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
电影音乐: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
电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等方式,来反映生活的现代艺术形式,它是集音乐、文学、绘画、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态。音乐是一门情感表达的艺术,它与电影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电影中音乐有着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推动剧情发展等多种功能,而电影艺术的发展也有利于音乐的发展与传播。
一、电影与音乐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电影和音乐的内涵概述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知道利用声音表达情感,如通过敲打石器、竹器等来表现喜悦、欢乐、忧伤等情感,这些就是原始音乐的雏形。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综合艺术——音乐。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艺术形式,音乐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与抽象概括艺术的结合体,它不像视觉语言那样具体、明确,但在情绪与情感表达方面却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电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形式,是将戏剧、音乐、绘画等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态,因而它有视觉、听觉艺术的总体特性。电影艺术包含导演、编剧、录音、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音乐与电影就有着密切联系。
(二)电影与音乐的内在关联性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而音乐是其中的一种形态。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过程,在发展中人们逐步认识到音乐在渲染氛围、表现人物情感、推进剧情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随着电影的彩色化、宽银幕化发展与立体声音响、数字录音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影音乐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它与电影画面共同体现着电影艺术的构思与美学原则。但电影是以视觉语言为主的艺术,观众对电影音乐的接受往往是被动的、无意识的。正如作曲家赫尔曼所说,电影音乐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无意识支持,它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的思想与情绪。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学生为教师马修扔纸飞机的场景感动了许多观众,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与其产生情感共鸣的是那段背景音乐。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二、电影音乐: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
(一)电影音乐是电影与音乐的互动及联姻的结果
电影音乐是指在电影中出现的所有音乐,包括主题歌、插曲、主题曲、情景音乐等。从出现方式来看,可以将电影音乐分为现实性音乐与功能性音乐,前者又被称为客观音乐,指在画面上能看到音乐的来源,如剧中人物的歌唱、拉琴;画面中的音乐表演、音乐播放等;后者又被称为主观音乐,指从银幕上看不到音乐来源,而是由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常被用来表现画面中人物的感情变化、烘托影片气氛、衬托影片主题等。
电影音乐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如应服从于影片主题表达、人物性格与情感表达的需要等。只有实现音乐与影片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电影音乐的艺术价值。
(二)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演变
电影中的主题曲、插曲等都是作曲家专门为影片创作的音乐。随着时间流逝,电影的故事情节可能被人忘却,但一些经典音乐却使人难以忘怀。如20世纪初期音乐家冼星海、聂耳等创作的电影歌曲《毕业歌》《救国民歌》《青年进行曲》等至今仍广泛流传。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奋勇前进,并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电影歌曲,如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英雄赞歌》;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格调高尚,一直传唱至今。[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影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电影不断涌现,这也带来了电影音乐的繁荣。如电影《红高粱》的插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就用朴实、诚恳的语言表达了对爱人的追求,伴随着红红的高粱酒与浓烈的情怀征服了无数观众,红遍大江南北;而武侠电影《黄飞鸿》中的歌曲《男儿当志强》则将中华健儿的形象传诵四方。
(三)电影音乐的类型
电影中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从性质与功能特点上看,可以将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歌、插曲、主题曲、场景音乐等。[2]电影主题歌是指能够概括电影剧情的歌曲,它可以确定特定的音乐风格表现人物形象与性格,展现电影内容。同时,电影主题歌有着易于传唱、通俗易懂的特点,如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一路平安》、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主题歌分为片头歌、片尾歌等。电影插曲是针对电影中特定场景、具体情节而创作的歌曲,它与剧情紧密相连,有着烘托剧情、表现人物情感的特点,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唱支山歌给党听》《驼铃》《英雄赞歌》《好人一生平安》等。
