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服饰美学艺术与影响论文(共3篇)
第1篇:中国传统服饰美学对网络游戏角色设计的影响
一、服饰设计在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地位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表征,服饰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同时可以体现一个社会的风貌。而在游戏中,服饰更是可以作为游戏角色设计的灵魂而存在,因为一个角色在设计之初,最开始要思考的便是服饰的设计,游戏中出现的角色是否吸引人的最关键之处就是服饰的设计,服饰的美丑、装备等都直接影响着玩家对游戏的喜爱程度,是影响玩家对游戏是否感兴趣的最直观的体现。
二、中国传统服饰美学对游戏角色设计的指导意义
据史料记载,从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就出现了麻纤维制作的服装,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就告别了原始状态,进入手工制作的服饰文明时期,中国的传统服饰美学不同于西方的服饰美学效果,更讲究的是“天人合一”、社会伦理道德以及等级制度方面的内容。
现在国内比较受欢迎的是以古风奇幻唯美风格为主的游戏。比如网易的《梦幻西游》,金山西山居的《剑侠情缘网络版三》,还有前段时间热播的被翻拍成电视剧的《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系列等。这些游戏中角色的服装设定都是在我们中国传统服饰的基础之上加以变化和改良的。在现实世界中服装是民族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反映,可以体现着一个民族风貌、心理素质,我们甚至可以从服装中观察出这个民族的所在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民族的服装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环境中慢慢形成的,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符合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意识。民族特征主要表现于服装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饰件等方面。而这些特点同样是适用于一款游戏的,每款游戏都已其自己独立的世界观,故事背景往往都有会贴近于我们历史的某个朝代,或者直接用于我们历史中的某一个朝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游戏原画设计师在设定自己的角色前,一定要对中国的传统服饰进行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掌握古代不同朝代、地区、等级的人物的服装特点,以便使自己设计的角色更加丰富且符合游戏的时代背景以及世界观。
然而设计师是怎样把这些特点运用于游戏角色的设定中去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当设计师要为《封神演义》为世界观的角色的设定时,要求设计角色为“妖姬”苏妲己这一角色时,作为一名有责任的设计师,肯定不会马上落笔进行设计,首先是先要了解人物所在的朝代背景,查阅资料掌握时代服饰的特点,《封神》的时代背景是商周时期,商周时期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颜色则以黄、红、棕暖色为多,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商周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在服装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那么我们在设计“苏妲己”这个角色时,就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社会地位进行适当的调整设计,好让玩家在看到角色的第一眼时就能大致了解这个角色在游戏中的职业、地位等角色的属性特点,“妲己”在入宫前后的性格和地位都是有所变化的,所以她作为诸侯的女儿和作为王后时的服装是肯定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设定这个角色的时候可以设定两个不同的版本,而服装就可以根据商周时期的女服服饰的等级制度特点加以区分。在了解这些信息之后,再配合我们所查找的历史图片,在进行一番深思熟虑以及多次绘制草稿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更详细的设计。
