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影和电视视角的 “媒介四定律”理论探析
当今传播学界,麦克卢汉可谓鼎鼎大名,他神启式的着作《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1964年)也早已成为传播学界的经典书目。《理解媒介》的问世,在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纽约先驱论坛报》甚至宣告麦克卢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这部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着作里提出了很多着名的观点,如"媒介即是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等这些在当时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奇谈怪论,现今已基本被学界所接受。但是他的有些观点却没有这么大的接受度,比如"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对媒介形态用冷热性来进行分类和阐释,可谓是他媒介理论中最晦涩和最富有争议的。
麦克卢汉用描述性的语言划分了"热媒介和冷媒介〃:"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受者去填补或完成。〃"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他的"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因为文学性模糊的表述和随意的举例譬喻遭到一些垢病,导致大量的争议和误读。拉潘姆教授就曾表示:"完全有把握弄清这种区别意义何在的批评家,可真是百里挑_。〃[1]麦克卢汉晚年曾提出"媒介四定律〃理论,试图归纳出一个能包容他所有媒介理论的通用定律。"媒介四定律〃和他之前的理论一样,通过文学语言的描述和类比阐述出来,同样晦涩难懂。又因为麦克卢汉本人也只完成了两篇论述"媒介四定律〃的文章,就于1980年不幸去世。所以长期以来"媒介四定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研究。其实,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阐述了"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之后,又谈了"过热媒介的逆转〃问题,他用创立的"热媒介和冷媒介〃的理论框架已经初步谈到了媒介形态的演化问题。那么,麦克卢汉晚年提出的专门系统的媒介演化理论"媒介四定律〃和他早年的"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媒介四定律〃对于媒介形态演化有怎样的阐释效力呢?本文选取电影和电视?这两种大众最熟悉的视听媒介来探讨一二。试图挖掘出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理论赋予媒介形态特征和演化的深刻内涵。
―、"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的当代实践:数字化时代的电影和电视
在麦克卢汉的媒介分类中,电影、电视这两种一般被统称为影视艺术的视听媒介,分属于热媒介和冷媒介。麦克卢汉在《电视一羞怯的巨人》一章中,把电影图像和电视图像作了对比,指出电视图像是明暗点壤嵌的马赛克网络,包含横向的扫描线和数以百万计的小点。观者只能每一刹那接收几十个光点,靠少数的光点构成一个图像。而电影图像每秒钟提供的光点远远超过电视,看电影的人不用急剧缩减光点的数目也可以构成印象。据此他认为电影清晰度高,人们参与度低,属于热媒介;而电视清晰度低,人们参与度高,属于冷媒介。经过几十年的科技发展,电影和电视的媒介形态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视从当初的模糊"马赛克〃画面,发展到现今的数字高清。电影也在制作、发行、放映上实现了全面数字化。他的"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能否对数字时代电影和电视的媒介形态作出有效的阐释呢?
