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的深度分析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伴随着生源减少、学生素质日益下降、学生就业无出路,面临学生和学校生存危机的双重压力,中职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比其他教师更严重。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由于教师在长期工作压力的情景下,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感到厌烦,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其典型症状是常产生疲劳感;情绪上波动大;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工作没意义没价值以及情感的疏离。职业倦怠使教师对教学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成就感下降,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职业倦怠影响了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不仅危及教师本人,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也将会产生消极不良的后果。
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学生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让教师感到棘手,学生难教育成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近年来招生数量下滑、生源综合素质降低,中职学校学生不仅基础差、学习能力低,厌学情绪比较普遍而且缺乏自尊心、在道德品行上突显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难管理,道理难讲清、活动难开展、水平难提高的“四难”问题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解决学生的违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增加了教师的教育教学难度。学生品性不端、对学习没兴趣与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愿望和要求形成冲突,构成了中职学校教师所特有的压力。持续的压力使教师感到失望和无奈,身心疲惫不堪,这种长期的心理疲劳和精力衰竭必然会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二)教师自身因素
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教师都追求个人成功,渴望在工作中得到肯定,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但由于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周期长,不可能立即现出功效,所以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教材常年不变,教学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期单调机械的工作最容易导致身心疲惫。有的老师不能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又由于教师缺乏心理调节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面对职业倦怠不能有效地解决心里矛盾,长期积累的心理问题最终引发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不和谐。
(三)学校因素
1、超负荷工作带来压力。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每个专业都涉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门类繁杂,一个教师通常要担任两门及两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理论课教学和技能课教学。除了教学准备、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任务,中职教师还要辅导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量无疑会大幅度增加。所以教师常常超负荷运转,“双肩挑”甚至“多肩挑”的现象经常发生。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学历达标、“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各种各样的培训考核越来越多,中职教师缺少外出进修与提高的机会,但面对新开设的专业又不得不教授自己尚不熟悉的课程,这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2、中职学校招生愈来愈难。
有的学校将招生任务与教师的职务、工资福利、职称晋升、学校的评优选模等挂钩,随着招生越来越难,给完不成招生定额的教师带来很大的困扰。教师是一个相对孤立、相对封闭的群体,教师要启动一切社会资源去完成学校下派的招生定额,从神圣化的“园丁”转成学校的“推销员”,这种身份的转换与教师对自我的传统身份认知相抵触,带给教师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教师的心理失衡。
3、管理体制上问题多。
部分校长缺乏教育管理知识,管理手段简单机械,官本位现象严重,民主意识不强,不能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需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对教师强施威压,极少关注教师的感情、个性特征和精神需要,使教师难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愉悦感和成就感。
此外,中职学校奖惩机制的不健全、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反馈,校长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不合理,教师之间竞争手段与方法的不科学、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等,也会导致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就业导向性。
这是由中职教育的模式所决定的,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职教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职学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市场变化给中职教师带来了恐慌。 “普高热”导致中职学校招生数量连年下滑,生源减少,严重威胁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于中职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三流学校”、“杂牌军”,社会地位极低,学生和家长普遍都不认可,所以学校招不够学生将面临生存的危胁,从而导致教师将面临下岗,这必然给中职教师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
中职学校教师角色具有挑战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改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中职教师既要培养社会实用型技术人才,又要担当学生引导及其他繁杂的社会角色。新的教育理念给中职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中职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中职学校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与措施
(一)教师层面
1、积极进行自我调控。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情绪最有效的方式。中职教师应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掌握一定的缓解情绪压力的方法,如自我暗示、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幽默感、向朋友倾诉等,用积极的心态认知、评价自身和外部事物,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善待自己,学会身心放松,运用科学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会悦纳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学习困难,有些还存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缺陷,但作为中职教师要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肯能教好的。
建立合理的职业教育预期
中职教师要认清职业学校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预测自己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职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把学生变成学习通才的期望,有针对性地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中职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抓住机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
改善人际关系
教师要主动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领域,清楚认识到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积极作用。改善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品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掌握交往的技巧等。这样增强了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学校层面
1、提高能力,实施人性化的教管模式
校长的工作能力、水平及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教师职业倦怠有着密切关系。应加强对中职学校校长的培训,改变中职校长的管理理念,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非人性化的管理必然会导致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中职学校校长应走近教师,多了解教师的愿望和要求,真正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改变管僚作风,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努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文环境、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外部支持系统,从政策、体制、待遇、精神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尊敬教师的人格和个性,珍惜教师的个体劳动成果,民主、平等地进行学校管理,使教师感受到领导的信任和自我成长的愉悦。学校还应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使教师看到自己的尊严,从而激起教师的工作的热情,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
3、学校要创建公平和谐的内部用人机制
校长应让教师感受到只要自己够勤奋、够努力,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会赢得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工作充满期待,对未来的发展感觉有奔头。从而在一定意义上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社会层面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营造重视中职教育的舆论氛围。社会应建立支持系统缓解中职教师压力,弱化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树立中职教师的公共信任,提高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再次,鼓励中职教师参与教育决策,既能有效地减轻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还能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使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关心中职学校的教师。
总之,教育是强国之本,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障。帮助中职学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是保障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缓解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才能充满热情,才可能积极投身于教学、积极面对压力和困难、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和关怀,才能保障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良好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通用型人才。
上一篇:人性的解放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