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论影视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视野中“六朝戏

发布时间:2015-07-31 11:00

 文化产业已然成为当代精神生产中最具活力的文化艺术形态,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文化部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倍增”战略计划,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核心层的产业力量应该贡献更大力量。正视当下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针对影视“内容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六朝”是中国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段,它内蕴了许多经典的英雄演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它的声容,它的华彩,它的高风遗韵,惹人想象,让人神往。六朝人物、文学的魅力,能够引发了当代人体验六朝文化的兴趣。但在新时期以来,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六朝戏”还非常缺失,在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视野中,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审视这一问题。
  首先,“十二五”期间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亟待我们把握现状,自觉地发掘六朝文化历史艺术资源,为观众献上更多更好的能够透视“六朝”高风逸韵的影视文化作品。纵观新时期以来中国影视文化剧作的编创和演绎,可以发现“六朝戏”的断裂和缺失,是我们需要正视和反思的。以历史发展演变时序来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先有《春秋列国志》等历史演义,故而常被搬上了银幕。稍后的“秦始皇”的演义,也常演常新,有《大秦帝国》、穿越剧《古今大战秦俑情》等。“楚汉争霸”戏更是风起云涌,表演得尤为多,哪怕是受到了影视批评家的抨击也不“移情别恋”。继之而起的是“三国戏”,演绎了一出出忠、智、奸绝的故事,奏响了一曲曲战争悲歌。“六朝戏”之后的“隋唐故事”,也经常花样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翻新,出现了《隋唐演义》《隋唐传奇》《隋唐英雄》等多种版本,除此之外,“狄公戏”也有层出不穷的版本,《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创造了票房纪录,“元芳,你怎么看?”还成为习常用语。“武则天”的故事、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安史之乱”的故事、《西游记》等也多被搬上影视舞台。叙言宋元历史的有“杨家将的故事”“岳飞的故事”“包公戏”“济癫戏”《水浒传》“铁木真传奇”等。“明清”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更多,《大明英烈传》《萍踪侠影》《孝庄秘史》《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甄嬛传》《红楼梦》,等等。经过比对,我们可以发现影视作品创作、表演中“六朝”文化历史艺术资源还没有被正视、创意和激活。宗白华先生在他那篇著名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论文中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六朝的士人将人生的悲剧与审美的超越相结合,创造了深邃浩博的六朝审美文化。可见其中有着许多还没有被认真发掘的新的审美文化元素,在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潮中还大有可为,能够为产业“倍增”战略的落实贡献新鲜意象和内蕴。
  其次,从实证主义的理念来看,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大国的成功经验已然证明,挖掘国家的、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创意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激活其底蕴,是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的重要手段。“六朝”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值得我们重视和纳入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视野中思考。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确立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国策,出台了许多政策加以扶植。进入新世纪以来,韩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影视剧《大长今》等为代表的“韩流”几乎席卷了整个亚洲,在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创造了高达8421%的收视率神话。综观《大长今》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创意中文化寻“根”,历史“消费”及赐予人文关怀等,满足了现代受众的审美期待。可见,只有建立在国家民族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上,通过不断地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袁济喜教授曾指出:“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动荡纷乱、黑暗沉重而著称于中国历史;另一方面,它又以其灿烂的思想文化深深地吸引后人。”[1]“六朝”积淀的历史文化财富,有着文化寻“根”、历史“消费”和人文关怀的潜质,可以成为当下我们建构影视文化产业品牌的重要资源。
  最后,从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来说,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打造“内容文化产业”品牌,其中创意最为关键,六朝历史文化所蕴藏的丰富内容,能够成为当下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本。据调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英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了70%,其中创意产业经济增长幅度最大,达到了93%,彰显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型升级。美国亦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产业)的发展,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宣言,在世界金融危机面前,通过创意服务来刺激国家经济复苏,在内生经济失去动力的情况下,通过文化产业贸易来创外汇,帮助其渡过难关。影视文化产业经济归根结底是影视内容产业,关键还在于内容生产中是否能够贡献足够的具有文化魅力、历史内涵的内容,吸引、感动和留住观众,让他们在观影中获得精神愉悦和享受快感。创意是内容生产的本质特征,也是决定着影视作品是否是艺术,还是只是简单地机械复制的重要因素。只有上升到艺术创作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高度的影视生产,才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支持。如果纯粹是重复过往作品的创意,仅在技术上予以改头换面,最终将被观众所抛弃。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篇》有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rdquo ;[2]从中国历史文化逻辑展开的视角论,六朝历史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容,在当下的政治文化格局中具有镜鉴意义,可以成为影视文化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本。