游戏中的角色可以说是一款游戏的“灵魂”,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游戏中,我们所观察到的角色不论是3D、2.5D或者网页游戏,玩家第一眼看到还是大面积出现的角色的服装,也就是说,没穿衣服的角色只相当于一个“骨架”,设计师给他们穿上衣服后,他们才相当于有了“皮肉”。而这个“皮肉”则需要贯穿整个游戏的始终,对整个游戏的画面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将中国各个朝代传统服饰的美学融入到游戏角色设计中去,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专业人士研究的一个课题,是一个专业的游戏设计者所必备的知识。
三、结语
游戏角色设计在艺术设计中是一个比较新型的项目,但它在设计行业中才刚露头角就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现在各大学校也开始成立游戏专业,游戏专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更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设计感,掌握更全面的设计的知识,中国民族传统服饰有着它独特的美学特征,它不同于外国强调人体本身的线条美的贴身的设计,它由一开始强调等级、礼仪到后来追求舒适、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给设计者带来很多灵感,所以,设计者除了在汲取当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应该多去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学理念,将中国游戏文化发扬光大,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游戏产业,让中国的文化也在游戏概念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简介:王思慧
第2篇:论敦煌壁画中的唐代服饰艺术美学
敦煌石窟修葺于秦朝,在唐朝达到鼎盛,武则天时期曾拥有千余龛洞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庞大的石窟群。唐代石窟壁画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画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嗔目。唐代稳定的经济政治格局,广阔的疆域,连络四海的通达,使印度、伊朗、西域、吐鲁番等国的服饰文化不断融入本国的服饰艺术中,体现了唐代服饰开放、博取众采的艺术美学思想。敦煌壁画真实的记录下了唐代服饰艺术演变的全过程,为我们研究和学习唐代服饰艺术及对于现当代服装设计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艺术的美学思想
正如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所提出的无名美术史,敦煌壁画正是这样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无名服饰艺术美学史,它以每幅壁画中人们的服饰结构成为服饰美学研究的基本元素,而这些服饰结构在整体上是唐代的艺术风格的体现,服饰美学史关心的不是单一的作品或者艺术家的个人愉悦及意志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而是通过具体的唐代服饰形式美学分析来证实时代的风格的整体趋势。
敦煌壁画门类繁杂,内容包罗万象,画工精美,色彩明艳,壁画内容大多以佛教故事和飞天作为主题,体现了唐代人们对极乐世界的一种美好愿景,由于佛教是由西域、印度等国传入,唐朝时得到广泛传播,所以敦煌壁画中的佛像、菩萨及飞天的服饰半裸露的装束也带有浓重的西域、印度等国的服饰艺术特色,体现了唐朝时期服饰艺术上的广纳众采的美学思想。
另一类敦煌壁画是以记录性的形式出现的,如《南唐女供养人图》,所谓供养人就是出资开凿石窟的施主或功德主,开凿后在石窟壁上绘画供养人画像,供养人可以是敦煌历代名门望族、地方官员、大德高僧也可是平民百姓。《唐民间乐人彩衣》是敦煌莫高窟壁画《张仪潮出行图》中的局部,其记载了河西节度使张仪潮统兵出行时乐人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从《南唐女供养人图》中女养供人的宽衣博袖到《唐民间乐人彩衣》的窄袖长裙,可以看出这部分壁画体现了唐代服饰艺术上思变的美学思想。
二、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艺术的形式美学
1.服饰的线性美
在敦煌壁画中服饰可以说是一种线性的服饰,轻逸的长裙配上细沙罗制的披帛,都是以长线来呈现的,使得飞天服饰艺术呈现出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极富感染力的韵律美感和线性美感。
在敦煌壁画女养供人图中,身着长袖圆领窄口透明薄纱外套、长裙曳地,内裙束至胸部,这样提高腰节线的位置能够有效的拉伸线条,使得整体比例看起来更加修长而挺拔。这是初唐时期服饰受到胡服影响所形成的服饰艺术上的线性拉伸美。
