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 度 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06 11:17
论文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 娱乐化 度
论文摘要:当今电视节目空前繁荣,中国电视进入商业化发展的黄金时代。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探寻新闻类节目娱乐化“度”的把握和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向泛滥。
一、引言
电视新闻娱乐化最早在国外盛行,可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但是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这类新闻娱乐节目。尼尔·波兹曼曾经说:“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电视传播理念的悄然改变,形态多种多样的电视新闻节目大量涌现。这些节目具体表现即在新闻报道中软硬结合。软新闻的比重大幅上升,硬新闻也在此基础上被尽量软化;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内容和形式上愈发注重报道那些具有娱乐色彩的新闻,偏好现场却轻视解说地对节目进行包装。在新闻价值取向中,趣味性、娱乐性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编排手法上多用娱乐的方式来传递新闻,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节目后期动用多种制作表达方式,比如主持人的另类评述,音乐、影视素材的加工利用,字幕、漫画、flash的应用等,以此充分调动受众的试听阅读兴趣。不能否认的是一些新闻类电视节目渐渐丧失了媒体的责任,缺乏理性和自觉,违背了娱乐化存在合理性的度。如果对当前新闻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的纵容,一直发挥着政治舆论武器的电视新闻节目作用将改变并发生扭曲或异化,很容易偏离健康、良性发展轨道,进而沦为娱乐的工具。
二、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存在的“度”
(一)传播主体的“度”
笔者看来,娱乐化的“度”,这不仅仅表现为节目的量度,更是在态度、法度、公信度、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体现。有了度就会防止节目制作一味追求娱乐性地盲从而丧失新闻本来意义。我国法规、政令中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从业人行为都有所监管。电视媒体在传递信息进行报道时必需对社会公众负责,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以人性化角度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在现行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完成自我约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要履行好、牢记住、发挥出自己把关人的身份和作用。报道有意义的选题,精选新闻信息内容。而最重要是应遵循把握以下两点:
1.把握新闻节目的本质内涵
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中的一个分支,因各自所具有不同的传播优势,与广播、报纸、互联网形成了新闻传播领域中新的格局。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前观众了解社会新闻、国家政策走向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作为电视媒体本身来讲,一直追求公信力,提高观众兴趣打造吸引力提升节目品牌。但娱乐化的新闻势必会影响到新闻的公信度。面对残酷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新闻一定要回归本位,以“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履行新闻的社会守望功能,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肩负新闻传播的诸多传统功能。否则会因漠视新闻内涵,无法涵盖新闻价值丧失节目本质失去新闻灵魂。
2.明确电视媒体责任意识
当前电视媒体处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电视媒体更要意识到自身“社会公器”的角色切不可失职。要自觉地把握自身社会文化角色,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作用和教化引导的社会功能。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转变思维层防止片面追求收视率加强媒介的自律。其实,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也折射出现今我国电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粗制滥造和盲目跟风的弊端。开拓前进的动力在于努力创新。只有大胆创新才能提升魅力。电视新闻媒体应该真正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通过制作和把关,传播有价值、客观、公正的信息,制作出高品格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提高关注度认可度。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今电视事业步入多元化、立体化时代,同一空间多套电视节目将通过多种形式播出。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确立,多元化和市场化促使社会结构向自主分群转变,信息数字化时代的革命,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个阶层的受众对于电视媒介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复杂。这些因素加速了大众传播以受众为中心的地位的确立,并为之建立社会基础。受众的意见也直接左右着电视制作人的思路和考量,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因此,在新闻节目大肆娱乐化时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众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正确的认识看待娱乐化
