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论文 > 柳叶刀医学杂志艾滋病疫苗

柳叶刀医学杂志艾滋病疫苗

发布时间:

柳叶刀医学杂志艾滋病疫苗

当然有,而且很快了。

攻克艾滋病,要从治和防同时入手。

治是用艾滋病抗体中和艾滋病病毒,防是用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截止至2017年10月的最新进展。

人类自从1984年发现艾滋病以来,一直在试图攻克这一不治之症。

世界著名的医药企业-强生,没错就是卖护肤品那个,研发的艾滋病疫苗已经进入临床实验。

2017年7月,美国强生子公司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了一个具有突破性的HIV疫苗临床试验结果:393名来自全球各地的 健康 志愿者在接种HIV疫苗后,100%出现免疫反应。

但起了免疫反应,不一定意味着可以成功抵御艾滋病,毕竟HIV打的就是免疫系统。

所以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也就是12月1号,强生又启动HIV疫苗关键试验,用以评估该疫苗在2600名非洲女性中预防HIV病毒的能力。

对于该项研究的结果,咱们拭目以待吧。

2017年10月,有一项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的研究说,研究人员开发的新艾滋病抗体已经进入灵长类实验。“三合一“抗体成功让猿类抵御艾滋病病毒。虽然猿类艾滋病疫苗从2012年就开始实验,这次算是完全拿下了这一最接近人的物种,可以中和患病猴子体内99%的艾滋病病毒,这个抗体马上会投入到人类临床实验中,被称为最有希望的艾滋病治疗手段之一。

对抗艾滋病,无论是疫苗和抗体,单去年一年,人类去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相信在可遇见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攻克艾滋病!

寒武哥观点: 科技 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治疗艾滋病的曙光。

治疗艾滋病一直是 科技 难题,虽然有鸡尾酒这样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但是只能抑制,却不能根除HIV病毒,一旦停止用药,病毒又会复活。所以说鸡尾酒疗法只是治疗HIV的一个中间阶段的胜利。如果要根除HIV,还需要新技术的产生。

寒武哥觉得,我们可能已经看到了曙光,那就是新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问世。

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发现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后天免疫系统,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并在自身基因组中留下外来基因片段作为“记忆”。

来自美国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从活的动物基因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这一突破是开发一种潜在地抵抗HIV感染的治疗策略的关键一步。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5月19日那期Gene Therap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xcision of HIV-1 DNA by gene editing: a proof-of-concept in vivo study”。 论文通信作者、天普大学刘易斯-卡茨医学院神经病毒学中心主任Kamel Khalili博士解释道,“在这项概念验证的研究中,我们证实我们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高效地应用于两种小型模式动物的很多器官中,而且能够将HIV病毒DNA的较大片段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切除。

寒武哥相信, 不久的未来不要说是HIV,就是其他病毒我们都有可能把它干掉 !

题主估计不会无缘无故的问这个问题,周边朋友有人得了?还是……

其实这个问题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可回答性,因为我并不是医学领域的,但按照目前医学的发展速度,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就像最近我们国家医生新发现的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完全可以治愈癌症,而且是用苏打来治疗,没想到吧。

对于这个病,我个人没有任何歧视,也没有任何偏见,不过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只要你不吸毒,不乱来,那就完全没必要担心艾滋病会找上你。

洁身自好才能远离厄运,这个病目前无解,最多就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在我小时候我的一位长辈,远洋船员,跑非洲的,因为寂寞在另一边有一个女人,结果染上了艾滋病。

回家后又把艾滋传染给了妻子,俩人一前一后双双过世,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要想远离艾滋,首先要洁身自好,然后?好像没有然后了!

现在人们已经谈“艾”色变了,艾滋病已被称为了超级瘟疫,它的存在即代表着死亡。自从艾滋病被人们发现到现在,全球各相关人员一直在不停地对其研究,期待有一天能够战胜它,还人类一个美好的明天。

现在经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和随着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攻克下艾滋病这种令人们闻风丧胆的大恶魔不是不可能的。专家们对于艾滋的研究显示,我们将有望在30年之后攻克艾滋病。

