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实现幼儿美术活动与多领域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6-12-31 18:04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关注幼儿的美术技能,部分评价者仍然以“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对幼儿的艺术潜能持怀疑态度,忽略幼儿的美术教育环境,等等。当前,还有一些美术培训机构出于功利目的,宣扬幼儿美术考级、过级培训,对幼儿进行狭隘的专业技能技巧强化训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甚至会抹杀幼儿的艺术天赋。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研究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策略势在必行。


一、概念界定


回归并不是筒单的倒退或重复,而是在已有经历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加工、提升,获得新的发展,达到新的境地。生活就是通过占有、享受、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的活动。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有着与其他教育的共性和自身的独特性。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才能使其成为对幼儿成长有利的实践活动。


二、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活动主题


设计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必须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只有在幼儿有生活经验、熟悉并感兴趣的基础上,美术教学活动才能开展得顺利且卓有成效。要设计出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其一,从生活中选择美术活动内容。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往往对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有感情,所以教师要选择和幼儿生活有关的美术活动内容,这样的美术活动内容才能引起幼儿探索与理解生活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结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生活融入教育,也将教育融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这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建立。


其二,从生活中收集美术活动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如,利用易拉罐制作椅子,利用牙签、筷子等制作埃菲尔铁塔,使用废旧衣物制作洋娃娃,或者运用报纸制作大树,等等。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被用来开展美术活动。选择幼儿生活中的物品作为学习材料,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意识,还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幼儿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改造、创新。


其三,从生活中进行美术教学认知。陈鹤琴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幼儿通过与自然进行直接接触,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如,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培养对美的发现和欣赏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直接感受出发,增强认知。在开展菊花绘画活动时,教师先给幼儿讲述菊花的大致外形,然后展示菊花实物,先让幼儿用眼晴观察,请幼儿说出菊花的外形特点,再让幼儿运用嗅觉和触觉完成对菊花的认知,最后,教师通过给幼儿播放不同菊花的图片,加强幼儿对菊花外形的认知,并引导幼儿发现不同菊花给人的视觉差异。幼儿在感官的直接作用下,创作出一幅幅独特的作品。


三、创设宽松的生活化美术教育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环境可以激发他们想象、创造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大胆地进行美术活动。教师要创设宽松的环境,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创作材料,还要解放幼儿的思想,让其敢想、敢画、敢创造。


其一,提供宽松的美术活动场地。具有参与性和启发性的美术环境会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让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教师应考虑到场地的大小。太过狭小的场地会导致幼儿手和脚的伸展性不足,不利于幼儿进行创造。如,创作喷洒画时,太过拥挤的环境会导致幼儿无法喷洒出最棒的点,或者将颜料喷洒到其他幼儿的画上,不利于幼儿独立完成创作。


其二,提供自由的美术想象空间。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前,教师需要先为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所谓宽松,不仅仅是场地的宽敞,还应包括思维的自由。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幼儿对物体的写实性,应鼓励幼儿进行独特的想象和创造。另外,需要改变以往的美术评价方式,运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鼓励,使他们敢想、敢画,进而使幼儿的自由创造能力得到积极的调动和发挥。


其三,提供丰富的美术创作材料。不同的绘画材料不仅能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还能激发幼儿发现、创造和探索的兴趣。创作材料性质的不同,能使幼儿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促进幼儿视觉空间智能、创造力的发展和心智的成长。班级的美术活动区域中,除了常见的材料外,还可以有一些特别的材料,如牙签、抹布、米粒、塑料管、蛋壳、树叶等。这样幼儿不需要范画,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自主创造。


其四,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幼儿美术活动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具体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在准备教具的时候,应考虑到使用实物展示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活动准备时,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新颖的材料,并鼓励幼儿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与尝试。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才能设计出贴合幼儿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实现美术活动与多领域的融合


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审美也是相通的。在进行幼儿美术教学时,教师不应过分注重幼儿的技能训练,要更注重培养幼儿对美的认知,引导幼儿发现美、创造美。


其一,美术活动与五大领域的融合,即将语言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和音乐活动的内容与美术活动进行整合。如,设计一堂关于“福”字的填色活动课,教师可将社会领域、音乐活动与美术活动进行完美的融合。以春节这一传统节曰作为突破口,讲述春节的由来,并将春节趣事编写成歌曲,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想象他们曾经见过的“福”字的形状、颜色,并让幼儿自己设计“福”字。这样的整合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原创性,促进了幼儿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其二,美术活动与地域的融合。随着社会迅猛发展,环境发生了曰新月异的变化,幼儿所接受的事物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经验,为增加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等创造良好的条件。3?6岁儿童受地域文化影响颇深,教师多结合地域文化进行美术教育,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就成都来说,川剧是成都特色文化之一,在进行美术活动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安排幼儿观看川剧表演、了解巴蜀文化,引导幼儿设计脸谱,这既能加强幼儿对家乡的喜爱之情,还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三,美术活动的家园共育。幼儿的美术教育和美术素养的提升,不只是在幼儿园中进行的,更需要在曰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家园共育是进行幼儿美术素养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家长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幼儿的视觉、触觉、空间知觉能力等,促进幼儿感官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知和全面发展。


其四,美术活动与时令、节曰等相结合。在设计美术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令、节曰和重大事件进行。如,结合特定节曰,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幼儿在节曰氛围的感染下,激发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如逛庙会活动,在3?6岁儿童有了家长带领去逛庙会的生活经验后,以“逛庙会”为主题,结合音乐活动,激发幼儿兴趣。教师先将庙会中会出现的特色事物编写到歌曲中,然后运用家乡话进行说唱,使幼儿对庙会有一定了解,提高幼儿的认知程度,再请幼儿说说他们曾经在庙会上见过的有趣的事,最后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设计并制作手工作品“摆摊”,模仿真实的庙会情境。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其五,美术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在设计幼儿美术活动时,应结合游戏进行。游戏能够带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将游戏情境融入美术教学,不仅使美术教学具有趣味性,还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美术活动,能够促进师幼双方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获得一种内在的积极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学习知识转变,整个美术活动过程显得非常轻松活泼,不再枯燥。


一次好的美术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成长。开展美术活动,能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爱发现、爱探索和乐于进行美术创作的兴趣。在进行美术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与生活相联系,实现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教育中生活。教师应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生活是一个大舞台,也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坚持以日常生活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切入口,培养幼儿自觉、自主地从生活中获得知识、经验,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样,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总会呈现出让人出乎意料的想法和作品。幼儿在回归生活的美术活动中能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纪瑞祥(四川文理学院)

上一篇: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的一些建议

下一篇: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