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剧作家布莱恩·弗里尔
摘 要:布莱恩·弗里尔被誉为继奥凯西之后最为睿智、最具创造力和颠覆性、最受推崇的爱尔兰戏剧家。他采用的幽默与讽刺手法,为戏剧作品本身赋予了浓厚的爱尔兰气息。他的作品在追忆爱尔兰历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当代爱尔兰之现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方案。鉴于国内对他的研究甚少,本文将对其生平与主要作品做出介绍。
关键词:布莱恩·弗里尔;戏剧;爱尔兰
一.布莱恩·弗里尔生平与主要作品
布莱恩·弗里尔于1929年出生在北爱尔兰的奥玛舒,同年随家迁至德里(被新教徒称为伦敦德里),他在那里接受教育并成为一名老师。自1960年之后,他就放下教鞭,开始全职撰写文稿。自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弗里尔笔耕不辍,创作出众多享有盛名的剧作,并大都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上演。而其作品大都由画廊出版社出版,且大部分作品对大学里开设的爱尔兰研究,后殖民主义以及戏剧研究等课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至少过半的作品都在伦敦,纽约获得大奖,如作家协会奖, 3 次获得夜间标准新剧奖, 2次获得纽约戏剧批评家协会奖, 以及托尼奖,弗里尔对世界戏剧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1960年起到目前为止,弗里尔已创作了29部戏剧,并改编了7部剧本。他的主要作品有,《亲法者》 (The Francophile, 1960) ,《费拉得尔菲亚,我来了!》(Philadelphia, Here I Come! 1965)、《卡斯·马克基之爱》(The Loves of Cass McGuire, 1966)、《爱人》(Lovers, 1968),《内部敌人》(The Enemy Within, 1979), 《信仰治疗者》(Faith Healer, 1980),《翻译》(Translations),《创造历史》(Making History, 1988),《卢浪莎之舞》(Dancing at Lughnasa, 1990)等等。其中,《翻译》,《创造历史》,《卢浪莎之舞》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世界文坛的显赫地位。“在国际剧坛获得巨大声誉的剧作家中,布莱恩·弗里尔无疑是最成功的当代爱尔兰剧作家”(Roche, 1994:72)。
弗里尔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却出生在以新教徒为主的北爱尔兰,其从小就强烈感受到语言,文化,宗教与政治的分离,身上纠结着复杂的爱尔兰特性,因此在其作品中,大都反映了他对当代爱尔兰现状的不安与深刻关切。
二.从短篇小说家到戏剧家的转变
当弗里尔成功奠定自己短篇小说家身份后,他转而开始从事戏剧创作。对于弗里尔而言,从短篇小说到戏剧的跨越并非难事。因为短篇小说创作也充满着戏剧元素,而戏剧中的独白也与短篇小说及其相似。从短篇小说到戏剧的写作体裁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弗里尔试图将自己的意志从作品中剥离,从而将作品中人物的声音与思想前景化。
与此同时,他的转变还源于戏剧在爱尔兰国内所起的重要作用。当他再次回想起20世纪上半叶观众对剧院所持有的“高严肃性”时,他如此描述道“我们认识到剧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元素,其不仅反映社会现状,并对社会起着形塑作用”(Peacock, xi) 。在遭受8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爱尔兰早已变得遍体鳞伤。戏剧作为爱尔兰最为广泛的文化传播载体,为企图重塑爱尔兰民族形象的爱尔兰知识分子们提供了绝佳手段。
弗里尔从短篇小说家到戏剧家的转变,反映了他对爱尔兰民族的深切关怀。就像他在创作《翻译》时所言,“我想写一个剧本,翻译这个国家目前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动荡不安的奇特状态。这种事必须做,至少对我是这样的,而且我认为它应该在局部的、有限范围内做到。希望这将会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有一定意义”(沃夫岗:53)
从他众多获得巨大社会反响的作品来看,他在完成华丽转身的同时,对爱尔兰的民族运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爱尔兰剧作家,弗里尔在国际文坛享有盛誉。而国际上针对弗利尔的研究也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并陆续出现16本关于他与其作品研究的专著,以及6本研究论文集,除此之外,还有13本设立单独篇章论述其作品的文学专著与大量论文。然而遗憾的是,在中国大陆,涉及到弗利尔及其作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剧本《翻译》,中国大陆的涉猎情况也仅仅限于1988年袁鹤年对该剧本的翻译,以及经陈恕翻译的由奥地利作家沃夫岗·萨克所作的《从布赖恩·弗里尔的<翻译>看爱尔兰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这两篇文章都发表在当年第6期的《外国文学》上,自此之后,国内涉及《翻译》与弗利尔其他作品的研究几乎为零。实际上,研究弗氏作品,对曾经与爱尔兰有着类似被殖民经历,并饱经战乱与创伤的国家与民族,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Peacock Alan. The Achievement of Brian Friel, Buckinghamshire: Colin Smythe Limited, Gerrards Cross, 1993
[2]Roche, Anthony.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Brian Fri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3]陈恕,《爱尔兰文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4]沃夫岗·萨克,“从布赖恩·弗里尔的《翻译》看爱尔兰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陈恕译,《外国文学》,第6期,1988年。
上一篇:浅议造词法
下一篇:从复句的角度看刘姥姥的双重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