增加使用次数。但当受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也不能再继续引起子宫收缩,临床研究发现,缩宫素使用超过40U,继续使用则促进子宫收缩的效果不明显〔7〕。而益母草作用时间长,半衰期约6h,维持子宫收缩时间长于缩宫素,在本研究中也发现其促宫缩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在术后较长时间内维持宫缩效果较好,所以将益母草与缩宫素联合使用,可使子宫收缩时间明显延长,两者协同互补,可作为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首选方案。【参考文献】〔1〕陈济民.益母草研究概况〔J〕.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4):296.〔2〕俞霭峰.妇产科内分泌学(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2.〔3〕Balki M,Ronayne M,Davies S,et al.Minimum oxytocin dose requirement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for labor arrest〔J〕.Obstetr Gyne,2006,107:45.〔4〕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57-158.〔5〕郭鹏,高颖,张静泽,等.益母草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1):83.〔6〕徐爱群,曾蔚越,吴大蓉,等.益母草注射液缩宫止血疗效初步观察〔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7,3(2):88.〔7〕李丽春,屈军.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6):62.

中药学知母论文

中药学书上有啊。麻黄与桂枝;羌活与独活;红花与桃仁;前胡与杏仁;藿香与砂仁。等等

题目:知母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知母,为治疗胃、肾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具体在现代医疗应用和中药传承文书记载中可以论证。主要内容:药物简介 知母,别名:连母、水须、穿地龙;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Liliaceae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主 产于河北、山西、内蒙、陕西及东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其药材性状: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其化学成分:含知母皂甙(timosaponin)A I、AⅡ、AⅢ、A1V、B I、B lI,并含芒果甙(mangiferin)、异芒果甙、胆碱、烟酸、泛酸等;性昧归经:性寒,味苦、甘;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阴虚肠。二、知母目前的主要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知母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用于急性肺部感染 用知母、石膏、连翘、大青叶、大黄、丹皮研制而成知石清解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急性肺部感染疾患。研究结果表明该针剂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副流感病毒成明显抑制作用,对金葡萄球菌与白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变形、伤寒、副伤寒、舒氏痢疾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能全面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双向调节该单核巨噬细胞活性。4、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5、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知母的其他临床应用治疗小育症 常与车前子、泽兰、丹皮、牛膝、泽泻、益母草、地龙等配伍组成复方使用,治疗死精、少精、精子活力不足及精液不液化等不育症。治疗惊厥、癫痫 与草果、厚朴、黄芩、半夏等配伍。其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股骨头坏死等风湿性疾病 多与桂枝、芍药等配伍。治疗口腔溃疡及咽喉肿痛 常与地黄、玄参、板蓝根、等配伍。治疗更年期综合症 常与鳖甲、熟地黄、山药、秩苓、牡丹皮、泽泻等配伍。 四、临床应用的文献记载1、《本草新编》“知母,味苦、辛,气大寒,沉而降,阴也,无毒。入足少阴、阳明,又入手太阴。最善泻胃、肾二经之火,解渴止热,亦治久疟。此物只可暂用,而不可久服。丹溪加入六味丸中,亦教人暂服,以泻肾中浮游之火,非教人长服也。黄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也。黄柏清肾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泻肾中之热,而亦泻胃中之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岂止入于气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药不必兼用。 ”《重庆堂随笔》“知母,清肺胃气分之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然仲圣云,胃气生热,其阳则绝。盖胃热太盛,则阴不足以和阳,津液渐干,而成枯燥不能杀谷之病,其阳则绝者,即津液涸竭也,清其热,俾阳不绝,则救津液之药,虽谓之补阳也可。乃后人以为寒凉之品,非胃家所喜,谆谆戒勿轻用,辄从事于香燥温补之药者何哉! ”《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药品化义》“知母与黄柏并用,非为降火,实能助水;与贝母同行,非为清痰,专为滋阴。治疗慢性肾病引起的蛋白尿与黄柏、地黄、水蛭、益母草、车前子、红藤、桂枝等配伍。”《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本草通玄》“知母苦寒,气味俱厚,沉而下降,为肾经本药。兼能清肺者,为其肃清龙雷,勿使僭上,则手太阴无销烁之虞也。泻有余之相火,理消渴之烦蒸,凡止咳安胎,莫非清火之用。多服令人泄泻,亦令人减食,此惟实火燔灼者,方可暂用。若施之于虚损之人,如水益深矣。盖苦寒之味,行天地肃杀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 ”《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参考文献:1、冬英、谢崇源.韦襄歧知母的研究进展.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16(4):93052、李根林,巴艳,周卫知母善疗水肿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2):53-543、范淑惠.戴双明,李同新知石清解针荆治疗风湿肺热病20例陕西中医.1994.15(4):159-160.4、李忌,李明抗氧化剂知母宁对阿霉素毒性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癌变、畸变、突变.1995.7(4):217.2】85、吴议星,董平男育汤治疗精子减少不育症82例四川巾医.1994.7:31-32.6、何耀荣治死精方期南中医杂志社.1995.11(3):387、乔富渠屎白消陕西中医.1994,15(10):4578、贺娟,赵明瑞,王洪圈,等草果知母汤抗癞痛模型的药效学实验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2);37-389、曼凤蓖知母鳖甲六味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体会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2):2510、白世庆、刘艳红,知母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67

