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纯真年代》中形容词的模糊性

发布时间:2015-08-20 15:52

 模糊性(fuzziness)主要指语言的不确定性。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等,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往往是模糊的。形容词在语篇中,经常与名词搭配作定语,或者与系表动词搭配作表语,修饰说明所限制的对象,对语言进行美化点缀,通常含义模糊。此外,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使其所指外延扩大,意义越加模糊,同时也使表达内容的语义得以扬升,这也是促成形容词语义模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由于有些形容词本身蕴涵情感意义,如happy、beautiful等蕴含积极情感,hateful、gloomy等蕴含消极情感。那么,在语篇中,这些词本身的情感色彩与其他词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个模糊意象,引起读者的情感联想,模糊中形成语篇中流动的情感和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模糊语言艺术用得很广。《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最重要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是华顿写作结构技巧最完美的小说。本文从小说的语言入手,在词汇层面上分析《纯真年代》这部作品运用具有模糊性的形容词刻画人物个性、描写社会背景、烘托故事环境等方面展现出来的语言魅力。
  一.人物刻画中,形容词的模糊性产生扑朔迷离、生动形象的语言魅力
  人物的塑造是小说的核心,在《纯真年代》中,华顿精心挑选了一系列词汇尤其是形容词,对主人公的刻画入木三分,对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描述也生动深刻。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之一的May是那个社会所有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作者华顿通过一些形容词刻画出她外表美丽、行为优雅:
  (1)……a girl in white with eyes ecstatically fixed on the stage-lovers…a warm pink mounted to the girl’s cheek,……
  故事一开场,华顿就以最具模糊含义的白色white说明了女主人公May的性格特点。颜色形容词最具模糊意义,白色的表面含义是纯洁清透、单纯无知,模糊中蕴涵苍白、没有生命力、毫无生气,阴暗模糊的含义。在进一步描写中,华顿利用了warm和pink的模糊性特别细致地凸现了她迷人的、粉扑扑的面颊,醉人的少女气息在这两个形容词中弥漫着,让读者对这位纯真少女的爱慕油然而生。自然,短短几个词May的美好形象就构建起来,一位端庄美丽、天真无邪的纯真少女形象,模糊中延伸了未尽的语义。接着,又将她与女神Diana比拟:
  (2)She looked handsomer and more Diana—like than moist English air seemed to have deepened the bloom of her cheeks and softened the slight hardness of her virginal features……
  这里,华顿运用了阳性形容词handsomer,将May更端庄健美的气质呈现出来,让读者在对她的俊美有着无数的憧憬。同时,形容词handsome的模糊内涵也预设出多种可能,她可能是端庄贤淑、俊美健康的,她也可能是外柔内刚、霸道强悍的,模糊中读者期待着进一步的了解。紧接着,华顿用了moist、slight和virginal三个形容词将她的容貌和性格一一呈现。这里又一次提到了May青春的脸颊,moist本来是说明空气潮润的,在这却跟她的脸颊的朝气蓬勃联系在一起,将May的美丽动人、青春靓丽的外貌再一次地突出,给读者无比深刻的印象,预留无限的遐思。而slight和virginal的模糊内涵又朦朦胧胧地将May隐藏在漂亮外表下的个性暗示出来,让读者预感到纯真的少女也许有着不一样纯真的心思。果然,华顿在后面的描写中凸显了她的个性:
  (3)She was straightforward,loyal and brave;she had a sense of humour……
  这里的straightforward,loyal,brave等形容词均具有明显模糊性,蕴涵积极情感。当读者接触到这些模糊描述的时候,仍然会为May的美好形象加分,这位少女不仅端庄美丽、天真无邪,而且直率坦率、勇敢,还对爱情忠贞。然而,这些形容词在模糊中延伸了未尽的语义,特别是当读者继续深究May的为人时,就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工于心计、玩弄手段以及具有极强控制欲和保护欲的女子。这里的straightforward就里有一番含义了,这些大相径庭的事实就是华顿运用形容词的模糊魅力为作品上色的精巧之处。
  婚前的May显然是大家闺秀之楷模,她的一言一行都依社会准则行事,决不敢越雷池一步。她做得极其自然,仿佛从无个人的愿望,没有内心矛盾,也没有感情波澜。她为人处世滴水不漏,无可挑剔,使得新婚的Newland忧心忡忡,弄不清这“可爱”的极限是不是“虚伪”,也许这“可爱”是遮在“空虚”上面的一块面纱。他感到自己还“从未揭起那块面纱”。不错,May普解人意,但这体贴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要用这特殊方式取悦未婚夫?她觉察到Newland感情有变后,无私地表示愿将心上人奉献给别人。那样爽快,而接着又同意提前结婚,让人不免感到她的通情达理似乎缺乏点什么——也许是诚意?总之,May像是用薄膜包起来的貌似天真的瓷娃挂,乍看玲珑剔透,但那颗纯洁得令人生疑的心,并不像水晶刀样透明。
  小说的另一位女主人公Ellen则是一个性感、独具一格的女人。对于处在上流社会的人来说,Ellen就像是一个外来者,但她的出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打破了原有的宁静与和谐:
 (4) ……a slim young woman, a little less tall than May, with brown hair growing in close curls about her temples and held in place by a narrow band of diamonds.……
  (5) Her face looked pale and extinguished,as if dimmed by the rich red of her struck Archer,of a sudden,as a pathetic and even pitiful figure.
