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浅析汉语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5-11-17 09:58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符号,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不凡魅力,中国古代汉语的诗词歌赋清新脱俗,堪称一绝;现代汉语辞藻华丽,多彩旖旎。本文通过举例,对汉语的起源、过程、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就目前汉语的现状和其发展的趋势,提出几点推广汉语的建议,并提出一个大胆的构想:“总有一天,全世界人民必修汉语。”

关键词:汉语;现状;发展前景;推广建议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世界上的各大语系、无数种语言中,汉语具有简约明了、通俗易懂等特点,用简单的几个字便可以描绘出难以想象的美好意境,这是其他的语言无法做到的,因此,汉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作为一个使用汉语的国家,将它的文化魅力传播、推广出去,是责无旁贷的。本文对汉语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初步的探讨,为推广汉语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汉语的分布
      在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多元文化不断交流的今天,语言无疑是交流的又一重要平台。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都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就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来说,有六大语言区:印欧语言区、闪——含语言区、汉藏语言区、非洲语言区、马来——波利尼西亚语言区、乌拉尔——阿尔泰语言区[1]。汉语属于汉藏语言区的一支,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其中又以中国为主要的代表国家。
      2.汉语的发展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从先秦时期以来历时数千年,在漫长的时期中,汉语逐渐变得规范和完善。从意境悠远、回味无穷的古代汉语到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现代汉语,汉语无时无刻都在自我改变,然而不同时期的汉语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不凡魅力。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汉语也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1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主要指的是从先秦时期到“五四运动”期间使用的汉语,在这个时期内语言主要以文言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又以诗词歌赋为主。李白、杜甫的诗歌冠绝古今中外;辛弃疾、李清照的词精绝天下;关汉卿的赋远近闻名,这些无时无刻都体现着中国古代汉语的强大魅力。
      在我国古诗中,有一种体例叫回文诗,顺着读、倒着读都通顺,且意境悠远,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这是汉语所独有的。如苏东坡的《题金山寺》,就是一首回文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巷为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还有的诗词言简意赅,却能够深刻的表达意境以及作者的心中所想:有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般的处境,也有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写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境和意境,用几组词语便可以勾画出难以想象的美好意境,这是其他语言可望而不可即的。
      汉语的简约,除了单音节以外,还有哲理、历史和语法等方面的原因。在哲理上,我国传统文化讲归纳,讲综合,讲提炼。行文上要贯彻这一哲理,汉语的特征之一是大量使用简约的成语、谚语和习惯用语。在历史上,汉语和汉文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和竹简阶段。特殊的历史背景要求汉语尽可能地简约。在语法上,汉语大量使用主谓宾不完整的句型,冠词、介词、连接词等虚词是可以省略的。古代汉语无不是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因此这些诗词也为世人广为流传。所以,我国古代汉语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她的魅力。
      2.2 现代汉语
      “五四运动”时开展“白话文”运动,在这期间进行了国语、大众语、普通话的激烈讨论[2]。 “白话文”的出现,使得汉语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白话文是汉语的又一种表达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简约、通俗易懂。古代汉语的简约精神和高度概括的词句,对白话文仍有影响。
      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了封建社会时期出现的“人吃人”的现象,实际上表达了封建社会对人民的迫害。这种追求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使更多的人能够读懂文章想表达的意思已经替代了文言文难以读懂的现实。通过“五四”运动,白话文在书面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形成了我们今天“言文合一”的局面[2]。因此,现代汉语主要以北京的普通话作为规范化的标准。
      3.汉语的前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外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与融合,我们的对外交往日益增多,除了英语之外,汉语成为又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使用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正处在一个汉语走向世界的新时代[3]。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和“汉语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汉语渐渐被全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喜欢汉语的外国人也在不断地增加,对外汉语这一新的名词慢慢被人们所熟知。
      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2005)认为:“汉语要走向世界,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好,那就是汉语的标准化问题。”[4]就中国而言,就存在着几大方言区,各大方言区的语言都各不相同,还不说中国周围的国家。因此,汉语的推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为汉语存在着这些问题,为了使汉语走向世界,有必要提出和建立“大华语”概念[5]
      “大华语”定义为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言。随着“大华语”理念的提出,汉语的标准化正在日益的形成,这对于汉语的推广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汉语具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其自身的文化魅力,它的前景十分广阔。正如英国科技报主编麦克•普鲁斯所说: “汉语将成为声控计算机的第一语言。” “我坚信,总有一天,全世界人民必修汉语!”。
      4.推广汉语的建议
      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汉语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将汉语的优势和它的魅力散播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汉语的优势,并且为推广汉语做贡献,成为目前推广汉语的首要任务之一。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汉语的规范化问题。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本身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汉语,使它成为传播文化的一种载体,才能更好的将汉语推广出去。
      其次,汉语的对外推广手段相当欠缺以及教学模式的滞后性[6]。教师的缺乏使得推 广汉语成为一大难题,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正如现在的“孔子学院”,由于对外汉语老师的限制,“孔子学院”的数量以及授课的质量还是受到了限制。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主要体现在由于教育对象价值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导致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追寻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也成为推广汉语的主要方法。
      第三,汉语和海外的其他语言不管是在发音上、还是在写法上,都存在着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又在一定上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只有认识了汉语和海外其他语言的语言差异和相互融合,更深层次的了解汉语的优势和特点,并借助高科技,才能将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最终达到促进汉语国际化的目的。

      我国已经跨入21世纪十多年了,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汉语正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语言,学习汉语的人数正在不断增长[7]。日本、韩国等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汉语热”的情况;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汉语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欧洲、美国等地,汉语也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汉语的国际性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我国作为一个使用汉语的国家,应该将汉语的优势传播出去,使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散发自身的独特魅力,同时,汉语也为中国文化甚至是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尚意,孔翔,朱竑.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65-67.
      [2] 李钢,王宇红.汉语通用语史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20-24.
      [3] 潘国文.汉语国际推广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4] 陆俭明《关于建立“大华语”概念的建议》[J]载李晓琪主编《汉语教学学刊》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  
      [5] 陈荣岚.《两岸四地语言文字使用现状与汉语国际的推广》载张普、王铁琨主编《中国语言资源论丛》[C]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27-130.
      [6] 李世之《对外汉语教学新模式刍议》载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编《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二00一年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18.
      [7] 潘国文.汉语国际推广论丛[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25.

上一篇:汉语母语者法语语音习得难点分析

下一篇:山水江南 紫陶清趣——谈“壶思茗想”的创意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