电影主题曲是电影的核心音乐,它与电影主题歌一样贯穿全剧始终,对剧中人物形象与思想情感有着深化与揭示作用,但主题曲并无具体语言意义的歌词,这是它与主题歌的不同之处。根据剧情的复杂程度可以将主题曲分为单主题音乐与多主题音乐。场景音乐是指在特定场景中出现的音乐,它对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思想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就使用了很多场景音乐来交代故事情节。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一)渲染影片的气氛
音乐可以为影片渲染环境气氛,确定电影的感情基调,增强电影画面的感染力。如影片《魔戒之王者归来》中,冈多总督指派次子再次出兵收复失地时,就出现了插曲《冈多的哀辞》,用低沉的鼓点、沉重的管弦演奏出默哀般的沉吟,这时并没有出现大军出征时的喧天声势,有的只是肃杀的庄严与悲伤,而音乐插曲更是增加了这种悲凉、庄严的气氛。在故事片《城南旧事》中,将歌曲《送别》确定为主旋律音乐,用民族特色的乐器、平淡舒缓的音乐语言,渲染出一种惆怅惜别的情感。有时可以通过与画面对立的音乐来传达深刻的内涵。[3]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是人人皆知的经典曲目,常被用到电影中表达昂扬向上的情节,而库布里克在《发条橘子》中就对贝多芬的《欢乐颂》进行了特殊应用,用《欢乐颂》的高尚反衬罪恶行为,用强烈的反差给观众强烈的内心冲击力。同时,音乐也可以为影片制造一种局部气氛,在某个特定场景中人物的情绪是特定的,或伤心、痛苦,或轻松、愉快,此时的人物对话往往较少,这就需要用音乐来强化环境气氛、深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不同时代内容的电影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这就需要用音乐制造特定的时代氛围。如影片《牧马人》中主人公李秀芝衣衫褴褛地从四川赶往西北草原投亲,这时将“文革”时最流行的歌曲《大批判歌》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这段音乐就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再如电影《红粉》就将表现国内革命战争的歌曲《打倒列强》作为背景音乐,通过欣赏歌曲就使观众对故事发生的时间、故事内容等有所了解。
(二)展现电影的民族风格
音乐可以展现影片中独特的民族风格。如故事片《红河谷》就是通过有鲜明特色的西藏音乐,使影片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动作片《卧虎藏龙》中使用单纯、朴素、统一的音乐,并使用京戏锣、古筝等民族乐器作为补充,使影片配音统一而富有变化,特别是俞秀莲与玉娇龙打斗的场景,随着鼓声凌空翻越、绝地奔走,展现出“打”字所不能传达的意境。影片《加勒比海盗——聚魂棺》中的背景音乐dinner is served,与食人部落居住的荒岛、食人族的祭祀仪式等画面融合在一起,展示出一种原始气息。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印度风情的嘻哈音乐贯穿始终,有着浓郁异域风采,影片开始就在强烈的鼓声中展现了孟买贫民窟的生存状况,而主题曲jai ho则是影片整体风格的延续,赞扬了马利克与拉提卡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强化主题与推动剧情发展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第二台词”,它就像一条锦带将分散的镜头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主题音乐往往代表着特定的人物与事件,能够将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起来。音乐是一种丰富而细腻的艺术形式,抒情是其功能的突出体现,当人物心理、情感发生强烈变化时,常通过音乐进行渲染,以此来推动剧情发展。电影音乐总代表着特定的人物与事件,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主题,实现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影片《泰坦尼克号》就是在悠长的旋律中拉开帷幕,为影片奠定了忧伤、哀怨的感情基调,同时也为影片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影片中天籁般的人声吟唱使影片既气势磅礴又有着浪漫史诗的悲凉,从而推动了剧情发展。如动画片《花木兰》中,当花木兰出场时就会出现昂扬、高亢等旋律,花木兰勇敢、刚强、深明大义的英雄形象深深印到观众脑海。电影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比较集中,有些电影故事情节跨度有几十年,因而,必须对故事情节进行剪裁,忽略一些不重要的时间段与情节。而电影音乐则可以通过节奏、格调等元素实现时空转换和故事情节的过渡。
(四)展现人物情感与性格
电影的矛盾冲突比较尖锐,人物情感世界变化剧烈,剧中的情节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用音乐则可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在电影《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被执行死刑时,喊出了“freedom”,当斧头落下时镜头转向仰视,湛蓝的天空中威廉手中的手帕缓缓落下,这时的配音是一段歌唱性的咏叹,在音乐与画面的交织中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4]如动画片《狮子王》中,辛巴决定向刀疤挑战的一幕,开始辛巴心情低落,后在狒狒的激励下,才下定决心向刀疤挑战。配乐就充分体现了这一心理变化,在辛巴不知所措时用小提琴表现出一种平稳、缓慢的节奏,并略带哀怨;当辛巴重新树立信心时,就采用了高亢、昂扬的旋律。此外,影片中不同类型人物出场可以用不同的主题音乐进行宣告,如阴谋家出场时可以用诡异怪诞的音乐;漂亮女主角出现时,可以用优雅、舒缓的小提琴进行伴奏,等等。
音乐为电影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支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观众。如今,电影与音乐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优秀的影片必然有成功的音乐与之相伴,因为电影音乐可以为电影增光添彩,使电影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连贯与完整。
下一篇:中国电视剧批评维度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