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
电影和舞蹈的渊源
舞蹈是人类诞生最早的一门门艺术。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舞蹈的雏形。那时候因为语言交流的不便,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不得不依靠一些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逐渐从劳动和生活的工具中走了出来,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开始有了独立的艺术特征。现代的舞蹈,以舞蹈动作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通过塑造能够被人感知的,深入人们内心的舞蹈形象,表现出人们用语言、文字和音乐难以形容的某种情感。
电影相对于舞蹈来说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早在电影诞生之初,绚丽多彩的舞姿就是电影经常拍摄的对象,或者说银幕因舞蹈而绚丽,舞姿因银幕而多姿。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电影的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视像。两者在表现媒介上的本质相似,为两者的结合奠定了艺术的基础。
舞蹈元素在电影创作中的积极作用探析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很多时候,单一的艺术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某两种或几种艺术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电影和舞蹈都是艺术世界中的两门独立的艺术,两者常常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电影中融入舞蹈元素,从而使影片有了全新的艺术感受。
(一)对电影中主题情感的作用
任何艺术创作的本质都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在一些电影中,常常通过舞蹈表达和宣泄出某种情感。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张艺谋就是一个善于运用舞蹈元素的高手。在他的成名作《红高粱》,在九儿出嫁的那场戏中。轿子被上下左右大幅度的颠和悠,且富有律动特征。轿子中的人和抬轿子人,似乎在这种舞动中有了一种超乎常态的特殊交流,预示着之后还会有比颠轿更要紧张和激烈的情节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张艺谋要通过颠轿,表达出一种情感。
可以说整个电影的情节和人物,都是极具有叛逆性精神的,本是一桩封建礼教下强迫而来的婚姻,却用一种带有欢庆色彩的舞蹈表现出来,这可以说是这种叛逆的更深一层次的表达,至于之后的野合,也不会觉得唐突。试想,如果这一段的情节表现是九儿在轿子中哭哭啼啼,受苦受累的抬轿人唉声叹气,感叹流年不利,是远远达不到这种大开大合的深层境界的,这种舞动更像是对生活压抑的一种呐喊和反抗,越是不幸,却越能勇敢,甚至是欢快地面对,无疑是最本质和最人性的情感抒发。
其次是为影片注入了新的情感元素。《高兴》是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农村人刘高兴来到西安城,要在西安闯出一番名堂的故事。整个影片中先后有五场舞蹈,包含现代舞、RAP、嘻哈等多种风格。整个片中的舞蹈,能够看出是花费了大量心思的,因为影片的主人公一个是收废品的,一个是按摩女,舞蹈要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展示出他们的生活特色。
而生活中的人们永远都不会边唱边跳地来谈论事情,影片中的舞蹈正是通过一种动作的夸张性,呈现出了一种舞蹈和电影结合的特有的幽默因素。更重要的一层深意在于,这种幽默中是蕴含着一定的情感性因素的。像这部影片中,表现的就是一种农村年轻人的生活姿态,宣扬的是一种生命顽强向上的精神。即使是观众看到了舞蹈者悲苦的表情也无关紧要,因为舞蹈一出现,观众就会始终坚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在结尾的时候出现。这和贾平凹先生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主旨思想是一致的,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是有梦想,有追求,因而生活也是快乐的。
(二)对电影中故事情节的作用
在传统的好莱坞电影中,很多影片都是由当时百老汇的音乐剧改编而来,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也都基本保持一致。所以很多舞蹈的元素被保留下来,这些舞蹈元素,能够更好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好表达出电影的艺术内涵。
首先是丰富了主题情节的发展。《黑暗的舞者》是一部将舞蹈和电影融合的典范之作,这种融合不是简答的混合,而是彻彻底底的交融。影片中的主人公塞尔玛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幸,但是最终还是面临一死。站在法庭上的她,精神出现了恍惚,幻想着自己和一直崇拜的捷克歌舞明星奥尔德里一起跳舞。奥尔德里一边跳舞,一边还说自己坚定地支持塞尔玛,在他的带动下,法庭上的人也都表示支持塞尔玛。但是随后的现实中,奥尔德里却当场声称根本不认识塞尔玛,其他人也都默不作声,塞尔玛还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通过一段舞蹈,使得这一段内容得到了丰富,增加了影片的故事性特征。
再次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舞蹈中的舞蹈动作,可以对影片的发展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或者说影片的叙事可以通过舞蹈来进行。中国电影史上的《阿诗玛》就是用舞蹈推动情节发展的典范作品。勤劳善良的彝族姑娘阿诗玛面对黑恶势力毫不屈服,敢于反抗,表现了彝族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坚定意志,也歌颂了彝族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反抗恶势力的斗争精神。这部电影中的情节发展不同于其他电影,导演围绕着阿诗玛和阿支、阿黑的爱情矛盾,采用了黑、绿、红、灰、金等不同色彩的舞蹈片段,由阿诗玛、阿黑、阿支组成了精彩的双人舞和三人舞,展现出了彝族少数民族舞蹈的绚丽和多彩。同时故事情节也在一段段的舞蹈中向前推动着。