1.体验式的电影和日常化的电视"重印刷文化的人之所以很容易爱上电影,正是因为电影和书本一样,提供了一个虚幻和梦境的内在世界。看电影的人和看书的人一样坐在那里沉入心理孤独之中。看手稿的读者可不是这样,看电视的观众也不是这样的。在旅馆房间里独自一人开机看电视是不大愉快的,在家里独自一人看电视也不是滋味。电视的马赛克图像需要社会补足和社会对话。”这段形象的表述道出了一般人对待电影和电视的情境体验,即使数字化时代的电影和电视,人们对待两者的方式也没有多大的改变。人们看电影一般是到电影院,影院里电影放映时是没有灯光的,虽然同时观看一场电影的人很多,但是漆黑的环境给每个人制造的是影片和个人相对私密的空间。即使有人想交谈,也会被制止。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买影碟或在网上搜索的方式在家观看电影。但在家看电影和在家看电视比起来显然私密很多。在影院中,精致的影像画面、唯美的特效、震撼的立体声环绕等电影媒介特有的属性才能完全激发出来。现今数字化时代的电影播放也越来越朝着体验式的观赏模式发展,比如3D、IMAX等。观众需要的正是一种超脱于日常平凡生活的视听震撼和精神盛宴。影院提供的是非常舒适的观影环境,影厅地面铺的是软软的地毯,舒适的椅子,温度适中,人们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观看影片。电影和影院一起构成了一个超脱日常凡俗的私密神奇空间。在这空间中,观众可以完全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和压力,得到身心两方面的舒展和宣泄。
而看电视时,大多是一家人围坐一起。即使在卧室这种私密空间,两个人或者一个人看,也是灯火通明的,很少有人会在看电视时刻意把灯关掉。人们看电视的时候,有时会穿插做别的事情,比如吃饭、做家务、看书、交谈。甚至有些时候,人们在家里习惯性打开电视,并不是真正要"看〃,而是打开电视已经成了人们曰常生活的一部分。弗朗西斯科?卡塞蒂认为电影和电视相比具有更强烈的仪式性,这种仪式性来源于"电影观看所需的时间是从日常的时间中分离出来的;前者是对后者的一种中止或取代。相反,用于观看电视的时间似乎包含在每日生活的常规之中;或者说,两者相互伴随并融合。”电视传播的多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或距离不远的节目。比如:每天发生的重大新闻、天气预报、各类综艺节目。现今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播节目,通过回放观看想看而错过的节目。数字技术使电视本来就具有的和观众的互动性达到极致。电视节目中的手机短信投票、微博微信平台的互动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冷性的电视媒介促成了艺术和娱乐中的深度结构,同时又造成了受众的深度卷入。”而电视播出的电视剧,特别是晚上黄金档的电视剧,以每晚两集或三集的频率播放,是大多数家庭成员晚上消遣的选择。不管是生活剧、宫斗剧还是谍战剧,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现今电视剧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电视剧剧情狗血表演做作,但似乎更增加了观众参与评判的热情。欧美的电视剧制作,通常以一季、一季的方式播出,观众可以参与到剧情的讨论中,电视剧的制作方甚至会根据观众的反馈意愿调整剧情走向。这样一种电视剧制作方式,可以说更加契合了作为冷媒介的特征,即电视需要观众参与互动。
2.呈现自身的电影和突出角色的电视
麦克卢汉在《电影一拷贝盘上的世界》一章中提到电视剧《玛蒂》的成功:"它以低清晰度即低强度的视觉写实手法搬上了荧屏,表现的不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故事,没有名星参加演出,因为低强度的电视形象与高强度名星形象是格格不入的。〃一般来说,电影题材往往更宏大奇观一些,而电视剧的题材更倾向于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生存命运,即使是与现实生活隔开距离的宫廷剧、谍战剧、神魔剧,也多是表现帝王将相、传奇人物作为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电影会邀请一些当红明星演出吸引观众眼球,尤其是那些耗资巨大的高成本电影。而电视剧一般是一些二三流的演员演出,但这并不妨碍收视率。
麦克卢汉通过好莱坞一家位于影视演员居住地区的饭店老板的话,得出这样的结论:"电影迷想看的,是他们崇拜的影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想看这些影星所担任的角色。迷恋冷性电视媒介的人想看的,是他们喜爱的明星所担任的角色,而电影迷想看的,却是真格的东西。”确实,电视剧突出的是演员饰演的角色,而电影突出的是演员自身。十几年前家喻户晓的电视剧《还珠格格》捧红了赵薇、林心如等演员,人们至今仍会亲切地喊赵薇"小燕子〃。而电影捧红的是演员本身,一出道便活跃在电影大银幕上的巩俐、章子怡等人,虽然她们饰演了很多经典的角色,但让观众记住的更多是她们自身,而不是角色。很多通过电视剧走红的明星都想在电影的大银幕上露脸。电影艺术能更好地表现演员的演技,而热电影的大银幕更容易呈现演员自身在观众心中的知名度,这似乎是更深入的一个动因。
