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思考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正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笔者通过对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认真研读,结合近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评价方式等方面对英语学科教学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
在轰轰轰烈烈倡导新课改的进程中,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与提高。《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与原来的标准进行认真地比对阅读,从中发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给与了一线教师更广阔的空间和施展平台。由原来倡导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法拓展为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的综合并用。这在更大程度上给与了一线教师自主探究的权利,可以根据学情,教学条件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创设真实语境,力求课堂教学高效进行。与此同时,新课标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习惯了传统英语教学的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过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思考,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真实语境,努力让学生自然习得英语。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原因在于学生除了在学校的英语课堂上学习英语之外,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英语。这就是学生一直无法突破口语听力大关的直接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尝试浸入式和任务型英语教学法的有效结合,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景创设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让学生“浸入”到英语语境的同时,对教学任务的预设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所谓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做事。让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积累使用语言。为了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催化了学习者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习这种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所以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指在教育环境下的学习任务,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这一特定的交际目标设计出可操作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口语输入,从而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用语和课堂指令耳濡目染。
二、利用网络平台,在真实的虚拟中建立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当今社会已经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其特有的优势。给外语教师和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学中,笔者借助网络来辅助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比如建立班级QQ群。通过这一平台,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好朋友。在学校,学生的表现以及给老师的印象往往是片面的,做了一定伪装的。可是在QQ群里,从他们的个性签名,从他们的空间文章,往往可以读出学生的心灵。在他们这个年纪,有着太多的想法,也有着诸多的苦闷。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可往往找不到倾诉的对象。而这一平台的铺设,恰恰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无论是校园内发生的,还是校园外发生的,都会有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和教师私下交流。不仅有助于教师管理班级,而且也给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极其丰富,笔者经常在群共享中上传学习资料,在群中为学生们解疑答难。倡导学生用英语聊天对话,学生兴趣十足。比如一部分学生可能对教师在校内布置的书面作业不是很感兴趣,可他们却对网上传题非常热衷。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和英语动画、电影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接触纯正英语的学习机会。有许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想学,而是我们教师没有找到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当然,让学生接触网络要有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这就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只要能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英语的信心,网络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规避的。我们要承认,时代的脚步是在飞奔着前进的。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踏上时代的列车,在披荆斩棘中阔步前行。
三、优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为什么评价体系却一直在这里迷失?我们教师和家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上,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我们是在培养着兴趣还是在对好奇心的扼杀?往往看着学生那鲜红的分数和无奈的表情,我无言以对。我们倡导的新课改与学生的成绩决不是背道而驰的,只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在各级各类学校,在大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眼中与新课改的培养目标有着一定程度的背离。
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家长密切配合。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阵地,父母是学生的主导教师。学生除了周内在学校上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配合息息相关。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和家庭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行为和可能出现的思想偏差及时纠正。定期召开家长会,同时做好家访工作,给予学生充分的体贴和关爱。当然,这受到了很多条件的制约,如路程远,工作忙等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小纸条的方式和家长交流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配合,是督促学生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
当然,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只要对工作满怀热情,只要对学生充满真爱,把每一堂课都看作是实现自我的主阵地,教育教学必将迎来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魏峰安(1976.11-),女,汉族,陕西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合理师生关系的构建
下一篇:高考阅读理解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