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韩榕医学论文

韩榕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韩榕医学论文

1. Yue Ming (岳明),Li Yuan,Wang Xun-ling,1999. Effects of enhanced ultraviolet-B radiation on plant nutrients,decomposition and leaf quality of spring wheat under field conditions,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40: 187-196.(SCI收录)2. Ming Yue (岳明),Linjing Zhang,Fengxue Gu,Xiaoling Pan,and Guifang Zhao. 2003,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lant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and soil factors. Proc. SPIE Vol. 4890,p. 534-540(EI收录)3. Zhi Qi,Ming Yue (岳明),Xun-Ling Wang. 2000,Laser pretreatment protects cells of broad bean from UV-B radiation damage.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B: Biology,59 (1-3): 33-37(SCI收录)4. Qi Zhi,Yue Ming(岳明),Wang Xunling. 2002,The damage repair role of he-ne laser in plant exposed to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ultraviolet-b irradiation.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75 ⑹: 680-686(SCI收录)5. Li Yuan,Yue Ming (岳明),Wang Xunling,Hu Zhide. 1999,Competition and Sensitivity of Wheat and Wild Oat Exposed to Enhanced UV-B Radiation at Different Densitie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41: 47-55.(SCI收录)6. Li Yuan,Yue Ming (岳明),Wang Xunling. 1998,Effects of enhanced ultraviolet-B radiation on crop structure,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spring whea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ield Crops Research, 57: 253-263(SCI收录)7. Yi-Ping Chen,Ming Yue (岳明),Xun-ling Wang. 2005,Influence of He-Ne laser iiradiation on seeds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nd seedlings growth of Isatis indogotica. Plant Science,168: 601-606(SCI收录)8. Han Rong,Wang Xunling,Yue Ming(岳明),Influence of He-Ne laser irradiation on the excision repair of cyclobutyl pyrimidine dimers in the wheat D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2,47⑽: 818~821(SCI收录)9. Zong-Bo Qiu,Xin-Jun Zhu,Fang-Min Li,Xiao Liu,Ming Yue (岳明).The optical effect of semiconductor laser on protecting wheat from UV-B radiation damage. Photochemical and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2007 (In press) (SCI收录)10. Xu L,Wang YL,Wang XM,Zhang LJ,Yue M (岳明),Gu FX,Pan XL,Zhao GF. 2003,Genetic structure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population in Fukang Desert,Xinjia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ACTA BOTANICA SINICA,45 ⑺: 787-794 (SCI收录)11. Chen Yi-Ping,LiuYong-Ju,Wang Xun-Ling,Ren Zhao-Yu,Yue Ming. 2005,Effect of Microwave and He-Ne Laser on Enzyme Activity and Biophoton Emission of Isatis indigotica Fort.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47 ⑺: 849-855(SCI收录)12. Li Xu,Ming Yue (岳明),Fengxue Gu,Xiaoling Pan,Guifang Zhao. 2003,Microenvironment stresses and adaptiv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 Reaumuria soongorica population. Proc. SPIE Vol. 4890,p. 937-946 (EI收录)13. Linjing Zhang,Guifang Zhao,Ming Yue (岳明),Xiaoling Pan. 2003,Genetic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associations of sacsaoul (Haloxylon ammodendron) . Proc. SPIE Vol. 4890,p. 453-460 (EI收录)14. Xumai Wang,Li Xu,Linjing Zhang,Ming Yue (岳明),Guifang Zhao,Fengxue Gu,Xiaoling Pan. 2003,Genetic structure and differention of Suaeda acuminata population 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al zone in Fukang,Xinjiang,China. Proc. SPIE Vol. 4890,p. 151-159 (EI收录)15. Li Xu,Guifang Zhao,Yiling Wang,Linjing Zhang,Ming Yue (岳明),Fengxue Gu,Xiaoling Pan. 2003,Genetic structure in popul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in the desert of Fukang,Xinjia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Proc. SPIE Vol. 4890,p. 523-533 (EI收录)16. Yiling Wang,Li Xu,Guiqin Yan,Fengxue Gu,Xiaoling Pan,Ming Yue (岳明),Guifang Zhao. 2003,Genetic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Petrosimonia sibirica subpopulations 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al zone in Fukang,Xinjiang. Proc. SPIE Vol. 4890,p. 446-452 (EI收录)17. Xun-Ling Wang,Zhi Qi,Ming Yue and Han effect of laser treatment on injured broad bean by UV-B radiation. In: Plant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ress (edited by . Tripathi,K. Kulshreshtha,M. Agrawal,. Ahmad,. Varshney,Sagar Krupa & P. Pushpangadan),IBD Co. Publishers,Lucknow18. 