从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现状来看,尤其是新闻极端娱乐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使得人们对娱乐新闻的这种认识已经陷入误区。有人观众欢迎支持表示赞同,也有观众深表担忧的反对。我们可知娱乐潮流无可避免,既然大众媒体的功能包括娱乐性,必须正确认识辩证对待杜绝其无限膨胀,轻重颠倒。如若过度强调夸大娱乐功能或刻意地吹捧娱乐化,压制其它功能易导致新闻和娱乐的错位流向低俗失去受众。反之则亦然。娱乐并不等同于低俗也并不排斥高雅。我们的观众应该理性分析辩证把握,在轻松的语言风格和活泼氛围中分享到新闻资讯,了解节目价值取向和定位。
2.提升电视受众的整体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传播手段经营体制都发生着变化,广播电视受众等媒体接受者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而求得自身的发展。自觉抵制媒体从业人员因为素养低下引发节目中利益的渗透和诱惑。避免道德伦理的滑坡及自身追求的人文精神缺失。诸如一些观众对于播报新奇怪内容时放弃良心和原则的围观,节目主持人念稿出错时看热闹心态,事后对于新闻报道胡乱吹捧或发表看似新潮另类实则哗众取宠的评论,对新闻事实的随意解读。忽略了自己言行会对周围环境和群体带来恶劣影响,同时严重损害受众自身形象。
三、结语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存在有着种种的合理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现今新闻节目中媒体的普遍做法都是为节目注入娱乐化元素,并且这一现象在一定的阶段内肯定还会持续下去。但是娱乐化作为一种电视新闻传播报道地制作方式和手段,它需要有一个度,并正确拿捏好这个尺度。
度是中庸中平衡的状态,也是在动态变化的状态。当然,度的看法和标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度的认知也不停地发生变化产生着偏差,但始终都循着一个不变的规律发展前进,即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在制作新闻节目时,电视节目应该紧紧遵循“三贴近”原则,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力图有深度、负责任,树立精品意识真正赢得观众,最大限度的优化节目内容,不损伤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以此来保持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长久公信力,保持节目的旺盛生命力。受众也应该真诚地观看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各方因素相互协调制约,有节有度才能防止出现偏差,避免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入同质化、低俗化、商业化的误区,让我们的电视荧屏更加健康丰富和精彩。
参考文献:
[1]尼尔伯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2]张玉坤,李大敏.浅议新闻娱乐化对媒体发展的影响[j].新闻知识,2009(09):35-3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231-250
[4]肖云.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5):21-22.
[5]朱金平.受众对媒体逆向传播之探析[j].军事记者,2003(08):15.
论文摘要:当今电视节目空前繁荣,中国电视进入商业化发展的黄金时代。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探寻新闻类节目娱乐化“度”的把握和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向泛滥。
一、引言
电视新闻娱乐化最早在国外盛行,可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但是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这类新闻娱乐节目。尼尔·波兹曼曾经说:“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电视传播理念的悄然改变,形态多种多样的电视新闻节目大量涌现。这些节目具体表现即在新闻报道中软硬结合。软新闻的比重大幅上升,硬新闻也在此基础上被尽量软化;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内容和形式上愈发注重报道那些具有娱乐色彩的新闻,偏好现场却轻视解说地对节目进行包装。在新闻价值取向中,趣味性、娱乐性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编排手法上多用娱乐的方式来传递新闻,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节目后期动用多种制作表达方式,比如主持人的另类评述,音乐、影视素材的加工利用,字幕、漫画、flash的应用等,以此充分调动受众的试听阅读兴趣。不能否认的是一些新闻类电视节目渐渐丧失了媒体的责任,缺乏理性和自觉,违背了娱乐化存在合理性的度。如果对当前新闻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的纵容,一直发挥着政治舆论武器的电视新闻节目作用将改变并发生扭曲或异化,很容易偏离健康、良性发展轨道,进而沦为娱乐的工具。
二、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存在的“度”
(一)传播主体的“度”
笔者看来,娱乐化的“度”,这不仅仅表现为节目的量度,更是在态度、法度、公信度、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体现。有了度就会防止节目制作一味追求娱乐性地盲从而丧失新闻本来意义。我国法规、政令中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从业人行为都有所监管。电视媒体在传递信息进行报道时必需对社会公众负责,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以人性化角度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在现行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完成自我约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要履行好、牢记住、发挥出自己把关人的身份和作用。报道有意义的选题,精选新闻信息内容。而最重要是应遵循把握以下两点:
1.把握新闻节目的本质内涵
