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含蓄美学的巅峰之作

发布时间:2016-07-30 15:56

  艺术美学已经渗入到我们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现如今的电影领域,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应该有好的剧情,更要有好的画面感与带入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含蓄美的核心是用有限包孕无限,含而不露,隐而不显,给欣赏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去想象和补充,使作品的主题意义逐渐表现出来。本文以著名导演侯孝贤的电影《刺客聂隐娘》为例,浅析含蓄美学思想在电影中的应用与表现。

 

  一、中国文化中的含蓄美 含蓄美是含而不放、不同于直白的美,含蓄美是通过不直接的表达给人以无限遐想,从而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含蓄美是一种再创造与艺术的表达,在中国古典美术、古典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含蓄的表现手法,这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大特色。通常情况下语言最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各种语言中,大约没有比汉语双关、比喻、借喻、反衬使用得更多的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大特点——含蓄。在形容绝色美女的时候,我们不会向西方人直接描写鼻子如何、眼睛如何等,更多的是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等夸张修辞的手法来营造一种美的意境让对方去想象。设想一下能让月亮躲入云后、花朵关闭花瓣是怎样的一种美,大自然都被这种美征服了。这种从侧面描写的手法,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学会运用含蓄美的表现手法将有助于我们在艺术、文学等方面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给人以美的体验。

 

  二、《刺客聂隐娘》中的含蓄美学 侯孝贤作为台湾电影的领军人物,作品风格晦涩、冷艳,每一部电影都拥有着一种独特的美感。《悲情城市》表现的是孤寂之美,《恋恋风尘》展现了人性之美,而《刺客聂隐娘》展现的是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侯导将电影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进行了完美的融合,最终凝炼出了《刺客聂隐娘》这部含蓄美学的巅峰之作。细细品味会发现,不论故事情节、台词对白、声音配乐,还是镜头画面,含蓄美都贯穿其中,只有细细地去品味和想象,才能感受到其魅力。

 

  1.故事情节的含蓄之美 故事很简单,抛开历史大背景不谈,原著全文也不过千字,简单来讲:皇亲女子聂隐娘奉师命刺杀青梅竹马的表哥,最后因为自己无法割舍个人欲望并没有下手,隐娘出走,师徒决裂。剧情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悬念,可仍有不少观众反应看不懂讲了什么,其问题绝非在于导演或是电影本身。他只不过是换了个方式表达,这种方式不像徐克那样仗义直接,也不像王家卫那样浓情婉约,而是侯孝贤的风格,冷艳孤傲,展现隐喻含蓄。

 

  其实观众们距离看懂只差一个静心感悟,像嘉诚抚琴那段剧情,只有一个青鸾舞镜的典故,冗长的镜头之后紧接着就是隐娘哭泣的镜头,这便隐喻了隐娘内心的感受,她是孤楚的、难过的。还有师徒决裂的那场戏中,师傅在追上隐娘进行比武之前是一场极静的戏份,道姑独站山巅,消失在云间,她心中对隐娘的失望,恨铁不成钢,便已不言而喻,其实这些观众都看懂了,只是差一个静心去感悟这其中的含蓄之美。隐娘与师傅对决,最终胜出一筹,头也不回的离去,隐娘对自由的向往、对自我欲望的追逐,都已经隐喻在了云中、林间,还有那最后的转身之中,这便是含蓄的美学。

 

  2.电影台词的含蓄之美 古往今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在电影中也是如此,语言的合理运用与把握往往可以给电影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

 

  《刺客聂隐娘》中的台词并不多,影片中女主角聂隐娘舒淇的台词少得可怜,全片一百多分钟里她总共开口四次,台词在十句左右。而且整部影片中的台词几乎都是文言文,十分耐人寻味,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观众看不懂的原因。这种近似默片的方式正是侯导的高明之处,在更好的阐述故事的同时又给了观众再创造的空间。主演舒淇曾说:“……爱情的故事加上一点打架,孤单的女子,如此而已。一句如此而已便点出了这部电影故事的精髓之处。又比如有一场戏是聂隐娘师傅说她: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汝剑术已成,却不能斩绝人伦之亲!”话虽不多却用这种含蓄的手法塑造出了一个特点:一个妇人之仁的厉害杀手,有什么意思呢?再比如嘉诚公主就在堂前教聂隐娘古琴时说道宾国国王得一青鸾,三年不鸣,有人谓,鸾见同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青鸾见影悲鸣,对镜终宵舞镜而死。看似在说青鸾,实则是在暗喻自己从风华的长安来到魏博,死在陌土没有同类。虽然嘉诚公主没有直接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聂隐娘也没有发表任何评价,但是不同的观众看到这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这就是含蓄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

 

含蓄美学的巅峰之作


  3.声音配乐的含蓄之美 《电影美学》一书中曾提出,电影中的音乐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内心活动,也可以渲染氛围推动故事,并对电影中的人物起到一定的情感取向和价值评判功能。这里强调的是声音的剧作和叙事功能。

