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与等待——浅谈《培尔金特》
摘 要:
关键词:
吕丽萍和孙海英在掌声中谢幕,掌声虽然不够热烈,但这些掌声都是从观众心灵深处发出的,夫妇两人在剧末真的哭了,这情感带给了每一位观众,我很荣幸成为这些观众里的一员。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戏剧,虽然是最便宜的票,但我的内心很满足,感觉很充实,心随着培尔金特的命运一起起伏,他看似一个浪子,但他一直在寻找爱,寻找一个真正称的上家的地方,而索尔维格是在等待,她在等待着那个让她爱的那个人。
戏剧开始采用了一种倒叙的手法,先抛出了关于培尔金特一生的问题,这问题其实就在问他,你这一生有爱你的人吗,如果没有请你列出你这一生的罪过。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一位铸纽扣的人,他想把培尔金特重新融掉铸造一个新纽扣,这在实质上是在讲关于死和生的问题,他不断询问着他活着是否有意义,这有点像临死之人在神父面前的赎罪,培尔金特起初是逃避而后便展开了反思和自责。培尔就像一枚没有眼的纽扣一样残缺,这种残缺是来自内心的,不是物质上的缺失,缺少的是一种爱。这种缺失让我从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残缺美,这确实也是戏剧第四堵墙的魅力,让我客观和入戏的思考剧中人的思想矛盾。
培尔金特并不缺少母爱,但这种爱是一种溺爱,而这种溺爱又是源自作为一个母亲本身发出的本能,培尔金特被这种浓浓的母爱包围着,这种母爱也可以被称为伟大,因为他包容了培尔所犯的所有罪过,他给了培尔最大的宽容,尽管让他有些放纵,后来培尔也不断的在反省和救赎着自己。培尔身上有一股缺憾美的气质,这种缺失在推动着他去寻找真正的爱。剧中还出现了山妖这一虚幻人物,这些山妖也被灌输上了人类难以避免的人性和缺点,人类面对问题时总是大喊着自己要的是自由要的是清白的灵魂,但在生理上又逃避不开这些种种的 问题,山妖公主的逼婚成为培尔金特出国寻找自我的一个动因。在老山妖王没落后,培尔金特希望他能够在铸纽扣人面前说自己是无罪的,说自己的一生是善良的,但山妖王却拒绝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自己做过的事要承担,不要不敢面对自己。山妖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分析着人类,让我们看清自己,这是让我很难忘的一幕戏,这种浪漫主义手法和现实主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培尔金特三次占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被铸纽扣的人询问了三次,这其中包涵着一种递进,他的内心从原来的滴水不进到最后的爱意涌流,在生和死上,爱让他选择了重生,在舞台设计中每一幕都缺少不了复活岛上的石人,这其中肯定也象征着一种复活和重生。
易卜生说过不了解挪威历史的人一定无法彻底理解他的戏剧,这部戏剧还有很浓重的历史背景,培尔金特之所以会缺少爱也是有这层原因,那时是古典主义刚结束,欧洲开始疯狂的殖民扩张,原本文明的人类甚至不如原始森里的猩猩有感情,人人以我为主,他也挂上了所谓的金特自我主义,到头来自己辛苦赚来的黑心钱还是被几位号称朋友的人骗走,这个世界公民周游全世界学到了所有国家商人的为商之道,但却败在了爱上,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当你没有了爱,你身边的人对你也会冷酷无情。后来他踏上了寻找自我的旅途来到埃及,但在埃及他被带到了精神病院,里面所有正常人其实都不是正常的,他们看似一个个衣冠楚楚但还不是道貌岸然,一个个带着虚伪的假面。三位精神病人挨个诉说着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在培尔面前解剖着死与生,他们把自己最真实和软弱的一面拿给别培尔看,这也让培尔自己突破了自己内心的那道恐惧和虚伪,有人说这部戏剧是浪子回头,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微观,没有站在所有人的立场上看待这部戏剧。
在前面的笔墨中我很少提到女主角索尔维格,她在剧中扮演着等待的角色,她一直深深的爱着培尔金特,而培尔金特的一句等我回来,也确实让她等待了一生,整部戏剧都在缺失中进行,她的很少出场有些像中国画中的留白,索尔维格让人们又充足的想象空间,等待本身就是时间对人性的拷问,而爱又是战胜时间的必要因素。的等待让话剧在最后一幕圆满起来,当培尔金特几乎周游了世界,翻遍了圣经,他选择回到这个出身的地方,他决定面对自己的过去,自己寻找的东西都在旅途之中,整幕剧都在易卜生划定的问号中进行,进行到结局他像上帝一样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在谢幕的时候,每一位参演人员都手捧一只蜡烛,那闪闪的烛火点满整个舞台,在掌声中,我理解了生与死的意义在于人之间的情感,这情感即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寻找的是爱,等待的也是爱,爱是生与死之间真正的界限。
上一篇:李白诗歌成语研究初探
下一篇:浅谈《红楼梦》人物的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