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中的美学因素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非常神秘的学科,想要很好地完成一首钢琴作品的演绎,不仅需要清晰地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需要有对曲子分析的理论基础,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需要有美学知识的渗透。美学是人类在审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以理论的形式概括实践的经验,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钢琴演奏中的美学因素。
关键词:艺术美学;本质;原则;二度创作
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5-0-02
艺术美学可以称为艺术哲学,它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美和艺术是绝对的象征和体现。在实际生活中艺术是高于哲学的,因为艺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学者对美的认识和审视程度不同而改变的,艺术美学是把哲学思想与个人见解综合实现于艺术之中。在钢琴演奏中的美学因素主要存在于演奏家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中。
一、钢琴演奏中的美学本质
美是主观的,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对于钢琴演奏来说,美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因为在钢琴演奏中融入了美学因素,才使得作品对演奏家还有听众来说赋予了灵魂,产生了共鸣。演奏家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审美思考,演绎出有内涵的旋律,使听众产生共鸣,使听众也对作品有了自己的感受和审美。一部好的作品能够流传下来,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之外,也和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以及审美的能力是分不开的,虽然在演奏时,我们依然要尊重作者本来意愿,但是也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加入演奏者的创作元素,使作品能够深入人心。
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欣赏,从开始构思、谱写乐谱,到作品完成,再到演奏家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解读谱面表情符号,再到完成作品处理。其中,我们通常把作曲家对作品的创作过程称为一度创作,演奏家的钢琴演奏称为二度创作,下面探讨二度创作中存在的美学因素。一般钢琴的演奏主要由听觉和视觉两个部分组成,从听觉角度来说,需要演奏者对钢琴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引起观众产生共鸣。从视觉角度出发,舞台表演时的行为动作,包括手指和手臂的舞动,以及肢体的表现,都能给听众带来视觉的享受,这些都是钢琴演奏中存在的美学因素。
一部作品能否得到关注,是与听众的审美和社会的接受分不开的,钢琴演奏者在审美的影响下对钢琴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借用艺术想象向听众表达美的思想,为演奏增添色彩,也为作品的流传做出了贡献。演奏家的审美其实是从多角度理解作品的内涵,通过美学角度的二次创作,拉近了作品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演奏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最终演奏的作品也会各不相同。
二、钢琴演奏中的美学原则
当作曲家创作完成一首作品后,会在曲谱上标注一些表情符号,表示他对音乐的理解。在实际演奏中,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那么演奏家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在演奏中,既要尊重作曲家的本来意愿,还应突显演奏家的个性特点,赋予音乐新的生命力。通过演奏家的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可能会不同于作曲家的原来想法,但是会成为一个好的补充,为作品提供新的元素。
(一)在真实中寻求创新
真实即是对真实存在的事物进行描述。例如在绘画中,画家通过他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眼前的景象,这些物景象都是真实存在的。原谱即是真实,原谱的音符、节奏和表情记号都是真实的,那么在演奏中也是一样的,以尊重作曲家的本来意愿为前提,包括时值、节奏、旋律、速度和力度记号、表情术语,这些都需在演奏中如实反映。但是还需要演奏家在之后的练习中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例如曲式结构、乐句划分、音乐性格特征等,在此基础上领略作品感情色彩和作品意义,再将处理好的作品分享与听众共同领略。
当然在最终呈现出的作品中,除了真实,还有演奏家新的创作融在里面。这样才能使音乐变成语言,说与他人共同理解。如果没有在演奏时将自己的感情与二度创作一起融入作品中,那么作品将会索然无味。在尊重真实性的前提下,演奏者可以加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演奏曲目,欧洲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果有一千个演奏者演奏同一首作品,应该有一千个不同感受的作品。那么同一部作品由不同的演奏家诠释,就应有不同的感觉和理解,这也是我们应重视的个性的存在。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相互融合
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在作品中都会留下痕迹,尊重历史和时代的特点,是钢琴演奏中的又一美学原则。所以在作品演奏中,要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挖掘其中的特殊意义。例如: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风格,就因历史和时代的不同而各有特点,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以华丽、庄重、壮观著称,多以宗教音乐为主,另外由于当时的乐器与现在的不同,所以巴赫的作品在演奏时还应格外注意音色的处理,以及风格的把握,尊重当时的风格,是演奏好曲目的重要内容;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开始由教堂走向宫廷,音乐风格活泼、悦耳,由此可见,想要将一首作品完美地演绎,作曲家的生活大背景是需要去思考的,历史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钢琴演奏中,演奏历史作品,即使要受到作者的创作时代背景的影响,演奏者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不能完全脱离所生活的时代,所以,需要演奏者在尊重历史性的前提下,可以融入当代的特点,这样能使听众产生时代背景的共鸣。也能符合用当下的眼光去看待作品创作时代的观点,毕竟社会每时每刻都在进步,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回顾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向前进步,钢琴作品的历史也是相同的,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理解作品,这样的曲目才会有耐人寻味的感觉。
(三)技术与表现相辅相成
一个作品如果没有表现力,仅仅是把音符弹出来,即使你的演奏技巧无可挑剔,那这首作品也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这样的作品是没有打动听众的能力的。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表演技术,即使你对音乐理解地再细腻,也无法使音乐达到预期值。所以这就要求演奏家在平时既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赵晓生老师在《钢琴演奏之道》中指出,演奏技巧需要“手指、手腕、手臂、身体”和“耳朵、内心、气息、神情”共同合作,才可事半功倍。趙老师对钢琴演奏技术十分重视,在书中其他章节中也提到钢琴演奏的技巧问题。
技巧也是审美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技巧运用自如,才能表现出我们理想中的音色和情感,所以好的技巧实际上是为音乐的表现服务的,平时的技巧练习中我们应该以这样的目地去练习,而不能盲目的去学习。手指要做到可以很好地执行大脑的命令,强音不刺耳、弱音要弹实,旋律要有方向感,这些都需要好的技巧去完成。
三、结束语
钢琴演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演奏者需要了解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的真实感受,把握作曲家所流露出来的真实感情,结合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品的历史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分析谱子中的曲式结构、音乐旋律的走向和音色的处理还有对曲子的情感理解,演奏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并将作品的美传递给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