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许三观卖血记》的悲剧性意蕴
摘 要:笔者试图以余华作品一贯的苦难主题和悲剧意识为线索,探索非理性对抗下的人物在价值上的毁灭和因承受无法预知的命运和生存苦难所带来的悲剧,同时试从人物和生活的悲剧出发,探索《许三观卖血记》这部作品中潜在的深层悲剧性意蕴。
关键词:许三观;生存;苦难;悲剧意蕴
《许三观卖血记》的故事记叙了主人公许三观在生活中遭遇的一段段苦难,和他为了生活中出现的无法解决的苦难不停卖血的过程。故事一开始时的许三观还是一个有着好奇心和责任感的上进青年,但是渐渐的生活的压力逼迫他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但是就算拼命工作依然无法保证生活。所以他在万分无奈的时刻只能选择去卖血。小说饱含辛酸的经历,但也不乏幽默之处,比如每次卖血前喝足八碗水,这样身上的血就会多起来了,诸如此类的奇怪想法非常多。
一、《许三观卖血记》的悲剧表现
论述小说的悲剧性,还得从悲剧的表现形式入手,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的悲剧其实就是一种平民化的悲剧,也就是一种生存悲剧,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的目光转向了民间大众以及他们的生活,用较为平静的语调、温情脉脉地讲述下层普通市民的故事。作者通过一个普通人在那个年代里经历的种种磨难来展现出人生的主题就是苦难和抗击这种苦难的精神不朽。
1、人物的悲剧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物,为了应对生活本身的苦难,许三观拿自己的身体(血)作为资本来承受苦难。这种特殊的生存方式——卖血,使他在面对每一个艰难时刻,都能渡过难关,卖血成为他人生价值和意义之所在,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通过卖血这个主题的不断循环书写得以确认。许三观并非神,他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他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他在残酷的现实生命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却是令人敬佩的。
2、生存的苦难与死亡
在这部作品中,余华仍然像从前的写作一样,将苦难与故事的悲剧成分推向极致,一点余地都不留。有所不同的是,无论从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主人公的角度讲,面对苦难时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许三观超越苦难后的宁静与平和的心境,而不是对于人生的怨恨和刻薄。由此,余华笔下的人物总是被注定走向阴谋,走向劫难,直向死亡。死亡这一仪式在余华作品中频频出现,我们无法忽略它的存在。
二、《许三观卖血记》的悲剧性意蕴:抗争与超越
余华在作品中无数次写到了许三观被生活压迫的非常无奈,以致一次次卖血;被人骂乌龟也只能用类似于阿Q的精神背后说说人家,但是作者这么写并不是为了谴责许三观的无能,卖血是他摆脱困境的唯一方式,而在这个具体的行为操作背后,是许三观对世界、对生命、对家人的爱、理解和因此而本能产生的牺牲精神,正是这些许三观并不自知的品质构成了一种高贵的人性,从而帮助许三观完成了对与生命和苦难的最终超越。、
1、体现了超越的哲学意识
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自我和个体引向社会、引向人类生命的更广泛空间,从而进行严肃深刻的思考,因此在作品里总能体现作家一定的哲学意识。“作家一定要有自己的哲学意识,作品中一定要渗透着极其个性化的剧烈思辩。不然,可能奋斗一生,连做个特色的作家的层次也达不到。”余华在小说中积极地寻求一条超越生活困境和生命苦难的救赎之路,试图从中找到一个民族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很多评论家据此认为余华已在作品中超越了苦难和悲剧。
2、新人文关怀主义
作品《许三观卖血记》中,叙述了许三观为了家人一次又一次义无返顾的卖血,卖血这个独特主题不断重复,作为悲剧本身,其力度得到大大的加强,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也因此得到强化。叙述人站在中立状态,进行包孕着温情与人道精神的客观描写,显示出对于民间生活状况,和人们生存环境的极大关注,由此透露出余华对贫苦老百姓的深切关怀。只有认识到作品背后的那种人文关怀,我们才有可能符合作家的本意,从而与之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由此我们明白,悲剧人物的塑造意在表现和揭露人性的主题,作家的目的是与传统的人道主义相决裂,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人文关怀。
3、展现与悲剧命运的抗争精神
许三观则开始了与苦难的主动抗争,作品以许三观的不断卖血为线索来结构其一生经历的各种苦难和对苦难的抗争。通过卖血,许三观娶到了老婆,支付了儿子打伤的方铁匠的医药费,帮助全家度过了饥荒,为一乐筹集了高昂的医药费,于是卖血反而成为了许三观对抗苦难、正视生命的力量源泉,也称为他证实自身存在价值与力量的唯一途径。虽然,他只是个庸庸碌碌、以家人生活的温饱和平安为追求的凡人,但他却靠自己的力量保证了家人的正常生存,并在抗苦难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位置和生存方式。
三、小结
综观《许三观卖血记》,无论是对人生苦难主题的叙述还是对于消解苦难的那种追求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深思考的,写许三观的生存悲剧绝非仅仅是了悲剧而写的,而是结合了更加深层的探索空间。作家可以说聚焦在探索人生与命运的悲剧,并开始以全新的角度去探寻人生的意义。使他的作品获得了深刻的精神蕴涵和独立的精神品格,同时也表现了他所具有的高尚的使命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 齐红.苦难中的超越与升华——论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主题[J]. 当代文坛,2006(2): 73-74,83
[3]安晓平.《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心理描写的叙述特点透视[J].电影文学,2009(8):
[4]李桂娥.一种生存理念——解读《许三观卖血记》[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3):124-125
上一篇:费洛蒙的味道
下一篇:《左传·庄公》动词分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