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影视创作中摄影师对画面氛围的营造探究

发布时间:2023-12-12 16:10

  【摘要】影视创作是复杂化的项目,组成部门数量多,对整个影视作品有一定的统筹作用。为了更好地营造画面氛围,摄影师必须从多个角度把控,如光影、色彩、构图、背景、人物、物体等,综合性调节各个元素的配合,增强画面的表达效果。场景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视觉艺术,摄影要创造性地思考,融合摄影技巧,按照影视主题,摄录出寓意化的画面,强烈表达人物与场景的关系,诠释思想内涵。


  【关键词】影视创作;画面氛围;摄影;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J9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摄影是影视的直接性表达,能够最直观地展现画面语言。在当下的影视创作过程中,尤其要把握摄影的布局,兼顾构图、颜色、人物调度等方面,巧妙运用,表达特定的画面气氛,如寂寥空洞、安定等。为了确保画面构成元素的有序性,在影视作品拍摄之前,摄影师需事先绘制分镜脚本,梳理人物、场景、道具物体、光源的关系,突出主体性,使整个画面背景简洁化,从而更加清晰地表达主题。本文从视听语言的多个角度来论述分析,并提出画面氛围的具体营造方式。


  一、影视创作背景分析


  在影视摄影创作实践中,导向者与实现者都是摄影师,兼顾艺术与技术任务。从现在的影视作品来看,大部分优秀摄影师都在探索该如何突出场面气氛,提升整个画面张力。画面氛围的营造区别于一般的视觉艺术,需要多变,并结合剧本内容深入思考探索,寻求一种贴合画面的表达方式。在多元化影视市场环境下,为了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摄影师必须不断完善摄影技巧与知识,并学习一些国外优秀摄影师的拍摄手法,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也为画面氛围的把控奠定坚实基础。在拍摄的筹备阶段,摄影师必须按照导演的创作意图与思路,协同美术、灯效等艺术造型部门,提出一些意见与构想,完善整个拍摄方案。首先,必须对影片的影像风格、样式进行设定,增加视觉氛围强度;其次,对局部场景气氛的把握处理,摄影人员需协商处理,这也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原则。电影是科技化发展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一部影片的视觉氛围主要是依靠不同场景画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影片风格化。


  二、构成画面气氛的基本视觉元素


  从摄影的角度来看,构成画面气氛的主要视觉元素是摄影造型基础的重要表现手段,分别是光线、色彩、镜头、人物运动、画面构图等,再加上数字视频制作技术;从视听语言的角度来看,氛围属于视觉部分,包括景别、角度、影调等;从被摄主体分析,有人、景、物;当然,还包含一些自然气候与拍摄环境,如城市、乡村、日、夜等,这些都与画面氛围的创设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是摄影创作的中心点。


  如何巧妙组接、排列各个视觉元素,烘托视觉氛围,贯彻整个影片画面成为了最关键性的问题。从电影创作理论来讲,每一种视觉元素都会成为画面气氛塑造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影像风格的代表。如果一部影片从开头到结束都应用一种拍摄角度、构图、色彩,形成某一特定的视觉风格,若整体节奏性较弱,则难以引起观众的喜爱;同时,要考虑到运用方式是否贴合主题段落需要,是否遵照了影片的内容与形式。所以说,巧妙运用各种视听元素营造场面氛围,是每一位摄影师创作的重难点。虽然构成画面气氛的元素方式并不多,但只要灵活组合排列,则可以达到多变的视觉效果,提升画面内容的表现力,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现在,仍然有很多摄影师在套用一些场面气氛的营造手段,缺乏自主创作,导致影片画面感不强,缺乏灵动性。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环境下,只有深入探索分析画面摄影,加强与技术部门的协作,才能真正展现影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电影构成元素随时发生变化,为了确保场面气氛的创设,必须立足于电影的创作个性,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元素,如灯光、色彩、化妆、构图等,完成场景的设计。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摄影师需立体化把握每一处的事物,大胆地构思想象,列举多种画面风格。其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必须以视觉运动为核心,区别基本造型艺术;(2)融入多种视觉元素,确保前期摄影控制;(3)必须具有强烈直观的视觉效果。只有符合以上要求,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呈现出精彩的画面表达。


  三、光与影的表现,增强视觉效果


  光线是摄影造型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表达画面气氛的重要手段,国内外摄影师都在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光线营造场面气氛,从开始模拟相应的光源强度到多个场景区域的共同照明,根据影片内容设置不同角度、反差的光源,增强光影的流动感。摄影师需与灯光组协商,按照脚本次序规定每个段落光线的强度、质感、光色、影调等,追求完美的影像表达。同时,在数字技术条件下,影视画面气氛的塑造尤其需要把控光影作用,根据光线变化突出影片的风格。现在,国外摄影师会利用一些摄影物镜、感光材料、照明器材等,营造特殊的气氛特点;此外,摄影师还需考虑一些自然属性,如天气、时间(早晨、夜景、夜幕等),根据影片主题思考,建立强烈的光影概念,确保气氛烘托。


