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生存之境
发布时间:2015-07-06 11:19
[论文关键词]电视 电影 电视电影 电影频道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后便衍生出专门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电视电影因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简单、表达自如、传播渠道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生存在电影和电视夹缝中的中国电视电影在历经13载后,已成了电影人生存发展的新空间,成为中国电影通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渠道。
一、世界电视电影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电视播出时间明显增加。为了丰富播出内容,很多电视人都将眼光转向了原先只在影院里放映的经典电影。影院电影对于想重看老电影的人来说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在电视上重播经典影片对于丰富电视节目内容,满足观众对经典电影的重播欲望,显然都是非常好的构想,这也成为电视电影得以很快产生的重要因素。
电视电影最先诞生于美国,此前他们主要播放40年代以前的老影片,为提高影响力,电视台千方百计播出新电影。这也造成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为了播放1957年上映的新电影《桂河大桥》而不得不付出300万美元的巨资。这使得电视台开始考虑自己来拍电影——为电视而制作的电影,即电视电影(moviemadefortv)。
1964年,美国环球电影公司最先为nbc制作了第一部电视电影《看他们怎么跑》,这标志着电视电影的正式诞生。电视电影的制作既精良又便宜,一般用16毫米胶片拍摄,然后直接制成磁带,在电子编辑器上剪辑完成后在电视台播出。电视电影因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简单、表达自如、传播渠道(由电视台播出)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世界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国恐怖片《x档案》、侦破片《神探亨特》等都是电视电影的代表作。
二、中国电视电影之路
在全球许多国家,影院电影在电视上的播出和电视电影的发展,而后催生出一个专门的频道——电影频道。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与之相反。电视电影的起步与发展完全依附于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的开播。
为了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收看电影的需要,电影频道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一年时间里,就购买了2200多部国产影片,占建国后电影总量的61%。虽然国内各电影制片厂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与电影频道每天近20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日吞量约10部影片、年吞量约3600余部影片的“海量”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电影频道于1999年起开始自行制作电视电影。此举无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观看方式和习惯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成立电视电影部,“电视电影”工程正式启动,并每年投资6000多万元拍摄电视电影,中国电视电影开始踏上探索之路。在电影频道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电视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准不断提高,平均年产110部,题材丰富多彩,譬如历史题材片《活着可要记住》、《少奇过渭河》,献礼题材片《王忠诚》、《中国桥》、《老油坊》,古装题材片《王勃之死》、《古玩》,喜剧题材片《生命列车》、《旧夫新婚》,儿童题材片《我真棒》、《男孩向前冲》等等。从2001年起,系列电视电影开始出现。《杨门女将》是中国内地最早的系列电视电影,播出后收视率一路攀升,超过4个百分点,创造了电视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收视率纪录。
目前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总量已近两千部,并以其投资低、风险小、制作周期短的特点逐渐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后起之秀”。
三、中国电视电影现行市场研究
1、在电影和电视剧的夹缝中拔苗而出。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与电影两种影视艺术形态的结合体,它兼具两种艺术形态的优势。继承了电影的概括性和艺术性,又具有电视媒介的传播快、大众化等无可比拟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取电视之长,补电影之短。