电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精华艺术,是导演通过演员表演传达给观众的艺术创作,是热媒介,它不需要观众的互动。一部电影的时长一般是两个小时左右,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它要求演员在两个多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拼命完全地展示自己。电影比电视投入资金更多,制作也更精良。现今数字特技也多运用于电影制作中,拓展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这种高清晰度、高强度的影像画面,加强了观众对于演员的印象。而电视剧的跨度一般都比较长,有足够的长度将故事情节铺展开来,展现更多细节。电视是冷媒介,清晰度较低,需要观众的高度介入。麦克卢汉在文中提到:"电视图像中自己动手的、深刻介入过程的突出特征,延伸到电视演员的表演艺术中。在拍电视的条件下,他必须机警地借助详细的姿势和体态,来改善和修饰每一句话和言语的响亮度,以维持他与收视者的密切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在广阔的电影屏幕和舞台上是不可能存在的。〃电视观众通过每天的观看,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完善演员饰演的角色,一个个电视剧经典角色就这样诞生出来。
二、"媒介四定律〃理论视角下电影和电视的媒介形态演化
通过探讨可以发现电影和电视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数字技术使得电影的热媒介属性和电视的冷媒介属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保罗?莱文森认为:"冷和热不只是一种媒介和他种媒介在相对尺度上的比较。更准确地说,冷和热是人所使用的媒介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属性具有持久性,无论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媒介是什么。他又指出:"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电视或别的什么媒介具有什么永恒不变的行而上的冷热属性。相反,在人的使用和发明的压力之下,媒介总是处于演化之中。这就使之随时可能显示’温度’变化。如上所述,自从40年代末问世以来,电视的温度已经上升。它现在是彩色的大屏幕,还可以用录像机再现。然而,它还是冷的媒介。换言之,用麦克卢汉的话来说,这些升温的情况,还不足以使之烧穿和改变它的冷包装。〃
虽然电影和电视的属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但是它们各自的形态演化轨迹和动态发展过程却远远不是"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所能充分阐释的。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而电视的产生则比较晚,50年代我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70年代,黑白电视机才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在电视还未能普及之前,电影是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那个时候观看电影,与其说是娱乐,不如说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电视成了家家必备的电器,人们足不出户随时就能在家通过电视欣赏到外面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介为电影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从录像机到VCD再发展到DVD,播放技术不断更新。电视机普及和DVD兴盛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影院的电影业遭受了重创,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院电影业才慢慢重新振兴。现今的数字化时代,电影、电视在功能更强大的电脑压力下,没有过时和消亡,而是和电脑一起蓬勃发展。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也许可以为媒介间复杂的此消彼长而又互相影响的演化过程提供一个有效的阐释视角。
麦克卢汉晚年曾提出"媒介四定律〃理论,试图归纳出一个能包容他所有媒介理论的通用定律。可惜的是,他只完成了两篇论述"媒介四定律〃的文章,就于1980年不幸去世。所以长期以来,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与讨论。麦克卢汉用他惯常的文学性语言对"媒介四定律〃做了相关的表述:
这个人工制造物使什么得到提升或强化?或者使什么成为可能?或者使什么得以加速?这个问题可以用来研究一只废纸篓、一幅画、一台压路机或一条拉链,也可以用来研究一条欧几里德定理或物理定律,还可以用来研究任何语言的任何语词。
如果情景中的某个方面增大或提升(enlargedorenhanced),原有的条件或未被提升的情景就会被取代。在此,新的"器官〃使什么东西靠边或过时呢?
新的形式使过去的什么行动或服务再现或再用(recurrenceorretrieval)?什么曾经过时的、老的基础得到恢复,而且成为新形式固有的东西?
新形式被推向潜能(另一个互补的行动)的极限之后,它原有的特征会发生逆转(reversal)。新形式的逆转潜能是什么?
