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洞庭湖生境破坏的生态伦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3 16:07

  指出了洞庭湖的治理对于湖区1000多万人口乃至湖南全省的经济与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面对湖区面积逐年减小、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景观破碎化、鱼类资源与水鸟数量锐减等问题上,人类的行为更是直接影响着洞庭湖的生态平衡,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应如何保护洞庭湖,旨在帮助人类履行保护湖区的生态平衡及其环境保护的责任。

 

  1引言

 

  在21世纪初,以西方为中心的生态保护主义,掀起了新一轮的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风潮。许多人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而回归自然在当今社会也将成为人类文化和生活安定的核心问题。所以研究生态伦理学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其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洞庭湖概况分析

 

  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其生态意义不言而喻。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以南,湖南省北部。素有湖南鱼米之乡之称的洞庭湖,是湖南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淡水鱼基地。湖区人口占全省人口1/9,面积约占全省的15%,棉花占2/3,商品粮和淡水产品占1/3,芦苇产量则占全国的1/2

 

  洞庭湖属浅水湖泊,是一个淡水江河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它不仅具有调蓄滞洪的功能,也是具生物多样性的资源宝库。它的湖水消落区占全湖的 50%以上,主要为浅水水体、渍水低位田和过水洲滩3种类型的湿地。特别是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西、南洞庭湖,也是我国典型的湿地景观,几乎拥有淡水型湿地所具有的各类生态类型。洞庭湖水体孕育繁衍了许多中亚热带地区水生生物物种,堪称生物物种基因库,常见的水生和湿生高等植物就有400余种,广泛分布于洲滩的荻群落、芦苇群落,面积达到730km2。湖中栖息鱼类130余种,其中不乏中华鲟、鲣鱼、鳗鲡、白鲟、银鱼等珍稀名贵鱼类,在世界上仅存的5 种淡水鲸之一白暨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江豚的数量同样岌岌可危。洞庭湖区作为候鸟的天堂,已发现珍稀候鸟鸟类有258种之多,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就有7种。

 

  洞庭湖不仅有宝贵的动植物资源,而且是一处人文旅游胜地。湖中岛明、朗二山是洞庭湖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有两处原始社会遗址和多处东汉砖室墓、西汉墓和战国墓现在的明、朗二山是湖南省目前仅有的专业渔村。区内沅江市的洞庭博物馆是全国收藏文物最多的县级博物馆,收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56件,有齐白石等名人字画1000多幅。另外,散布在这一湖区周边的旅游景点也各具特色,像是世外仙境桃花源,魅力公园君山,划船吃鱼的龙山,还有独树一帜的岳阳楼。

 

  3湖区生境的破坏现状

 

  近年来,人们开始大量肆意侵吞洞庭湖资源,占湖扩建楼房,一些珍惜物种的生存境地进一步萎缩,昔日的母亲湖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威胁到了湖区的居民生活。

 

  3.1湖区面积逐年减小,泥沙淤积

 

  单从水域面积的历史演变来看,洞庭湖的变化历经沧桑,历代的自然因素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垦行为的作用下,导致洞庭湖的水域面积不断减小。魏晋南北朝时,洞庭湖区湖泊总面积由6000km2到唐宋时期的3300km2左右,元明时期,洞庭湖面积有所回转,进入清朝末年,进一步萎缩,到2003年湖泊面积已萎缩至2625km2。人们对土地的贪婪和渴望正在一步步侵蚀着整个洞庭湖。

 

  而且洞庭湖连通四水、襟带长江,洞庭湖以北的四口河道支叉众多,水流分散,输水输沙能力低,来自四口的泥沙只能沉积在湖盆中,洲滩渐多,湖泊蓄洪能力减弱,对该地区的防汛、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湖区围湖垦殖活动虽已得到严格控制,但泥沙淤积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仍困扰着洞庭湖地区的人民。

 

洞庭湖生境破坏的生态伦理学研究


  3.2水质污染加重,湿地景观破碎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洞庭湖区的工业发展迅猛,水质污染也愈加明显。洞庭湖的主要工业如造纸、纺织、化工、酿作等企业加上农业和居民生活废水的排放,都加剧了湖区环境承载负担及水质量的恶化。同时,三峡工程的运行也大大影响了湖区的水质,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文与泥沙情势也受到一定影响,一方面由于水量的减少,洞庭湖换水周期延长;另一方面入湖泥沙量减少,水体透明度增大,水体中的光合作用增强,则影响富营养化的藻类繁殖能力增强。根据各方数据和现实情形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洞庭湖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确实有加重的趋势。

 

  湿地有蓄水防洪、排污清毒的作用,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功能,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但长期以来,我们简单地将湿地等同于荒地、荒滩。景观破碎会导致地方性种群灭绝,很多珍稀物种都再找不到踪迹,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分割。加上围湖造田盖楼,种荻苇、杨树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浅水湖沼和洲滩的沼泽地干涸,沼泽湿地逐渐转为陆地,改变了湿地所独有的特质,湿地生物所依赖的景观生态系统格局分裂,损害了物种的生存空间,长此以往,不仅仅是淡水湖泊的生物,甚至是当地居民都将面临不可挽回的灾难。