2、观众已养成在电视上收看电影的收视习惯。
自1995年起,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开播,这一专业化电影频道迅速吸引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关注和期待的目光,并逐渐培育着观众在电视上收看电影的收视习惯。
调查显示,一部中等水平的影片在电影频道播映的收视率高达2000万人次,远远高于同等影片在电影院的观众上座人次。收视率是电视电影的生存预警标志,几年来电视电影的收视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跳高的现象。仅就黄金档播出分析,以两个百分点、观众人数约为2200人为标准,最初的两年只有10%左右的作品达到两个百分点的收视率;2001年上升为24%,其中只有一部达到三个百分点;2002年收视率出现翻高,在播出的110部电视电影中70%的作品达到两个百分点以上,其中17部作品达到三个百分点,三部作品达到4个百分点。收视率不断攀升说明观众对电视电影的兴趣在上升,电视电影可以依赖的观众群正在形成。
3、电视电影逐渐受到重视。
为表彰优秀电视电影作品,繁荣影视创作,从2000年起,电视电影逐渐被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等国内外著名电影节与电视节接纳。华表奖、金鸡奖都专门设置了电视电影奖。电影频道从2001年起还专门设立电视电影“百合奖”,并且在“电视电影十年•观众最喜爱的电视电影奖”活动中评选出《上车走吧》、《情不自禁》、《极限救援》、《陆小凤传奇系列》、《镖行天下系列》等多部优秀电视电影作品。
4、当前电视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视电影是新兴事物,创作实践先于理论发展。因此,中国电视电影在创作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电影电视作品都存在思想内涵和故事容量单薄;人物概念化、简单化;对话过多,偏重于电视剧结构;导演个性化表达偏离大众审美情趣等问题,还有待我们电影人去修正。
2011年,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进第13个年头,电视电影已从一朵由电视和电影嫁接而来的含苞待放的花蕊,成长为一株影视媒介的新兴植株。它将成为中国电视电影人生存发展的新空间,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新基地。
参考文献
[1]《由电视电影所想到的》—《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第06期王志敏
[2]《电视电影草创之初》—《当代电影》2009年第05期母铁军檀秋文
[3]《中国电视电影节目形态简论》—《北方传媒研究》2010年第1期孙宝国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诞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后便衍生出专门播放电视电影的频道。电视电影因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简单、表达自如、传播渠道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生存在电影和电视夹缝中的中国电视电影在历经13载后,已成了电影人生存发展的新空间,成为中国电影通向大众的一个有效渠道。
一、世界电视电影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技术水平大大提高,电视播出时间明显增加。为了丰富播出内容,很多电视人都将眼光转向了原先只在影院里放映的经典电影。影院电影对于想重看老电影的人来说是件非常难的事情,因此,在电视上重播经典影片对于丰富电视节目内容,满足观众对经典电影的重播欲望,显然都是非常好的构想,这也成为电视电影得以很快产生的重要因素。
电视电影最先诞生于美国,此前他们主要播放40年代以前的老影片,为提高影响力,电视台千方百计播出新电影。这也造成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为了播放1957年上映的新电影《桂河大桥》而不得不付出300万美元的巨资。这使得电视台开始考虑自己来拍电影——为电视而制作的电影,即电视电影(moviemadefortv)。
1964年,美国环球电影公司最先为nbc制作了第一部电视电影《看他们怎么跑》,这标志着电视电影的正式诞生。电视电影的制作既精良又便宜,一般用16毫米胶片拍摄,然后直接制成磁带,在电子编辑器上剪辑完成后在电视台播出。电视电影因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简单、表达自如、传播渠道(由电视台播出)便捷和拥有广大受众而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创作者所关注。世界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美国恐怖片《x档案》、侦破片《神探亨特》等都是电视电影的代表作。
二、中国电视电影之路
在全球许多国家,影院电影在电视上的播出和电视电影的发展,而后催生出一个专门的频道——电影频道。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与之相反。电视电影的起步与发展完全依附于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的开播。