韩榕,王勋陵,岳明。2002,He-Ne激光对小麦DNA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切除修复的影响。科学通报,47⑹:435-43819. 岳明,1998. 陕北南部侧柏林演替时期的划分及其特征. 植物生态学报,22 ⑷:327-. 岳明,王勋陵。1998,紫外-B辐射增强对小麦和燕麦繁殖特性影响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 18⑴:68-7321. 岳明,王勋陵。1999,紫外线辐射对小麦和燕麦竞争性平衡的影响-小麦和燕麦生物量结构与冠层结构。环境科学学报,19⑸:526-531。22. 岳明,任毅,党高弟,辜天琪。1999,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生物多样性, 7⑷:263-269。23. 岳明,张林静,马凯,赵桂仿。2001, 华山新麦草濒危原因及种群繁殖对策。生态学报,21⑻:1314-132024. 岳明,王勋陵。2003,紫外线—B辐射对几种植物竞争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4⑻:1322-132625. 岳明,崔延棠,王双峰。2003,陕北黄土高原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水土保持通报,(23)1:39-4126. 岳明,张林静,党高弟,辜天琪。2002,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梯度的关系。地理科学,22⑶:349-35427. 岳明.1995,陕北黄土区森林地带侧柏种群结构及动态初探. 武汉植物学研究,13⑶:231-. 岳明.1997,陕北南部侧柏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武汉植物学研究,16⑴:47-. 岳明.1998,秦岭及黄土区辽东栎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西北植物学报,18⑴:124-. 岳明,周虹霞.1997,太白山北坡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特征. 云南植物学研究,19⑵:171-. 岳明,党高弟,雍立军。1999,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基本特征。武汉植物学研究, 17⑴:22-28。32. 岳明,任毅,党高弟,辜天琪。2000,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及其与邻近地区的比较。武汉植物学研究,18 ⑸: . 岳明,辜天琪,任毅,党高弟。2001,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短柄枹栎林初步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1⑴:. 岳明. 2000,秦岭中低山地区生态重建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陕西环境。7⑴:48-5135. 张林静, 岳明,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赵桂仿。2003,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地理科学, 23⑶:329-33436. 齐智,岳明,王勋陵。2002,激光对蚕豆幼苗紫外线—B伤害的修复。中国激光,29⑴:91-9437. 朱志诚,岳明。2001,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草地群落地带性特征。中国草地, 23⑶:58-6338. 张林静,岳明,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赵桂仿。2002,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析,生态学报,22⑹:969-97339. 张林静,岳明等,顾峰雪,张远东,潘晓玲,赵桂仿。2002,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应用生态学报,13⑹: 658-66240. 张林静,岳明,赵桂仿,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2002,不同生态位计测方法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上的应用。生态学杂志,21⑷:71-7541. 齐智,岳明,王勋陵。激光预处理可保护蚕豆细胞免受UV-B辐射的伤害。西北植物学报,2000,20⑹:1056-1062。42. 相辉,岳明。2001,陕北黄土高原森林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西北植物学报,21⑷:726-73143. 张林静,岳明,赵桂仿,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2002,新疆阜康地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测度指标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2⑵:350-35844. 韩榕,岳明,王勋陵。2002,He-Ne激光对小麦幼苗增强UV-B辐射损伤的修复效应。西北植物学报,22⑵:236-26945. 薛慧君,岳明,王亚洲。2004,CO2激光对大叶龙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中草药, 35⑶:324-32646. 薛慧君,岳明。2004,增强的UV-B辐射对陆地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 24⑹:1131-113747. 朱志诚,贾东林,岳明。茭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中国草地,1997,3:7-. 赵景波,岳应利,岳明。秦岭及黄土高原栎林孢粉组合研究,地理科学,1997,17⑷:303-30949. 韩榕,王勋陵,岳明,齐智。He-Ne激光对小麦幼苗增强的UV-B辐射损伤修复的影响。光子学报,2001,30⑽:1182-118750. 韩榕,王勋陵,岳明。2002,He-Ne激光对小麦DNA UV-B损伤修复的影响, 中国激光,29⑼:859-86351. 韩榕,王勋陵,岳明,齐智。2002,增强UV-B辐射对小麦体细胞分裂的影响,遗传学报,29⑹:537~54152. 韩榕,王勋陵,岳明。2002,He-Ne激光对增强UV-B辐射损伤小麦DNA非按期合成的影响,作物学报,29⑷:640-64453. 薛慧君,王勋陵,岳明。2003,补充紫外-B对反枝苋的形态、生理及异速生长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3⑸:783—78754. 徐莉,王丽,岳明等,2003,新疆阜康荒漠红砂种群构件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7⑹:742-74855. 阎桂琴,赵桂仿,胡正海,岳明。秦岭太白红杉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1,12⑹:824-82856. 李亚敏,岳明。2005,补充UV-B辐射对浙贝母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 25⑷:740-74457. 陈育平,王军,王勋陵,邹志荣,岳明。2005,增强UV-B辐射与CO2浓度倍增复合作用对冬季大棚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 25⑶:525-53058. 苏建文,岳明,王永军。2006,太白山桦林的林隙特征的研究,环境与应用生物学报,12⑵:195-19959. 李方民,陈怡平,王勋陵,岳明。2006, CO2浓度倍增与补充UV-B辐射对冬季大棚番茄幼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7⑴:71-7460. 何金玉,王勋陵,岳明。2006,CO2激光热效应对小麦UV-B损伤的防护作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5⑶:570-57561. 李方民,陆治国,王勋陵,岳明。2006,CO2激光预处理对UV-B辐射引起的小麦幼苗脂质过氧化伤害的防护作用,光子学报,35⑷:561-56462. 朱新军,钱增强,王英利,王勋陵,岳明。2006,He-Ne激光处理不同时期蚕豆幼苗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激光生物学报,15⑹:551-55663. 田向军,刘晓,邱宗波,岳明.2007,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叶片黄酮类化合物日变化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7⑶:516-52164. 邱宗波,朱新军,李方民,刘晓,岳明。2007,半导体激光防护小麦幼苗UV-B辐射损伤的作用,中国激光,34⑻:1163-1168

