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殖民走向的英国文学论文(共3篇)
第1篇: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
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十九世纪是英国文学最空前的时期,这时期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最为典型代表。这些小说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思想意识超前的女性形象。本文以《傲慢与偏见》、《玛丽·巴顿》和《一间自己的房子》等三部小说,比较英国女性主义小说思想的嬗变,探讨她们不同的爱情观和社会观。
十九世纪的英国,政局动乱,社会矛盾加剧,女权思想充斥整个社会。这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她们以女性的视角挖掘社会的不同阶层的人物,勾勒出许多个性鲜明、思想超前的女性文学形象,她们渴望与男性平等的社会身份,她们抵制父权,她们有自己的爱情观和社会观,她们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子》等等。本文通过比较这三部小说,探讨十九世纪女性主义小说爱情观和社会观的嬗变。
一
十九世纪前叶,男权主义思想猖獗,他们认为男性具有先天的优越感,他们具有更加敏捷的思维,更加强的社会判断力,他们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事务。这种思维逼迫许多女性作家应该早日觉醒,应该打破这种性别社会的禁锢,她们以“社会人”的视角,主观男女平等的社会权利,比较男性与女性的智力,通过塑造特色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统一表现出睿智,具有独立的智慧、思想和能力。她们是理性、美德和智慧等多种元素的结合体,她们是许多社会优良特征的代言人,她们是时代的英雄,她们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虽然她的长相不是特别漂亮,她的性格也不是特别温顺,她的举止也不是特别优雅,但她特别机敏,她特别聪慧,她特别幽默,她身上散出一种独特的女性魅力。伊丽莎白对待爱情即不屈服也不傲慢,坚持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小说的前半部,达西傲慢且骄横,伊丽莎白对达西没表现出任何好感,但当达西表现出平易近人时,伊丽莎白就表现出无比的狂热。伊丽莎白虽然是个软弱可怜的孤儿,但她不依靠别人,她努力奋斗,她想成为她自己心目中的自己伊丽莎白超越了她那个时代的爱情观、价值观,她成了十九世纪女性心目中的“社会人”,她通过平等独立的价值观,最后得到了男人的尊重。
二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是一个理想境界的“社会人”,她是完美的化身,但她还只是个形象代言人,没有走向真正的社会身份。因为十九世纪前叶社会领域的各个层面都被男性控制,无论女性怎样努力,最终都难逃男人的掌控。十九世纪中叶,盖斯凯尔夫人突破简·奥斯汀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她的文学作品关注女性的社会属性,她认为女性只有主动参与到社会与政治方方面面,才能真正融入男权社会,她塑造了许多具有社会地面的女性形象,《玛丽·巴顿》中的玛丽就是这样一位女性。玛丽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不管是爱情、社会价值等评判都从社会政治生活角度考虑,通过更加理性的方法来评判自己的爱情观,通过更加理智的手段来权衡社会现象。盖斯凯尔夫人将女性置身于社会,同时还让这些女性担当了政治社会的角色,表现出她们的社交素质和政治管理能力。她笔下的女性通过自身的力量觉醒或成长为政治社会的一员,她们的成长代表了英国十九世纪社会价值观的转变。通过小说人物的描述,盖斯凯特尔夫人表达出了女性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意欲,也充分表达出了女性是有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
三
虽然说盖斯凯尔夫人的女性主义思想比简·奥斯汀更进了一步,由隐性变成了显性,但两位的女性主义思想还不算激进。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就纯粹由女性主义变成了女权主义,她认为女性应该与男性一样的平等,男性拥有的权利女性都必须一样,有些甚至要超越男性。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都在为女权运动奋斗,她一生都在不停地写作、演讲,来宣扬女权主义,来反对男性文化的束缚。她掀起了一起女权主义思想革命,她将女权主义思想带入文学批判。她认为女性写作视角完全不同男性写作视角,挑战男性写作的权威性。《一间自己的房子》就是一次大胆的革新,她提出“双性同体”的文学性别视角,通过“双性同体”唱响女权主义的号角。文中通过第一人称“我”贯穿整本小说,但这个“我”又不是单纯指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而是许多女性的总称,她们有些连姓氏都没有,她们是“玛丽·卡迈克”“玛丽·赛登”等等。她在控诉社会对在排挤她们女性自有的空间,她在试图重新塑造女性,恢复女性的社会地位,重新树立女性的社会身份。她认为,女性要真正获得社会的公平对待,只有她们先获得必要的物质条件,者能最终摆脱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十九世纪英国的女性作家塑造了许多女性主人公,通过这些女性角色来关注女性的婚恋、生存状态,来表达她们追求与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追求物质上、经济上、政治上的平等,试图建立女性的爱情观和价值观。但这些女性主义倡导者之间还是存在差别的,通过研究她们的文学作品,可以观察出十九世纪女性主义思想的嬗变。十九世纪的女性作家的才华和努力是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的榜样,她们赢得了许多男性作家的尊重,赢得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关怀和同情。
作者:张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35期
第2篇:谈后殖民走向的英国文学
后殖民时代是相对于殖民时代而产生的。后殖民时代中的“后”不仅是从时间观念上也是从空间以及其他方面抽象概括而来的。在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之后,人们开始对殖民统治进行批判和反思,后殖民时代也随之到来。后殖民时代改变了以往的认可和支持的态度,使用新的观点和态度来分析殖民扩张中的行为。在这种背景下英国文学开始发生了变化,英国人民的信仰和传统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文学作品显示了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