zhī mǔ

Anemarrhena hodeloide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rhizoma anemarrhenae [朗道汉英字典]

anemarrhen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mon anemarrhena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知母为中药名,见《神农本草经》[1]。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Rhizoma Anemarrhen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mon anemarrhena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地参、羊胡子根、穿地龙[1]。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的根茎[1]。

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2]。

知母主产河北、山西[1]。

知母株高60120cm。根茎肥厚,横生,残留黄褐色纤维状旧叶残基,下部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线形,花茎直立,不分枝,黄白色或淡紫色。蒴果长圆形,种子黑色,长三棱形。花期5月至8月。果期8月至9月。

知母生于向阳山坡、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带,喜温暖,耐寒、耐旱,生长期不宜过多浇水。根茎易腐烂。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坡、丘陵、地边、路旁等零星地均可种植。宜选向阳、排水良好、疏松的腐殖质壤土和砂壤土栽培。

用种子和分根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春播4月初,秋播在10月底至11月初,次年4月出苗,秋播出苗较整齐。条播行距25cm,覆土2cm,播种量每公顷。分根繁殖。按2530cm行距开68cm深沟。按株距1520cm栽种,覆土压紧浇水苗期需进行松土除草。按15cm株距定苗,生长期适当追肥。

知母的病虫害有黑粉病,蛴螬。直播者3年收获,分根繁殖者2年收获。趁鲜剥去外皮,用硫磺熏34小时,切片晒干或烘干为光知母,也叫知母肉。每公顷可收干货3t。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苦,寒[1]。入肺、胃、肾经[1]。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1]。治热病高热,烦燥口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1]。

知母为眼科常用清热泻火药,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

(1)用于眼丹、眼痈伴见高热、烦渴、脉洪大等。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用于阴虚火旺所致多种内外障眼病,如暴盲,绿风内障、混睛障等。知母能滋阴润燥,清泻虚火。常与黄柏配伍,如知柏地黄丸。

(3)用于消渴以及消渴所致视网膜病变及晶珠混浊等目病。常配伍天花粉、麦冬、玉米须等。

煎服:6~12g[1]。

知母含多种知母皂苷(Timosaponin),还含芒果苷、异芒果苷、鞣酸等[1]。又含菝葜皂苷元、马尔可皂苷元、薯蓣皂苷元、宝藿苷、淫羊藿苷、知母属皂苷Ⅰ~Ⅳ等[1]。

知母根茎含知母多糖A~D、顺扁柏树脂酚、咕吨酮C糖苷、β谷甾醇、烟酸等[1]。

知母浸膏对兔有解热作用,煎剂在体外对葡萄球菌,痢疾、伤寒、大肠等杆菌和常见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1]。

知母提取物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1]。

知母水提取物对兔和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1]。

知母能保护机体肾上腺皮质免受外源性皮质激素的抑制[1]。

知母对动物肾上腺素能和胆堿能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也可抑制Na+,K+ATP酶活性,拮抗地塞米松对兔血浆激素的影响,抗血小板聚集,还可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等[1]。

知母

Zhimu

ANEMARRHENAE RHIZOMA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h。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1)取本品粉末,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芒果苷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一水(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粉末,加30%丙酮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滚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不得过(附录ⅨH第一法)。

不得过(附录ⅨK)。

不得过(附录ⅨK)。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冰醋酸水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8nm。理论板数按芒果苷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芒果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稀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于。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水(25:75)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知母皂苷BH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0%丙酮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400W,频率4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ul、10μl,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于。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去毛屑。

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色,可见少量残存的黄棕色叶基纤维和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切面黄白色至黄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同药材,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于,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于。