相关专家预测,2017年,人类有望查明癌症的生物学特性;到2030年,人类有可能通过防止癌细胞转移和消除转移的癌细胞,最终攻克癌症。2019年,人类能够开发出艾滋病疫苗疗法和其他彻底治疗艾滋病的疗法,同一年,人类将会普及类风湿关节炎和特应性皮炎根除疗法,2021年,人类有望查明精神病发病机理,开发出更有效疗法。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团体人类科学振兴财团以380名活跃在一线的医学专家和研究人员为对象,就新的医疗技术等约40个课题的重要程度和实现预期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专家普遍相信,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将有可能攻克早老性痴呆症、癌症和艾滋病等一系列疑难病症。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课题是寻找阻止早老性痴呆症恶化并能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专家们预测2017年可以攻克有关课题的难关,但要实现目标,开发把药物送到体内特定组织的技术不可或缺,这是关于艾滋病的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随着 科技 的进步和人类对于疾病的不断 探索 ,早日让艾滋病人恢复 健康 ,过上正常的生活是完全可以的,让我们怀着美好的梦想期待着,希望能早日能远离艾滋病。

病情分析:第一个,临床治愈是可以的,第二个,病源学治愈,我能把它治到测不出来的水平也是可以的,但是唯一的就是不能完全断根,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治疗,让体内的免疫功能能够维持到很高的水平,病毒量维持到很低的水平,即使没有实现我们彻底的病源学治愈的目标,但实际上这个对你已经没有区别了,你只是一个病毒的携带者,病毒在你体内少量的存在,几乎对你没有任何的威胁,这时你和正常人是没有区别的,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是治愈了,当然这个治愈是要加一个引号的。

对于艾滋病,几乎人人闻风丧胆,毕竟这种疾病目前为止还没有方法可以有效的控制与治疗,所以患了艾滋病就等同于下了死亡通知书,而且死的时候尤其是灿烈,而且被唾弃,毕竟这是一种性病,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怎样防止艾滋病效果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如何有效防止艾滋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科学家2008年11月25日提出一项防止艾滋病蔓延的新方案,根据该方案,如果生活在艾滋病重灾区的所有人都定期接受检查和治疗,理论上艾滋病病毒可以在10年内被消除。10年减少95%WHO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26日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根据这项新计划的设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艾滋病重灾区所有人自愿每年进行艾滋病检查,一旦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立即进行药物治疗。计划预测,此举将大幅减少艾滋病新感染者的数量,因为艾滋病药物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活性水平,使艾滋病传染率大大降低。据估计,如果实行这一计划,10年内,艾滋病感染者将减少95%;2008年~2050年间,全世界艾滋病致死人数将减少一半,从预计的大约870万人减少到390万人。疫苗研究前景黯淡世界卫生组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艾滋病问题小组专家格兰尼表示,检查与立即治疗可以极大地加速从艾滋病传染阶段向艾滋病消灭阶段的转变。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在遭遇一系列失败后前景颇为黯淡;杀菌剂也未产生预期效果。然而,最新提出的这项方案还只是一个研究模型,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成本高昂。科学家认为,这项计划的成本最高时每年需要大约34亿美元。另外,还有专家质疑这项计划侵犯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权利。因为,根据该计划,一旦被检测出携带有艾滋病病毒,即使未发病,也要立即接受药物治疗。而在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只有在需要接受治疗时才进行药物治疗,因为抗艾滋病药物有毒性和副作用,会导致患者呕吐、肝脏衰竭甚至引发心脏病。艾滋病现状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32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50万名感染者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多个国家;亚洲有近500万名感染者。去年,艾滋病病毒新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250万人,低于1998年的320万人;2007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比2001年时减少20万人。2、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1、HIV感染者存在必须存在HIV的传染源,才有可能发生HIV感染和传播。有些人担心和怀疑只要有过某些行为,如性行为,就会得艾滋病,即使没有HIV的存在也一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有足够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HIV的数量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例如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中带有比较多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足以感染别人,接触这些体液感染的危险性比较高。而唾液、泪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者没有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3、HIV必须进入受感染者的血液中光是接触到有病毒的体液并不足以感染上HIV,健康、无破损的皮肤可阻止HIV进入机体,能有效地防止HW感染。HIV可以通过伤口或溃疡进入机体,或者透过肛门、直肠、生殖道、口腔、眼睛等处的黏膜进人人体。

艾滋病为何如此难治愈,我们能成功战胜它吗

生活不易,小编叹气。只能写写资讯聊以自慰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不让大家久等了,下面马上进入正题吧。据外媒报道,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HIV感染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预防病毒传播的疫苗似乎却一直是科学家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圣杯。不过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因为研究人员正在稳步推进艾滋病疫苗的试验,而这些试验显示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资料图据NBC News报道,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三种具有潜力的HIV疫苗,目前它们还处于严格的试验解读那。这些药物看起来很有前景,如果事情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发展,那么HIV疫苗可能从2021年开始供应。值得注意的是,HIV可不是什么只有一匹功夫的小马,它在全球拥有多种亚型,所以针对其中一种或多种变体而设计的不同疫苗对发起抗击这种疾病的战争至关重要。目前正在接受试验的三种HIV疫苗中有一种是专门针对一种摧毁了南非部分地区的艾滋病毒亚型而研制的,另外两种则是针对多种艾滋病毒变体设计。很显然,对这些疫苗的管理非常苛刻,其需要在一系列的医生探访中进行多次注射。这些试验正在帮助卫生官员更好地了解药物预防HIV传播的速度,同时也能揭示药物在不同人群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有效性差异。最后研究疫苗的研究人员还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病毒对这些药物的反应。欲要知晓更多《HIV疫苗或2021年可以开始供应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柳叶刀医学杂志疫苗

