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研究探析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09:06

  

第1篇:浅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美学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本文主要是从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其特点,以期对其得到更深的认识。


  一、结构美


  中国建筑的重量全部都由梁柱负担,就是说墙与建筑物的结构是分离的。因此中国建筑的匠师们在追求建筑的美的时候,都不把注意力放在墙的造型上,而集中在建筑的结构体系上,而这个体系是一个框架结构,它全部是暴露在外的。不难理解,要使建筑物具有审美价值,就必须让那些主要的木头构件在结构过程中体现出美感来。众所周知,中国建筑的梁柱结构,是由梁、柱、枋、檩、椽等主要构件产生的,它们按照结构所需要的形状、大小和间距组合在一起,在合乎目的的明确性和逻辑的合理性中体现出理性与秩序,产生美感,从而达到技术与艺术的浑然统一。在这方面尤具审美价值的是斗拱和外挑的屋檐(包括重檐),特别是那种反曲向上的翼角,其曲线或弧度完全是由斗拱和椽木构制出来的,真可谓匠心独运。北京的团城承光殿、雍和宫万福阁、山西的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万荣县飞云楼、五台山佛光寺、河北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正定县隆兴寺摩尼殿等等,都是结构既精妙又美观的建筑杰作。中国建筑结构美的另一个体现是藻井,这里又一次表现出技术与艺术的谐调一致。我想,凡看到过天坛的皇穹宇、故宫养心殿和承德普乐寺旭光阁藻井的人,对此都会有深刻印象。此外,中国建筑匠师善于用不同的色彩区别各种构件的不同作用。例如,用蓝、绿两种颜色分别表示梁木、枋子、椽子、斗拱等那些着力的构件,用红色来标示垫板、望板等起填充作用的构件,因而使结构的脉理一目了然。


  二.建筑的雕塑美


  建筑的雕塑美,我们的按照曲线原理建造的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和点缀性的亭台楼阁,生动地实现了这一浪漫性的建筑美的理想。不说北京这样一些大建筑,外地许许多多较小的建筑,如太原晋祠的圣母殿、四川绵阳的过街钟楼、贵州黔灵山的到这种特点。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突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严,他们的皇宫及其所属的大型寺庙建筑一般都要衬以高大的台基或须弥座,有的非常宏伟壮观,象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天坛祁年殿的基座,它们的墙体和栏杆的造型十分讲究,雕刻非常丰富,其雕塑美的品格堪与外国的石构建筑相媲美。


  三.装饰美


  装饰则以精细、隐借,一种是建筑物自身的某些构件被赋予的视觉美,这方面我们的曲线美学又显示了它的长处,建筑师首先对木构件的形状就开始做文章。例如,把横梁加工成微微拱起的月牙形,使其更好看,更富张力;把顶在上下梁之间的短柱加工成瓣状的瓜柱;把上下梁之间两端的垫木做成各种式样的驼峰,等等。同时,建筑匠师们在制作零件时也不忘装饰美:每块屋檐下作支撑用的“撑拱”和“牛腿”都是美观的雕刻件;梁枋穿过柱子的出头部分被雕刻成各种动植物图案的小品,有的叫蚂蚱头,有的叫麻叶头、菊花头等等。由于中国建筑的屋顶都是坡顶,所以顶上的形象也是匠师们所关心的:凡是两面相接或是三面相交的地方都由美观的动植物图形加以掩饰,因而有“鸱吻”、“宝顶”这样一些名称;屋脊两头加上一系列形态生动的各类动物,叫“脊兽”或“吻兽”作为点缀品,为屋顶增色不小。中国的宫廷建筑强调宏伟与威严,所谓“高台榭,美宫室”是它的美学追求。另一类装饰不属于建筑物本身,却为建筑物锦上添花,如璧挂地毯、金石雕刻、陶瓷制品、帛书字画、珠宝玉器等艺术陈列品。外国建筑作为装饰品使用的这类陈列品如雕塑、绘画等多半以人像为主,中国建筑这类装饰品人像不多,但题材则要丰富得多,如象征雄健、威武与吉祥的飞禽走兽,尤其是龙、凤、狮、虎、仙鹤、寿龟等生动形象随处可见,它们丰富多彩,令人赏心悦目,具有独立的把玩价值;其他如屏风、卷帘等则产生一种含蓄、幽密的意味。中国建筑是以群落为单位的,而且往往是由多重院落组成的。当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一个院子又一个院子的时候,那种由于有规律的重复而产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便油然而生,从而让人获得一种音乐的美感。不妨回忆一下游览北京故宫的体验,或者去浙江东阳的卢宅走一走,也会获得同样的感受。