  光与影的交叉能够增强影视作品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促使摄影作品画面较为和谐。在创作影视作品中,摄影师要把握不同深浅、形状的阴影部分,根据人物与场景变化选择光亮程度,并采取阴影与亮区的对比,加深人物与相应物品的轮廓形态。


  例如,在电影《英雄梦》中的一幕,男主角从梦中醒后,屋外斜射的阳光照在脸上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光斑和阴影,面部轮廓更为分明,画面的构图也较完整。此时,摄影师可以再补上一个LED影视灯,配合柔光板,突出人物所在的整个环境样貌,营造一种连接梦境与现实的虚幻感。除此之外,摄影师可以让灯光组根据人物的运动变化光源,如由强变弱,划分多个光束,照亮画面的矩形背景,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让观众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另外,在拍摄人物对话时,则需要控制软硬光源,如人物外貌、环境场景(日、夜),确保明暗程度合理,营造出均衡的画面感。在影视创作中,为了拓展画面空间,必须对布景严格要求,适当留白,强化画面空间的纵深感,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又如,在电影《白桦林》中,集中营中幸存的女主重回故乡,黑暗牢房的窗户中穿过一丝光线,照射在女主的身后,这也象征着女主重获光明,渲染了电影的气氛,加上一些道具,如铁栅栏、破旧衣物等,更能衬托出人物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鳴。


  四、特殊物体道具的展现,调动场面气氛


  物体的形态有很多种,如拍摄道具、景、物,对场面气氛的烘托与视觉塑造具有重要的辅助性,同时还具有延续、强化、象征等作用。在影视拍摄中,摄影师巧妙利用一些特殊物体,强化影片的视觉语言表达。摄影需要考虑多个元素,尤其是涉及一些道具、景、物拍摄,需协调人物、环境、物体的关系,构建和谐均衡的画面比例,增强画面的色彩性。假如拍摄战争场景,则需要兼顾剧情、成本与摄影技巧,摄影师可以与导演、道具组协调,设置一些道具,如硝烟中的红旗、烟火灼烧等,增强战斗的惨烈感,提升诗意化效果。


  例如,在电影《冷山》中,女主的相片在整个影片中持续的出现,表达了男主对女友的想念;此外,摄影镜头还对准了一些战斗的场面、城市废墟,更加能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与感受,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感,以特殊性物体道具连接影片,能够起到点题作用。在“男女主初见”画面中,“马车、钢琴”等直观地表现出西方电影的浪漫性,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起到了转场的效果,为后面女主卖钢琴奠定了基础。其次,场景的重复性出现也与人物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摄影师要准确地把握,如在《爱情麻辣烫》电影中,白色的连衣裙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都是随风摆动,在视觉画面上表达着小女孩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后面,直到连衣裙放入了柜子,小女孩的情感也暂时性地关闭了。再如《天堂电影院》放映厅着火的场景,火势逐步扩大,占满了整个画面,镜头也不断推进,对紧张的视觉气氛起到了加强作用,人物情绪也随之增加。在张艺谋的《英雄》长空与无名在亭下打斗的场面,雨滴布满了整个空间,枪、剑、雨都以特写的方式表达,表现了当时激烈紧张的氛围,直观地展现了武术动作的舒展性。在最后满箭飞向无名时,以大全景的方式呈现,渲染了场景的宏大动感,加强了节奏性,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力。


  在一些影片拍摄中,也会出现一些象征性的物体,对影片主题具有隐喻性。在《天堂电影院》中,织毛衣的母亲,毛线球散乱在一地,着重说明了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在《八月狂想曲》中,在孩子们玩蚂蚁中,揭示了民众在战争面前的渺小。所以,在摄影创作中,需巧妙融入各种元素,密切关注物体、场景变化,配合人物运动发展,准确性营造画面气氛。


  五、特定场景的出现,营造多种视觉色彩


  在电影拍摄中,为了突出某些矛盾性,通过拍摄一些具有意味性的镜头,如梦幻、战争、婚礼等,强化视觉表现力。现在,有许多摄影师在思考如何设计镜头,确保个人风格的独特性与新颖性。在塑造场景气氛时,需要先思考应该用哪一种视觉元素,怎样进行组合排列,形成一套完整的拍摄方案。