陈榕医学杂志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杨玉榕医学论文题目

苏东宁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工会主席,中医副主任医师,安阳市中医学会理事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胃肠、肝胆疾病和泌尿系结石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刘恒军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一科主任,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河南省血液病学会会员医生简介:北京军医学校毕业,从医30余年,进修学习血液内科专业。内科知识全面,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对急、慢性白血病、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治有较深的造诣。 徐红英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一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安阳市血液病学会常委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从事血液病诊疗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进修,擅长诊治血液内科疑难病症,对白血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紫癜等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有较高的水平。郭素清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气肿、肺心病、肺栓塞、难治性胸水、肺动脉高压、支气管扩张、咯血、高通道综合征等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能熟练操作呼吸机和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撰写国家级论文多篇。库现国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三科主任,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医学会肾病专业学会会员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从事医疗工作23年,曾在北京解放军301医院肾内科进修。擅长诊治各种肾病、尿路感染及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尿毒症及药物中毒的抢救方面填补了我市空白。崔新科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一科名誉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学院毕业,曾在解放军94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进修。从事消化内科诊治工作30余年,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肝炎、肝硬化、胆囊结石、胆囊炎、糖尿病等疾病有较深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杨改姣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六科副主任,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消化内科专业10余年,曾在北京301医院消化内科进修。擅长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在胃、肠镜操作及内镜下治疗息肉切除、消化道狭窄扩张术方面有深入的研究。索瑞峰 普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医急救站主任、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急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呼吸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沈新乡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呼吸内科专业20余年,曾在解放军301医院就修。擅长于各种呼吸系统疑难及危重疾病的诊治,对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仪、呼吸机临场应用有深入的研究。薛安斌 呼吸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医务科科长、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沈阳军区军区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从事呼吸内科专业30余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进修。擅长于各种呼吸系统疑难及危重疾病的诊治,对纤维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有深入的研究。李艳萍 普内科专家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曾在解放军总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进修学习,擅长诊治各种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肾脏疾病。同时在风湿及免疫病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论文8篇。司海琴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二区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安阳市心血管学会秘书长医生简介: 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阜外医院进修。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运动平板系统诊断冠心病,食道调博中止室上速,介入性治疗(安装起搏器治疗病窦、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等新项目。对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耿现仓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二区副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进修。擅长诊治诊治心血管疾病,对心律失常有较深入研究,对多例房颤病人成功实施了电复律,在救治急性心肌梗塞和顽固性心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桂玲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科1病区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武汉同济大学进修。擅长诊治诊治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有较深的研究。杨玉榕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科1病区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心血管学会安阳分会委员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16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北京市心脑血管研究所(安贞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肌病、风心病、肺栓塞、各种心率失常及重度心衰、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安装有较深研究,撰写论文多篇,著书一部。周国峰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六科主任兼介入科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医学学士,曾在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及介入治疗技术。擅长心血管疾病内科治疗及心血管、外周疾病的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较深研究。主持安装我院首例永久性起搏器,获市级科研成果一项。董丽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六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心血管学会安阳分会委员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5年,曾在北京市安贞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擅长诊治冠心病(心绞痛、心急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病、心肌病、风心病、各种心率失常、重度心衰及肺栓塞等。对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率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的安装有较深的研究,撰写论文多篇,著书一部。苏怀谦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二科名誉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心血管病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第四军医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病进修,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对顽固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及难治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登记病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刘继明 心血管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门诊部主任,心血管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1978年武汉军区军医学校毕业,从事内科临床治疗工作20余年,曾在解放军161医院进修。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失常、心衰等疾病;对糖尿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病、肾功能衰竭具有较深的研究。参与编著《实用临床疾病诊疗》1本。在省级以上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胡俊祥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内七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华西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擅长诊治脑血管疾病、癫痛、肌病、周围神经病等疾病。主持完成国家专利一项,获市级科技成果一项。吴庆周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医疗专业,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在放射性脊髓损伤研究方面获安阳市科技成果,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发表国家级论文三篇,省级论文数篇。专长于脑血管病诊治与康复,各种神经性疼痛、癫痫的治疗,准介入治疗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的治疗。李灿华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神经内科名誉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安阳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安阳市神经学会顾问医生简介:安阳卫校毕业,从医4O多年,曾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擅长诊治脑血管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疾病、血管病、肿瘤等病症,对头痛、癫痫抽搐、瘫痪等有深入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张秀 神经内科专家 职务职称: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解放军301医院神经内科进修。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技术娴熟、认真负责,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肌病、癫痫病、神经系统变性病以及其他疑难重危病症。门诊长期坐诊。侯爱中 脑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外一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安阳市危重急救学会副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沈阳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天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进修。从事脑外科工作20多年,擅长脑外伤、脑肿瘤、脑积水、脊髓肿瘤的诊治。开展了自体颅骨回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显微手术。李安明 普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外一科副主任,普外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医大第一附属医院进修,从事临床工作16年。擅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肿瘤、肝胆肿瘤、胃肠道疾病及肿瘤的手术治疗。