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悲剧人物高老头——法国式的“阿Q”

发布时间:2015-09-29 08:49

摘 要:在高老头身上,似乎可以让人窥见阿Q的影子。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廓里,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一个独一无二的悲剧性人物。他的黯然伤神让人怜悯垂泪;他的自欺欺人让人愤怒难过;他的麻木不仁让人憎恶鄙夷;他的自食恶果让人喟叹惋惜。总之,这样一个悲剧的人带给人的是悲剧性的情感和认识,也即是他的悲剧性之所在。

关键词:根源;性格;评析;认识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可见,失败或者毁灭是悲局的最终结局,它的本质就是要有悲剧意识或者悲剧精神。而《高老头》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尤其是它的主人公“高老头”。因此,纵观整部作品,不难发现作者所塑造的高老头其实就是一个受难者的形象。
  “在众房客的眼里,作为怪异的高老头则整个儿是个谜,却经常招来两个如花似玉的贵妇人。他衣着寒伧,生活俭朴,房住简陋。”①从表面上看,高老头似乎很受关注。其实不然,他只是房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鄙视厌恶的对象,就算有两个贵妇人的探望,这也只是一种无声无息的压榨,他只能算作一棵摇钱树,一个只会制造钱的机器而已。仅此而已,不会有其它!
  (1)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至始至终,高老头都在不停地付出,不管是金钱、精神、亦或是情感。可是一直到他死,到他离开尘俗,到作品结束,都没有看到他获得过丁点儿的回报。难道他真的是无私到不想一点回报吗?不想得到她们的爱、怜惜、照顾吗?
  高老头是人不是神,不沾染尘世,就算是神,也会在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关注吧!高老头尽管没有想过这些,可是打心底里还是在渴望这些。然而,只是他得不到,只能忽视,只能忘却,只能一味付出。在他弥留临死之际,他终于有了抱怨,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个也不来。她们有事,她们在睡觉,她们不会来了。我已经知道了。直到要死了才知道女儿是什么东西!唉,朋友,别结婚,别养孩子!你给他们生命,他们给你死亡;你把他们带到世上,他们把你从世上赶走。不会的,她们不会来的!早十年我就知道了。我有时心理这样想,只是不敢相信”。②那种渴望被关爱的凄凉心境无语言表,如此可悲!
  (2)可爱可敬、可悲可怜、可憎可恶的高老头
  可爱可敬。高老头一生都在辛勤地奔波忙碌,他从没想过自己,他所在乎的是怎样让女儿们漂亮,怎样让她们跻身上流社会,怎样让她们享受到最好的。就算是财产被瓜分完毕,就算是被女儿抛弃,就算是去过地狱般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也在所不惜,毫无怨言,无欲无求,只盼望女儿们能快乐,能幸福,能享乐。只要她们幸福,无痛苦无灾祸,他也就别无所求,心满意足了。这就是高老头,可爱又可敬的高老头!每每跟他人谈起女儿都要询问她们是否漂亮,快乐,当听到“是”,他就会为之高兴一整天!
  可悲可怜。高老头,终其一生为女儿们操劳,付出,到死却不能换来她们见他一面的请求。他在垂死之际的久久等待,苦苦哀求,充满期待的盼望,也只是以失望而告终,他所做的一切竟不能换来或得到她们的一点儿怜惜,哪怕只是一点,一个善意的谎言,她们也不愿,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感慨万千。就连要见女儿也要得到许可,也要去住阁楼,最终在他女儿的眼中,他不过也只是一个“障碍物”。
  可憎可恶。他的眼里只装着他的女儿,他不在乎自己,当然就更不会在乎他人。别人在他的眼中什么也不是,就当不存在。他的钱是“投机倒把”得来的,他的邻居沃特汉被抓他也无动于衰,只顾着搬自己的新家,并说“哦,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要跟女儿吃饭哩。”②他的冷漠、无情、自私让人不寒而栗。
  高老头这种精神品质,生活态度,处世原则,似乎可以让人窥见阿Q的影子。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形喜实悲。阿Q 的行为具有喜剧性,让人不禁发笑。可在笑过之余,让人无限悲哀,不仅对他的不幸,更为他的不争,他的不求上进。而高老头表面快乐,实则苦不堪言,无可奈何。高老头的所谓“快乐”是建立在他的女儿们身上的,她们快乐,则他才会感到快乐。实际上,这种快乐并不属于他,虚无缥缈的,根本不存在的。高老头所表现出的快乐,其实只是痛苦,就是他的悲剧性。
  用夸耀称赞女儿来解脱现实的苦恼。尽管他很饥渴,很寒冷,很痛苦,可是只要谈起他的女儿,他就忘却了本身所面临的尴尬困境,苦难。烦恼也随风而逝,消失得无影无踪。相对于高老头而言,阿Q是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说“自己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再回过头来看看高老头,其实两者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用自欺欺人,自轻自贱来掩盖自己所处的失败者的地位。他死时女儿不来看他,他责备的只是他自己。他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惯坏了她们,让她们把我踩在脚底下。我喜欢那样,跟谁都不相干,也不关人间的裁判,神的裁判的事。上帝如果为了我而责备她们,就不公正了。是我自己没做好父亲,愚蠢地放弃了自己的权利。”③而阿Q被别人打败了,就承认自己是“虫豸”,并且立即从“第一”中拥有满足感。可见二者自欺欺人,自轻自贱的厉害,不禁让人痛恻心扉,悲从中来。
  用忽视来淡化所受的欺侮和屈辱。高老头面对别人对他以及他的女儿的讥讽,嘲笑,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从不反抗辩驳,只是“低下眼睛,背过身去擦眼泪”。④ 即用无视或者忽视来逃避现实。当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他是使用“忘却”这件祖传法宝将屈辱抛到脑后。虽然高老头是用“自我慰藉”来使自己解脱,阿Q是用“精神胜利法”来使自己处于不败者的地位,但二者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都是可悲可叹的。
  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里,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一个独一无二的悲剧性人物。他的黯然伤神让人怜悯垂泪;他的自欺欺人让人愤怒难过;他的麻木不仁让人憎恶鄙夷;他的自食恶果让人喟叹惋惜。总之,这样一个悲剧的人带给人的是悲剧性的情感和认识,也即是他的悲剧性之所在。
注释:
①②③④〔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M〕.林一鸣 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第2页、227--228页 、231页、71页
参考文献:
[1]〔中〕 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中〕郭华榕.法兰西文化的魅力.〔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友春严.人:西方思想家的阐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上一篇: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下一篇: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