为了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收看电影的需要,电影频道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一年时间里,就购买了2200多部国产影片,占建国后电影总量的61%。虽然国内各电影制片厂每年都有不少佳片新作,但与电影频道每天近20个小时的节目播出时间、日吞量约10部影片、年吞量约3600余部影片的“海量”需求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于是,电影频道于1999年起开始自行制作电视电影。此举无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观看方式和习惯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成立电视电影部,“电视电影”工程正式启动,并每年投资6000多万元拍摄电视电影,中国电视电影开始踏上探索之路。在电影频道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电视电影的整体艺术水准不断提高,平均年产110部,题材丰富多彩,譬如历史题材片《活着可要记住》、《少奇过渭河》,献礼题材片《王忠诚》、《中国桥》、《老油坊》,古装题材片《王勃之死》、《古玩》,喜剧题材片《生命列车》、《旧夫新婚》,儿童题材片《我真棒》、《男孩向前冲》等等。从2001年起,系列电视电影开始出现。《杨门女将》是中国内地最早的系列电视电影,播出后收视率一路攀升,超过4个百分点,创造了电视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收视率纪录。
目前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总量已近两千部,并以其投资低、风险小、制作周期短的特点逐渐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后起之秀”。
三、中国电视电影现行市场研究
1、在电影和电视剧的夹缝中拔苗而出。
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与电影两种影视艺术形态的结合体,它兼具两种艺术形态的优势。继承了电影的概括性和艺术性,又具有电视媒介的传播快、大众化等无可比拟的优势。真正做到了取电视之长,补电影之短。
电视电影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电影艺术文本的一种补缺,其低成本运作的投资风险性也是传统电影所无法比拟的最大优势。电视电影是小屏幕电影,如用标准数字摄像机制作的话,成本在50万元人民币左右,即使使用高清晰数字摄像机拍摄也不超过100万人民币。电视电影没有制作拷贝、发行等过程,剧本通过审查后,一般一个半月就可以完成。这种低价高效的制作,在电影频道的黄金时间仅播出一次,就可以靠片前和片中的广告收回成本。如若再制作成录像带、激光影碟等发行就是利润,好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电影还可以转为35毫米胶片电影在影院放映,这里的利润潜力显而易见。小投资稳定回报是电视电影在电影市场之中的优越性,最重要的是电视电影在电影经济不稳定时期通过电视市场起到了稳定国产电影生存的作用。
2、观众已养成在电视上收看电影的收视习惯。
自1995年起,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开播,这一专业化电影频道迅速吸引了全国亿万电视观众关注和期待的目光,并逐渐培育着观众在电视上收看电影的收视习惯。
调查显示,一部中等水平的影片在电影频道播映的收视率高达2000万人次,远远高于同等影片在电影院的观众上座人次。收视率是电视电影的生存预警标志,几年来电视电影的收视率不断上升,甚至出现跳高的现象。仅就黄金档播出分析,以两个百分点、观众人数约为2200人为标准,最初的两年只有10%左右的作品达到两个百分点的收视率;2001年上升为24%,其中只有一部达到三个百分点;2002年收视率出现翻高,在播出的110部电视电影中70%的作品达到两个百分点以上,其中17部作品达到三个百分点,三部作品达到4个百分点。收视率不断攀升说明观众对电视电影的兴趣在上升,电视电影可以依赖的观众群正在形成。
3、电视电影逐渐受到重视。
为表彰优秀电视电影作品,繁荣影视创作,从2000年起,电视电影逐渐被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等国内外著名电影节与电视节接纳。华表奖、金鸡奖都专门设置了电视电影奖。电影频道从2001年起还专门设立电视电影“百合奖”,并且在“电视电影十年•观众最喜爱的电视电影奖”活动中评选出《上车走吧》、《情不自禁》、《极限救援》、《陆小凤传奇系列》、《镖行天下系列》等多部优秀电视电影作品。
4、当前电视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视电影是新兴事物,创作实践先于理论发展。因此,中国电视电影在创作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电影电视作品都存在思想内涵和故事容量单薄;人物概念化、简单化;对话过多,偏重于电视剧结构;导演个性化表达偏离大众审美情趣等问题,还有待我们电影人去修正。
2011年,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进第13个年头,电视电影已从一朵由电视和电影嫁接而来的含苞待放的花蕊,成长为一株影视媒介的新兴植株。它将成为中国电视电影人生存发展的新空间,中国电影业发展的新基地。
参考文献
[1]《由电视电影所想到的》—《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9年第06期王志敏
[2]《电视电影草创之初》—《当代电影》2009年第05期母铁军檀秋文
[3]《中国电视电影节目形态简论》—《北方传媒研究》2010年第1期孙宝国
下一篇:浅析电影中的中西传统婚俗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