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试述剪纸艺术的发展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5-10-04 15:30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关键词】剪纸;作用
  
  一、引言
  中国剪纸的生产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假如从迄今发现为最早的剪纸实物《对马》、《对猴》(约做于公元460年—551年)算起,也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时间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剪纸以其特殊的形态、性质和功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及民俗活动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有喜花、寿花、礼花、鞋花、枕头花、刺绣花样和家具贴花、顶棚花;节日活动中有窗花、门笺和灯笼花;祭祀活动中有供花、纸钱和烛台花等等。即使是封建士大夫、达官贵人,在他们的生活中剪纸同样无处不在。如唐段成式撰《酉阳杂俎》记载:“立春日,士大夫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春蝶、春钱、春胜以戏之。”宋高承所撰《事物纪原》记载:“唐中宗景龙中(公元707—709年),立春日出剪彩花。又四年正月八日立春,令侍臣迎春,内出彩花,人赐一枚。”可以说,剪纸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从某种角度来讲,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艺术。难以想象,人们缺少剪纸,生活将会是何等的黯然无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以剪纸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作为渊源和基础,哺育、滋养了众多的艺术门类,为那些宫廷美术、文人美术的产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历代那些富于创造性的美术家,几乎莫不从中汲取养份来丰富他们的学识,而后在艺术上开拓出新境界、新天地。没有民间艺术,何来宫廷美术、文人画家?
  尽管剪纸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作着特殊的奉献;尽管唐代有过一本叫《四大奇书》的书曾把“剪(剪纸)、刻(雕刻)、画(绘画)、写(书法)”列作四大家,并把剪纸尊为第一位,然而,由于宫廷画家和文人美术家的不屑为之,作者大多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剪纸虽然生命力旺盛,却只能象山野之花,年年岁岁,自生自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剪纸的发展及其现状
  自1942年后,剪纸受到了古元、夏风、江丰等许多美术工作者的关注,他们对剪纸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改革,为我国剪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才有了质与量的很大的飞跃。
  到了今天,研究、创作剪纸活动日益活跃,这门古老的艺术呈现出一派生机。在国家名片—邮票、银幕以及广告海报、书籍装帧、插图、报刊、舞台美术、连环画、年历、书签、火花、明信片、贺卡和居室装潢、时装设计、印染、陶瓷等领域,在国际文化交往中,都可见到剪纸的身影。其应用范围之广泛,实用价值之大,怡情、娱乐功能之强,非其他艺术可比拟。尤其在国家一些重大节日,剪纸能手被请上高等学府的讲坛传授真经,剪纸展览亮相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剪纸书藉不断问世,各级研究、创作机构和网络传媒机构纷纷建立,各类剪纸艺术节层出不穷,电视台、电台在黄金时间频频介绍有关剪纸的新闻和专访,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剪纸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这个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另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
  在国家举办的全国性美术结合大展或其他大型艺术展览活动中,剪纸尚无一席之地。二、三十年前,不少剪纸作者都是仰仗全国性美术大展成的名,《美术》月刊也常常大量发展剪纸作品和刊登介绍文章。而现在,《美术》月刊几乎见不到剪纸和有关文章的踪影,剪纸作者要想加入美术家协会更是难如上青天。上行下效,各类美术刊物、各级美术展览也都十分排斥剪纸。剪纸似乎已被美术界拒之门外,打入另册。据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历史偏见。作为大众艺术,剪纸从来无缘充当帝王的御览、把玩的珍品,更为历代官绅文人雅士所不齿。封建统治者只把宫廷美术、文人美术捧为“正宗”艺术,以为中国的优秀文化仅仅局限于此,以致于中国的艺术史历来排斥、忽视剪纸艺术。歧视剪纸艺术的想法,至今在为数不少的人的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
  2、作者素质。如果说作品是孩子,那么作者就是母亲了,假如母亲自身营养不良,孩子自然发育不好。剪纸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与绘画、木刻、石雕有着较深的渊源关系,又与戏曲、诗歌、美学等密切相关。要想把剪纸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光在剪纸本身上下工夫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把采集剪纸以外的学问当作必修课。心不明,眼不亮,手必低。然而,懂得这一点并且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似乎太少,加上受商品经济大潮冲击的影响,眼下,急功近利的人多了,潜心创作的人少了;摹仿、跟风的作品多了,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少了;缺乏内涵、浅显的作品多了,蕴含深度、力度的作品少了;矫揉造作、小家子气的作品多了,生动自然、大气魄的作品少了;概念化、公式化的作品多了,继承、创新的作品少了。换句话说,平庸的作品多,高品位的作品少。这是不容忌讳的事实。
  3、媒介误导。(一)为制造新闻“眼球效应”,媒体常把一些毫无艺术价值的东西申报纪录、创造之最过度渲染,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影响。(二)人物专访水份太多,缺少怡如其分的评价,发表、展出了几张作品或得了几次奖就动辄冠之“新秀”、“第一刀”、“艺术家”。殊不知过分的拔高反而给剪纸的声誉带来极大的伤害。
  4、读者曲解。由于剪纸制作的工艺简便、复制容易、传播面广,加之防伪功能差、保真程度低,容易给一般读者造成“剪纸创作要求不高,谁都会”的错觉。
  三、改变剪纸现状的方法
  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消除轻视剪纸的偏见,真正提高剪纸艺术的地位,我们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1、逐步提高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树立精品意识,多出高格调、高层次的作品。要明白“作品才是硬道理”这个道理。
  2、更新观念,摒弃门户之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立机制,清理和整顿学术学风,杜绝大赛等级评定中重人轻作品的不公现象。
  3、客观、理性地看待剪纸艺术,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因可能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称号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大师”、“剪神”廉价的帽子满天飞。
  4、争取赢得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创作、研究的宽松环境。
  民间美术是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保护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剪纸在民间美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它是一朵鲜艳夺目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宝贵遗存。

上一篇: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

下一篇:美术理论的学科概念和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