 

  33鱼类资源与水鸟数量锐减

 

  洞庭湖水产类的产量一直在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湖区市场对小龙虾和河虾的年需求量非常大,每年34月份,小龙虾开始在洞穴内产卵,虾苗在洞内孵化长大后进入湖区生长。由于近年大旱,小龙虾和河虾的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而且捕捞上来的鱼越来越低龄化、小型化,根本没有繁殖再生的机会。2007 年,洞庭湖曾在8月份有过一次枯水季节,存活的鱼苗大批死亡,特别是黄鸭叫、银鱼等鱼类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产量锐减,直到3年后才恢复正常。

 

  随着湖区消费需求的增加,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追求野味珍禽异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偷猎候鸟的犯罪行为不断发生,甚至在湿地保护区的核心区也存在,据笔者《洞庭湖区居民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对于吃野味这种做法726%的人都不提倡。但是水鸟数量仍然每年急剧下降,水鸟赖以生存的湿地在受到逐年的破坏和人类改造之后,也面临着恶化的境地,尤其近年大面积栽种杨树和荻苇侵占了水鸟的栖息地,如此一来,水鸟和湿地的共存共生的关系也受到威胁,鸟类世界的和谐令人堪忧。

 

  4从生态伦理学分析的对策与建议

 

  (1)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融合才能到达生命的不竭之源。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只有当我们把洞庭湖区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时,生存在其间的每一种生物才能更加和谐共生,这也是浪漫派自然观的核心,而这种观点会逐步衍生为一种生态学的观点:一种对整体性或联系概念的探求;一种对自然相互依存和关联的强调;以及一种强烈的要使人类恢复到与组成地球的广阔有机体有着密切联系的位置上去的愿望。

 

  所以我们在洞庭湖的环境研究上应更加注重科学的理论指导,坚持开展水鸟调查监测和珍惜水禽类环志活动,定期了解洞庭湖珍惜类动物的动向和实际需求,为候鸟的每年冬迁和停留做好防护工作,保证珍惜水禽类的循环作息和安定。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切实作好洞庭湖水质检测工作,保护湖区水环境的循环发展。

 

  (2)脱掉沉重的生活枷锁,追求简单的生活。洞庭湖是公共的资源,我们许多人却很少去关注在自身利益和满足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生态伦理学中的早期思想之一就是简单生活观。而对于那些被物质所累的人们,生活是苦还是乐呢?我们太过于追求剥夺大自然的一切可用之物所带来的短时快乐,在洞庭湖这片资源上,心态的不平衡驱使人们去破坏它、吞噬它,然而正是这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变成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使他们看不到利益物质之外其它更有价值的东西。而真正富有的生活,并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来自于对自然简单的向往和自身的心平气和,唯有放下心浮气躁和利益熏心才能更好的生活和收获一份简单的快乐。

 

  (3)自然的生命需要人类来关爱、尊重和保护。如果我们能够尽心尽力地呵护自然,那同样自然会回报赋予我们更多权利和福音,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潜能。这样,我们都可能会被自然净化。从生态环境学的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梭罗远远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在《瓦尔登湖》中详尽地表现出来。他说:对喂养我们,并给我们遮荫的树木施加不必要的伤害,不但粗野,也是犯罪故意和无必要地对任何生物施加哪怕最小的伤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自杀”[1]。显然梭罗认为对待自然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应提升到法律的强制手段来实现对自然的保护。所以洞庭湖相关部门应该认真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洞庭湖渔业资源保护的决定》,全面落实开展春季禁渔行动,对渔业资源匮竭起到积极作用,加大洞庭湖渔业资源保护力度,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不断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必要的封闭管理,为实施保护区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如视频监控系统,野外巡护栈道,行政办公楼,捕鱼港中心管护站,配置巡护交通工具等。

 

  人文洞庭,湘情关怀。给当地农民渔民普及养殖知识和教育培训,适时地提供一些失业渔民以工作岗位,培养水产养殖业,湿地为主的特色种养殖和加工业,季节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全面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农民渔民有了固定生计的技能和收入,才能更好的安居乐业。据笔者《洞庭湖区居民环境满意度》调查显示,955%的人都愿意参与保护洞庭湖相关的主题活动。其中3918%的人甚至愿意牺牲占用自己的时间去响应保护洞庭的活动。所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广泛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多开展洞庭湖相关的主题保护

 

  活动,提高公众关注度,强化生态保护教育,尤其对旅游业来说,游客的文明旅游,才能更好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5结语

 

  随着中央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对建立一个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的倡导,洞庭湖八百里之梦也不再遥远,相信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会在全社会的帮助下蓬勃发展,让我们用尊重和关爱来对待我们的母亲湖,响应世界的生态保护号召,还我们的鱼米之乡洞庭湖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者:邱蓓 王全权 来源:绿色科技 20143

上一篇:环境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探讨

下一篇:关于过渡医疗问题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