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中的一个分支,因各自所具有不同的传播优势,与广播、报纸、互联网形成了新闻传播领域中新的格局。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前观众了解社会新闻、国家政策走向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作为电视媒体本身来讲,一直追求公信力,提高观众兴趣打造吸引力提升节目品牌。但娱乐化的新闻势必会影响到新闻的公信度。面对残酷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新闻一定要回归本位,以“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履行新闻的社会守望功能,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肩负新闻传播的诸多传统功能。否则会因漠视新闻内涵,无法涵盖新闻价值丧失节目本质失去新闻灵魂。
2.明确电视媒体责任意识
当前电视媒体处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电视媒体更要意识到自身“社会公器”的角色切不可失职。要自觉地把握自身社会文化角色,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作用和教化引导的社会功能。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转变思维层防止片面追求收视率加强媒介的自律。其实,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也折射出现今我国电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粗制滥造和盲目跟风的弊端。开拓前进的动力在于努力创新。只有大胆创新才能提升魅力。电视新闻媒体应该真正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通过制作和把关,传播有价值、客观、公正的信息,制作出高品格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提高关注度认可度。
(二)接受主体的“度”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今电视事业步入多元化、立体化时代,同一空间多套电视节目将通过多种形式播出。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确立,多元化和市场化促使社会结构向自主分群转变,信息数字化时代的革命,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个阶层的受众对于电视媒介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复杂。这些因素加速了大众传播以受众为中心的地位的确立,并为之建立社会基础。受众的意见也直接左右着电视制作人的思路和考量,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因此,在新闻节目大肆娱乐化时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众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正确的认识看待娱乐化
从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现状来看,尤其是新闻极端娱乐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使得人们对娱乐新闻的这种认识已经陷入误区。有人观众欢迎支持表示赞同,也有观众深表担忧的反对。我们可知娱乐潮流无可避免,既然大众媒体的功能包括娱乐性,必须正确认识辩证对待杜绝其无限膨胀,轻重颠倒。如若过度强调夸大娱乐功能或刻意地吹捧娱乐化,压制其它功能易导致新闻和娱乐的错位流向低俗失去受众。反之则亦然。娱乐并不等同于低俗也并不排斥高雅。我们的观众应该理性分析辩证把握,在轻松的语言风格和活泼氛围中分享到新闻资讯,了解节目价值取向和定位。
2.提升电视受众的整体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传播手段经营体制都发生着变化,广播电视受众等媒体接受者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而求得自身的发展。自觉抵制媒体从业人员因为素养低下引发节目中利益的渗透和诱惑。避免道德伦理的滑坡及自身追求的人文精神缺失。诸如一些观众对于播报新奇怪内容时放弃良心和原则的围观,节目主持人念稿出错时看热闹心态,事后对于新闻报道胡乱吹捧或发表看似新潮另类实则哗众取宠的评论,对新闻事实的随意解读。忽略了自己言行会对周围环境和群体带来恶劣影响,同时严重损害受众自身形象。
三、结语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存在有着种种的合理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现今新闻节目中媒体的普遍做法都是为节目注入娱乐化元素,并且这一现象在一定的阶段内肯定还会持续下去。但是娱乐化作为一种电视新闻传播报道地制作方式和手段,它需要有一个度,并正确拿捏好这个尺度。
度是中庸中平衡的状态,也是在动态变化的状态。当然,度的看法和标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度的认知也不停地发生变化产生着偏差,但始终都循着一个不变的规律发展前进,即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在制作新闻节目时,电视节目应该紧紧遵循“三贴近”原则,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力图有深度、负责任,树立精品意识真正赢得观众,最大限度的优化节目内容,不损伤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以此来保持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长久公信力,保持节目的旺盛生命力。受众也应该真诚地观看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各方因素相互协调制约,有节有度才能防止出现偏差,避免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入同质化、低俗化、商业化的误区,让我们的电视荧屏更加健康丰富和精彩。
参考文献:
[1]尼尔伯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2]张玉坤,李大敏.浅议新闻娱乐化对媒体发展的影响[j].新闻知识,2009(09):35-3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231-250
[4]肖云.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5):21-22.
[5]朱金平.受众对媒体逆向传播之探析[j].军事记者,2003(08):15.
下一篇:新闻摄影的形象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