尤其在腹部损伤、肝脾破裂的处理方面有独到之处。申书安 普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业务院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外科专业学会委员,安阳市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新1992年毕业于山东滨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医学学士,曾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修,一直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擅长甲状腺、乳腺、胃肠道良恶性肿瘤、肝胆肿瘤、胰腺、脾脏等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王克己 泌尿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外三科主任兼碎石室主任,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学习。从事泌尿外科工作十多年。擅长泌尿系肿瘤、结石、畸形、前列腺增生症及男性病、性病的诊治。张希彦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洛阳医专毕业,曾先后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和天津骨科医院进修学习。擅长骨科各类疾病诊疗、率先开展了腹主动脉阻断腰骶部肿瘤切除术、平衡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固定架及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等多项先进技术。开展了椎间盘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手术。获市科技二等奖一项。张永飞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副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1988年毕业于洛阳医学专科学校,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工作,曾在天津骨科总医院骨科进修。擅长诊治创伤、骨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等疾病。何国英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名誉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安阳分会骨科学会常务委员医生简介: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0多年,曾在北京六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擅长复合组织瓣手指再造、推板开窗髓核摘除、脊柱骨折迪克钉植入固定。股骨头置换、全关节置换及胫骨阶段替代等骨科手术。左伟 骨外科专家 职务职称:骨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1983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从事骨科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和南京军区总医院进修。擅长诊治四肢骨折,脊髓损伤、胸腹部损伤等骨科各类疾病。开展了血管神经移植、新指再植、血管神经瘤切除、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等。徐华瑞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主任,妇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擅长诊治妇产科疑难危重病症和妇科手术,尤其对新式剖宫产和腹壁横切口妇科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有较深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于合珍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副主任,妇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妇产科工作15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妇产科进修。擅长诊治月经不调、妇产肿瘤、不孕症、内分泌疾病,对难产处理、新式剖宫产术、妇科美容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姣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7篇、获科研成果一项。张雪芹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曾经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擅长诊治疑难病症,不孕症、妇科肿瘤等。对危急重症病人及难产处理、新式剖宫产、妇科各种美容整形手术、腹式及阴式子宫切除有丰富临床经验。发表国家及省级医学论文十余篇,编写论著一部,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秦素霞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进修。擅长诊治妇产科疑难危重病症和妇科手术,尤其对妇科美容手术、妇科肿瘤、不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有深入的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王爱香 妇产科专家 职务职称: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曾在北京妇产医院进修。对不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妇科肿瘤、各种难产的处理、妊高症的诊治等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各式剖宫产术、全子宫切除、卵巢肿瘤等妇产科的手术操作。王栗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儿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15年,能够熟练处理儿科疾病,在治疗危重患儿和疑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付梅生 麻醉科专家 职务职称:麻醉科主任,麻醉主治医师,安阳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学会委员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从事麻醉专业三十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对各种高难度手术的麻醉都有丰富的经验。能熟练使用各种先进设备,麻醉质量及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对各种疼痛的治疗,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的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许鸿英 麻醉科专家 职务职称:麻醉科副主任,麻醉主治医师医生简介: 新乡医学院毕业,长期从事麻醉临床工作,曾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进修。擅长静吸复合全麻、椎管内阻滞、各类神经丛阻滞、小儿及危重病人麻醉、大外伤术中急救、外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等临床工作。在各种疼痛治疗方面,特别在晚期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肖安生 五官科专家 职务职称:五官科主任,口腔主管技师医生简介: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毕业,从事口腔科治疗工作28年,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口腔内科、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治疗,开展了开放失活牙髓和人造骨植入治疗牙周病新技术,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张玲军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家床科主任,中医副主任医师,市人大代表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头痛、失眠、发热、咳嗽及心脑血管等疾病,曾在国家级医院专业进修心血管内科,对“气”的理论研究及运用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史阳明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中医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中风及中风后遗症、肝胆疾病和泌尿系结石的中医诊治,能熟练应用中医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进行辨证施治。王诗伟 中医科专家 职务职称: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安阳市中医学会会员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20年,曾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擅长心脑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中风、冠心病、胆肾结石、风湿病、癫痫、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治疗有深入研究,发表论文6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秦泳 皮肤科专家 职务职称:皮肤科名誉主任,皮肤科主任医师,安阳市皮肤、性病学会秘书长医生简介:河南省中医学院毕业。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 30余年,曾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进修。擅长各种皮肤病、性病的诊治,对顽固性皮肤瘙痒症有深入的研究,门诊长期坐诊。屠春玲 皮肤科专家 职务职称:皮肤科副主任医生简介: 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中华医学会会员、安阳市皮肤、性病学会会员。从事皮肤、性病诊断治疗工作二十余年,师从皮肤界名医王诗祺、李景林、亢河,曾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诊治手、足、体癣、尖锐湿疣、淋病、痤疮、扁平疣、寻常疣、带状疱疹、麻疹、银屑病、雀斑、神经性皮炎等病症,发表论文多篇。王梅琴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15年,能够熟练处理儿科疾病,在治疗危重患儿和疑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栗清亮 风湿科专家 职务职称:风湿关节病科主治医师医生简介:河南中医学院毕业,从事风湿骨病临床工作20余年,1987年分配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工作,跟随郭维淮主任医师、教授学习平乐郭氏正骨。曾先后到湖北洪湖中医院、桂林铁路医院学习,采用中医正骨推拿及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结合中西药物内服外敷等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颈椎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肩周炎、网球肘、滑膜炎、足跟痛等风湿骨关节病。张平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1988年参加工作,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6年,擅长诊治小儿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曾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肾科进修,对重症肾病能够进行正确诊治,发表专业论文6篇,参编专著1部。史玉彪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脑瘫疗育康复中心主任,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安阳市医学会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卫生局“3—20”工程“小儿脑瘫的早期治疗”项目负责人医生简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的研究,独创全身经络穴位按摩加捏脊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对智力低下、早期聋哑患儿有完整的诊治体系,门诊长期坐诊。马香涛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副主任,儿科主任医师,河南省心理协会会员医生简介:河南医科大学毕业,曾在青岛医学院进修。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5年,对小儿疾病的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诊治新生儿疾病、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对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治疗有较深研究。石俊英 儿科专家 职务职称:儿科主任医师医生简介:新乡医学院毕业,曾在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进修,从事儿科工作15年,能够熟练处理儿科疾病,在治疗危重患儿和疑难病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亢河 皮肤科专家 职务职称:皮肤、性病科名誉主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河南省皮肤与性病学会委员,安阳市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医生简介:河南省焦作医学专科学校毕业。从事皮肤、性病临床工作 30余年,擅长中西医诊治真菌病、湿疹皮炎、牛皮癣、斑秃、白癜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等疾病。获市科技进步奖一项,门诊长期坐诊。