 

  一般电影的配音配乐大多丰富多彩、气势磅礴,立体环绕声,以及各种效果音。但是在影片《刺客聂隐娘》中,大片中立体环绕声和气势磅礴的套曲都在这部电影中消于无声。整部电影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宁静,安静到可以听到脚步声、流水声、鸟叫声,甚至可以听到风吹拂树发出的沙沙声以及各种不同节奏、不同音量、不同材质、不同尺寸的鼓声,这些声音一直贯穿在整部剧中,给人以很强的带入感,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在安静的氛围中又暗流涌动,隐藏着杀机和阴谋,与整部电影所表达的内容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效果是别的武侠片难以望其项背的。

 

  独具一格的有声电影绝不仅止于使用声音来表现事件渲染气氛,而是将声音也化为剧本中的一部分。侯导用不同材质的鼓和不同节奏的鼓点,将演员们的内心戏敲了出来,本片台词都极少,人物的塑造以及内心的活动,不仅依靠演员们出众的演技,还依靠了这一个个脱俗的鼓点。隐娘在师命和个人欲望之间犹豫不定时,鼓点缓慢,音调低沉;武打场面时,鼓点快速,音调高昂,还伴有其他乐器的间奏;两人对峙时,鼓声时快时慢,肃杀的气息掺杂其中。在宴会上,田忌安面色忧思愁虑,但却歌舞升平,配乐欢快。这样声画对立的处理含蓄地隐喻了平静生活下隐娘对他的杀意,以及他生活中的不平静。都说中国的文化具有含蓄之美,其实无非少用些浮华的技巧、多余的手法,点到为止,待人入境即可。

 

  4.镜头画面的含蓄之美 镜头是影片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所以在电影中含蓄之美的表达方面镜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大元素。简单来讲,镜头所表示的其实是一个个画面罢了,自从格里菲斯让镜头动起来后,便很少有导演将镜头安静下来了。为了迎合大众对于节奏感和刺激感的追求,导演们将镜头剪得七荤八素,每每看完都仿若经历了一场殊死搏斗,手持摇镜头的滥用让电影变得失了美感。而在《刺客聂隐娘》中的建筑与场景的拍摄占据影片的大半部分,而情节进程和情感流动被侯导人为地压缩在狭小的空间里,让周围环境和电影道具代替人物并且细致地窥探着人物的心理,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侯导一如以往他沉着冷静的风格,在一场聂隐娘与人对峙的戏里,没有切来切去的跳跃,也没有摇来晃去的镜头移动,而是一个固定镜头静静地注视着两人的对峙场面。金灿灿的树叶铺满了地面,两个侠客静止不动,刚一出手,镜头由正打切为反打,两人的交手已然结束。画面又一次定格了下来,两个人慢慢走出了画面,没有其他多余的台词,也没有跟镜头和平行蒙太奇的剪辑。这在任何一个武侠电影导演眼中都是不应该的,但这就是侯孝贤的武侠,这种是含蓄的,这种是优雅唯美的。除了静,侯导亦能让镜头动,本片的开场部分,那段黑白的刺杀戏码美到不可方物,先是一个过肩跟镜,随着隐娘的身形移动起来,紧接着镜头切,隐娘挥刀而过,升格镜头下的她将危险充分的结合起来,一次成功的刺杀行动就这样结束了,整个画面没有吴宇森式的血腥,也没有徐克花俏好看的武打动作,宛如水墨,却暗藏肃杀的气息。比之浮光掠影,吴导追求的是真实,是刺客这一身份所能达到的能量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刺客就不再为刺客,而是志怪传奇。

 

  电影在景物捕捉方面还采用了类似唐诗抒情的高远视角,结尾的镜头是一行人渐行渐远的身影,向远处走去。隐娘开始笑出了声,不再是面无表情。昨日已远逝,而今朝将是新篇章,给人以无限的瞎想。

 

  三、结语 侯孝贤在《刺客聂隐娘》表达的最直接的情感主题,是孤独,而这种情感在电影中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在光影流转间,它无处不在:在故事与情节中、台词与对白中、声音与配乐中、镜头的运用中都能感受到它的气息,只有深入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才能感受出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电影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历史权谋剧,朝廷、藩镇、游侠、刺客,几股势力相互制衡的一部华丽的商业武侠电影,但这些统统都不是侯孝贤!他偏偏把这种含蓄的美学思想孕育在电影之中,拍摄出了这样一部美轮美奂、引人遐想、有内涵的电影。

 

  《刺客聂隐娘》的的确确是一部好电影,但成就其的不是别的,是含蓄美。因此,在艺术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美的形式规律同现代的具体问题相结合起来,必须去研究掌握并主动地运用这些规律,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刘行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20167

上一篇:论中西知识在美学方面的差异

下一篇:古希腊音乐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