  二
  在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视野中如何创意和激活“六朝戏”?窃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第一,六朝是朝代更迭较为频繁,民族冲突融合较为剧烈的一个时代,涌现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风采、名士风流、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些都能成为当下我们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发展的重要素材。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专制制度惟一的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3]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和专制统治很大程度上压抑、扭曲了人的个性,泯灭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情性风采,造成了人格精神的萎缩。所谓“乱世出英雄”,动乱年代,由于极权统治力量的有限,维护统治政权尚且力不从心,故而难以约束人的个性张扬,纯真本色的个性在与时事抗争中迸发出了不朽的光芒。六朝正是这样一个士人个性伸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群体个性意识的时代。王子猷雪夜访戴,性情多么潇洒;兰亭修禊,游目骋怀,几多风流;嵇康临刑奏《广陵散》,那又是何等的悲壮……一部《世说新语》,写尽了魏晋名士的个性风流,彰显了他们的人格美感。正是这些独具个性魅力的人物打动了余英时先生,他在《名教思想与魏晋士风的演变》一文中指出:“名教危机下的魏晋士风是最近于个人主义的一种类型。”[4]众所周知,美国影视作品最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有代表性的如西部片、好莱坞电影等,颂赞英雄个人、张扬个人主体精神是其主流,也是其获得巨大成功的保障。美国影视产业的成功经验,昭示我们发掘六朝人物个性风姿,叙述其中英雄故事,演绎那个时代的风云争霸还大有可为。虽然中国特色的影视产业不主张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但总结那一历史时代人物的思想精神,把握朝代更迭、民族冲突融合的规律性认识还是甚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第二,六朝遗留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以激活为当下的影视剧创作所用。在二十四史之中,关于六朝部分的历史记载较为繁复,有《三国志》《晋书》《魏书》《宋书》《南齐书》《北齐书》《梁书》《陈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等,计十二种之多,其中有着大量的历史故事,有待发掘。这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都极具个性魅力,特别是那些在改朝换代中创造了丰功伟绩的开国元勋们,每一次成功创业背后都有着不寻常的故事。此外,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等一些笔记,也记载了不少神话故事,能够为我们当下影视剧创作提供创意和素材。如《西京杂记》上有记载:“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术,能制御蛇虎。……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乃为虎所杀。俗用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这则记载,就是中国最早的剧目《东海黄公》的本事。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秦末时一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壮举,事既不成,杀身成仁,其精神激荡着后人将之搬上戏剧表演舞台。可见,六朝的历史文化典籍中,不乏素材能为不同时代创作戏剧作品所用,当下的影视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要落实,也可以从六朝戏中寻找原型、母题、故事等。
  第三,六朝产生了丰富的人生思想、文化思想、美学思想,其中所积淀的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恰是后工业社lunwen. 1KEJI AN. 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会中缺少纯粹信仰而艰难生活、具有心理疾病、精神危机的当代人所期待的,在影视文化产业视野中创造性地激活其中蕴藏的思想文化价值,能为今天的人文建设贡献力量。唐代诗人韦庄《台城》诗说:“江水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废名先生曾说:“六朝之文,生香真色,不可学。”六朝文字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深重的美学意蕴,散发着“丽而悲美”的文化气息。缘情感物,抒写性灵,庾信的诗“兴”精神,让他超越了人生遭际的痛苦,实现了由现实悲剧人生向艺术人生、审美人生的跃升。六朝虽已远逝,但其高风遗韵与鄙陋污秽能成为当下人文建设的可贵资源。开掘传统六朝文化中有价值的亮点,通过影视美学创造,像六朝人一样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升华人生,化解苦痛,最终实现审美、艺术与人生的贯通,可以超越价值危机,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中商业性向人文性的跃升,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综上可见,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六朝戏”非常缺失,在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战略视野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创意和激活它。六朝涌现了不少具有鲜明个性风采、名士风流、叱咤风云的人物,遗留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积淀有厚重的“人文关怀”精神等,均能成为当下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创意的重要文化资本。
  [参考文献]
  [1] 袁济喜.六朝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梁]刘勰.文心雕龙解说[M].祖保泉,解说.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854.
  [3]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11.
  [4]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438.
  [作者简介] 何世剑(1979—),男,江西萍乡人,文学博士,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影视美学与文化产业。本文选自《电影文学》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上一篇:华语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问题和方式

下一篇:电影《万箭穿心》的文化考量的思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