细叶榕叶斑病论文

从图片看,琴叶榕应该是根部出问题了,目前还在最初阶段。图片显示花盆内很湿,造成毛细根腐烂,首先是枝干有黑斑,时间一长,就会逐步蔓延整个枝干,并导致落叶等现象。拯救方法,控水,让土壤干,浇一次的阿司匹林水溶液,促使毛细根萌发 ,适当通风透光半荫,待恢复后即可。

琴叶榕在养护的过程中,它的叶子很容易出现黑色的斑点,因为它对环境还是比较挑剔的,不过只要注意下面这五个事项的琴叶榕就能养的很好。

1、过度浇水

养护盆栽琴叶榕最害怕的就是浇水过度频繁,它原本是生长在非洲西部地区的。如果是养在户外,它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长良好,但是养在花盆里面,种在室内没有光照的地方,就不需要经常给水,一般是等土壤干透之后再浇透水。

如果你的琴叶榕养在一个有较多阳光的地方,就可以等表层的土壤干了再进行浇水,春夏季节保持土壤湿润,秋冬季节则需要控制浇水。

2、过度干旱

盆栽的琴叶榕也要定期照顾,避免过度干旱,如果长期缺水,它也很容易出现干枯掉叶的状况。

如果缺乏水分,琴叶榕的叶子就会低垂,变得非常松软,长期没有浇水,琴叶榕的叶子就容易发黄,最后变成棕色,不断掉叶。

3、光照过于充足

想要促进盆栽的琴叶榕生长更好,那每天要给予适当的散射光,但是要避免暴晒或过度阴暗,你不能将它养在完全黑暗的地方,也不能养在一个暴晒或有长时间阳光直射的地方,最好是摆放在朝东的窗台边。

盆栽的琴叶榕摆放在朝南或朝西的窗户边,都不太适合,因为阳光过于强烈,容易造成叶子干尖或干枯。

如果阳光过于充足,琴叶榕的叶子就容易发白,长棕色的斑点,你就是要及时将这些病叶剪掉,搬到阴凉的地方养护一两周。

4、过多的肥料

盆栽的琴叶榕对肥料的需求很少,每年只需要少量的肥料就能生长良好,一般只在春夏季节,适当补充肥料,而且不能施肥太频繁,一般是3~4周给一次翠姆水溶肥,浓度不能太大。

养护琴叶榕如果施肥过多,很容易造成肥伤,表现出来的状况就是新叶枯萎,叶子发黄,不断掉落。

5、过度寒冷

琴叶榕喜欢常年温暖的环境,养护的温度过低就很容易冻伤,最低养护温度要保持在七度以上,秋末天气变冷之后,就要将它搬到室内养护。

天气变冷之后,除了要保持温暖的环境,也要适当控制浇水,如果冬季浇水过多会加剧冻伤,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养护琴叶榕的时候还要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可以在周围喷雾状水,但是不要直接喷到叶片上,如果叶面有积水,很容易长黑色的斑点。

如果你不想自己养护的琴叶榕叶子上长黑斑,那一定不要直接喷水到叶片上,定期擦拭琴叶榕的叶片,避免叶片上有太多的灰尘,养护琴叶榕的位置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可能是得了白粉病。白粉病亦称粉霉病,长发生在闷热潮湿不通风的环境。症状:发生在寄主植物的叶片上,开始为小的白色斑点,为真菌菌丝,随着菌丝的生长,病斑逐渐扩大,有时可覆盖整个叶片,使多数叶片呈白色。最后叶片发黄、便黑,叶片脱落。 防治方法,可喷洒度石硫合剂或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按说明稀释到上限倍数,每7~10天一次,喷洒3~4次。

真菌感染。平时多晒晒,最好买点多菌灵混水喷几次,很快就好了

韩医学论文

如果论文内容引用率是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的话,那么肯定是会判定为抄袭。需要谨记:这种行为不仅会降低自身的信誉度,而且还会危害到学校的形象。一般学校都会这种行为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比如判定论文不合格,无法授予相对应的学位等等。

