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文艺美学思想解读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有着强烈的文艺审美情趣,他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当中,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熠熠闪光的文艺美学思想。
一、利用艺术美来改造自然
陶行知认为应该用审美的精神来改造环境。他认为艺术美是人们改造自然的工具也是改造自然的产物。人们作诗、著书、增长学问或者是为了体现、讴歌大自然的美丽或者是用来改造环境和社会。人们可以运用科学发明来改造环境,但是在支配环境的时候要秉承美学的精神,要有欣赏性地去改造。他赞同马克思关于艺术的“人化自然”的观点,认为艺术的生活是美学的最高境界,一餐饭只要能让家人舒适就是艺术。
二、艺术美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陶行知认为艺术的内容不会脱离社会实际,反映着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决定着艺术的形式与特征,形式则是内容的完美体现。因而在什么样的现实生活中才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形态。因此陶行知的诗歌或者是反映民众的需要和疾苦或者反抗当时政府的反动统治。他的《农夫歌》中穿树皮衣,吃草根饭,耕种别人田,蝗虫飞满天的农夫苦难生活和悲惨境遇被形象地描述出来,是当时天灾人祸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他的很多作品具有民俗化和大众化的特点,这也是他认为生活就是藝术,艺术体现生活的最好的例证。
三、艺术美中蕴含的审美意识
陶行知有着很强烈的审美意识,这在他的教育理念当中有着很强烈的反映。陶行知认为审美精神对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看来自然美很重要,自然美和人格的陶冶存在很密切的关系,优美的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他们的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雄壮美丽而阔大的校址可以让学生心胸宽广,交通方便的校址可以让人有着创新的精神,可以接受各种外来的思潮。而全校师生所共同创造的水乳交融的感情环境和人际氛围更能体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原则。所以有着良好审美特性的学校应该是一个艺术的环境,有着审美化的校园设计和审美化的校园人际关系,这样才会达到形神的有机统一。
四、艺术美强调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真与善是美的本质,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文艺美学思想的精华所在。他绝不空谈教育,认为经过社会生活检验的书本知识才是真知,希望教育建立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之上,提倡创造性的学习,也不盲目排外和反古。他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学做真人,他所创作的校歌和校徽都体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求真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在他的教育理念当中,教师应该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积极态度,有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和工作的真挚情感,要有爱心,要能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学术气息,能够创造真善美的人格。教育不仅是教书育人,也是学生和教师审美修养的形成过程。
陶行知的文艺审美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当中,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当中,也在他的艺术哲学方面有所体现。陶行知虽然是一个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他的思想意识当中有着很深刻的杜威实用主义的烙印,也有着很明显的科学民主的精神痕迹,他曾经希望通过自然科学的教育和进步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摆脱列强的侵扰,但是最终却只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的教育活动和社会科学的进步来谋求千万劳苦大众的精神解放。不同于传统儒家思想当中的道德实践,他更注重于科学实践和民主实践,倡导用教育和文艺作为治国和治民的手段来干预社会生活,他的这种哲学思想最终目的是能够探索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这是他文艺美学思想的坚实基础,也是他文艺美学思想的最终归宿。
综上所述,陶行知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的生活化,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环境的改变应该具备审美情趣并且可以陶冶人格。真与善的和谐统一既是美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最终追求。他秉承真善美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理念,注重科学实践,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的教育活动来改变人民的精神状态以谋取劳苦大众的最终精神的解放,从而实现他救国救民的思想。他的教育美学和他的哲学思想都体现了他的文艺美学特色,对当前的教育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培养都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参考文献:
[1]王玲莉.论古希腊文艺美学思想及其体系之规定性[J].求索,2013(07).
[2]郑玉清.个案与综合研究的典范——简评《理性之维——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出版参考,2006(16).
[3]张文泰.浅论周恩来对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贡献[J].学术交流,1999(05).
[4]蒋国斌.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的可喜收获──简评《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J].理论与创作,1996(02).
[5]汉滨.切实丰富 独到深刻──《甘肃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专集》评介[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