说明我国对妇女宫颈癌这方面有很好的攻克,也是我们妇女的一大福音吧,也希望国家能再创新高度。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疫苗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引发美英等国科学家好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对新华社记者说,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这一结果“令人鼓舞”。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尔·奥尔特曼表示,这是报告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第一篇论文,疫苗诱导产生了与接种剂量相关的中和抗体应答,志愿者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开端很好”,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欣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上市至少需要一年,疫苗的研发有四期临床实验要做,要确保绝对安全才会上市。

中国医学科学院乔友林教授团队和厦门大学夏宁绍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了国内首个HPV疫苗辛可宁66个月的随访结果 疾病”。 研究表明,该疫苗在免疫后年内对HPV16/18相关病变终点的保护率为,并能诱导出持续年的高水平抗体。 本研究结果证实新科宁在18-26岁和27-45岁易感女性中具有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有效预防HPV16和/或18相关的宫颈高度,癌前病变和持续感染。 后续结果证实新科宁采用自主研发、独创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病毒样颗粒疫苗产业化技术体系,具有工艺稳定产品批次差异小等特点。

柳叶刀医学杂志之疫苗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且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

试验中使用的疫苗是一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团队在试验中招募了108名健康的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岁至60岁间。这些志愿者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报告介绍,接种后的28天内,这种疫苗在不同剂量的组别中都展示了很好的耐受性,也没有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扩展资料:

新冠疫苗研发的阶段性成果引发美英等国科学家好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传染病系主任罗伯特·斯库利对新华社记者说,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这一结果“令人鼓舞”。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免疫学教授丹尼尔·奥尔特曼表示,这是报告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第一篇论文,疫苗诱导产生了与接种剂量相关的中和抗体应答,志愿者也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所以“开端很好”,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欣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估计上市至少还得几个月的时间,因为这种疫苗还需要进一步检测

《柳叶刀》:陈薇院士研发新冠病毒疫苗有效!至于具体什么时候可以上市并未可知,疫苗的研发、临床试验以及最终的上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的时间也并非是一个确切的数,毕竟在整个过程之中可能产生的变数太多,一般来说,疫苗从研发直到上市,短则几个月,多则可能几年。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称新冠疫苗的有效只是针对一期的试验结果而言,而二期的结果还有待揭晓,不过二期的试验成功难度将会更大,许多疫苗都最终止步于第二期的试验中,但不管结果如何,陈薇院士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已经成功了一大步,这已经足够让人振奋。

自新冠疫情在国内以及全球爆发以来,它已经影响到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尽管新冠无情,不过人却有情,而且从未放弃对新冠疫苗的研发。自新冠疫情出现之后,已经有着许多疫苗研发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其中就包括在5月22日发布在《柳叶刀》的中国新冠疫苗1期试验结果,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疫苗研发在第一期已经取得了成功,不光能够保证安全,还能够引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这一新冠疫苗研发团队正是由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陈薇,浙江兰溪人,出生于1966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院所长,此外,她还有着许多令人瞩目的身份,不过最让人震撼的就是她曾经先后带队对抗SARS、对抗埃博拉等让人闻之丧胆的病毒,在这些对抗战斗中,她和她的团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陈薇院士还被冠上“埃博拉病毒终结者”的名号。

陈薇院士之所以会选择带领团队再一次对抗新冠病毒,用“临危受命”四字形容再恰当不过。在3月1日之时,陈薇院士及其团队就成功研发出了新冠疫苗,并且于同月16日进行了临床试验,从3月到5月这两个月的1期临床试验来看,新冠疫苗的研发相当成功,虽然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不过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陈薇院士和她的团队为此次新冠疫情付出了努力和贡献是相当巨大的,只是大多数事情都是做得默默无闻而已,比如,陈薇院士及其团队仅用1天就完成了移动检测实验室并完成了约1000人的核酸检测工作。

或许许多人对于疫苗研发的难度并不是十分了解,不过毫不夸张的说,疫苗的研发难度丝毫不亚于每天挣10万元,尽管陈薇院士研发的疫苗还没有宣布第二期的试验结果,不过我们仍然期待她的成功之音,假如第二期也试验成功,那离上市就真的不远了。

医学杂志柳叶刀新冠疫苗

肯定是有必要的,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让一个人的身体特别的健康,不会出现任何新冠疫情,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接种。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正在刷屏,5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中国新冠疫苗I期试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反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

在各国都在争相研究疫苗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取得突破并展开临床试验,并在第一期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陈薇院士功不可没,她究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请随本文来了解一二!

