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西藏发展手机报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1-13 10:09

摘 要:在内地,我们更多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去研究手机报或者手机媒体。是否发展手机报和怎么发展手机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手机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否支撑这个项目运营。但是把同样的问题放在西藏,我们更多的要考虑到他的政治特殊性。在西藏发展手机报是落实民族政策的一个具体体现,而且发展策略也应该有特殊的要求。

关键词:手机报;西藏手机报;藏汉双语;西新工程

一、手机报的定义及其类型
      中国从1987年模拟网开通时,全国只有300多手机用户。至今,中国社会总人口中手机人口的比例在70%左右,人数超过了8亿。中国手机人口的构成,也由当初单一的大款逐步向包涵社会所有阶层的方向发展。
      虽然手机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进行语音通话,但是如果把手机仅仅当作通话工具未免有些大材小用。手机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的融合已经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正逐步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共竞风流的又一新型媒体,俗称“第五媒体”。
      手机报是指依托手机媒介,由新闻内容提供商、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浏览到当天发生的新闻。在手机上开发发送新闻、图片、广告等功能,手机报可以为企业发送大容量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彩信手机报,电信运营商将内容提供商提供的新闻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终端上;另一种是WAP网站类型,手机报用户通过访问手机报的网站,在线浏览信息。目前,国内手机报大多采用的是彩信模式,并通过彩信向WAP延伸。
二、西藏发展手机报的特殊意义
      截止2009年,西藏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收到社会各界上报的近300份文化产业项目申报书,经初步筛选,124个项目极具开发潜力。其中包括西藏日报社申报的《西藏手机报》建设项目。有人说,网络是电视、广播和报纸的“补偿性媒介”,而手机则是互联网的“补偿性媒介”。但是在西藏,手机还很难作为报纸的“补偿性媒介”。与内地相比,西藏在手机媒体领域上已经远远落后,但是在西藏发展手机报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西藏拥有一定的手机报潜在受众
      根据中国西藏网2009年10月29日的一则新闻报道称:从西藏自治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无委办)召开的2009年度无线电用户座谈会上了解到,西藏无线电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用户增长迅速。截至2009年6月,西藏拥有各类无线电台站2万余个、拥有移动电话用户84万余户、无线电市话用户26万多户。当时西藏自治区全区人口应该在300万左右。近30%的移动电话用户,都是手机报的潜在用户。这让西藏发展手机报项目具备一个为数不少的受众基础。
      (二)改善西藏报纸渗透性较弱的现状
      西藏地区的报纸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的一个很大的弱势便是渗透性不足。西藏现有报纸数量少,发展程度不高,再加之西藏地广人稀的客观现实,西藏地区各大报纸对当地城镇以外的农牧区影响甚微,这严重制约着报纸职能的发挥和自身的发展。近几年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和3G手机的出现,手机报成为报纸发展的又一新型领域。当然在内地手机报的运作已经走向成熟,也有了系统的运作模式。再加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陆续开设了赠送流量等业务,所以在西藏发展手机报的理论经验和现实条件都基本具备,西藏各报纸媒体可以考虑建立手机报系统,解决报纸渗透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从而更好的打开农牧区的受众市场。
      (三)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局势稳定
      目前在西藏自治区,80%以上的藏族群众生活在偏远的农牧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手机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可以通过藏汉两种语言,以现代通信的信息传播方式,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使广大藏区的农牧民能便捷接收到党和政府的声音。同时,还可以有效传播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的知识和各种脱贫致富的信息,对于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局势稳定具有重要与特殊的作用。
      (四)提升西藏同胞接收信息的便捷性
      由于现在的手机媒体灵活小巧,易于携带,手机媒体凭借其小巧的身体,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的闲散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使人们能随时随地随身随意浏览自己想要的信息,满足自己休闲娱乐的要求。这种便携性在让手机报在西藏体现的更为实用。西藏广电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报纸受地广人稀的现实情况影响,发放率很低。网络的覆盖率也较低。导致长期以来西藏同胞接收信息的形式单一。西藏手机报的出现大大扩宽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加了接收信息的时间,让他们在“牧马草原”之时也可以随时了解国内外新闻事件。