这段表述非常晦涩拗口,可以把"媒介四定律〃简单总结为:1、媒介功能的提升;2、新媒介取代旧媒介并使之过时;3、旧媒介功能的再现;4、媒介形态的逆转。媒介的"提升一过时一再现一逆转〃过程不仅仅指新媒介取代旧媒介的线性单向的过程,而是媒介和媒介之间复杂的互相交融影响的形态演化过程。如:电视作为一种视听综合媒介,它的出现不仅使电影过时,也使得广播、报纸、录像机等单一功能的媒介过时。而功能更强大的电脑,能够实现电影、电视、广播、报纸、录像机、电话等大部分媒介的功能。为了阐释清楚电影和电视的媒介形态演化,特把两者从复杂的媒介相互影响的环境中相对剥离出来考察。
"媒介四定律〃很好地阐释了伴随科技发展而导致的媒介的更新换代和形态演化。电视这种综合性视听媒介在普通家庭普及之后,以强有力的姿态占据了人们娱乐休闲的中心,使得看电影、看戏剧等很多休闲方式过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的电影播放载体不断涌现,从录像机发展到VCD再发展到DVD,租或买碟片在家看电影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专门买票去电影院看电影不再是人们休闲的首选,去电影院的人数直线下降,影院的电影业遭到很大的冲击。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突飞猛进,使得互联网高速发展,电脑在普通家庭逐渐普及,人们直接在电脑上就能搜索观看电影,而且不受时空的限制。互联网上海量的电影资源给人们带来最大程度的快捷和方便。这使得专门去音像店买碟或租碟的行为变得过时。VCD、DVD等影碟机相继退出人们的娱乐生活中,这些媒介在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中相继消亡。但数字技术为影院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现今的电影制作、传输、放映全面数字化,图像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声音的表现空间扩展,再加上数字特技的使用,电影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不断增多。而同时电视自身的媒介形态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电视从最初只能接收几个台的无线传播到有固定清晰频道的有线电视,再发展到现今互动点播的数字电视。电视频道和节目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电视的使用也更加自主,观看电视节目不再受电视台节目安排时间的限制,可以回放,或者通过付费开通某个专门频道的节目。电视不断向着智能化和互动性发展。虽然电视这种综合性媒介已经实现了之前很多媒介(如报纸、广播、录像机)的功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频道和节目,但是始终是单向被动地接受电视台传播过来的信息。所以当电视的这种综合功能被推向极限之后,它又逆转为双向多元传播形态的电脑。
现今的数字化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媒介形态演化加速,不断有旧的媒介过时,被更先进的新媒介取代。有些媒介在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不断的形态逆转中相继被淘汰。比如唱片机、录音机、电报。而有些旧媒介被更先进的新媒介取代之后,并没有消亡,而是占据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角,并随着技术的发展进行着自身更新。数字时代,占优势地位的显然是整合了大部分媒介功能的电脑,电脑毫无疑问成为主流和权威媒介。电脑的诞生使得在它之前出现的电视、电影、广播、报纸、影碟机等诸多媒介都显得有点过时,电脑以更高级的形态再现并提升了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媒介的功能。
三、"媒介四定律"对"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的拓展和运用
麦克卢汉晦涩的文学性的类比和暗喻背后,触及到了媒介形态特征及演化的一些本质特征和规律。他的"热媒介和冷媒介〃及"媒介四定律〃理论给电影、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形态特征和演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媒介四定律〃"在’提升一过时一再现一逆转’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冷热媒介的相互作用规律。媒介四定律发展了冷热媒介理论,使人们理解媒介的视角从同一类型的媒介放大到了媒介全体。”—定程度上,"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可以看做是麦克卢汉"媒介四定律〃的初级形态,他洞察到了各类媒介本质上的不同,用简单的"冷热”性概括阐释媒介的静态属性,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媒介,"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帮助人们穿透复杂的表象达到对媒介本质属性的把握。现今的数字时代,占优势地位的显然是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综合媒介电脑。它整合和提升了电视、电影、广播、报纸、影碟机等大部分媒介的功能,成为毫无疑问的主流和权威媒介。而电视、电影、广播、报纸等有的是冷媒介,有的是热媒介,由此综合而成的电脑是冷的还是热的呢?从电脑与人的互动来看,电脑很显然是冷的媒介。互联网接入千家万户的数字时代,也注定是冷性的文化。就像保罗?莱文森所说的:"支配20世纪前半叶的热文化成分,当然还是继续保持着冲击力。但是,电视时代总体的温度下降,使冷电脑的来临绝非巧合。我们的文化等待着电脑的来临。〃但是对于媒介形态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复杂演化过程,"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则显示出了其理论阐释的局限性。