临危受命的陈薇院士

3月1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就是上文试验结果的源头,可能大家对此无感,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陈薇是大年初二,也就是1月26日到达武汉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此后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3月16日疫苗投入临床试验,对于疫苗研制过程比较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何等神速!翻开阅陈薇院士的履历,她的低调再无法掩饰,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他的贡献!

对抗SARS

《人民日报》在2003年5月12日刊发了一条消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陈薇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日前在北京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一条简单消息的背后是陈薇在与SARS病毒对抗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坚持在负压实验室呆上8-9个小时,为避免外出中断实验,甚至还穿上成人尿不湿,在数月努力后,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在抗击SARS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抗埃博拉病毒

SARS后不久,陈薇就将眼光投向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的平均致死率为50%,是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并能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各位可想而知这种病毒的危害等级,尽管埃博拉病毒没有波及中国,但陈薇依然跟进十年,坚持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4年9月,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2015年陈薇团队进驻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为了表彰陈薇的功绩,她有了一个“埃博拉病毒终结者”的绰号。

重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的508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在观察期中,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底揭盲!

北京时间5月22日晚21点左右,《柳叶刀》刊发了陈薇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自接种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并在接种后第28天到达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到达峰值。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各位还不要太过乐观,因为这只是一期的试验结果,二期结果有待揭晓,并且二期规模更大,其结果需要时间来评估,另外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六大所联合的中生集团也在二期临床研究中!美国也有疫苗开始进入二期,整体上需要评估不良反应,以及抗体滴度、保护性,还有安全性、阻断成功率等等,最终才能选择哪种疫苗进入市场。

上市至少需要一年,疫苗的研发有四期临床实验要做,要确保绝对安全才会上市。

肯定是有必要的,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中感觉到特别的舒服,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最后就不会出现新冠疫情感染。也是一个加强针。

柳叶刀医学杂志科兴疫苗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正在刷屏,5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中国新冠疫苗I期试验结果:安全,能诱导免疫反应!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开展了这项临床试验!

在各国都在争相研究疫苗的大背景下,中国率先取得突破并展开临床试验,并在第一期试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陈薇院士功不可没,她究竟是怎样一位科学家?疫苗什么时候可以上市?请随本文来了解一二!

临危受命的陈薇院士

3月1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就是上文试验结果的源头,可能大家对此无感,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陈薇是大年初二,也就是1月26日到达武汉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迅速形成了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此后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3月16日疫苗投入临床试验,对于疫苗研制过程比较了解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何等神速!翻开阅陈薇院士的履历,她的低调再无法掩饰,可能很多朋友都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全人类都在享受他的贡献!

对抗SARS

《人民日报》在2003年5月12日刊发了一条消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陈薇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日前在北京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一条简单消息的背后是陈薇在与SARS病毒对抗中付出的巨大努力,为了和疫情抢时间,争速度,陈薇坚持在负压实验室呆上8-9个小时,为避免外出中断实验,甚至还穿上成人尿不湿,在数月努力后,研发的广谱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在抗击SARS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抗埃博拉病毒

SARS后不久,陈薇就将眼光投向了当时绝大多数国人都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这种病毒的平均致死率为50%,是从野生动物传染到人,并能在人际间进行传播,各位可想而知这种病毒的危害等级,尽管埃博拉病毒没有波及中国,但陈薇依然跟进十年,坚持研发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4年9月,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诞生,2015年陈薇团队进驻塞拉利昂,在当地开始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临床试验。为了表彰陈薇的功绩,她有了一个“埃博拉病毒终结者”的绰号。

重组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的508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在观察期中,如果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底揭盲!