  例如,以“恋人分手”为画面,为了强化两人内心情绪的转变,摄影师可以先构思拍摄的画面“酒吧”,以人群、舞台、音箱、酒、烟雾等元素,贴合激烈争吵、分手的情绪表达。在多种元素的映衬下,可以扩展视觉内容。在镜头的运用上,可以选择短焦距,以透视关系来渲染反差性;并在特殊光雾条件下,以肩扛拍摄为主,用中全景的形式呈现两人语言、动作的交流表达,突出人物关系的转变。或者,也可以融入红、绿、蓝等色灯,配合酒杯、音乐灯凸显当时气氛的激情热烈。在摄影创作中,还会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摄影师要充分调动各种视觉物体道具,用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与情感表达。如在电影《爱你九周半》中,主线是“男女主热恋-遇到劫匪-劫匪落荒而逃-做爱”,这个时候电闪雷鸣,晶莹的水珠滴落在身上,摄影师以近往远慢慢推出,配合电风机创造一种法国浪漫情怀。又如,在电影《泥醉天使》中,最后一个画面镜头:水中漂浮的衣物,镜头从俯角处慢慢拉起升高,一片片栏杆被吹倒,男主被重重地压着,镜头再次推进,人物处于漂浮衣物的下面,象征着他的人生到了终点。在这种镜头中,画面的悲怆与无助也彻底展现,具有情感渲染作用。只要是在画面中出现的物体,都是摄影师精心准备安排的,对视觉气氛起着关键性作用,达到了情绪延展效果。又如,在《泥醉天使》中,为了强化场面气氛的表达,可以自主设计一些特定的画面,在纵深的廊道中安置了两个涂料桶,一个在架子上,一个倒置在地上,男主可以按照料桶设置的路线行走,促使人物动作有了支点,加强了视觉节奏性,将男主打斗的气氛推向了顶点,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六、巧妙利用自然元素,增强画面的真实性


  在影视拍摄过程中,摄影师需要学会利用自然气候元素,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其中,自然元素包括四季、日、夜、阴、雨、雪、雾等,在场景拍摄中,需合理安排,以自然气候为基础,控制光圈大小、焦距远近、感光强度等,确保画面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红高粱》电影表达中,就充分利用了一些自然天气来烘托情绪,如结尾部分主人公与日本人打斗的画面,风逐渐扩大,人物之间的打斗也更加激烈,伴随着酒坛破裂、爆炸声,整个画面都变成了血红色,直观地呈现了抗战年代普通民众生命的脆弱。又如,在拍摄《踏虎尾的人》中借用了云雾与人造烟雾、云彩等气候元素,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具有烟雨蒙蒙的视觉氛围。


  又如,在《八月狂想曲》中,自然元素更是起着主导性作用,狂风、大雨等,配合小孩子们追赶的动作,以高速拍摄为主,表现了孩子们的固执。同时,利用了平角度拍摄方法,对狂风、暴雨、雨伞、泥路、鲜花等进行了快速组接,背景画面较为简洁,有利于人物情绪的传达与宣泄。与此同时,在运用自然元素的同时,需要把握冷暖与纯度的变化,如在《Nighthawks》中,为了表现人物的无力感,往往会在颜色上选取一些偏冷的柠檬黄,或加上适量的白色,增强画面的凝重感。因此,在影视拍摄中,摄影师要综合考虑多个元素,从而营造多样的视觉画面。


  七、依托数字技术,有效把控场面调度


  数字技术下的场面调度,主要就是协调摄影机运动、拍摄主体、光线的运动,属于综合性造型艺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如果需要形成特定的场面气氛则需要有意图性的安排,严格控制摄影机械与照明设备,以摄影师与导演为中心,按照设置的分镜脚本,强化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实际拍摄中,还要考虑节奏、景别、拍摄角度的视觉变化。


  例如,在影片《林海雪原》中,为了强化杨子荣身份与性格的转变,摄影师便协调美术部门在废旧的库房搭建了一个“临时性的指挥部”,摄像机安装在20节轨道的升降机上,采取跟拍的方式摄录,期间,还加入了数字布光。为了加强画面的动荡感,还加入了一些合成的特技,用高速摄像机来拍摄,制造出逼真激烈的战斗画面。


  八、总结


  总而言之,在影视摄影造型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光影色彩,还需把握构图形态、人物调度等因素,有效组接各个部分,拓展空间表达,渲染氛围,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现在,在电影创作中,大多数摄影都是按照设定的脚本来拍摄,缺乏思考分析,对画面场景的表达也没有深入的构想。为了能够创作更优质的影视作品,就必须充分结合画面与摄影技巧,融入各种视觉元素,丰富摄影画面,延伸画面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画面的表现力。


  作者简介:李振寰(1988-),男,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影像藝术研究。

上一篇:借助电视电影资源,让初中生物课堂充满活力

下一篇:试论电影导演的表演观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