现实生活中,热媒介和冷媒介有各自的作用规律,它们交织在一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复杂的媒介环境。而媒介自身并不具有永恒不变的形而上的冷热属性,同类媒介在发展过程中有升温的趋势。也就是说,不管这种媒介本身是被定义为热媒介,还是冷媒介,科技的发展使得媒介形态的演化必然是一个逐渐升温的过程。当媒介升温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形态的逆转。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论人的延伸》一书中专门谈了"过热媒介的逆转〃问题,可以看做是"媒介四定律〃理论的雏形。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或结构都存在博尔丁所谓的"断裂界限〃,即一个系统突变为另一个系统的界限,或者说,系统在动态过程中经过这一点后就不再逆转。而"在官僚结构和进取精神相互作用下所发生的无穷无尽的逆转和断裂界限,包括这样一个转化点:个人开始为’个人的行动’负责〃。也就是说,媒介的逆转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人的选择。
保罗?莱文森也认为使用媒介的主体的人能主导和控制媒介的逆转,"人的理性和判断能力可以对未来产生正面的影响一我们可以驾御逆转的方向,使之向着这个方向前进。”科技的发展能够促进媒介的更新换代和形态演化,但真正主宰媒介命运的还是人类自身。媒介的消亡或逆转表面上是自动的、必然的突变,实际上最终取决于人的客观需求和主观选择。哪些媒介人类不再需要使用,哪些媒介在更新的媒介出现之后人类仍旧需要,都是根植于人类的客观使用需求和主观心理需求。
新兴的媒介强化和提升了旧媒介的某部分功能,使旧媒介变得过时,而新媒介的功能到达极限之后又会发生形态的逆转。有些媒介会在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不断的形态逆转中相继消亡。比如播放胶片的唱片机被录音机所替代,而播放光盘的DVD的出现,又使播放磁带的录音机逐渐被淘汰。但有些旧媒介形态虽然已经过时,它们的使用功能新媒介都能够实现。但这些旧媒介并没有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今的数字时代,电脑成为毫无疑问的主流和权威媒介。一台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使得它之前出现的电视、电影、广播、报纸、影碟机等诸多媒介都显得有点过时,它以更高级的形态再现并提升了电视、电影、报纸、广播等诸多媒介的功能。人们可以在电脑上阅读电子书和浏览新闻,但纸质书籍、报纸、杂志仍旧占据着很多人的日常阅读生活。人们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搜索观看各个电视台的节目,但是—般家庭还是选择通过电视机观看电视节目。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影片资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免费点播观看,但是选择去电影院观看影片的人数还是很多。保罗?莱文森指出人对技术的主导地位:"人与技术关系的另一面:对于我们的发明,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精化技术、指引技术,使之按照适合我们感知和需要的道路发挥作用,而不是按照改造我们感知和需要的路子发挥作用。"
新媒介不断取代旧媒介,是人类不断挑战自身的技术努力。媒介"提升一过时一再现一逆转〃的过程,是由媒介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的主客观需求的双重因素所决定的。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在风格晦涩的文学性类比和暗喻背后,触及到了媒介形态演化的一些本质特征和规律,"媒介四定律〃使人们理解媒介的视角从同一类型的媒介放大到了媒介全体。从对媒介静态属性的把握扩展到对媒介发生发展动态过程的理论提升。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四定律〃并不仅仅只是针对"热媒介和冷媒介〃理论的修正,而是试图创建一个系统的媒介理论通用定律。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和强大生命力,给数字时代各类新兴媒介形态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资源。
下一篇:透过两个“标准”看电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