三、西藏手机报发展现状
      早在2006年9月,西藏电信公司就开通“西藏手机报”业务,西藏的好易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收看最新、最权威的新闻信息。《西藏手机报》是由西藏电信、西藏移动携手西藏之窗共同打造的一款资讯类的信息产品,内容主要包括财经、体育、生活、娱乐等,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最及时的内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据统计《西藏手机报》的定制和试用用户截止2006年11月16日已经达到15万人,成为西藏受众最广的媒体。2008年,中国移动、新华社共同开办了“移动新华新闻”手机短信业务。2009年起,由中国移动、西藏大学、新华社共同参与的“手机藏文资讯联合研发”项目在拉萨正式启动,藏文将与汉文一道,畅游于移动通信网络。该项目研发成功后,西藏移动与新华社西藏分社联合开通的“移动新华新闻”将实现汉藏双语传播,届时广大藏区的农牧民就能通过手机接收到最新新闻和实用信息。
四、西藏发展手机报的若干建议
      (一)在理念上,要遵循“藏汉双语”的传播模式
      藏汉双语的传播模式,是西藏新闻传播事业最突出的特征。在我国各自治区中,为西藏是单一的藏民族为绝对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国务院新闻办2011年发表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白皮书指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西藏人口由和平解放前100万增加到现在的300.22万人,其中藏族人口271.64万人,占90.48%。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藏民族成为西藏新闻媒介的最大受众。此外国家明令规定,在西藏社会的文化经济生活中要保证藏语的重要地位,要广泛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所以在发展西藏手机报时必须考虑到其中的特殊性。
      (二)在内容上,注重报纸产品的内容建设
      西藏是典型的农牧业经济区域,现代工业非常少,农牧经济是西藏经济的代表,农牧民在西藏人口中占很大比 例。所以要充分考虑农牧民的阅读需要,考虑他们的文化层次和接受水平。再者,西藏受宗教影响深远,信教人群高达200万左右,手机报应该结合农牧民文化,办出有宗教韵味的手机报来吸引读者,更好的服务读者。传播内容要特色化,要充分依托西藏地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紧紧围绕西藏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突出亮点,抓住重点,利用独家资源,以特色取胜。
      (三)在形式上,建议发展彩信形式的手机早报
      首先,发展彩信手机报是考虑到西藏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覆盖还不是很全面,稳定性也较差。如果发展WAP形式的手机报,可能导致网络链接的时常性中断,难以满足用户观看信息的需求。此外,还有可能造成用户手机流量的大幅度浪费。彩信形式的手机报一般是以包月的形式发行,费用较为便宜。WAP形式的手机报是按流量计费,用户对订阅费用不好掌握,可能影响手机报的订阅。再者,接收手机彩信对手机终端的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普及彩信形式的手机报相对容易。
      其次,要注重手机早报的建设,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国移动河南公司联合打造的河南手机报,其中的一个先进经验就是早报加晚报共同发行。但是西藏更应该注重手机早报的建设。西藏地区工作条件较差,尤其是拉萨市以及一些主要的县城以外的地区。人们在工作时期很难接触到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如果能在他们外出工作之时就把新闻信息发送都手机之上,他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即时浏览相关内容。传播效果肯定可观。至于晚上,我想他们更愿意围着火炉看电视。
四、在合作上,抓住“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发展机遇
      首先应该协调好内容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商、技术平台服务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努力打破移动运营商对产业链的主导框架。此外,可以抓住“村村通”、“西新工程”发展机遇,助推手机报的推广。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原广电部)启动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简称“村村通”工程,主要为解决边远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从2000年9月起,国家又启动“西新工程”,把对广播覆盖任务目标的细化到了西藏、新疆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伴随着“十一五”规划的结束,两项工程将从更大程度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很大程度减少了我国边缘农牧区广播“盲点”的范围。西藏手机报运营商可以和负责“村村通”“西新工程”等项目的广电局、发改委等部门协商,在下一步项目推进过程中,把发展手机项目放在一个比较高层面。大力普及一下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

      参考文献: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上一篇:环境意识对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

下一篇:西藏媒体的与时俱进 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