  在这里,华顿对Ellen的肖像不惜浓墨重彩,运用了一系列形容词描写了她头发brown、身材slim、服饰dark blue、 rich red,以及她鲜明的形象young、attracting、pale and extinguished,dimmed,pathetic,pitiful,动用了所有令读者浮想联翩的感官词汇,极尽详实,使Ellen的形象变得富有真实感和立体感。这些词均蕴涵消极情感意义,模糊中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苍白瘦弱、让人可怜的女子形象。
  与May形成对比,dark blue深蓝色是Ellen整体装束的颜色 。这个颜色极具模糊含义,代表神秘与激情,Ellen当众选择这样不合时宜old-fashioned的颜色,充分表现了她的叛逆和崇尚自由解放。她的这一身穿着颠覆了传统unusual,令在场所有人为之惊叹。和她与众不同的外表相匹配的是Ellen不同流俗的个性,她独立、自由、高尚,敢于反抗腐朽保守的旧习俗。作为小说中最美丽、最鲜活的角色,Ellen是作者华顿心目中最理想的人物形象。从华顿所选择的这些词,读者可以明白Ellen的确是一个与纽约上流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无论是她那不寻常或是不得体的穿着,还是她那苍白没有光泽的脸庞,都给人一种楚楚可怜、值得同情的感觉。
  这些极具模糊意义的形容词将Ellen塑造为多重矛盾的统一体:浑霍无度,却又耐受清芳;她待人真诚,有鲜明的个性,热如火冷似冰,既坦率又深沉,如波涛般起伏转折。时而温柔多情,全不顾现实的严峻,时而冷静理智,俨然是饱经风霜的妇人;她热烈也追求爱情,但痛恨情妇的卑下地位,决不愿把神圣的感情变成秘密的桃色事件。
  二.背景描述中,形容词的模糊性给读者以朦胧含蓄、不可穷尽的想象空间
  在《纯真年代》中,华顿利用形容词的模糊性,巧妙搭配,对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和社会也有精辟的论断。华顿把自己生活过的那个纽约上流社会比作一个金字塔:
  (6)The New York of Newland Archer day was a small and slippery pyramid,in which,as yet,hardly a fissure had been made or a foothold gained.
  在这里,她先利用small和slippery两个形容词的模糊性,形象地向读者勾画了纽约上流社会的具体形象——小小的、滑溜溜的金字塔。那尖尖的塔尖就是上流社会,平民百姓很难在上面立足。实际上,slippery一词多义,语义含糊,有不稳定的意思,紧接着用了模糊限制语hardly,模糊中也暗示了那样的一个排斥新事物、自以为是的上流社会最终是会倒塌的。
  此外,华顿还巧妙地利用形容词的模糊内涵暴露纽约上流社会的种种虚伪的丑态:
  (7)New York was kind,it was almost oppressively hospitable;……
  一方面,华顿用了形容词kind,hospitable的模糊性来宣扬纽约上流社会的友好和热情;另一方面,她又用了消极情感形容词oppressive和模糊限制语almost来揭露纽约上流社会的虚伪以及对新事物的恐惧。Oppressive将沉重压抑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背景,暗示了主人公们压抑的内心,难以抑制的命运安排。华顿所选用的文字朦胧含蓄,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进一步彰显了小说的主题——在当时那个社会中,主人公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环境烘托中,形容词的模糊性创造一种意境,展示语言的弹性魅力
  华顿在叙事的过程中,常常精心描述生活环境,力图在环境中烘托故事情节,凸显人物性格。在小说《纯真年代》中,华顿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室内装饰风格结构是迥然不同的,这种对比反差充分表现出作者华顿对于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当Newland首次到Ellen家拜访时,无意中被家中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所吸引:
  (8)Some small slender tables of dark wood,a delicate little Greek bronze on the chimney-piece,and a stretch of red damask nailed on the discolored wallpaper behind a couple of Italian-looking picture in old frames”;“two Jacqueminot roses and the elegant smell of perfume, which rather like the scent of some far off bazaar, a smell made up of Turkish coffee and ambergris and dried roses.”
