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阿基琉斯,永远的《特洛伊》
2004年,由好莱坞名导沃尔夫冈·彼得森(Wolfgang Petersen)导演制作,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特洛伊》是对《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的经典阐释。影片中对皮特饰演的阿基琉斯①(Achilles)一角的诠释可以看出导演彼得森深厚的古典功底及对古希腊文化及神话的独到见解。阿基琉斯是希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父亲裴琉斯(Peleus),母亲塞提斯(Thetis)。在电影中只出现了阿基琉斯的海仙母亲。不否认这部影片首次上映时观众诟病女演员选角的眼光问题,一部成功的影片难免会有些瑕疵。彼得森对古希腊文化神性与人性的理解十分精准,这种精准使得主要演员的表现近乎完美。作为主角的阿基琉斯是这部电影中最复杂的人物,他的表现既贴合史诗,又自成一统,可以称之为彼得森的阿基琉斯。
一、史诗中的阿基琉斯
阿基琉斯,《伊利亚特》毋庸置疑的主角。《伊利亚特》以缪斯女神歌唱阿基琉斯的愤怒开篇。阿基琉斯因为女俘布里塞伊斯(Briseis)和阿伽门农(Agamemnon)闹翻退出战斗,阿基琉斯的母亲为了让短命的儿子赢得荣耀上奥林波斯山求宙斯恩典,宙斯为报塞提斯救命之恩决定惩罚阿伽门农领导下阿开亚人(即希腊人)。期间,阿基琉斯从战场上消失,直到好友兼伙伴的帕特罗克洛斯(Patroklos)战死,到第十九卷阿基琉斯重回战场,杀死并凌辱赫克托耳(Hektor)的尸体。史诗虽然瑰丽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不够完满,包括主角阿基琉斯。史诗中的阿基琉斯是睿智的。《伊特亚特》第一章阿开亚人中发生可怕的瘟疫,无人知晓原因,唯有卜者卡尔卡斯(Kalchas)明了个中缘由,但慑于阿伽门农的暴虐不敢多言,是阿基琉斯鼓舞并保证他的安全,他才说出实情是由于阿伽门农不愿交还阿波罗祭祀克鲁塞(Chruse)的女儿特洛伊方面的女俘克鲁塞伊斯(Chruseis)导致了阿波罗的愤怒降灾于阿开亚人。阿基琉斯隐忍。阿伽门农把获得阿基琉斯的女俘布里塞伊斯为条件派使者送还克鲁塞伊斯回到父亲处。阿基琉斯被激怒但被老者奈斯托尔(Nestor)劝住,吃了哑巴亏。因为阿伽门农是当世最有权势的国王。阿基琉斯脆弱。母亲塞提斯是阿基琉斯的依靠和保护神。塞提斯是天后赫拉的养女,曾一度险些与宙斯成婚,被海神波塞冬追求过,还救助过被赫拉从奥林波斯山上扔下的火神赫法伊斯托斯(Hephaistos),塞提斯自己虽然是个小海仙,地位卑微,但她在奥林波斯诸神中很有话语权,除阿波罗外的众主神都替她说话。他的儿子也子凭母贵成为最伟大的英雄。但这位英雄是个离不开母亲的孩子。阿基琉斯感性。为了向赫克托耳报仇,他杀死赫克托耳之后凌辱赫克托耳的尸体,不愿将帕特罗克洛斯下葬。阿基琉斯自大。阿波罗为救助自己守护的特洛伊人幻取凡人的形象把阿基琉斯引开,阿基琉斯识破后说要是自己能力允许,一定报这个仇。(《伊》:XXII,20)在与河神后代阿斯忒罗派俄斯(Asteropaios)的对打中,阿基琉斯向其炫耀自己是宙斯的后裔(阿基琉斯之父裴琉斯是宙斯的孙子)。(《伊》:XXI,183-199)其实这层关系并不是阿基琉斯受众主神关照的缘由,但在父系已代替母系的荷马时代,提及母系而得关照并不是件多么光荣的事。