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发布时间:2015-07-21 09:34

摘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高中美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疑性、独创性、发散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造思维;实践
      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艺术创造并非易事,我们面临着学生贫乏的美术知识影响课堂教学,有的学生色彩没用过,明暗调子不清楚,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他们很难对美术产生兴趣。一些很有意义的美术创作活动,学生却感觉茫然,无从下手,无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似乎美术创作不是自己所能为的事,也是因为他们完成作业大部分是临摹,这样一年两年之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临摹中逐渐减弱,已经习惯了照抄别人的模式,习惯性思维占据了学生的脑海。当让学生进行创作时,学生会什么也画不出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就是让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变成墨守成规的人。我们应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们去完成作业,而应围绕内容尽可能多的去设想,去创造,去看自己的最有独到之处。让学生们用发散性思维去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重视想象力,重视知识,就是要求学生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那些认为脱离教材的小制作、小发明或奇思怪想才是创新,甚或是创新的全部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事实上,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我们美术教师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 这也必须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如学到印象派莫奈的《草垛》。不同的时段色彩不一样、给我们的感受不一样。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经过艺术概括,去粗取精,创造出的是比现实景物更有个性,更为鲜明的形象。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过人的双手来塑造和表达;而实践的机会和多加锻炼又是非常必须的。创作是一种创造,但要创造必须有一定的基础和基本功。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对于这种能力的培养美术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每节美术课上都要有让学生们动手的机会,尤其是在造型表现课上更要求学生去大胆地动手创造。
当我们在学到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学生们用笔表达人的痛苦,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会一下痛苦的滋味。在教育思想上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些弊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直觉和洞察力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实践和浓厚的创新气氛中自己“悟”出来。在学习了毕加索《哭泣的女人》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迫不及待的动手去创造,去感受,许多同学把对痛苦的发展变化为苦笑。好多同学改变了原来哭的表情,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画出了主题,有自己个性的表情。这就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创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
      我们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创造者,我们要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现代社会,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教学中的青春活力。
      除了教学,我们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我们都要去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一个人如果没有创适力将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创造力就意味着会被淘汰出局,社会竞争是如此的普遍、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创造力上。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思维的培养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创造性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使得“乖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但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创造性不仅包括智能层面,而且包括人格层面。创造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尤其要着重培养如下的人格品质。教育要把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为此,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现力、探索力、意志力、协作能力。使学生具有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欲、挑战性的个性品质,为我们的时代成就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上一篇:试论即席翻译过程中的口译记录

下一篇:从话轮分配与策略透视威利洛曼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