  四、建筑的韵律美


  建筑的韵律感不仅在水平方向产生,它在竖立方向同样存在。中国的古塔就十分突出。象我国最早的密檐式砖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云南大理崇圣寺的千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都是有名的实例。中国传统美学神韵在于重视现实人生,讲究人伦次序,淡化宗教信仰,始终灌注着重生知礼的现世精神。在建筑的设计观念上,传统儒家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而这种思想知礼的现世精神反应在建筑上便是:“人伦之轨模”的设计原则,建筑便是人际关系的空间模式。中国的宫殿建筑一开始便不是以独立个体的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体现了建筑群的特点。”园林艺术希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人为场所的自然化,也体现了重生知礼的精神。


  以上仅仅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空间、结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这虽不是中国传统建筑特点的全部,但它已涉及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装修、装饰、文化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事物巨细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建筑独有的个性,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它以巨大的感染力,时时刻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所在。


  作者:胡锐峰

  第2篇:中国古代建筑中亭的美学思想浅析


  0前言


  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亭的种类多样,而且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根据亭子所建筑的位置的不同,大致可以将亭子分为几种:第一类为“街亭”,就是建筑在街道上的亭子,第二类为“警亭”,即建筑在烽火台上的亭子,第三类为“路亭”,就是指建筑在大路以及交通要道上的亭子。除此之外还有“碑亭”、“井亭”、“钟亭”等。但是,在我国建筑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园亭”,它主要被设置在园林之中,供游人休息和赏玩。中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它能够和自然很好的结合起来,体现出我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最终形成以亭台楼阁为主体、以山水为背景独特园林之美。园林风景和建筑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寓景于物、移物于景,使园林之中处处有建筑,处处有景色。通过亭与景的结合,让人在园林中能够欣赏到自然之美,同时也能够欣赏到人文之美。而亭是园林建筑中最常见也用得最多的,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在建筑,亭在园林中都经常见到。


  1亭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建筑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从人类出现以来,我国就应经出现相关的建筑物。亭的形成也由来已久,我国最早的亭并不是供人们休息观赏的建筑,而是用于军事目的。比如在西周时代的亭主要是用来进行防卫的军事建筑,而且还设有管理亭的官职亭史。到秦汉两朝时期,亭的设置已经非常的普遍,它成为维护地方治安的主要组织系统,是保证社会治安的基层组织。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行政组织系统,它逐步演变成为供商旅休息的场所。其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交通要道上修筑一些凉亭共来往的旅客进行休息,有时候也会作为欢迎宾客的场所。比如五里一亭或者十里一亭。后来人们在进行园林建筑时又将亭和园林相结合,到了隋唐时期园林中设置亭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比如隋朝时期的风亭月观等建筑物,唐朝建筑中出现的四角亭、八角亭、圆亭、角亭等形式的亭子。到了宋代以后亭的建筑已经相当广泛,比如苏州园林中亭的设置,无不体现出亭与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游玩之中那片刻的休息之地,能够给人更好的精神和身体上的享受,让人从中感受到亭的魅力所在。


  2亭的特点


  亭的设计可以分为不同的风格,它能够与各个园林设计风格相适应、相融合。所以亭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它们有的建筑在山上,有的建筑在水塘旁边,有的建筑在树林之中。因此这些亭子能够和园林中的景色相互呼应,从而形成亭自己独特的景色,它们以其自身的玲珑剔透、飘逸轻盈的姿态,与园林中的景色相融合,从而展现出园林的柔和之美。在中国北方的园林中,亭子的设置往往不是很多,但是在设有亭子的地方,往往都能够起到点睛之笔,展现出园林的优雅和大气。亭子的设置在南方的园林中比较常见,“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这是对阿房宫的赞美,同时它也可以描绘南方园林的清秀与柔美,显示出园林的自由与活泼,体现出自然的灵动。


  亭子在进行设计时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一般是由屋顶、台基和支柱组成。而且中国的建筑物大多都是以木质结构为主,所以能够使亭子的造型比较婉约,变化曲线比较丰富。最终使得亭子展现出来简约空灵之美。除此之外,亭的设计风格也可以多变,设计师在进行亭子的设计时可以根据园林的不同风格以及当地的风景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亭子作为观赏的背景。这样能够展现出当地园林的特色,也能够体现园林的独特魅力。亭子在进行建设时因为材料简单,所以建设施工也比较容易,而且建筑材料也比较容易得到,大部分为木质结构,亭子所占的面积也不大,这样能够节约空间,为园林的建设增添魅力,提高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3亭的分类