阿基琉斯有缺点,有时候情绪波动得像个孩子,这主要是母亲塞提斯的溺爱造成的,自己是神,丈夫和儿子却是凡人,塞提斯不能忍受看他们一天天老去,最后死在自己面前。阿基琉斯选择了自己的前途出征之后,塞提斯日夜都守在儿子身旁关注战事,此时的阿基琉斯已是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成年人,儿子尼俄普托勒摩斯(Neoptolemos)已长大成人,攻下特洛伊后,还分到了赫克托耳之妻安德罗玛刻(Andromache)为女俘。所以,对母亲过度依恋,也是阿基琉斯迥异于其他英雄的一面。阿基琉斯还是众位主要角色中惟一一位战前就预知自己要死在特洛伊的。[1]鉴于母亲与宙斯的特殊关系,阿基琉斯曾来到大海边向母亲祈援:“母亲,既然你生下儿郎,我的一生短暂,宙斯便应该给我荣誉。”(《伊》:I,352-353)阿基琉斯可以通过母亲向至高无上的大神理所当然地提要求,其他英雄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二、彼得森的阿基琉斯
与荷马的阿基琉斯不同,彼得森的阿基琉斯是像神一样的人,更偏重人性。在电影中,阿基琉斯摆脱了母亲、摆脱了神、摆脱了感性,获得了爱情和创造性的重生。《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是半人半神的,而影片中的阿基琉斯是完全“去神化的”。这要从阿基琉斯的母亲塞提斯形象的塑造说起,淡化其母的作用是去除阿基琉斯神性的第一步。在影片中,阿基琉斯的母亲只出现过一次,阿基琉斯出战特洛伊前来到海边找自己的母亲塞提斯,值得注意的是,塞提斯这个形象,已是皱纹满面两鬓生白发,在希腊神话中,神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是永生不死的,当然也是青春永驻的,作为海仙,塞提斯在老去,彼得森把她转化成了一位普通的凡人母亲,那么他的儿子头上所笼罩的“神佑”的光环也就退去了。第二部是剔除神的无形之手在影片中的作用。古希腊人是敬畏神的,对神出言不逊是要受到惩罚的,而在影片特洛伊中两位男主角阿基琉斯和赫克托耳都曾质疑神,他们没有直接质疑神的存在,而是通过质疑神的庇佑来质疑神的能力。与其信神不如信自己,信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人是会死的,但是可以不朽,这种不朽不由神来赐予,是人舍生忘死奋斗而来的。就这样,神的影像从彼得森的《特洛伊》中完全消失了。
《特洛伊》的经典台词是展示阿基琉斯英雄性格的有效途径,也是这部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阐释经典的大片离不开那些富含哲理的隽语警句。很多台词在翻译中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影响了欣赏的美感。下面选取几段精彩英文对白来感受彼得森对把握自己命运的英雄的深刻诠释。
电影开始小男孩被派去找阿基琉斯接战塞萨利勇士Boagrius,与阿基琉斯有一段对话:
Boy:“Are the stories about you true?They say your mother is an immortal say you cant be killed.” (那些关于你的故事是真的吗?他们说你妈妈是永生的女神,说你
刀枪不入。)
Achilles:“I wouldnt be bothering with the shield then,would I?”(那我就不用费心穿铠甲了,是吗?)