2.服饰的色块对比与调和美
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利用大块面的运用色彩产生强对比,尤其以服饰上披帛的小面积对比最为强烈;整体服饰是以长幅大色块均衡运用为主要的色彩表现形式,大色块与小色块构成统一协调的对比方式。外罩的大衫、长裙、披帛三者各为一色进行色块搭配,达到服饰艺术的色彩调和同时又能起到刺激感官的效果,既符合世人的审美需求又给人以震撼的色彩撞击感,完美呈现出唐代整体服饰的对比与调和之美。
3.配饰的装点美
配饰在敦煌壁画唐代女子的服饰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女子的发髻、发饰、花钿、面靥、时世妆都极为讲究而精美。唐代女子的发髻层出不穷、名目繁多,发髻的种类就多达四十余种;发饰更是在图案和造型上借鉴了很多外来文化,如藤蔓图案和花草造型,大量的配饰无不强调着唐代服饰的装点美。
三、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艺术美学特征
1.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的技术美
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的质地令人震惊,唐代面料由于纺织业的高速发展,丝绸和纱罗为最为常见的面料,面料使服装上突破性的想法变为可能,如在唐代抽丝纺织工艺,使服装抽掉纱线后留下的是一个镂空的龙纹图案,赋予了服饰以极强的技术美感。
在图案上,敦煌壁画由于佛教和外来文化的传入,大量赋有西域特色的服饰图案,如披帛上的唐草纹(又名卷草纹)、曳地长裙上的团花和宝相花图案都成为身份的特殊象征;运用印染、织、绣等图案表现手段,服饰的立体图案打破面料的二维视觉空间带来视觉冲击感。唐代的图案及印染和织、绣工艺体现了服饰艺术的技术美感。
2.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的艺术美
敦煌壁画以其高超的绘画技巧,逼真的人物形象,巧妙的构图设计,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国内外美学研究者对敦煌艺术都有极高的评价,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的艺术美也得益于此。唐朝时期因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唐代对于外来文化的接纳能力也相对较高,敦煌壁画中一些神佛故事又是从印度等国传入我国,所以在服饰上体现了唐代服饰理念的开放与豁达、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因此也成就了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独特的艺术美。
敦煌壁画中飞天、乐伎的服饰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元素,服饰的艺术美不同于现实美,它是根据创作者自身的审美情趣而创造的极富艺术想象力的艺术作品,服饰艺术品中的美学思想符合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体现了自由、奔放、舒展、随性的飞天壁画中服饰的艺术美学特征。
敦煌壁画中尤其是养供女画像的服饰最能体现唐代服饰艺术美学特征,莫高窟第30号洞窟的都督夫人供养像中的人身着碧罗花衫,袖长尺余,外套是绛地花半臂,穿红裙、披白罗花帔帛,一派雍容富贵的气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服饰极富装饰性而富丽大气的服饰艺术美学特征。
结语:研究唐代服饰艺术美学,对于研究古代服饰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壁画记录了比较全面的唐代服饰的演变过程,从敦煌壁画着手,对画中服饰的艺术美学的思想、形式、特征进行探究,由此可见一斑。研究敦煌壁画中唐代服饰艺术美学对我们现代服装设计与服饰文化研究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曦
第3篇:服饰艺术美学
目前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进展就是日常生活的普遍艺术化。过去一向不被承认为“艺术”的服饰,现在却显示出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宏观艺术形势的发展,扩大了艺术的领域和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的艺术观念也相应发生转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逐渐意识到各个艺术部门并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单位,意识到众多艺术因素互相渗透的整体效果,形成了当代的全方位艺术观念。这样,人们就进一步发现,在由人创造的诸种艺术因素构成的整体中,人本身的存在是最重要的、最富变化的一个因素,街道、庭院、室内……种种艺术化了的环境,如果没有人在其中活动,就呈现出死一般的沉寂;有了人的活动,环境就显示出生命的魅力。而现代生活中人的艺术形象又依靠服饰来帮助塑造,与环境不协调的服饰,会大大削弱日常生活的整体艺术效果,这就更加显示了服饰在当代的重要地位。