取知每片,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本品形如知母片,色黄或微带焦斑。味微咸。

45H76O19)不得少于。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6~12g。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论文中草药学名

智能中草药大全 软件名称:智能中草药大全最新版本:更新日期:2004年6月7日软件大小:23018KB软件语言:简体中文应用平台:Win9X、WinNT、WinME、Win2K、WinXP、授权形式:免费软件软件类型:行业软件软件网址:版权所有:蒋彬联系作者:下载链接:、界面预览:软件详细说明:本系统囊括了各味药材的名称、图片(部分)、主治、功用、性味、归经、用法、宜忌及临床心得等内容,按药品功效进行分类,并且随意输入关键字可进行查询并支持 拼音码(如:查找具有感冒的所有中草药,只需输入“感冒”二字)。该系统已集600种中草药。更重要的是:提供免费注册。

1、人参、人发、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干漆、广白、广角、广丹、大黄、大戟、大枣、大蒜、大蓟、小蓟、小麦、小蘖、山丹、山茶; 2、山奈、山香、山枣、山栀、山姜、山药、山楂、川羌、川军、川连、川朴、川乌、川柏、川谷、川断、川椒、川贝、川芎、马兰、马辛、马菜、马莲、马宝、马勃; 3、马蔺、卫茅、子苓、天冬、天虫、天龙、天雄、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莲、木香、木通、木贼、木豆、木笔、木蓝、牙皂、瓦松、瓦韦、贝子、贝母; 4、贝齿、牛至、牛黄、牛膝、牛蒡、见愁、手参、毛鸡、毛茛、毛姜、升麻、升登、丹砂、丹皮、丹参、乌茜、乌韭、乌药、乌头、乌桕、乌梅、方海、六曲、文元; 5、文蛤、仁杞、双花、双皮、水花、水萍、水韭、水莽、水蛭、巴豆、玉桂、玉竹、玉金、甘松、甘草、甘遂、艾叶、艾片、艾蒿、石韦、石耳、石灰、石斛、石膏; 6、石榴、石燕、石竹、石蜜、龙胆、龙齿、龙骨、龙葵、龙脑、龙眼、归尾、田螺、申姜、生地、生姜、生军、仙茅、及巳、片苓、白及、白芨、白求、白术、白芍; 7、白芷、白英、白矾、白果、白前、白丑、白参、白苏、白降、白蜜、白蔻、白蔹、白微、玄参、半夏、地龙、地黄、地椒、地榆、地笋、地锦、杞子、朴硝、芒硝; 8、朴硝、西瓜、西羌、列当、百合、百部、当归、当药、中草、曲莲、肉桂、肉果、朱砂、向前、竹叶、竹苓、竹沥、竹菇、竹黄、血余、血蝎、全蝎、全参、全草; 9、合欢、合萌、守宫、冰片、决明、米仁、羊角、羊乳、羊蹄、灯草、防己、防风、红花、红根、红粉、红参、红糖、红藤、红升、豆豉、麦冬、麦芽、赤芍、赤药; 10、赤箭、芫花、芫荽、苁蓉、砂仁、花椒、芥子、苍术、芜荑、芹菜、芡实、芦荟、芦根、芦丁、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杠板、杜仲、杜衡、杜松、辰砂、园参; 11、旱芹、旱莲、岗松、岗梅、牡蛎、杜桂、皂角、佛手、佛片、条苓、龟甲、龟板、忘忧、辛夷、良姜、谷芽、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沙棘、沉香、没药、诃子; 12、没石、陆英、灵芝、鸡头、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果、青蒿、青黛、苦木、苦参、苦菜、苦酒、茄根、苡仁、茅莓、茅根、枇杷、松节、松音、松脂; 13、松塔、松醇、郁金、虎仗、虎刺、虎骨、果导、昆布、岩陀、知母、侧柏、乳香、灸草、佩兰、狗宝、狗脊、迭达、夜合、京墨、官桂、空青、卷柏、卷丹、油葱; 14、法夏、泽兰、泽泻、泡参、降香、饴糖、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荜拔、草乌、草果、茶油、茵陈、茯苓、茯神、荠菜、荠草、莎草、莽草、药芹、茴香; 15、胡桃、胡椒、南星、南藤、枯矾、枯草、枯苓、柳叶、柳芽、柳枝、枳壳、枳实、桅子、枸杞、柿蒂、柿霜、厚朴、砂仁、砂糖、砒石、砒霜、轻粉、虻虫、胎盘; 16、将军、钩藤、钩吻、香附、香橼、香嵩、香茹、香薷、重楼、胆木、胆矾、胆星、脉通、独活、信石、鬼珠、鬼白、鬼刺、鬼针、食盐、炮姜、姜黄、姜汁、姜皮; 17、前胡、首乌、洪连、扁豆、扁蓄、扁蕾、神曲、蚤休、贯众、贯仲、秦艽、秦皮、莲子、莲肉、莲房、莲芯、莲须、莪术、荷叶、荷蒂、荷梗、桂心、桂枝、荸荠; 18、莎草、恶实、桔梗、桃仁、桃汁、盐蛇、柴胡、崖香、党参、蚌花、铁屑、铝丹、蚕砂、射干、豹骨、狼毒、拳参、益智、海马、海龙、海芋、海藻、海蛰、浮石; 19、浮萍、通天、通草、桑叶、桑枝、桑皮、桑椹、黄芩、黄芪、黄连、黄栌、黄柏、黄精、黄藤、黄丹、黄独、黄杞、黄宣、黄蜡、黄蘖、菱角、菖蒲、菊苣、菊花; 20、营实、萝卜、菘蓝、梅花、梅仁、梅片、雪胆、常山、野姜、野艾、野菊、野菱、蛇肉、蛇蜕、蛇莓、蚯蚓、银杏、银耳、银花、银翘、猪苓、兜铃、麻油、麻黄; 21、麻仁、鹿角、鹿茸、商陆、商枝、续断、绥草、缘豆、琥珀、斑蛰、斑蟊、葫芦、葱白、葛根、葛花、扁蓄、落葵、栗壳、硫磺、雄黄、喜树、椒目、棕板、掌参; 22、紫苏、紫萍、紫芝、紫草、紫苑、紫株、紫绀、紫葳、蛤壳、蛤蚧、黑丑、黑锡、黑钻、黑菜、锁阳、象贝、奥尕、猴头、滑石、寒水、童便、犀角、蒺藜、蒲黄; 23、蒲芹、椿皮、槐米、槐实、槐花、槐角、硼砂、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蜡、蜂蜜、腰黄、锦纹、腹皮、榧子、槟榔、酸浆、酸模、碱花、磁石、豆姜、蝉衣; 24、熊胆、蝉蜕、辣蓼、赭石、蕤仁、蕲蛇、樟脑、稻芽、僵蚕、蝼蛄、鲤鱼、熟地、漏芦、鹤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白、橘皮、橘红、橘核、燕窝、靛蓝、糙苏。