Boy:“The Thessalonian youre fighting,hes the biggest man Ive ever seen.I wouldnt want to fight him.”(你要交战的那个塞萨利勇士是我见过的人里块头最大的,我可不想和他对打。)
Achilles:“Thats why no one will remember your name.”(那就是没有人会记住你名字的原因。)
彼得森通过阿基琉斯之口抛弃了神,否定了神的权威和力量。这也是《伊利亚特》中矛盾的地方,既然阿基琉斯是刀枪不入的,塞提斯何苦还要费心去赫法伊斯托斯处为儿子求得铠甲和战盾?在古希腊神话里,凡人无论再强也无法与神比拟半分,而阿伽门农的弟弟墨奈劳斯(Menelaus)对阿基琉斯的评价是:“He would hurl a spear at Zeus himself,if the God insulted him.(要是宙斯对他无礼,他会直接把矛掷向宙斯。)”当然墨奈劳斯只是打个比方,由于其母塞提斯的缘故,阿基琉斯是包括宙斯在内奥林波斯多位主神最关爱的凡人,只有阿波罗与阿基琉斯不睦。在《特洛伊》里,阿基琉斯终于报了《伊利亚特》的一箭之仇,到达特洛伊率先抢滩之后,阿基琉斯纵容手下抢劫祭祀阿波罗的神庙,手下因怕触怒神灵劝阻阿基琉斯,阿基琉斯反将庙前阿波罗金像的头一剑砍下,这在古希腊绝对是渎神的行为,必定受到神严厉的惩罚,但阿基琉斯对劫掠到的阿波罗的女祭司布里塞伊斯说:“I think your god is afraid of me.I knew more about the gods than your seen them.(你的神怕我。我比你们这些祭司更了解神。我见过他们。)”阿基琉斯对神的不敬受到了柏拉图的批判,[2]而在《特洛伊》里,彼得森把人的信仰与神分离开了。阿基琉斯是自我的,他参战,不像阿伽门农是为了权力、土地和财富,不像奥德修斯是惧怕阿伽门农的势力,也不像赫克托耳是为了国家和责任,他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荣誉,为了成为被历史和后世传颂的英雄。对阿伽门农来说,阿基琉斯不是个听话的手下,问题是听话的关键时刻都不好使,所以有时阿伽门农也不得不忍受阿基琉斯的“恃才傲物”。阿基琉斯“无欲则刚”,下意识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屑去向阿伽门农谄媚,他所关切的是与自己密切有关的人,比如帕特罗克洛斯和布里塞伊斯。
阿基琉斯对布里塞伊斯说:“The Gods envy envy us because were e any moment might be our hings more beautiful because were will never be lovelier than you a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re will never be here again.(神嫉妒我们。因为我们必有一死,任何一刻都有可能是我们的最后一刻。事物因为我们难逃一死而变得更加美丽。现在这一刻的你就是最美丽的。我们将不会再出现在这里。)”阿基琉斯在电影中的形象就是通过这段话确立起来的,之前的攻城拔寨、击杀壮汉可以说是阿基琉斯的“武功”,这段话表达了阿基琉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说明他不只是个杀人如麻的莽夫。同时他也对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做了公允的评价,阿基琉斯对前来劝和的奥德修斯说:“Greece got along fine before I was will be Greece long after Im dead.(我出生之前希腊就已经很强大了,我死后她也将依然强大。)”阿基琉斯与布里塞伊斯的相识与爱恋使得他又记起自己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结局——默默无闻的终老。阿基琉斯是性情中人,这种表达在《伊利亚特》中是没有的,女性在男性的史诗中是隐去的,在阿开亚人的阵营里,没有一位女性是“合法的妻子”[3],对女俘表达爱情是可笑的。阿基琉斯在思考放弃战争,过普通人的生活,像赫克托耳一样有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儿女。无情未必真豪杰,彼得森的阿基琉斯已经由《伊利亚特》中的一个扁平的英雄人物变得栩栩如生。《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只是知晓和接受命运,《特洛伊》中彼得森的阿基琉斯则开始思考命运。
三、彼得森与荷马的交集