关于服饰美学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研究角度,一是强调技术美,一是强调艺术美。前者认为现代技术的产品通过物质功能与结构形式的统一,表现了社会前进的目的性和巨大的历史内容,这种美已不是本来意义上的艺术美,而是技术美。他们比较强调由服饰的适用功能所转化的审美效应,从这个立场来看,把服饰作为一种艺术美看待,是传统的“古典”的美学观念。就一定的层次而言,这样说也自有道理,它在传统的艺术观念之外,树立了一种美的新观念。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陷在传统的艺术范围观念中,没能跳出来。我认为就当前讨论的特定范围来说,艺术与技术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并不是截然分立的,手工生产的时代也要用工具,那时的工具是人手的延伸,目前的机器制品常常有统一规格,但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特别是对服装来说,机器设备正在改进,《第三次浪潮》中就谈到激光裁剪技术克服了服装的高速生产和产品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它为每个人定做的服装比成批生产更快、更便宜,它兼有手工生产的灵活性和机器生产的高速度。而且艺术的范围也并不是固定的,人们的艺术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机器产品也正被融入艺术范围中,形成了当代的大艺术观念(突破原来范围的艺术观念)。因此不能说把服饰美作为艺术美就是一种“古典”的传统的美学观,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美学观和艺术观都不是凝固不变的。我认为,关于技术美学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它揭示了很多过去不受人重视的问题,可以使美学研究更深入一层,但我也认为给艺术划一个固定的狭窄的界限是不可取的。艺术不外是一种效应,是人与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不是艺术,不决定于对象的物质属性和生产方式,而决定于它引起的人们的感受。特别对于服饰来说,无论古代和现代都是要求适用与观赏的统一,所以在服饰问题上,我持大艺术观念,或说泛艺术观念,我们研究技术美,目的不在于技术本身,还在于技术转化为美,当一种技术产品转化为美,它也就具有了艺术品的性质。
对服饰美的研究限于三个层次:一是运用一般的美术理论(如色彩学、构图学、艺用人体解剖学、装饰原理等)来研究服饰的艺术原理,二是运用一般美学理论来研究,三是根据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的方法,阐述具有我国特点的服饰艺术原理。就以上三个层次而言,多见的是在第一个层次范围内的研究,即把服饰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来研究,把服饰艺术原理纳入一般的美术原理的规范。目前对于服饰艺术的研究,逐渐开始向第二个层次推进。而运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根据中国民族服饰创作的实践,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揭示服装艺术原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见到。
我认为对服饰艺术原理的研究,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关系:即人体与装饰、整体与变化、实用与观赏。服饰作为美化人自身的一门艺术,它既离不开人体,也离不开美化;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既要讲求整体的统一,又要讲求局部的变化;同时,它又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这样就既需要讲求实用,又需要满足观赏。因此,以上三条中的六个范畴,可以构成三对矛盾,比如着重人体就会削弱装饰,着重装饰又会遮蔽人体;着重整体就会限制局部的变化,着重局部变化又易破坏整体;着重实用就局限了观赏,强调了观赏又不一定实用。服饰艺术的创作就要力求妥善地解决这些矛盾,使对立达到统一。对于人体与装饰的关系,可以有两种解决矛盾方式:一种是使装饰服从于人体;一种是使人体去适应装饰。这就构成了服饰美的两种主要形态。它们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相互渗透,但不能相互取代。