在传统的英国文学作品中,经典文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们喜欢赞颂人世间所追求的真善美。但是随着殖民时代的结束,英国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断地反思现实主义,希望通过英国文学来改变不愉快的社会发展情况。在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主要体现了英国人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体现了文学霸权和殖民地权利之间的关系。
一、后殖民时代文学背景的血腥
由于社会发展和资本积累的迫切需求,殖民主义在西方世界中成为普遍的财富积累手段,这种环境下的文学作品为殖民主义喝彩。现代社会的人们反思殖民历史,发现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压榨和血腥剥夺。在殖民主义时期很多英国人认为只有殖民主义才能够让国家迅速地积累资本发展壮大。因此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传播这种统治的思想,让广大的社会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的殖民主义理念。
二、后殖民时代左派观点的批判
在后殖民主义时期英国企图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落后的国家进行殖民主义统治。英国文学作者同样为殖民时代的到来做出了各种的解释。雷蒙威廉斯在《英国文学史》中论证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因为殖民统治的困境导致了英国文学作品出现了语境上的限制,很多英国文学作家认为殖民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但是他们的思想仍然受到了很强大的制约。雷蒙威廉斯和他的弟子在《文化与社会》中论证了英国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形态问题以及相关的精英主义霸权文化。在这以后英国文学对这种文化霸权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由此宣告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传统英国文学的终结。威廉斯的弟子帕米拉麦坎德勒,在加拿大的学术期刊中讲述了后殖民文学和后殖民研究成果。他将自己在学术上的发现与威廉斯的文化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了文化唯物主义的新鲜活力。
威廉斯和他的学生们对于英国文学的解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实现了英国文学从工业资本主义向后工业资本主义的转化。英国后殖民文学普遍存在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踪迹,这就是殖民话语的重要组成。艾伦劳森认为,帝国主义依靠着传播疾病、武力来维持文学的文本,因此,文学成为了英国文化事业的支柱。英国文学中的通俗文学、高雅文学以及各种翻译日记、自传、备忘录、法律文书、信件、邮寄、人口普查材料等,都将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其中。人文教育理念在英国文学应用广泛,英国文学殖民者将这种人文教育理念方法应用到了殖民地的统治中。课程教学也是英国文学的经典策略对应,在殖民和后殖民小说选中,就详细地讲述了殖民地区的人民,遭遇到的后殖民问题、移民问题、个体问题等。
三、后殖民时代文学语境的变化
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人们的语境,语言习惯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市井社会和大学生活都会催生出新的文化,在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接受的英国文学语境和社会生活语境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英国文学研究者不可能真真切切地将英国文学的内涵传播给英国民众。在英国文学传播过程中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了英国文学语境的变化。英国帝国的心理与社会公众的心理出现了偏差,这就导致了英国文学处于一个断层的阶段。
四、后殖民时代殖民地区的觉醒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英国因为强悍的武力和先进的技术,将英国文学推向了世界。这种英国文学的传播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英国将本土实用的方法、机构、理念,完全在殖民地实行推广。英国文学的这种传播方法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霸权,对于殖民地人民的政治和思想起到了很严重的禁锢作用。在后殖民时代,殖民地已经脱离了英国的控制,都希望能够恢复自己国家的文化。在这种环境中英国文学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恩古吉瓦蒂文哥在《废除英文化》演说中直接鲜明地提出了要使用非洲文学抛弃英国文学的策略,让英国文学越加地边缘化。
五、后殖民时代文本政治的统治
英国文学以文本为核心,提倡文本解读和文学文本。后殖民文化和后殖民文学语言是一种转喻的关系,文学语言本身的差异就是文化差异的转喻。语言的差异是不同风格的杂烩,也是两种矛盾对立甚至是对抗的言语,是文化和政治认同的语言思想。英国在后殖民时代中,文本政治仍然使用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英国文学不能克服的弊端和缺陷。英国文学的文本统治,凌驾于政治统治,在后殖民文学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文本政治变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颠覆了现实和文本之间的关系。英国文学在后殖民时代中出现了危机,让殖民权力话语成为了帝国文化视角和殖民地遭遇双方的诬陷。不同的历史意义,造就了不同的殖民地历史发展进程,《鲁滨逊漂流记》就是英国后殖民文学小说的经典。鲁滨逊和星期五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英国经典文学中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白人和黑人、殖民驯化和被殖民者服从的关系。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中,我们也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将英国殖民统治中体现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解读出来。