再次是构成电影偶然性的叙事布局。贾樟柯就这种偶然性的叙事布局十分推崇,而促成这种情节效果的有效方式就是对于舞蹈的运用。偶然而来的舞蹈,跟情节的发展关系不大,没有这段舞蹈影片也可以这样进行,甚至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影片《世界》中,小桃举着薄薄的塑料布,在雨中翩翩起舞,事先影片中没有要下雨的迹象,小桃手中的塑料布也不知道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跳舞,观众有了一种不解和突兀的感觉。《站台》中的主人公尹瑞娟的舞蹈也是偶然的,她每天都在一成不变的,甚至是在无聊的办公室的工作中度过,有一天音乐响起,她居然毫无预兆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之前没有任何交代,之后也没有什么结局发生,就是这样“突兀”地发生在影片中,在叙事的序列中起到了一个点缀的作用,而正是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点缀,让我们看到了导演某种欲言又止的真实的和复杂的心态。仔细品味之,这段舞蹈却有着导演独特的情思。
(三)对电影中画面表现和构成的作用
前文中提到了舞蹈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除此之外,舞蹈对于影片的外在表现上也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首先是打破空间局限性,实现了场景的自由转换。美国影片《和莎莫的500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在上班的路上经常会情不自禁舞蹈,在她的带动下,周围人也纷纷加入进来,大家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传递了彼此间快乐的心情,使得一个人的场景自然变成了多人的场景。
除了现实场景的转换之外,还有精神层面的场景转换。贾樟柯的《站台》中,主人公崔明亮遭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真实话语权被剥夺的苦闷,于是他只能沉默,但是这种沉默同时也意味着要用一种新的宣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于是当他坐在朋友的自行车后座时,不禁张开了双臂,整个身体姿态呈一个飞翔的姿势。虽然现实场景没有转换,但是精神层面的场景应被这个不正规的舞蹈动作展开了,这是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一个卑微的小人物因为一个飞翔的动作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表现出了一种人性的光辉。
其次是大大丰富了电影画面的视觉效果。舞蹈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视觉艺术,把舞蹈运用到电影中,通过对人物的舞蹈动作和美轮美奂的舞蹈场景,让观众享受到视听的盛宴。拿印度电影来说,印度电影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舞蹈的运用,相当数量的印度电影中都有着豪华的舞蹈场景和绚丽的舞姿。
(四)对电影的推广作用
近年来,商业电影的竞争日益激烈,出品方为了获得良好的票房回报,都想尽一切办法来为影片宣传。而且随着舞蹈在人们生活中的日益普及,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的街舞、爵士舞等,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所以在电影中加入一定的舞蹈元素,能够使影片本身得到极大地丰富。在影片的前期宣传中,也是一个很好的卖点。2005年由香港导演陈可辛拍摄的《如果·爱》。号称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舞蹈电影,集合了张学友、金城武、周迅等多位明星,摄影也由著名摄影师杜可风担任。上映之前,出品方就下足了功夫,将歌舞视为影片的最大的亮点和卖点,在影片的推广会上,还会有明星现场演绎一段片中的舞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据后来的票房回馈称,很多观众之所以观看这部影片,影片的舞蹈占据了很大的成分,还未上映,就取得了突出的宣传效果,对电影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舞蹈和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两者是有过多次交集和融合的,舞蹈为电影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增色不少,而电影也为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在新的时期里,对于舞蹈元素的运用,还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舞蹈元素的加入要适当。不能因为有了舞蹈的加入,破坏了影片本身的完整性,舞蹈的风头甚至盖过了影片本身,致使过犹不及结果的发生。另一个是舞蹈的加入要追求一种实质的功效,或者是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是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同时,舞蹈的风格也要和影片的整体风格相一致。最后作为中国电影来讲,还要充分借鉴好莱坞、印度等歌舞电影中的优秀经验,从中获得有利的启示。
[参考文献]
[1]裘思凡.新中国歌舞片艺术表现形态探析(1949-1966)[D].北京:北京大学,2008.
[2]范玲.美国动画片中歌舞元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3]丁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
上一篇:我国电视媒体绩效评估的特性及趋向
下一篇:中国电影缺乏想象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