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叙事策略分析中国动画电影
发布时间:2015-07-06 11:17
[论文关键词]动画电影 叙事方式 角色 中国风格
[论文摘要]动画电影结合美术和电影的综合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吸引着广大的爱好者和制作者。动画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叙事则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动画电影的选材、主题手法、角色上来谈,最后论述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发展,提出问题并展望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发展。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动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在动画的主题选择中,应该通过画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创作者的观点要尽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说越曲折越好,不能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好。另外动画片的主题选择应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要在动画语言、动画形式上做多种尝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主题以吸引观众。选择好主题的叙事方式后,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整个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先后时间顺序展开,围绕故事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样的叙事结构可看性强,不仅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对于儿童这个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适合儿童。
三、从角色上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挂钟管家”“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单平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四、回首与展望,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之发展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和其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也不例外。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十字军东征、希腊城邦文明、基督兴起等,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惟一不曾间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自身很强的修复能力。20世纪的中国动画是作为区域的一个个案存在的,那时的中国动画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动画这种异域艺术品种“中国化”。似乎这就是中国动画的生存之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就要追究什么是“中国风格的动画”?是不是改编了古典神话,做了水墨效果,加上民族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动画呢?在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创作中,民族风格第一次被提及。中国动画电影史评价专家说:“该片还是首次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中国山水活动起来,影片大量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赋予了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②1956年,著名动画导演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在后来执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里体现出来。之后,国产动画陆续推出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在当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完全隔绝于主流商业动画,盲目地发展所谓的“中国学派”?这肯定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动画电影对于当代的观众来说。首先要好看(娱乐性),其次才是有特色(艺术性)。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在20世纪80年代中存在一些弊端,在那时一直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为最高标准。但动画创作逐渐偏离了动画的本体,淡化了动画的叙事,一味地在选材和视觉表现上追求与传统艺术的简单对接,这样就忽略了叙事策略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当代动画来说,在动画价值的追求和动画叙事的研究上需要我们努力。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一直抱着五千年文明不放,那样就很难走出自设的牢笼。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曾经回忆说:“动画片在中国出现,在题材选择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我们要让同胞觉醒起来。”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中国动画一味偏重于低龄儿童。更多观众只能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动画片应该像保姆一样百般呵护他们的孩子”,这些观念都需要我们去改正,其整体的叙事策略需要我们斟酌。
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文化产业。所谓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需要借鉴与吸收。我们应该探索其中规律,深入研究,从中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和创意,寻求正确叙事策略和方式,真正创造出自主模式成长的中国动画,从而真正地走向世界。
注释:
①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②③④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2页,第474页,第476页。
[参考文献]