虽然学校一再对学生强调,论文不能抄袭,但还是会有人想方设法通过拼凑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那么论文中存在抄袭现象会有什么后果,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 1、学业影响 若无意图的抄袭行为,且在此之前没有违规,多数学校将会降低学生的分数或判定其不及格,甚至有必要参加关于抄袭的研讨会以及如何防止抄袭,一些学校也会给予纪律处分。如果故意复制(例如:复制粘贴文本或解释其他作者的观点而不引用资料),将会面临不能完成作业或者课程、学校会给与纪律处分,甚至可能被停学或开除,有的学校甚至会取消学生学位,而且在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仍然有效。 2、职业影响 抄袭有可能被存档,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长期影响。对于学术领域或其他以研究为基础的专业领域,抄袭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不仅影响声誉,而且会导致科研经费甚至职位的流失。例如,一位研究人员试图在韩国医学科学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存在抄袭的嫌疑。一旦被发现,研究人员将被禁止向该杂志投稿五年。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 教育 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专临床医学专业 毕业 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1 浅谈临床医学护理管理 【摘要】 临床工作是医院管理的基础。临床护理不仅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还是一个形象工作。护理工作中引入企业的5S管理法,能显著改善工作区与病房的工作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使组织更具活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在医院护理工作中推广5S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临床护理;5S管理 5S管理源自于日本的企业,目前在世界上很多企业得到了广泛推广。本论文主要探讨在临床医学护理中引入5S管理的效果。 1 临床护理5S管理的内容 5S管理是日本企业的一种独特管理 方法 ,5S是5个日文的简称,具体讲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整理(1S) 整理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地、果断地处理掉,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及时倒掉垃圾,长期不用的物品放仓库。目的是腾出空间,活用空间,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同时防止误用、误送。为此,我实习所在的科室制定了“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要求各科室定时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 整顿(2S) 整顿的主要内容是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营造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物品的保管要定点、定容、定量。工作区只能放置真正需要的物品,在放置方法上下功夫,原则上做到“四易”――易找、易看到、易取、易归位。目的是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要求寻找时间在30秒钟以内。为此,我们对需要的物品根据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并对存放物品的箱室实施了颜色管理:绿色――无菌药品,蓝色――清洁物品,黄色――用后物品,红色――特殊物品(如抢救用物品),桔色――办公室物品,粉色――库房物品。我们还采取了地板画线定位,放置场所贴标识,制定废弃物处理办法等 措施 。 清扫(3S) 清扫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消除污源。目的是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的干净整洁状态,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治疗和工作环境。为此,我们建立了清扫基准,制定了以下清扫制度:清扫责任分区制度,谁使用谁清洁(管理)制度;科室每日清扫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全科室大清扫制度等。 清洁(4S) 清洁的主要内容是将前面3个S――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且实施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是5S的核心。目的是维持3S的成果。这是成功实施5S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制定了目视管理的基准,还制定了考评方法和奖惩制度,定期自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护士长经常带头巡查,带动全体护理人员重视5S活动。 修养(5S) 修养即素养,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化素养,即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严守标准;业务素养,就是掌握护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商素养,需要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精神面貌素养,是要体现积极、认真、慎独、乐观的工作态度。为了提高我们科室人员的素养,我们采取了5S管理日常化的措施,主要是在每天的晨会中,增加5S讲评:加强教育与训练,尤其是对新进人员进行5S教育和护理技能培训,定期邀请本院和兄弟单位专家讲课和安排本科室中高资历护士轮流讲业务课;经常开展个人和班组5S与业务工作自评等活动,目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人格品质,养成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2 临床护理5S管理的效果 5S提高工作效率 5S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有素养的工作伙伴,物品摆放有序,易取易归位,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抢救病员的时候,效率会更高。同时5S倡导的制度化管理,使新来护士经过培训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5S推进管理制度化 按照5S要求,可以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病区、工作区、治疗室等均落实有专人负责管理,每月开展一次5S质量自查工作的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5S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5S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养成严谨的个人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引入5S管理以前,我们科室个别护理人员工作懒散,心态浮躁,常常出现丢三拉四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和事故。 5S促进业务培训常规化 实施5S管理,科室可以形成每月自办一次业务培训的惯例,主要由中、高年资的护士轮流介绍主要病种的护理要点和护理 经验 ,也邀请本单位或兄弟单位专家、医生和护士作技术培训。业务培训的常规化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提高,而年轻护士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则更为显著。 5S减少事故发生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直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可以减少和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3 临床护理5S管理的注意事项 通过5S管理的推进,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但在5S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能流于形式 实施5S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条条框框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5S管理还需不断深化,尤其是素养还有待更深层次提高。 注意人性化 在严格推行5S制度化管理时,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比如,遇到一般病人不愿意穿病员服,不宜勉强,而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耐心说服。在人员工作量的分配上,年轻护士可以多承担一些事务性工作,高年资的护士多承担一些组织管理和传帮带工作。这样护理人员的精力充沛,工作质量好,年轻护士进步快,5S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 注重细节 每天下班前应将护士站桌椅摆放整齐,清理桌面,物品归类放还原处,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全部完成,检查次日工作是否准备妥当,关好电脑开关和电源等。对于工作区域的清洁应该落实到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并由总务护士和护士长进行日常检查,每周通报一次清洁管理情况。 4 结语 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可以使护理工作更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护理工作的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在实施5S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再增加一些人性化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足够的床位,减少加床,改进某些工作流程等具体条件和措施,护理工作将会更加地科学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陈玉珍,冯青嫦,林艳香.护理人员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探讨[J].中国医院,2008,12(07). [2] 李晓侠,王宝英.临床护理管理与护理质量保证[J].黑河科技,2003,(04). [3] 韩平.“5S”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01).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2 浅谈对儿科中临床医学的实践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不断更新,儿科医学已成为了一门独具特色的医学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较强的临床综合能力与具备高尚医德、无私奉献精神的医疗事业优秀人才,是当前儿科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重大责任和挑战。本文对近几年来临床医学实习中医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医学;儿科医学;临床医学 1临床医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沟通能力 临床医学是医生与病人或家属之间的沟通,互相作用的结果,良好的沟通是保证诊疗计划顺利进行的前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因为个人的理解, 文化 层次、生活背景的不同,沟通成为重要的课题,稍不慎言都将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绝大多数医学生一是存在“怕”的心理,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病人,其二是“不知如何与人谈话”,尤其是在儿科,多数患儿不能正确表达,家长又非常焦虑,当不擅长应用 儿童 的语言与患儿交流,而与家人解释病情时,便难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这就需要更多时间来解释。 缺乏奉献敬业精 神医疗服务行业是帮助病人解除疾苦,日夜不停的工作性质使作息时间无规律,甚至常常牺牲节假日时间,而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相对较少的现状与目前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社会观念相冲突,造成医护人员的心理失衡。尤其当代许多医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备受享受的环境下长大,缺少艰苦的磨练。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生对于所承担的医疗工作是最基本的,所管床位的医疗工作常不可能在规定的上班时间里完成,每时每刻病情的变化,诊疗措施的实施,抢救工作难以用时间概念来确定。学生们对于工作的热情缺乏,计较工作时间,在其工作及职业的需要与自己的空闲时间中难以平衡,而超强度的连续抢救及值班、手术后加班,无论是体力和主观上都难以适应。对病人就是一切。 轻视医德 医德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行医以德为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医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身体和心理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是宗旨。而医学生对于此理念的概念模糊,注重技术,只埋头学习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当面对患儿家长时,态度较生硬,询问病史时缺乏关切的口吻,机械性追问患儿家长症状,以及罗列套用书本上能出现的模式化的症状,让患儿家长有不平等的感觉,因此难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容易遗漏重要的信息。在实施检查和操作时,缺乏保护性的措施,如天冷时捂热听诊器再听诊,检查时随时关注患儿的反应,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医学生在临床考核中普遍扣分是缺乏保护措施,将患儿作为单纯的治疗对象,而忽略了作为人的本质。 