  亭的设计类型多种多样,这也就决定了亭的功能以及亭的分类。在上述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亭的作用分类,所以下面我们主要对园林中的亭进行相应的类别划分。根据亭所处的位置可以将它划分为水边亭、桥上亭、岛上亭、山间亭、屋顶亭、路亭等。


  3.1水边亭


  水边亭主要是指建筑在水边的亭子,在一般的情况下水边亭的位置三面环水,同时能够与水面以及水边的其他的建筑物和景色形成独特的景致。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亭的设计含有许多的含义和情景,蕴含了许多文人志士的儒雅高尚的情节,置身于亭子中,他们可以徜徉山水,饮酒作诗,寄托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水边亭临近河流与池塘,而水又代表着高洁、纯净,是许多情节高尚之人的共同追求,同时水也是整个园林的灵魂所在,所以水边建亭能够充分调动人类视觉与心理的感觉,提高园林自身的魅力。


  3.2桥上亭


  在桥上建亭能够充分利用桥的弧形美,提高亭自身美感,给人以更好的视觉享受。在桥上建亭既能够供游人休息,也能够将园林的空间划分开来,从而增加了园林的空间美。比如扬州瘦西湖中的五亭桥,它就是充分利用了桥的特点,将园林空间分为几个部分,使得水中的倒影与周围的环境相互映衬,突出了园林的特色,展示出园林的空灵与婉约之美。


  3.3岛上亭


  岛上亭又可以称为湖心亭,它能够突出表现出岛的位置以及地位,在视觉上给人以很大的冲击力。但是岛的存在不应该孤立存在,在亭的周围可以种上一些花草树木,这样能够突出景观面,提高园林的欣赏价值。同时还应该保证岛的面积,如果岛的面积过大,就无法突出亭的作用,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园林的整体协调的美感。


  3.4山间亭


  山间亭就是指在山上建设的亭子,其中山间亭又可以分为山顶亭、山腰亭以及山脚亭。所以在山上建亭能够保证游赏者的视线,居高临下,观赏整个园林的景观。一般站在高处能够控制整个园林的景物,寄托游人的人文情怀,徜徉山水。同时还能够提高观赏者的审美情趣,拓展游人的联想空间,从中更好的陶冶游人的自然情操。而山腰亭和山脚亭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欣赏到的景色又会不同,这样利于游人的休息,在休息的空隙中欣赏山间的美景。


  4亭的作用


  在园林中的设计中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够丰富园林景观,提高园林的欣赏价值,增加游赏的空间。大本分的亭一般比较灵活轻巧,所以在进行建筑时能够提高建筑的效率,达到所要预期的建筑目标。亭子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人们在园林中感觉疲惫时可以在这里进行休息。好的亭的设置能够成为园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提高园林的欣赏价值,增添园林的空间美。亭还以它独特的结构将园林的其他景色相融合,从而营造出别样的意境。所以亭的设置能够提升游人的欣赏水平,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对自然美的认识,从而更好的陶冶自己的情操,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国古代亭的设计符合人类的审美要求,体现了古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一种新的园林意境。


  5总结


  中国古建筑是一种艺术的典范,它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所以作为我国独特的亭建筑来说,它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亭的初步介绍,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一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提高人们对亭的认识,在进行园林游玩时能够把握好亭的空灵与自由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同时,设计人员也要结合亭的特点,设计出更有韵味的园林之亭,提升我国亭建筑的意境美。


  作者:陆颜

  第3篇:中国古代建筑环境造物艺术的美学特征


  前言


  在长期的历史中,随着人类进行“艺术”和“审美”考虑的越来越丰富,人造物作为它原来的载体已不能充分满足了,便逐渐从中派生出、分离出现在所谓的“纯艺术”,由此形成艺术文化,譬如独立欣赏的绘画。以致出现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分野。然而,造物文化作为原发性的“母型”并没有被解体,而是沿着自身的轨迹发展。而此时的造物文化也就是造物艺术文化。


  造物艺术文化是艺术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又是艺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视觉艺术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造物艺术文化的不断积累,才将人类的艺术文化逐渐充实丰满,才将人类的文明高高托起。


  一、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中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一)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二)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这都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三)富有装饰性的屋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


  (四)色彩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中国古代建筑,就单座房屋而言,形体变化并不太丰富,主要靠庭院空间的衬托取得所欲达到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建筑是在平面上纵深发展所形成的建筑群与庭院空间变化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且流布范围极广,虽杂收外来影响,但却保持了独立的结构体系,且已积淀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蕴含了极强的美学意蕴,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作者:谢汉康

上一篇:中国传统音乐美学鉴赏和问题研究论文(共5篇)

下一篇: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影响与阐释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