何首乌:有乌须发作用.王不留行:行气作用强.淫羊藿:有促进性功能作用.蜈蚣:游走性较强.

1、薄荷:

刚采摘的薄荷叶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有夜间盗汗、烦躁不安、皮肤瘙痒、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2、蒲公英:

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及催乳作用。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解腹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样,可生吃、炒食、做汤,还可焯水后凉拌。但脸色苍白、无力怕冷、受风易感冒及脾胃虚弱者最好不要吃。

3、马齿苋: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其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晒制成干菜。马齿苋可以用来炒鸡蛋,还可凉拌。但其含草酸较多,烹调前最好焯水。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受凉易腹泻的人及孕妇忌食。

4、穿心莲:

穿心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毒蛇咬伤等。穿心莲能够清热解毒,凉拌吃更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但穿心莲性凉,体虚、容易腹泻和体寒的人应少吃。

5、车前草:

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及平车前的全株,味甘,性寒。具有利尿、清热、明目、祛痰的功效。幼株可食用,4~5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这四种中草药可以当菜吃 有清热解毒等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长在路边的中草药 竟然有神奇功效

中药学论文甘草

甘草不但有补脾、润肺、解毒、缓急作用,而且可以制人体发胖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药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结合本学院近几年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采取的措施,从毕业论文选题和内容方面,分析了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指出实验研究型论文质量较高,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及综述性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题不当、开题报告内容笼统、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文本不规范和答辩时间匆促,提出了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 中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校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毕业生八九百人,为了适应就业的新形势,学校将毕业实习时间从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即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的3月底,4月份结束实习,写论文并进行答辩。为了保证论文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实习实践机会,学校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及合作单位,并为毕业实习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流程。在毕业实习前,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印发实习手册,还为每个校外实习的学生配备了论文指导校内导师(也称二导),论文质量比以前有所规范和提高。然而从近两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和内容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

