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陶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 要:荣昌安陶经历了兴盛、没落的历史阶段,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正在走向复苏。本文从安陶的发展历程、没落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对陶器产业和安陶文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安陶; 陶文化; 传承发展
“安陶”——对它的最初接触源于一次偶然的采访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破旧的烧窑洞口、瓦缸、混合着稀泥的土路、几个围坐一起的花甲老人……这就是曾被称为“三大陶都”的荣昌安富——夏兴窑遗址。与流传下来的民谣“安富场五里长,排排精泥列成行”中描绘的盛况相比,如今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在经历了从兴盛到没落的起伏之后,现在安陶面临着振兴陶瓷工艺、传承安陶文化的困境,当地政府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邀请专家研讨、与院校合作、聘请专业陶艺人才、发展旅游产业等。本文就以安陶的发展历程,面临的局面进分析,力求探寻出一条安陶文化传承发展的道路。
(一)安富陶瓷的发展历程
1、千古安陶 风物绝代
重庆荣昌的安富古镇,因陶土丰厚,工艺精湛,陶器久负盛名,故有中国“西部陶都”的美誉。同时,安富还与广东佛山、江苏宜兴一起被誉为中国“三大陶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渝陶文化。
据资料显示,安陶器至今已有800多年,始于宋代,明清时代广泛发展,20世纪70年代达到鼎盛,以生产日用陶和研发工艺美术陶为主,产品在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销售的基础上,还远销美国、德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安富陶器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陶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陶质“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磐”,因此还被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政要。应该说在以往的岁月里,安陶走过了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
2、安陶流觞 始遇瓶颈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荣昌陶器开始以生产酒类包装陶、日用陶为主,忽略了文化与工业创新,使附加值高的工艺精品陶严重萎缩。同时,由于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匮乏,资金不足等原因,安陶产业发展严重受挫。此外,90年代荣昌两大国有陶瓷企业破产改制,大量从事工艺陶的传承人随之流失,制陶工艺的百年传统几近失传。
目前,荣昌全县陶器厂20多家,但形成规模的仅6家,大部分是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烧制的多为日用器具、酒瓶之类,附加值低,美术工艺陶档次低,研发力量薄弱等问题非常突出。
(二)关于安陶发展现状的分析:
纵观安陶文化发展的历程,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第一,人才匮乏,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一些精通技艺的老艺人相继离世,在世的也多年过花甲。真正愿意学习此技艺的年轻人又少之甚少,首先制陶本身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当下浮躁的社会使年轻人很难沉下心认真学习;其次,这一产业在整个中国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发展空间受限,使原本致力于此的年轻人在现实面前妥协。原荣昌陶瓷厂研究所所长罗天赐曾向记者表示,现在还精通安陶传统工艺和各生产环节的人才已寥寥无几。可见,安陶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第二,不能与市场有效接轨。目前这种传统的以手工业为主的产业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模式老化,销售手段单一,被动地“等客上门”。安富街道负责人谈到,曾经为追求短期经济效应,当地将独特的工艺陶生产转向酒类包装、日用陶,以致失去了附加值高的工艺陶市场。在随后的发展中,虽得到了重视,但陶器制作仍不能有效结合当地特色,缺乏创新能力。
第三,陶文化传承不力。2003年荣昌投资700多万修建了陶都博物馆,对汉、宋、明、清、民国各时期的2000余件陶器精品进行集中展示和收藏。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经费支出等原因,博物馆并未真正发挥最初所设想的作用,大量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事实上,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保障等方面是有所作为的,但在具体操作上,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对发展和传承安陶文化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安陶文化的传承发展,树立安陶品牌,关键考虑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大量引进掌握传统安陶工艺的人才,加大对设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制陶技工等各种人才的培养。开办培训基地、实习场所,培养制陶传人。值得肯定的是,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开展安陶产业发展规划与资源保护开发等工作。并与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等合作,免费提供师资、技术和实习场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安陶,为安陶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人才。
其次,利用媒介宣传安陶,培养文化认同感。安陶有着百年的辉煌历史,但是对于重庆本地,尤其主城百姓而言,它仍是个陌生的词汇。原因在于对“安陶”品牌的识别度不高。对此,当地一方面可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广告等现代传媒手段对安陶进行宣传,如进行相关节目制作,召开媒体研讨会等。今年2月中央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组来到安富,开始了对安陶工艺传承和产业发展的拍摄工作,加强了安陶文化在观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从培养文化认同感入手,将与安陶有关的知识编入课本,开设文化课程,做普及性宣传,以培养潜在的文化市场。
最后,发展相关旅游产业。2011年1底,安陶博物馆被正式认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这是荣昌唯一的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当地发展以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业提供了契机。当地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陶瓷制品的设计开发,从科技、文化含量上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在古镇或制陶工厂附近开设陶器烧制体验中心,推广陶艺制作工艺,开展陶艺设计大赛,举办艺术节等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产业。
中国陶瓷设计大师周晓冰曾表示,远古时代中国通过“陶瓷之路”与世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近代中国却成为世界陶瓷加工基地,这一点是悲哀的。现在当地借助安陶文化发展相关产业,有利于陶文化的传承。他表示看到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希望。作为资深制陶人,其话语中体现出的真诚和关切,绝非仅是作为受访者的公式化表达。诚然,对陶文化的传承保护,除了靠当地政府的扶持外,还需要众多陶艺专家和大家的共同努力,这是一个漫长和艰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杨柳,许世虎.荣昌细陶艺术特色的保护性整理[J].文艺争鸣,2010(12).
[2] 张小兰,周益军.现代陶艺如何走入文化创意产业[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6).
[3].
作者简介:胡燕磊(1985.12-),女,河南省平顶山市,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业务方向。
上一篇:论声乐演唱中的“声”
下一篇:试析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