对于实用与观赏的关系,我偏向以观赏为主来统一矛盾,因为这体现了艺术的特性,但我们也并不否定偏向实用的服饰,问题在于,就服饰艺术来说,观赏本不能完全脱离实用,无论怎样强调观赏价值的服饰,也总要受实用的一定制约,而实用的服装却可以不考虑观赏,只有以观赏为前提的服饰才具有艺术性,所以我相对地强调了观赏的一面,以观赏为主使矛盾统一起来。至于整体与变化,由于在变化中包含了运动的因素,而运动中的服饰并不是每一瞬间都具有观赏价值,这其中包含着筛选、积淀的过程,所以简单地谈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也不容易说清楚,只有根据服饰艺术的特性,把它和一般工艺美术区别开来,才有利于处理好这对关系。就服饰艺术理论自身来说,人体与装饰、整体与变化、实用与观赏,这三个方面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我们提到装饰时,这装饰不仅离不开人体,它同时也离不,开其它四个范畴,装饰是为了观赏,而观赏价值又受实用的制约,装饰来自变化,而变化又受整体的制约。提到整体与变化时也同样如此,这整体不但是指人体与装饰的整体,还指人体、装饰、实用、观赏合在一起的整体,所谓变化也同样包括广泛的含义。以上三条中的六个范畴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也是我们所强调的系统观点,只有把以上三条作为一个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来看,才能比较清楚地把握服饰艺术的基本规律。
服饰美学的研究,其意义绝不只限于服饰本身,它对整个艺术理论领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原因在于服饰是和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而过去的艺术理论研究一般不强调它的市场性。这就打破了传统的艺术理论的封闭性。我认为服饰美学的研究至少在以下一些方面对整个艺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是全方位艺术观念中的整体艺术效果,即整体环境的艺术效果,这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各种艺术门类所处的地位,调整它们的活动方式,以求与现代文明的谐调。
二是流行和保值观念的提出,在现代生活中,服饰的更新是非常快的,每年都有许多新时装,每年都有多种流行色,这在传统的艺术部门中是少见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服饰艺术明确提出了“流行”和“保值”这两个范畴。保值的服饰重在原料的贵重和加工的精细,譬如用钻石、翡翠、黄金、白金、水獭、狐腋制成的服饰,以珍贵取胜,原料的本身就决定了成品的价值,不可能经常变换,另一种服饰则着重于款式的新颖和迅速变换,它的原料虽然是廉价的化纤、塑料,但在设计制作上也很讲究匠心独运,精美诱人,不如此,它就不可能取代旧的服饰,成为时髦。我认为这种观念对一切艺术部门的创作都有现实意义。在音乐、美术、戏剧等传统艺术部门中,人们一贯追求的是不朽,似乎非此不足以显示自己作品的水平,他们不甘心使作品成为一现即逝的昙花,如果知道难于保存,就会粗制滥造,敷衍了事。我认为,服饰艺术在这方面的成功实践,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再不应对流行音乐或流行戏剧采取鄙视的态度了。
三是对时代潮流的引导,服装艺术家似乎非常不重视自己辛苦取得的成果,他们在进行新构思时所追求的就是要消费者抛弃他们今天取得的成果,不论这成果现今被宣传为如何卓越,也不论他们自己如何喜爱这成果,都必须在将来把它抛弃,首先是自己把它抛弃,对时装艺术来说,不抛弃现在流行的款式,就没有将来新款式的流行。这种创作构思的起点就不是决定于创作者个人的审美趣味,而是为了适应消费者求新的心理以推动生产的发展。为了强调新,服装艺术的创作构思常常有意识地使明天和今天截然相反,譬如今天强调西方情调,明天就强调东方情调;今天强调现代味,明天就强调古典味;今天强调精致考究,明天就强调粗犷朴拙,甚至从整洁一下跳到邋遢的乞丐装。如此等等的大反复屡见不鲜,它体现出现代服装艺术创作构思的一条规律:否定再否定,通过反复的否定使服装艺术始终保持强烈的新鲜感。
作者:张雪杨
热门论文
- 当代服饰美学艺术与影响论文(共3篇)
- 现代服饰服饰美学论文范例鉴赏(共2篇)
- 古希腊艺术的比较与影响论文(共3篇)
- 古埃及艺术特色影响与理念论文(共3篇)
- 西方现代艺术的传播和影响探讨论文(共3篇)
- 敦煌美术艺术研究与重要影响论文(共2篇)
- 工业设计美学的应用与影响论文(共3篇)
- 推荐精致的服装装饰艺术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
- 中国服饰艺术的虚静之美与理性意识论文(共2篇)
- 中国当代电影美学论文(共2篇)
- 现代电影美学研究综述与审视论文(共3篇)
- 北方民居装饰艺术研究特色论文(共3篇)
- 动漫对当代艺术的影响论文
- 动画艺术运用探讨及影响和启发论文(共3篇)
- 敦煌装饰图案艺术特征与创新应用论文(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