[1]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凌纾.动画编剧[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5]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论文摘要]动画电影结合美术和电影的综合特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审美特点吸引着广大的爱好者和制作者。动画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播方式与艺术形式,叙事则是动画电影的核心,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本文从动画电影的选材、主题手法、角色上来谈,最后论述中国动画电影如何发展,提出问题并展望中国动画应该如何发展。
动画电影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到今天的繁荣期,动画形式已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较世界各国动漫的发展,中国动漫还存在一些差距。在欧美、日本和韩国,动漫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但像动画片《魔比斯环》这样的片子如何能抵抗《怪物史莱克》,关键就要看其叙事策略了。动画电影应有理性的解析,把握商业动画电影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
一、从选材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形式,在选材上应遵循电影艺术的一般原则,但动画电影由于其媒介、制作方式、制作材料、制作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有别于其他电影艺术的选材。在选材上我们首先要确定产品的对象是谁,所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动画题材最受欢迎,市场效益也最好,因为它受众面广,市场收益相应也会多。关于动画的选材也有侧重于儿童化的,有人认为动画就是给小孩看的,不适合表现深层次的题材。有人则认为,动画可以表现所有的题材,我们所谓的动画全民娱乐的时代已经到来。其实,动画隶属于电影中一个分支,在题材表达上必须符合动画本体特征。动画电影区别于实拍电影,最明显的特征是动画具有高度虚拟性。这一特征决定了动画不可能像实拍电影那样接近真实。在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中,很少如实描写日常生活,相反的是尽力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动画可以天马行空地讲述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没人会对动画片中的老鼠为什么会打败猫而吹毛求疵。其次,动画电影的题材相对比较简单。在动画中,造型的线索简单、矛盾简单、人物关系简单,例如在中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比较容易被改编成优秀的动画作品,而《红楼梦》就非常不适合动画改编。在《红楼梦》中光是人物关系就已经十分复杂了,再加上场景之类的更是繁复。
动画表现的题材可以更加成人化。动画片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专利,以成人为目标观众的动画片现在比比皆是。这样从商业价值上讲,单纯考虑儿童观众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通常只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仅仅能在电影院的下午和傍晚时间放映,而国家经常出台福利政策限制儿童电影的票价,这样一来票房收入也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动画电影观众扩展至成人范畴,那么就可以进入晚场时段放映并因此有获得更高票房收入的可能。①这样无论从商业价值还是发展价值上都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其后续的商业价值还是比较高的。
二、从主题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是一种用来表现其特有主题的艺术形式。在动画片中不是说所有的都必须有严格意义上的叙事主题。许多艺术类的动画短片并不需要深刻的叙事主题,其动画可以作为一种纯视觉形象的一种表达方式。一部个性化的艺术动画短片,可能只要有一个绝佳的创意或者奇妙的视觉展现,就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观众乐在其中,得到纯粹视觉感官体验。但是作为动画电影却并不是这样,动画电影通常是以故事情节来传达大众共有的精神状态。在动画电影的学习中不应纯粹追求视觉盛宴,而忽略了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如果把这类作品打回原形,不过是儿童玩具万花筒罢了。因此动画电影的主题选材尤其重要。
动画电影的主题必须突出,如果一部动画片有多种主题而没有主次变化。那么最终这部动画片将失去主题。例如,日本动画《再见,萤火虫》就是一部以旁观者的角度展现战争悲剧的影片。除了在开场展现了空袭后的惨状外,片中并没有过多地描述战争的惨状,而是通过描述两兄妹单纯真挚的情感将战争的残酷性深深地刻入观众的心里,使得全片一直弥漫在悲剧的氛围当中。这就是主题的选择的重要性,好的主题能引人入胜,使整部动画具有意义感。
在动画的主题选择中,应该通过画面和情节自然流露出来,创作者的观点要尽可能曲折。但也不是说越曲折越好,不能让观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就好。另外动画片的主题选择应有较高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要在动画语言、动画形式上做多种尝试,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主题以吸引观众。选择好主题的叙事方式后,故事的发展情节多以整个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的先后时间顺序展开,围绕故事情节主线,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样的叙事结构可看性强,不仅符合人们的观赏需求,而且对于儿童这个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适合儿童。
三、从角色上看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
谈到角色,大家都会想到“米老鼠、唐老鸭”。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来说,当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发展定下来以后,角色的设置无疑就是最重要的了。动画是创造生命、赋予角色生命的一种艺术形式。角色是动画中的视觉核心,很多经典的动画片,在多年以后,故事可能会被观众淡忘,但是观众往往能记住里面的“角色”,能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也一定是那些经久不衰的角色造型。因此从每个角度来说,动画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角色塑造的成功。因为在动画中,对角色的塑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再现,而是一个虚拟夸张角色的塑造过程。角色造型设计不是纯粹的视觉问题,是抽象再创造的过程,是文学语言的视觉化,好的角色能给观众以遐想,能充分引起观众的兴趣。