在关于命运的问题上,彼得森找到了与荷马的交集。布里塞伊斯问阿基琉斯为什么选择成为伟大的战士,阿基琉斯的回答是:“I chose nothing.I was born,and that is what I am.(我没有选择任何东西。我生来如此,这就是我的命。)”在“去神化”之后,彼得森选择了相信命运。《伊利亚特》通过赫拉的劝诫、宙斯的行为肯定了命运的不可违背,宙斯眼见自己的凡人儿子死去却没有帮助。(《伊》:XVI,431-461)彼得森保留了“阿基琉斯之踵”的传说,从影片中也可以看出,阿基琉斯身中数箭,而惟一致命的是脚后跟那一箭,像阿基琉斯这样的旷世英雄,却死在帕里斯(Paris)这样一个花花公子兼懦夫的手里,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而这惩罚在神话中正是阿波罗的报复,阿波罗是不死的神明,又是年青一代主神中除雅典娜外地位最高的,在诸神中得到的关怀还不如一个凡人,这是让阿波罗一直耿耿于怀的。虽然阿波罗也随奥林波斯众主神一起参加了阿基琉斯父母塞提斯和裴琉斯的婚礼,并在婚礼上预言塞提斯可以多子多福,而最后借助帕里斯之箭射杀阿基琉斯的却是这位不曾谬误的预言之神兼弓箭之神。神也是爱嫉妒的,睚眦必报的。相反,阿基琉斯最后把赫克托耳的尸身交还其父老王普里阿摩斯(Priamos)安葬,并休战让特洛伊方发丧祭奠,显示出古希腊时代英雄的大度与对战争规则的尊重。单在性格上,神就输给了人。
影片中还隐晦的表现了阿基琉斯与帕特罗克洛斯的同性之爱。同性之爱在苏格拉底时代是很盛行的,包括苏格拉底本人也有同性恋人。而《特洛伊》发生的年代早于苏格拉底几百年,荷马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并不清晰。国内《荷马史诗》专家陈中梅先生认为强调两人的关系亲密只是为阿基琉斯复出战斗做合理的铺垫。[4]事实上,无论是史诗中还是影片中,确实是在帕特罗克洛斯死后,阿基琉斯才有了必死的决心,决定复仇。影片中,已决定和布里塞伊斯过上普通人生活的阿基琉斯最终不
再与命运抗争,正如他的母亲所说,他出征特洛伊是一条不归路。帕特罗克洛斯还托梦阿基琉斯要与阿基琉斯的骨灰装入同一只金瓮,阿基琉斯随后选址为自己和帕特罗克洛斯建了一座高大的坟冢。(《伊》:91-92,126-127)关于同性伴侣一说证据确凿。古希腊悲剧的魅力与悲壮就在于神话中没有轮回与来世的观念,人死了就必须要进入哀地斯(A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ides),不管你生前多么伟大风光,死后都只是哀地斯中的影像而已。所谓古希腊悲剧,并不是要表现所有人都失去生命的“悲”,而是要表达命运的严肃,生命只有一次,你选择如何对待。
彼得森在《伊利亚特》之外演绎了木马屠城和阿基琉斯之死,使得《伊利亚特》完整起来。主要角色的生命都在《特洛伊》结束了,阿伽门农死了,墨奈劳斯死了,普里阿摩斯死了,“金苹果”罪魁帕里斯却还活着享受与海伦的爱情,奥德修斯在讲述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的故事,却不知道自己就是下一个主角,而他历尽艰辛要回归的正是自己的家、妻子和儿子。彼得森似乎在向我们昭示,除了爱,其他所谓权利、颜面、责任、伟大都是虚空的。人都是会死的,哪怕命线再长。时隔十年,这部影片依然经典。正如影片最后奥德修斯旁白所说的:“Men rise and fall like the winter wheat,but these names will never die.(人的盛衰荣辱像冬麦一样无常,但是这些名字不朽。)”
注释:
① 文中涉及的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译名均按照陈中梅译注2000版译林出版社《伊利亚特》的译法,以下注释中简称《伊》。
[参考文献]
[1] Burgess Jonathan Death and Afterlife of Achilles[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9:43.
[2]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91.
[3] [法]皮埃尔·维达尔-纳杰.荷马的世界[M].王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4.
[4] [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M].陈中梅,译注.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431。
[作者简介] 魏媛媛(1981—),女,山东淄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古典文学、文论。本文选自《电影文学》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