  Ellen家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特别,桌子是small与slender,小巧细长,再配上dark深黑色,郁而却又别有艺术气息,放置在delicate雅致的little Greek bronze旁边,更有异国风情,尤其是墙壁上Italian-looking意大利风格的画框,让整个房间与众不同。更别具一格的是形容词discolored、old和dried在模糊中将Ellen的这些装饰和家具覆盖着明显的怀旧情怀,而elegant和Turkish coffee又呈现出她新潮时尚的异国情调。
 这与众不同而有包含艺术气息的高雅装饰,是华顿赋予Ellen性感和原始自然的美外,还赐予她智慧、自由以及艺术性的美感。有着欧洲人的休闲随性、新潮自由的思想观念,Ellen对自己房子的布置装修带有异国情调的,有着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与老纽约那呆板,一成不变的规则格格不入,然而正是这种与众不同却深深吸引了Newland。Ellen在Newland的心目中代表着激情、美貌、艺术、音乐、文学和他所向往的自由,她可以将她的情感和她的智慧结合起来,形成她独特的气质。
  相比之下。女主人公May的屋内装饰却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9)“The neighborhood was thought remote, and the house was built in a ghastly greenish-yellow stone that the younger architects were beginning to employ as a protest against the brownstone of which the uniform huecoated New York like a cold chocolate sauce;……”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he would go up every evening between the cast-iron railings of that greenish-yellow doorstep, and pass through a Pompeian vestibule into a hall with a wainscoting of vanished yellow wood. ……”
  小说中,May最擅长的体育运动是射箭,无论是在老纽约那样的上流社会中追逐她想要的一切,还是婚前婚后对爱情的追逐,她都得心应手。May利用凭借她那美丽纯洁、天真无邪的外表深深诱惑了Newland,并悄无声息地掌控了他。同样,与Ellen截然不同的房间装饰将May女神般超然的神态和优雅凸显出来,让Newland陷入了她的陷阱之中无法自拔。May以十分典雅的姿态博得了赞美,轻易地射中目标,在老纽约的社会规则下掌控她想要的一切,包括Newland的一生。
  然而这个家里的一切,这个优雅的女子,以及看似般配美满的婚姻都让Newland感到无比的冷漠,华顿巧妙地利用形容词的模糊性,含蓄地将主人公们的内心情感和悲凉命运隐含其中。形容词remote先让整个家空灵而与世隔绝,同时模糊中也将这里的人物命运偏远开来 。在一片黄黄绿绿greenish-yellow中让读者不禁感到有些恐怖ghast和可怕,而形容cast-iron更是在模糊中预示了这里的主人公的生活。在这样的铜墙铁壁似的家里,生活一定不可能轻松惬意,更不可能舒适自在。一个形容词cold已将Newland的感觉表露无遗,同时,模糊中将他的内心、他的婚姻、他的未来道出了无尽的寒冷与绝望。即使多年后May去世了,寡居的Newland仍然冷淡地过着孤独的生活,没有想将自己的情感重新温暖起来,直到孤寂地老去。最后华顿利用形容词vanished的模糊性把Newland的情绪推至高潮,如牢笼的家虽然关住了Newland的人,可是他的心却随时都在溜出去放松。May所建立起来的铜墙铁壁似的家和感情虽然控制了Newland的一生,但是他的心却是活跃的,在孤寂和冷淡中独自欢乐着,随时偷溜出去放松。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人生命运,在那些自以为是的纽约上流社会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讽刺。
  《纯真年代》中,华顿匠心独具地运用形容词的模糊性展示了小说的内容,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华顿对小说的选词看似随意,实际上都蕴含丰富寓意,让读者回味无穷。分析表明,华顿对具有模糊语义的形容词的精心选择和巧妙搭配使小说的魅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艺术形象和生活画面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为读者欣赏作品时的想象、审美、再创造提供广阔的空间。展现出语言的柔性魅力、幽默感和弹性魅力,并且处处彰显了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和命运,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抨击了纽约上流社会的势利、腐化以及虚伪的本质。
  参考文献:
  ,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Beijing,2005。
  [2]Joanna Channel,Fuzzy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07。
  [4]吕志鲁,英语形容词的模糊特性与比较的级别[J],湖北大学学报,1988,No.6。
  [5]陈洁,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纯真年代》的语言魅力[J],长春大学学报2011,No.1。
  [6]张莹,文学研究论《纯真年代》的艺术表现手法[J],邵阳学院学报,2007,No.6。
  ※ 本文系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美国女作家Edith Wharton小说语言研究”编号:SCWY12-06]
  朱桂兰,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陈胤,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上一篇:从形式美学看江西诗派诗歌美的策略分析

下一篇:例谈马蒂斯艺术创作观与朱光潜审美的艺术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