北京时间5月22日晚21点左右,《柳叶刀》刊发了陈薇的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自接种第14天开始出现明显增长,并在接种后第28天到达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到达峰值。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赞叹:首次对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各位还不要太过乐观,因为这只是一期的试验结果,二期结果有待揭晓,并且二期规模更大,其结果需要时间来评估,另外中国生物制品研究所六大所联合的中生集团也在二期临床研究中!美国也有疫苗开始进入二期,整体上需要评估不良反应,以及抗体滴度、保护性,还有安全性、阻断成功率等等,最终才能选择哪种疫苗进入市场。

这个还要具体看国家发布的新闻为主吧没有固定时间.只能等待消息发布

2020年五月柳叶刀发布了陈薇团队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柳叶刀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的团队研发了前述Ad5新冠疫苗,并率先开展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接种后第14天,快速、特异的T细胞应答达到峰值,接种后第28天,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峰值。22日中午,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证实,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了陈薇院士领衔团队关于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在线发表前述研究论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陈薇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教授王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长效解决方案。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新冠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3月16日至3月27日,陈薇领衔团队的研究人员从195人中筛选出108名志愿者,进行I期临床试验。这是该类型的新冠疫苗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受试者51%为男性,49%为女性,平均年龄岁。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6人。其中,低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其中含5X10X10个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中剂量组注射1毫升疫苗。高剂量组注射毫升疫苗。Ad5新冠疫苗是使用弱化的普通感冒病毒—复制缺陷型的Ad5腺病毒作为载体,生产出的一种经过改造的病毒颗粒。作为疫苗,它们仍然是一个个腺病毒颗粒,但因为基因被删改而造成的缺陷,它们无法复制,无法肆虐。它们仍然很容易感染人体细胞,但无法引起疾病。它们的基因中还夹带了新冠病毒的一段基因—刺突基因spik。因此,该病毒颗粒成了运载火箭,刺突基因成了搭载其中、要发射的卫星。志愿者手臂被注射一针前述新冠疫苗时,经过改造的腺病毒颗粒进入人体,感染细胞,并将刺突基因传递给细胞。然后,该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后者到达淋巴结。淋巴结因此会产生抗体—识别刺突蛋白并与新冠病毒抗争的抗体。论文称,接种前述疫苗后的7天内,低剂量组的30人83%中剂量组的30人83%高剂量组的27人75%出现了至少一种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超过一半54%,58/108的疫苗接种者在注射部位出现轻度疼痛、发烧(46%,50/108疲劳44%,47/108,头痛39%,42/108和肌肉疼痛17%,18/108。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在所有剂量下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在接种后28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理想的疫苗能触发人体内两种免疫反应:产生中和抗体的体液免疫反应,以及T细胞应答。研究人员定期检测受试者血样中的成分,来测定疫苗引发免疫反应的强度水平。前述论文显示,接种疫苗后14天内,各剂量组的受试者体内都触发了一定水平的免疫反应,产生了结合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16/36,44%。中等剂量为18/36,50%,高剂量为22/36,61%,一些受试者体内产生了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该疫苗还在大多数志愿者体内触发了T细胞应答。接种疫苗28天后,大多数受试者体内出现T细胞应答,或可检测水平的中和抗体。其具体比例是,低剂量组28/36,78%,研究人员还发现,受试者体内如果预先存对腺病毒Ad5的免疫那么该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能会弱化,比如免疫反应的峰值水平降低、免疫反应的持续性缩短。据我们所知,这是Ad5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FIH的首个研究报告。该论文写道。在柳叶刀方面向澎湃新闻提供的资料中,陈薇表示,这些临床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以在14天内让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让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陈薇同时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该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前述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但距离疫苗上市,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前述临床试验仅有108名志愿者参与,且试验时间较短,同时缺乏随机对照,因此,在发现不良反应事件,或发现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一项有500名志愿者参与的、随机、双盲、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武汉进行中,以观察前述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否能够复制,以及接种后6个月内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事件。60岁以上人群也首次作为受试者参与其中。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消息,前述疫苗的二期临床试验于4月12日启动,是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25日,陈薇院士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介绍,自中国向WHO分享了科学家分离的基因病毒序列开始,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开始进行疫苗研究。3月16日,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一期临床获得正式批准,并于当日为第一名志愿者进行了注射。之后疫苗研发进展比较顺利,在7天和14天的安全性均得到统计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前述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大连的科兴与北京科兴生产的疫苗是一致的,具有同等效用。就科兴生物克尔来福的效果而言,有这样一份数据,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题为“Effectiveness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booster doses for aninactivated SARS-CoV-2 vaccine: a large-scal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对灭活疫苗的效力进行了比对。研究者选取了智利接种新冠疫苗的8767194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2月到11月,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在预防感染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和;在降低住院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和;在降低重症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在降低死亡有效率方面,科兴、辉瑞、阿斯利康的数据分别为、、。

  • 索引序列
  • 柳叶刀医学杂志艾滋病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之疫苗
  • 医学杂志柳叶刀新冠疫苗
  • 柳叶刀医学杂志科兴疫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