一、毕业论文现状

学校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必须写论文,一人一题,不能只写综述。对2010届和2011届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发现,实验研究型论文占,课题主要来源于老师或实习单位,分别为和。实习单位主要是本校内各个教研室、药检所、研究所和部分大型药企。实验研究型论文普遍质量较好,抄袭现象少,内容跟专业密切结合,学生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工作量较大。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占,大部分为学生自己选题及跟指导老师共同选题,实习单位主要是医院药房、医药公司、部分药厂和药店等,内容主要包括药厂生产工艺分析、医院药品处方分析、中药质量管理、药品经营或销售、调查报告等,仍然有的论文属于文献综述,其他类型占。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和综述型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承认论文结论意义不大,只是应付。下面重点分析该部分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科研、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好题是完成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到毕业论文研究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大部分学生对如何选题、什么是与专业相符的毕业论文内容根本不了解。部分校外实习单位缺乏有经验的毕业论文指导人员,没有办法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做出指导。有些学生平时对一些问题没有思考、钻研,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随意选一些验证性、总结性或概况性的题目,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来完成。如:“中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某类疾病中药处方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分析”等。部分选题题目不够严谨、精炼,没有内容支撑,如“OTC类成人感冒药物的使用状况分析”;部分选题与专业相关性相差太远,如“药品营销计划”、“某类药物销售手段分析”等;一些选题内容太简单,工作量不饱满,如“药店计量工具调查与分析”,只分析了三四种计量工具。

2.开题报告内容笼统,不符合要求。确定选题后,学生应进行开题工作准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并形成开题报告。许多学生随意选个题目,不了解课题研究目的,不知道怎样利用实习单位的条件,结合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或数据,即使有资料,也不懂得要分析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部分开题报告选题依据不够翔实,研究内容简单,研究方案只是查阅文献或调查问卷;有些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和题目、目的不相符;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连基本的查资料都不会,对选题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缺少分析,参考文献太少、引用的文献太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技巧,开题报告语句不通畅,表述不清;有些研究方案过于详细,连实验结果和具体实验数据都写好了,说明开题报告是抄袭文献或是在论文完成后写的,不真实。个别指导老师也存在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的现象,在开题报告审核具体意见中,或空白,或过于简单。

3.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一些实习单位,如医院药房或药店,每年都要接收4到8名学生实习,指导老师没有那么多题目给学生,论文内容重复、简单,甚至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学生原创论文的比重逐年下降,很多学生上网搜索了同主题的文章,然后复制、粘贴、整理后就形成了一篇所谓的论文,甚至连图表都是整体复制,没有修改。由于学校规定不能写综述,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得到的数据资料有限,很多论文的数据只有两三个表,且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其余分析内容都是抄袭文献或书籍。如“某某病临床常用中成药分析”或“治疗某某病中药处方分析”,学生只是统计了病患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或某个药物的出现频率,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不能对处方进行深入或有针对性的分析,又不了解病症病因,论文得不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例如不同类型处方单味药出现频率最大的是甘草,因为甘草是各种处方中的调和药,这个结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保健品公司或药店实习的很多学生,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收集数据,论文多数写调查报告,但调查问卷设计简单、不科学,收集的范围和份数也不足,甚至出现伪造数据的情况,为了凑够论文字数,结果分析部分的内容多是抄袭文献,往往出现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及结论不相关的情况。

4.论文文本不规范。论文摘要一般应说明主要研究什么问题,通过何种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研究结论等研究内容,但有些学生的论文摘要,200~300字中,大约有一半用在情况说明、写作意义上,没能反映论文中心内容。说明学生缺少相关写作训练,不了解科技论文写作要求。部分论文存在数据来源注明不规范、图表数据来源、表题文字说明等内容不统一的问题;有些图表缺少编号或缺少表题、图题,有些图中曲线没有标注单位;少数论文题目与论文内容不一致,论文中普遍存在错别字现象。   5.论文答辩时间匆促,存在形式主义。组织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教师可全面检查学生的论文质量,使学生全面回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指出论文的成效与不足,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10届和11届学生的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有必要,且基本达到交流和完善论文的目的。学生普遍承认论文答辩的作用在于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增长学生见识,少数同学认为论文答辩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30%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无太大必要性或完全无必要。的同学认为没有达到论文交流目的,承认论文答辩是形式主义的有9%。原因在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工作量很大,每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五六十名学生的`答辩任务,每个学生答辩时间过短,非常匆忙,影响整体答辩效果,也影响了实习成绩的客观评价,部分认真准备的学生来不及充分展示其论文结果。最后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答辩,给学生造成毕业论文可以应付的印象。

