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传播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5-07-06 11:28

关于电视相亲节目的传播学解读

  互动式新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电视媒体改革及时代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电视相亲节目在不知不觉中席卷电视银幕。
  毋庸置疑,相亲节目娱乐化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但愈演愈烈的娱乐化风潮也令人忧思,质疑其商业性对相亲节目艺术性的破坏。本文将从正反两反面对电视相亲节目进行传播学解读,从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提出的“五w模式”角度分析。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来作一番理性观照,探究相亲节目再度走红之谜,并并探讨新形势下相亲节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论文联盟http://
  主体控制分析(who ):
  从传播源头来看,《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火爆的原因是成功地制作方契合社会热点来进行节目策划。
  毋庸置疑,对剩男剩女问题的讨论思考的确是挠这个社会的痒处。现代通过相亲节目效仿西方‘真人秀’的栏目,根据剩男剩女这一敏感问题来打造一个展示社会价值观的舞台,实现了传媒的议程设置与公众的议程认知之间的高度统一。
  传播内容分析(says what)
  从传播内容方面分析,相亲节目的表层功能是婚姻中介,但其实质是大胆跨界与创意混搭的真人秀表演。真人秀指的是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真人命运的一种电视节目,从而凸显参与者本身个性,与观众互动的电视节目。WwW.lw881.com真人秀是一类以真为特色,以人为核心,以秀为手段和最终诉求的电视节目形态,它是一种拟态环境中的真实影像。
  由此可以分析,当代相亲节目是通过将真实性与虚拟性交织,将故事性与竞争性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作为媒介产品,是电视制作单位通过虚拟现实和用于媒介的先进技术等方式虚拟出的人造环境,在其中的真人和真实都已发生了变化。从主持人到男女嘉宾,从节目的流程到话题,都是以争取收视率为目的,就会在各个元素之中加入人工成分来进行包装。
  媒介渠道分析(how):
  从传播渠道分析,相亲节目在互动式新媒体的压力下,反而综合利用了多种媒体,并进了媒介融合。
  电视相亲节目并非单单依靠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综合利用网络等多种媒介扩大传播面。 首先,在强大的网络支撑下,节目通过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进行视频直播。
  受众需求分析(to whom):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一角度来看,在媒介接触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决定受众是否接触某媒介的关键是受众自身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满足。众多相亲节目热播,人们愿意去接受它,正是因为节目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首先,人们观看电视娱乐节目,最重要的是获得娱乐,释放压力。
  其次,观众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阅”别人,实现人际关系的效用。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节目的过程,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并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提供知识储备。
  最后,观看相亲节目能够使人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

满足环境监测的效用。将生活中真实的婚恋观借助80 后甚或90 后一代人的特点进行了聚焦,折射甚或凸显出时代的婚恋观甚或社会文化。
  传播效果分析(with what effect)
  从传播效果方面分析,相亲节目的收视率是与其话题的数量成正比的。根据索福瑞71 城市收视率最新统计,包括所有频道在内的所有节目,《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牢牢霸占着全国卫视所有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非诚勿扰》的收视率领先当周收视第二名将近180%。
  然而,随着收看群体的壮大和节目本身的不断演进,节目也受到了很多的争议和质疑。在媒介趋利机制和“使用与满足”原理共同的导向下,这种特殊的媒介产品逐渐呈现出一种过度商品化、娱乐化的特质,存在一定的传播病象。
  例如《非诚勿扰》刻意放大嘉宾隐私、漠视嘉宾尊严、扭曲现代婚恋价值观等伦理失范现象,在事实上已经违背了大众传播应该恪守的伦理规范。
  因此,在广电总局发出整治通知的大背景下,相亲节目要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问题的关键在于节目策划者要把握好娱乐与道德的尺度,平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杠杆。一档节目要想生存下去,在考虑收视效果、满足受众、商业运营的同时,还必须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

上一篇:电脑特技在电影中的运用

下一篇:看电影贺岁片带来好心情/打麻将只图乐不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