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蝇王》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都受到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叙事型的模式,将白人统治者的征服欲望和被殖民统治者遭遇的无知顺从变成了永久的二元对话。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也是一种英国文学的经典。它体现了有文字的文化和没有文字的伪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后殖民时代,像是在威廉斯的作品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当代的西方理论政治和现代主义文化都在批判政治。他们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花样翻新对于殖民统治的文化的影响。
在后殖民时代,英国文学面临着发展上的困境,主要来源于对殖民地区的统治和对现实主义的批判。英国的社会民众和英国的帝国主义经营思想产生了差异,造成了英国文学的断层。英国文学在困境当中不断地进行现实的批判和对文化霸权的反省,希望能够压制殖民主义的暴力倾向。因终究不能一网打尽现实主义而带有了一丝悲凉和遗憾的色彩。
作者:杨涵来源:雪莲2015年9期
第3篇:英国文学中的颓废概念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提起颓度(decadence)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以及王尔德(OscardWilde)和葛悌埃(TheOphileGautier)等人的耸人听闻的作品。本文则从西方传统文论出发,探讨颓废这一文学概念的渊源及发展。作者认为,尽管颓废文学的某些论点和口号貌似激进,实际上它滥觞于西方传统中有关文质关系的讨论,是对传统文学现念的一个挑战和修正。
InancientGreecetheearlieststandardsofjudgmentinliterarycriticismarerecordedinAristophanes,sayexplorestheconcesthatdespiteallthesensationalismassociatedwithit,decadentliteraturewasinfactachallengetoanTaylorColeridgeonceremarkedthatinthewest“everyoneiseitheraPlatonistoranAristotelian”SincetheGreekslaidthefoundationforWesternliterarythought,theyserveasaconvenientpointofdepartureforourdiscussion.
InancientGreecetheearlieststandardsofjudgmentinliterarycriticismarerecordedinAristophanes,ndardsare:“skillfulinart”,and“wisecounselforthestare”ThisobservationisverysimilartotheancientChineseconceptofliteratureinthatiacrucialpoint,becausethelaterdevelopmentofliterarytheoryisbyandlargeacommentaryonthisbalancedviewofliterature:anoveremphasisontheformerwillresultinaformalism,whileanexcessiveattentiontothelntliterature,aswillbedemonstratedthroughoutthisstudy,istosomeextent,atleastonthesurface,anextremekindofformalism.
PlatoandAristotle,thetwomostinfluentialthinkersintheWest,didnotseemtobemuchconcernedwithreachingsuchabalancePlato,sattitudetowardliteraturecanbecharacterizedasmoralisticInhisthinkingtheconcernwithmoraleffectthatliteraturehasonthedevelopmentofpersonalityovershadowstheconcernwithitsaestheticqualityPlatoisnotblindtotheprofoundeffectivequalityofHome,ikeConfuciuswhoregardstheaestheticqualityofliteratureasessentialtoitsparticipationinasocial-moralprogram,Platothinksthataqualitywillonlyweakenthemindof“ourguardians”eimitativepoetwhoaimsatbeingpopularisnotbynaturemade,norishisartintended,topleaseortoaffecttherationalprincipleinthesoul;buthewillappealrathertothelachrymoseandfitfultemper,bjectstothiskindofwritingalsobecauseitdoesnotserveadeepmoralpurpose;it“isonlyakindofplayorsport”Poetry,atleastbadpoetrywhichinPlato,sviewshouldbeeliminatedfromhisRepublic,ismerelyarhetoricalskill,writtentoshowoffthewritersabilitytoswaypeople,smindsandhearts,regardlessphilosopher,redictsthatwhentherhetoricianIsocrates.
Growsolder,heshouldsoexcelinhispresentstudiesthatallwhohaveevertreatedofrhetoricshallseemlessthanchildren;and1suspectthatthesestudieswillnotsatisfyhim,butamoredivineimpulsewillleadhimtogreaterthings;formyfriend,somethingofphilosophyisinborninhismind.
ldnotbemoreradicalinchallengingatraditionalvaluesystem.
作者:彭虹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5期
上一篇:湿地的美学价值与景观营造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