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乒乓球长盛
摘 要:从哲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半世纪以来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缘由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分析,认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刻把握竞技制胜规律;深层次理解“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运动训练中坚持量与质的对立统一;坚定不移的把握乒乓运动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中国乒乓球队取得辉煌历程的重要哲学因素。
关键词:中国乒乓球;长盛
半世纪以来,中国乒乓球队历经艰辛拼搏,一次又一次的站在世界乒坛的最高领奖台上,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囊括了两次世锦赛、三次奥运会的金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历史奇观,成为我国竞技运动项目中的“常青树”。纵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发展史也堪称是一部哲学史,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1],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探求我国乒乓球界半世纪以来长盛不衰的哲学因子,揭示乒乓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哲学内涵,以期为中国乒乓球队乃至其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
1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深刻把握竞技制胜规律
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世界性的文化运动,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刻的体现着哲学的辩证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是推动乒乓运动不断螺旋上升的深层次原因。乒乓球比赛和训练过程中的左和右、进攻与防守、近台和远台、快搓和慢搓、上旋和下旋、正手和反手、速度和旋转、正胶和反胶、直线和斜线、劈长和摆短、转和不转、单球和多球训练;技术与战术的交相呼应;继承和发展均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纵观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路线可知,乒乓球运动是在主动与被动、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当中螺旋发展的。谁在比赛中控制住对方,谁就赢得了主动,那么在比赛中获胜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就有可能输掉整场比赛。正是这两种对立统一的矛盾使得攻防双方的力量不时的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新的技战术的出现,新的对立统一矛盾重新建立,从而不断地推动乒乓球运动向前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当时刚刚步入世界乒坛的中国队仅处于二流水平,面对日渐崛起的日本进攻型打法和昔日称霸的欧洲防守型打法,中国乒坛意识到乒乓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中包含着球的速度、力量、弧线、落点等诸因素,因此要想在乒乓球比赛中获胜就必须提高球的速度,加大球的力量和改变球的落点,于是在当时的年代形成了以“快”字当头的“快、准、狠、变”德近台快攻型的中国速度型打法,这种打法在第26届世乒赛上一举夺得男团、男单、女单三项世界冠军。
沙拉拉上台后,对乒乓运动做了一系列的改革:比赛用球改用直径40毫米的大球、改现行的21分制为11分制和实行无遮挡发球。新规则的实施的确对中国的很多选手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此项改革意味着乒乓球的竞技发展方向朝着凶狠、技术更全面的方向发展。基于此形势下,中国乒乓球队在继承和发扬“前三板”的基础上,将研究和认识的重点转向第4板、第5板;突出攻防转换的作用;提高队员相持球的能力,从而使得“前三板”特点发挥的余地更大,技术打法更坚实。中国乒乓球队在经历了2002年釜山亚运会和世界杯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尴尬境地之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囊括了男女所有单打项目的金、银、铜牌,又一次书写了乒乓长盛的壮歌。
2 深层次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中国化的打法体系
2.1乒乓球界深层次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进一步促进物质与意识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这种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它是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反过来它又对物质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乒乓运动中球、胶皮、海绵、底板属于“物质”,技战术则属于“意识”范畴,器材决定了某一特定时期的技战术打法。1957年海绵胶皮出现后,中国运动员用正胶海绵拍打近台快攻,形成了直拍正胶快攻打法,1959年荣国团在第25届世届乒乓球锦标赛上运动直拍正胶快攻打法一举夺得了世界冠军,成为中国乒乓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此后的近20年,出现了一大批用正胶快攻的世界冠军,形成了“积极主动,快速进攻”的指导思想和“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正是这种“意识”的出现使得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称雄多年。大球的出现后,合成碳纤维球拍的打法就已不再风光了,球变大后,球的速度和旋转相对减弱,击球的力量相应加大,使得球板、海绵和胶皮都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相反,球增大后,随着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技战术打法的要求迫使乒乓器材进一步研发,大板面、中空管技术、空心柄等器材层出不穷[1]。