动画电影是一种允许和鼓励个人创造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角色设置可以不遵循现实生活中的约束,可以超现实生活,以凌驾于现实之上的能力。在动画里,动物可以开口说话,可以有自己的思维,甚至桌椅板凳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都可以行走跳跃等。动画中角色的形象不管是什么类型,都是拟人化了的人或物,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例如动画片《美女与野兽》中的“烛台先生”“挂钟管家”“茶壶大妈”等。但动画角色的“假定性”也有其自身的限度,不能毫无节制地天马行空。不管动画片中的角色如何离奇,如何荒诞不经,它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内在逻辑,使观众相信并能够接受。如果只一味强调角色的“奇异性”,以至于失去了真实的逻辑基础的话,这样的动画角色必定是不受观众欢迎的、失败的。动画角色在性格上应简洁明了、艺术形象鲜明突出、主要角色的性格定位是循序渐进的。这样做并不是把角色简单平面化,而是为了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商业动画长片中,角色不仅仅是动画中的简单形象,而在后期开发的主要产品上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作用。
四、回首与展望,中国动画电影的叙事策略之发展
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都和其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也不例外。西方文化发展中的十字军东征、希腊城邦文明、基督兴起等,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惟一不曾间断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和自身很强的修复能力。20世纪的中国动画是作为区域的一个个案存在的,那时的中国动画人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动画这种异域艺术品种“中国化”。似乎这就是中国动画的生存之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就要追究什么是“中国风格的动画”?是不是改编了古典神话,做了水墨效果,加上民族音乐就是中国风格的动画呢?在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的创作中,民族风格第一次被提及。中国动画电影史评价专家说:“该片还是首次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中国山水活动起来,影片大量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造型特点,赋予了每个重要角色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②1956年,著名动画导演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并在后来执导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里体现出来。之后,国产动画陆续推出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剪纸风格的《猪八戒吃西瓜》、木偶动画《孔雀公主》、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在1964年,对于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改编是拍摄出了集这一时期民族动画风格的成功探索。通过以上的论据得出,中国风格的动画其实就是“中国题材、中国样式、中国音乐”三者相加。无论是剪纸、皮影、汉代画像砖还是水墨画,能想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基本上都曾经被动画所采用。早期是将传统山水画动起来,后来是将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动起来,如木偶、剪纸、皮影、汉像砖等,再后来是将水墨画动起来。不管是动画电影还是电视动画的创作者,都以从中国传统美术中吸取养分为荣。结合传统工艺,从民间考察调研得到大量素材,而从中获得灵感,并将这些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传统艺术形式运用到动画中去。“人物用线条刻画,而背景则用晕染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试图把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所谓‘吴带当风’的韵味,在动画银幕上体现出来。在背景设计上,借鉴了敦煌壁画、藻井、中国古建筑的风貌,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③
在当今,整个社会生活节奏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动画的世界身份到底应该是什么?是不是应该完全隔绝于主流商业动画,盲目地发展所谓的“中国学派”?这肯定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动画电影对于当代的观众来说。首先要好看(娱乐性),其次才是有特色(艺术性)。我们对于当代中国动画创作中的民族性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在20世纪80年代中存在一些弊端,在那时一直将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为最高标准。但动画创作逐渐偏离了动画的本体,淡化了动画的叙事,一味地在选材和视觉表现上追求与传统艺术的简单对接,这样就忽略了叙事策略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当代动画来说,在动画价值的追求和动画叙事的研究上需要我们努力。在选材上,我国动画作品的选题大多以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改编而成,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多老套范围狭窄。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我们不能一直抱着五千年文明不放,那样就很难走出自设的牢笼。我国动画大师万籁鸣曾经回忆说:“动画片在中国出现,在题材选择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我们要让同胞觉醒起来。”④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的。中国动画一味偏重于低龄儿童。更多观众只能接受这样一种观念:“动画片应该像保姆一样百般呵护他们的孩子”,这些观念都需要我们去改正,其整体的叙事策略需要我们斟酌。
动画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的文化产业。所谓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需要借鉴与吸收。我们应该探索其中规律,深入研究,从中寻求自己的文化个性和创意,寻求正确叙事策略和方式,真正创造出自主模式成长的中国动画,从而真正地走向世界。
注释:
①薛燕平:《非主流动画电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②③④周鲒:《动画电影分析》,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72页,第474页,第476页。
[参考文献]
[1]谭玲,殷俊.动漫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徐振东.经典动画赏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凌纾.动画编剧[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5]周鲒.动画电影分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关于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
下一篇:浅论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