2对临床医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加强人文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发生转变。“医乃仁术”是医学先辈们对医学人文精神最本质的概括。目前大学课程中主要强调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哲学、心理学、论理学等方面的培养还是相当肤浅,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要求提出:“敬业精神合伦理行为是医学实践的核心”,职业道德、态度、行为、伦理同 医学知识 、临床技能一样是保证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及基本素质之一。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合决定他们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高,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合人文精神的人。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合科学素质。因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的核心要“以人为本”。 加强临床思维培养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短时间内能增加知识,但已造成了对知识接受的被动合不积极的状态,使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随着时间流逝而很快忘记。学校在进行基课教学时,由于医学理论知识涉及的领域广泛,记忆内容多,概念性强,应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会循序贯通,多问“为什么”挖掘其内在联系。在临床课的教学中贯穿问题教学,剖析一个问题从各个相关的基础知识串通在一起,如在讲哮喘时,不是单一的从病因到发病机理,而是从其临床表现及处理的原则中反馈其病理生理、解剖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使其融贯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强调共性问题,培养纵向思维,而临床上往往出现某些个性问题,因此还要学会横向思维,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另则要培养勤思维的良好习惯,注重条理性,强调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加强临床基本能力的培养 临床技能的培训需要大量实际操作的训练。目前的医疗状况要求医学生在进入实习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概念,因此在学校学习的后期临床课教学时,开展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进行正规化的训练。在每项操作前,教师要结合具体例子讲解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交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应急处理的方法,学生身临其境,领会各项操作的具体要求,准确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过程,通过图片、录像、VCD等资料方式多 渠道 反复强化意识。 参考文献 [1]宋宇,杨永岩,陈自谦.医学影像专业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福州总医院学报, 2006, (04) [2]郝秀芳.儿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疆学刊, 2007, (04) . 大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篇3 试谈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 中西医临床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的基础上,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存在专业思想状态不容乐观、专业意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不高、临床能力不强、就业情况不理想等等问题。因此,探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有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教育的现状、一些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整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前辈们的就业状况等。 (一)中医西化,发展缓慢 现在中医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国上下出台了很多中医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中医院依旧与综合医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发展缓慢,存在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临床。在临床方面有用西医的辨病取代中医辨病,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药疗效的体现,使广大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大家的专业思想。 (二)专业教育现状 现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普遍移植西医的培养体系,按照西医模式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医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从入学就接受两套学科的学习,即要接受中医学习,又要接受西医课程,课程多,极大地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再者学生是分别接受西医和中医知识,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结合的临床思维,这是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没有延长,且各课程过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学科齐全、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疲于应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专业深奥,中医、西医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医学具有明快、方便、好学的特点,而中医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悟。然而,对于当今靠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起来的高中生,要认真钻研经典、理解经典是很困难的,因而很多人倾心于学习西医。这就导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中医方面知识和技能却捉襟见肘。 (三)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表面上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实际上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困难,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就业难题不仅困扰着本科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使中西医专业队伍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再加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西医身份并没有得到一样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有些综合医院就明确提出,不招录中西医毕业生或中西医毕业生只能到中医科工作等等;二是 考研 专业受到限制,很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是要想通过考研,脱胎换骨,摆脱中医身份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困扰。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报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考取科学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国家规定“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去考取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本科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证”。这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异于是当头棒喝。三是职业前景不好,中医发展缓慢,而且具有西化严重的问题,中医院效益不好,学中医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学生的一个心病。再加上很多中医的执业行为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这就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 二、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对策 为了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 不断增强中医自身的吸引力和优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中西医均衡发展,给中西医平等的地位。中医药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科学,除要有正确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学术的繁荣和提高则更为重要。因此,每个中医工作者都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把自身队伍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与临床疗效,实现中医的腾飞与超越,赢得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 考虑到较短的培养周期和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中西医并重,重点着眼于临床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建立中、西医两套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学安排中,让中西医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执教,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辨病辩证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模式,积极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师。 (三)政策支持 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西医临床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贯彻,确保各地中西医都有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中国西医临床医学。首先对中医的投入,要与社会对中医的需求和中医本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应用多种扶植、优惠的特殊措施、办法促进中医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中西医临床科研的资金投入,只有新兴学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医研究生从业的无障碍化。站在专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调研,搞清楚大学生“改换门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将中医研究生的平台搭建得更为牢固。 为了巩固学生的中医思想,定期聘请中医名家进行学术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可以举办中医知识竞赛、中医 故事 演绎等活动,弘扬中医文化,激发同学们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医的发展。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学习中医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前景,避免选择的盲目性。 总之,重视中西医发展,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才能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各高校才能培养一大批合格的中西医临床医学的人才,从而推动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1.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5000字 2.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3.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临床医学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加以说明。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医学类论文参考文献,希望能提供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 雷激,张明秋,黄承钰,白琳,何中虎. 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观察维生素C和柠檬酸对铁生物利用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10)