三、改革设想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几年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1.实习前开展选题讲座和相应的培训。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时间提早,很多学生提前和单位签订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提前让毕业生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只是应付,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有必要在大三期末及大四实习前,进行多种形式的讲座及选题培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论文抄袭、造假是很严重的错误。必须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论文内容才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

2.改革毕业论文选题制度,提供课题选择范围。中药学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单位主要有:药品研发或生产单位、中药材、药品或保健品市场推销、销售单位、医院药房、药品注册及管理单位等。部分实习单位缺乏毕业实习指导人员,也没有那么多课题供学生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全部学生写实验型或研究型论文,势必加重学生抄袭、剽窃现象。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和课题选择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实习单位可以有哪些选题方向,在实习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或数据。同时要允许学生根据不同单位实习岗位的实际,写不同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应该允许学生写实习报告,其选题能运用本专业知识,结合实习岗位实际,分析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不是弄虚作假,这一点非常重要。

3.设立奖惩机制,提高教师责任心。个别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有些硕士研究生导师,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全部交给研究生来做,由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限,不能给学生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及时的答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可通过奖惩机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其责任心,同时要建立毕业论文工作评比表彰制度,表彰论文优秀的学生,也表彰负责任的指导老师。

4.重视论文答辩环节,杜绝弄虚作假行为。针对学生人数太多的问题,建议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参加答辩,优秀论文或实验性论文进行答辩,其他论文随机抽选三分之一,使答辩时间充足,不走过场。答辩要严格把关,不允许不合格论文蒙混过关,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明显抄袭、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答辩不通过的允许进行二次、三次答辩(就像补考)。答辩小组要及时公布答辩成绩或结果。

5.规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尽管学校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但流程太繁琐,表格太多,执行时又不够严谨和规范,缺乏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建议学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并对学生自己选择的实习单位进行遴选,不符合带教资质的单位不批准学生去实习。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校内老师多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实验,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甘草又称蜜草,被誉为“国老”是我国传统的药材, “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并且被东西方人共同青睐。药材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者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正如它的名字,它的味道是甘甜的,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它可是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甜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80~300倍,甜如蜜。 【生长地区】我国应用甘草历史悠久。由于历代帝王建都中原,所以使常用的甘草资源耗用已久,原主产甘草的山西、陕西、山东及东北三省,现已绝迹或分布甚少,目前能提供野生商品药材的省区仅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的榆林地区等地。在春秋二季采挖后入药。 【形态】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七月开花,色紫而美花后结荚,有籽如豆,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但是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不同。 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其一般规律可总结为∶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热证、实证需清热时要使用生甘草,虚寒证需补益时则使用炙甘草。 【临床应用】甘草在临床上有生、炙两个炮制品种。将甘草干燥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饮片,供入药者称生甘草。将生甘草饮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供入药者,称炙甘草或蜜炙甘草。甘草内服常用量为3~9克,但作主药使用时用量为10~30克。其用量大小取决于:大量30克以上缓急止痛并能解毒,中量6~10克益气补中,小量3~6克调和药性。 【化学成分】甘草酸、黄酮类、氨基酸、生物碱、多糖等。 【使用禁忌】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在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及甘草与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属于配伍禁忌,不宜同用。 【配伍药方】 1. 治心气不足:炙甘草、生地黄、麦冬、党参、桂枝、阿胶。出自《伤寒论》 2. 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出自《伤寒论》桔梗汤 3.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4.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出自《局方》四君子汤 5. 治肺热喉痛,有痰热者:甘草(炒)6克,桔梗3克(米泔浸一夜)。每服15克,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6. 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白芍药、炙甘草各12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7. 治百药毒方:生甘草6克,生锉。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停冷。每服半盏,细细饮之,未效更服。出自《圣济总录》 8. 治畜禽水产慢性腹泻肠炎: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出自《山东华萌》华萌乐舒 此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整理归纳,欢迎留言评论!

甘草: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功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应用:1.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与脾气虚弱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2.用于痰多咳嗽.3.用于脘腹及四肢孪急作痛.4.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能缓和烈性或减轻毒副作用,又可调和脾胃。5.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事物中毒等.能清热解毒.用法用量:煎服,3-10克.清热宜升用,补中缓急宜炙用.====西医研究:甘草根和根茎含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尚含多种黄酮成分。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比较显著.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黏膜。甘草浸膏和甘草甜素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以上是中药学对甘草的注解,不知是否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中药学益母草论文
  • 益母草药学论文
  • 中药学知母论文
  • 论文中草药学名
  • 中药学论文甘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