2.2 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中国化的打法体系
中国乒乓界的竞技指导者50多年以来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的技战术,及时的进行技术创新和变革,在技术动作、技术工具、技术打法及指导思想上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征,唐建军称之为“乒乓技术的中国化”。在站位方法上,中国运动员采用近台站位方法,比欧洲的运动员站位更近一些;握拍方法上也没有采取当时日本人的直拍握法,而是创造性的发明了中国式直握法,结合近台站位形成了直拍近台快攻式打法,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运动员容国团充分发挥近台快攻打法的优势夺得第1个世界冠军。
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在速度和旋转方面发展,相继研究出了不同性能球拍和多种多样的打法,我们通过科学研究和创新,发明了“直拍横打”新技术,采用反手背面反胶攻、拦、冲、拨、挡、弹、扣的击球方法,弥补了直拍运动员反手位的不足,增强了反手位的进攻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传统直拍快攻打法,在世界大赛中显示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使中国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正是由于中国乒乓球界的高层决策者在深刻把握乒乓运动规律和本质的基础上,使主观见之于客观,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革新,使得中国乒乓球队长期在世界乒坛立于不败之林。
3 运动训练中坚持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
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一个哲学因子就是日常训练过程中坚持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把握
技术与战术相互促进中的质量互变,贯彻乒乓球意识训练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哲学内涵。坚持“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就是中国乒乓球队在运动训练中坚持量变与质变对立统一的体现。“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是训练的实施导向,是训练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大运动量训练”是训练发展的规模,是“量变”基本形式中数量的增减。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每天挥拍达5000多次,针对自己的技术难点和弱点刻苦训练,集体攻关。
“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是训练的实施导向,规定了练什么和怎么练的实质性内容。为了提高女队训练的难度,采用男陪女练、男对女练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被杨树安等人称作“诱导训练法”。此训练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男子力量大、技术质量高的特点,弥补女子的不足,进而增加女子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有效的提高女运动员的训练质量。正是因为中国乒乓球界坚定不移的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训练中坚持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才使得我国乒乓球队一次又一次得站到了世界乒坛的高峰。
4 深刻把握乒乓运动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充斥着制约与反制约、控制与反控制的演变规律,其遵循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过程,其表现形式为近似螺旋式曲线波浪式的前进。中国的直拍快攻型打法在其发展历程中也是几经“否地”才走到了今天。上世纪50年代,刚刚步入世界乒乓的中国队当时处于二流水平。此时日本人用其发明的海绵正贴胶皮和海绵反贴胶皮打中远台长抽进攻,中国运动员则用正胶海绵结合近台快攻,最终形成了“快、准、狠、变”的直拍正胶近台快攻型中国流打法,1959年荣国团在夺得世界冠军的同时证明了直拍正胶和近台快攻打法的成功结合,此后20年涌现了一大批用正胶打快攻的世界冠军,这是对直拍正胶近台快攻打法的一次“肯定”。
上世纪80年代面对欧洲横拍选手左右两面攻的情况,中国直拍近台单面攻的优势越来越不显著,反手的弱点越来越明显,国家队总教练许绍发和体委科研所研究员吴焕群又一次对“直拍”进行了“否定”。经过潜心研究,推出了“直拍横打”的新技术,涌现出了刘国梁、马琳、王皓等一批世界冠军,刘国梁直拍正面正胶、反面反胶的“直拍横打”使得我国传统的直拍正胶的打法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机,这正是乒乓球运动自我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归性的对立统一。
参考文献:
[1] 钟宇静,王大中,王娟.乒乓球运动发展中蕴涵的哲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 31(4):456.
[2] 王家俊,郑如心,薛文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3] 邓运龙.“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哲学认识与基本内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 31(1):86~90.
作者简介:王姗(1981--),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下一篇:浅析我国银行业暴利之根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