[2] 邬向东,李平华,陈如圣,全炳昭,罗军荣. 牛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1(01)

[3] 高东雁. 丹参酚酸磷脂复合物及其自乳化给药系统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

[4] 雷激,张明秋,张勇,黄承钰,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面粉锌生物利用率[J]. 食品科学. 2011(01)

[5] 哈卓,赵丽丽,于晓旭,宗晓淋,毛雅元,张健,李一经,葛俊伟,乔薪瑗,唐丽杰. 重组猪乳铁蛋白N端的高效表达及抑菌活性检测[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4)

[6] 张明秋,王康宁,雷激,岳向峰,谢传晓,黄承钰.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铁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J]. 营养学报. 2009(06)

[7] 陈历俊,姜铁民编着.乳铁蛋白生物功能及基因表达[M]. 科学出版社, 2007

[8] 缪明星,袁玉国,安礼友,赵俊辉,柏亚军,郭磊,成勇. 转基因小鼠乳汁中重组人乳铁蛋白的提取与抗菌活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9(03)

[9] 杨鹏华,倪凤娥. 常乳中牛乳铁蛋白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6)

[10] 雷激,黄承钰,张勇,张明秋,白琳. 体外消化/Caco-2细胞方法评价富铁小麦生物利用率[J]. 卫生研究. 2009(02)

[11] 胡宏伟. 国民健康公平程度测量、因素分析与保障体系研究[D]. 武汉大学 2010

[12] 崔淑霞. 长春西汀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及其固体化制剂的设计与评价[D]. 沈阳药科大学 2009

篇二:参考文献

[1] 陈晓兰,刘文,张永萍,缪艳燕,刘毅. 开设相关选修课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影响的调查报告[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04)

[2] 蓝蕾,邱霞,刘剑英. 军队在职干部营养KAP与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3] 周海秋.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

[4] 牛洁. 不同山药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鉴定[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5] 路宗志. 古代食物本草性能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6] 卢化柱,蒋淼,朱红云. 几部重要食物本草文献概述[J]. 中药与临床. 2013(05)

[7] 刘旭辉,吴承艳,金泰慜. 清代石成金《食鉴本草》考略[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8] 王峥,孙皎,韩维嘉,白姣姣,贺敏霞,陈丽榕,李敏.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膳食知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 上海护理. 2014(03)

[9] 宋学岐,刘海青. 黑木耳对中老年疗养员高脂血症的干预效果[J].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5)

[10] 聂翠芳.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D]. 青岛大学 2010

[11] 张迪. 对中医院肿瘤患者食疗行为及饮食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12] 周巧玲. 西部农村养老问题及模式选择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

[13] 申润喜. 《太平圣惠方》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14] 朱丽瑶. 《本草品汇精要》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15] 王攀. 古代抗疲劳食物文献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16] 白克江. 古代本草中食物功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7] 闫雪. 中医药认知度现场调查及睡眠网络调查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8

[18] 匡玉宝,梁意引,梁海东,陈榕,黄英河,李霞. 慢性荨麻疹忌食疗法与食物不耐受IgG水平的研究[J]. 现代医院. 2014(05)

[19] 夏循礼. 黄宫绣《本草求真》食物基原本草药物研究[J]. 中医研究. 2014(02)

[20] 巫朝霞,陶莉莉,陈小平,潘佩光,张晓静,林青梅. 姜醋食疗防治产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疗. 2014(04)

篇三:参考文献

[1] 涂嫒茜. 历代明目类食药文献的研究与应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2]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李稍. 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03)

[3] 陆志平,李媛媛,魏方方,施诚.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与中医专家系统[J]. 医学信息. 2004(08)

[4] 玛丽亚. 中国烹饪文化中的传统中医食疗[D]. 浙江大学 2012

[5] 田卫卫. 社区居民对传统中医营养学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6] 李婧. 基于体质调理的食疗咨询系统设计研究[D]. 中南大学 2014

[7] 任洁. 马齿苋调节血糖作用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

[8] 王宝丽. 中医药膳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理论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

[9] 卢化柱. 《随园食单》中的药物-药食同源的个案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

[10] 蔡自兴,(美)约翰·德尔金(JohnDurkin),龚涛编着.高级专家系统[M]. 科学出版社, 2005

[11] (美)CraigLarman着,姚淑珍,李虎等译.UML和模式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12] 李德新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3] 曹艳辉. 古代中医外科食疗方剂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14] 谢晓方,姜震. 一种结合CLIPS和VC++开发专家系统的方法[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4(12)

[15] 吴海桥,刘毅,丁运亮,张祥伟. 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知识库的建立[J]. 微型电脑应用. 2001(11)

[16] 石添香. 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五种药膳质量控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7] 刘杰. 2型糖尿病中医特色饮食管理初探[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18] 李静娴. 饮食疗法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患者作用的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

[19] 赵星星. 《医学衷中参西录》食疗思想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20] 杨连初. 从网上医疗谈中医专家系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02)

[21] 崔冬华,赵耀原. 中医儿科专家系统建造[J]. 山西医学院学报. 1995(04)

  • 索引序列
  • 韩榕医学论文
  • 陈榕医学杂志
  • 杨玉榕医学论文题目
  • 细叶榕叶斑病论文
  • 韩医学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