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自由的枷锁:网络社区中的“全景敞视监狱”的

发布时间:2015-07-18 09:5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大变革。根据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每一种新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具体内容如何,这种媒介的形式本身就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信息,并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web3.0时代的开启,人们的生活、工作内容对互联网的依赖更加明显,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微信、微博等社交新手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社交APP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能够推动社会信息的透明公开,消除社会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等,却也成为掌权者一种常态的监督权力运作手段。
  一、全景敞视主义
  米歇尔·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起源于边沁的“圆形监狱”构想,在环形的监狱里有许多小囚室,中心的瞭望塔可以实现对周围囚室的监视,犯人每时每刻都有被监视的感觉,但是不能观看到监视者,福柯用“全景敞视监狱”(Panopticon)来指代。“全景敞视监狱”作为“自动施展的,毫不喧哗,形成一种能产生连锁效果的机制”,这种机制“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可见状态,从而确保权利自动发挥作用。”这也是与酷刑最大的不同,“全景敞视监狱”集中在人们“最薄弱的心中”,力图在人们心中起到同君主权力表演一样的作用,让“每一人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之下,都会逐渐自觉地变成自己的监视者,这样就可以实现”自我监禁”。最后,人们自身就变成了自己的狱卒。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是在权利基础上展开的,权利主体是模糊的,任何人都处在无形目光的监视下,任何人都可以行使监视功能。我们处于无处不在的电子监控之中,只是相对于以往的惩罚权利,监控的运作更加隐蔽、普遍,它像网络一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网络社区:个体的“全景敞视监狱”
  网络社区是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人类生存空间。互联网的发展给了大众一个表达自我意识的空间,人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并为这种网络社区的自由欢欣鼓舞。然而,人们为虚拟社区的自由如痴如醉的同时也给自己戴上了权力无形的枷锁,将自身置于“全景敞视监狱”的监控之下。“当网络空间被看作是一个社会空间时,这个共同体不仅表现为一种技术权利,而且在更高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政治权利、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
  (一)显示器背后的眼睛
  2013年6月美国互联网公司深陷监控丑闻,有外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共同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PRISM)的项目,利用美国包括谷歌、微软、苹果、脸书等9家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提取用户影音文件、图像、电子邮件等私密信息,监控民众通话及相关网络行为,分析和追踪用户动向。美国的监视行为无疑是从对具体异常行为人的监控转向大规模的信息收集行为。项目揭露者斯诺登的行为虽无定论,但是却捅开了网络世界的窗户纸——网络自由的背后,存在无形的手,这只无形的手随时可以扼住我们的咽喉。事实上,网络社区在信息技术、空间、权力分布等方面都与“全景敞视监狱”相似。
  网络社区是基于全球互联网系统发展,任一台接入网络的计算机都成为世界互联网的一部分,整体构成互联网“地球村”。似乎在网络社区中人人都是中心,平等自由的相互交往。然而,用户却忽略了支撑全球网络正常运行的网络终端服务器。如果用“圆形监狱”的配置加以解释,掌握终端服务器的政府或者集团就处于环形监狱中心高塔,具有集中监视的权威,而显示器前的用户就是牢房中的“囚犯”,监视者对用户的行为活动一览无遗,而在监视行为被披露之前,“囚犯”对于监视者的存在和活动一无所知。监控机构对每间“牢房”都进行了精心周密的空间设计,在细分的网络空间中,不同的个体分属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实时监控的机构能够准确获得“囚犯”的位置,随时监控“囚犯”个人行为,避免威海安全的网络沟通,达到“更仔细、更有效和更富弹性的控制”。网络社区中,分配给每个用户的“牢房”就是用户IP地址,通过IP“大量无形的观察家跟踪着人体的数码痕迹”。
  准确来说,网络用户很难明确指出显示器对面的眼睛属于谁,但是明确知晓“监视”是真实存在的,自我网络行为的无意识控制也恰好印证了“囚犯”的“自我监禁”。
  (二)网络社区的制度规训
  全景敞视监狱是一个能够监督自身机制的机构。在“全景敞视监狱”中,监视者也是被监视的对象。那么网络社区中对监视者实施监视行为的是什么呢?对监视者来说,对他们加以监视的就是大大小小的网络社区制度,就像监狱中严格的纪律制度一样,网络社区作为整体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规范话语,诸如HTML等。“规训权力是通过自己的不可见性来施展的。同时,它却把一种被迫可见原则强加给它的对象。”网络经营者处于对网络社区制度的严格遵守,会在监控中进行严格的自我审查,一些不合时宜的信息会被特殊符号所替代或者无法显示搜索结果,事实上经营者的自我行为规范比政府制度审查要求的更加彻底。
  与此同时,网络社区中呈现出的各种言论、意见,受到各级网络管理者和更为上层的权力控制着的监控制约,他们依据国家政府制度或者论坛守则对言论进行审核监控,何时发布何种言论,信息公开程度和真实性的程度都要受到监控,不符合制度规范的,一经发现,就将得到“惩罚”。同时,在实时监控过程中高层次监视者对需要加以矫正的行为进行辨别,并根据监控结果制定新的制度、规律,实现无暴力行为的真实规训。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网络中能够获得的自由权利会更多,相应的,监控制度对个体的规训也将会更加全面。
 (三)打破“隔离”的网络监控权力
  “全景敞视监狱使权利自动化和非个性化,权力不再体现在某个人 身上,而是体现在一种安排上,这种安排的内在机制能够产生制约每个人的关系。”现在网络社区中的监控打破了传统“圆形监狱”囚犯之间不能互通有无的严格的隔离状态,反而转向用户彼此之间的相互监控,监视的目光从中心瞭望塔扩散到不可知的四面八方。目前,这种隔离的打破更多的体现在现代化社交网络中,例如微博、微信等。随着隔离的打破,网络监控队伍日渐壮大,大批不良行为被曝光,民众监控与行政权力者之间的体现得尤为明显。2012年11月,原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因不雅视频曝出,导致其政治生涯终止,这就是网络全民监控的力量的体现。隔离的打破让监控实现了从上至下到由下而上的转变,是“权力”与“权力”之间的抗争,司法上的非强制性使得它更容易结合监控人员,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这种隔离的打破也是民众乐于见到的,被置于“全景敞视监狱”的监控对象扩大到了原有的权力掌控者之中。
  综上,网络社区的规训技术日益发展,个体获得更加重要的权力,残忍的酷刑不再作为一种公共景观加以呈现,绞刑柱、示众柱也远离人们的生活。但是,惩罚规训的舞台上依然上演着精彩的节目,在绚丽服装的包裹下,规训来得更加隐秘而伟大,大规模的规训悄然间将权力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网络实名、身份信息录入等保护信息安全的口号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包装下也让个人隐私变得无所遁形,自由的枷锁更紧的扣在每个人脖颈上,“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制造处受规训的个人”,从而造就了“监狱群岛”,社会中隐约传来战斗的厮杀声。
  参考文献
  [1] 周和军.空间与权力——福柯空间观解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59).
  [2]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4] 米歇尔·福柯,严锋译.权利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蔡文之.网络:21世纪的权力与挑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 李三虎.技术-空间和权力—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政治哲学[J].公共管理学报,2006(3).
  [7] 胡颖峰.规训权利与规训社会——福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漆琴(1987- ),女,重庆市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

上一篇:江泽民生态思想的分析

下一篇:关于马克思哲学本质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