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王维《辋川图》中的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12-09 22:16

  摘要:王维是唐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造园艺术家,其作品给人一种“澄淡空寂”的禅意之境,他以超越世俗的审美心胸追求着“心物融合”的高妙境界,其中他的造园思想很好地利用了这种艺术思维并完美地呈现出来,也对后来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书写了完美的篇章。文章以王维营造的园林作品《辋川图》为例,结合相关诗集《辋川集》里描述的意境,试分析其表达的禅意意境以及朴素、静寂、空灵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辋川图》;空灵静寂;美学思想


  一、禅宗美学


  禅宗是佛教的一大宗派,讲究心性的养成,认为万事万物的终极是趋向虚无缥缈的静寂境界,讲究心灵上的感悟,主张的美学思想与传统的宗教崇拜的观念不同,引导人们关注“人性”本身的美,影响了古时文人审美思想的转变,他们开始以空靈静寂的美学形态为呈现方式。在唐朝,中国国富力强,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都处于高峰期,这期间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外来民族,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繁荣景象——儒、释、道思想在这一时期相互融合。而现实政治是残酷的,多数人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因此文人们不再以实现政治抱负为业,而是开始人生艺术化、理想化的精神追求,于是佛教禅学思想、各种宗派开始在盛唐时期活跃起来,使盛唐时期审美思想得到了新的发展。


  王维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常常表现柔和、静谧、协调的山水静景,他的山水田园诗所营造的静谧与幽深的境界被当作典范,影响了中国山水文学“以静为美”的基本风格与审美情趣,这种追求也成为了他美学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这样的转变同他人生的遭遇有很大关系,早年他与其他的文人相似,在传统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下,内心有着极其远大的政治抱负,而正当他春风得意之际,安史之乱发生了,这也成为了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唐朝中兴,唐肃宗打回长安,恢复统治,王维因为曾经在安史之乱中为安碌山服务过,于是被捕入狱,他的弟弟王缙因为扶助肃宗有功,用他的功名为哥哥王维赎罪,从此王维再也没有入仕做官,而是退隐乡下打理他的田园。缘于自身的遭遇,他曾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理想在现实中幻灭,是一个曾经对政治抱有幻想的热血之士最后的落空和幻灭。正因如此,王维的山水诗、山水画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皈依禅宗,从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开始真正永恒的本质追求。于是王维在中年就半隐退到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之地,开始研究佛教文化,过起了禅修的日子。而他政治上的失意也直接导致他思想和艺术审美的转变,与其他文人那种仅仅追求艺术的表情尚意不同,他将自己的所感与所悟慢慢组成独特的审美感知,并运用在他的作品中。他的绘画作品《辋川图》里,山川湖泊、船只舟辑、游人渔夫等载体就是空灵寂静的禅宗美学最好的体现。这些元素作为特定的审美对象成为他融入自然、感受禅境的体现。


  二、王维《辋川图》的美学思想


  (一)辋川别业概述


  辋川地处唐长安附近蓝田县内,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西南,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这里峰峦叠嶂,景色怡人,《辋川志》有云:“辋川形胜之妙,天造地设。”是很多文士墨客向往的山川卧游之地。唐朝初期,诗人宋之问在此建造了辋川山庄。开元十六年(728),王维在宋之问建造的辋川山庄的基础上依据自然地貌进行改造,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整治重建了这座园林。在这里建造了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等,每个小景幽寂典雅,营造了一个文人所向往的艺术氛围。他将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文人理想中的世界真正建造出来,并用一幅《辋川图》保留下来。现存《辋川图》的版本很多,但并非王维的真迹,是后人临摹版本,正是一幅《辋川图》,开启了水墨山水画的先河,也对宋之后的文人山水画和田园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维在创作《辋川图》的时候,同时运用了音乐、诗歌等艺术手段,在《辋川集》中,他以20个场景入诗描绘辋川别业,与《辋川图》里的景致一一对应,每首都是一幅美丽的独立画作,展现出园林的精致、山水的清秀、境界的静美。


  (二)《辋川图》的美学特征


  《辋川图》画面以群山环抱的别墅为主体与中心,向外延展开,周围山川起伏,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以日本圣福寺和美国西雅图两个摹本为例,绘画表现手法为青绿设色,将描绘对象表现得细致入微,呈现出悠然超凡的景象,河上船夫撑船经过,悠然而闲适,使人感到轻松惬意,清新脱俗。细品王维的《辋川图》及其诗集,可见其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这里有“绿筱密复深”“山翠拂人衣”的自然风光,有“当轩弥滉漾”“倒影入清漪”的迷人湖光等,景致充满浓浓的诗情画意,是文人山水园林的典范。


  1.朴素之美


  辋川别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造景的时候利用自然天成的景致,不刻意利用夸张的装饰。如华子冈等小景,建造的时候首先依据它所处的地势地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去构建自然景观,给人以朴素淡泊之感。即便有些小景需要以人工的形式进行改造,也都是在顺应山水之势的前提下进行改造的。如建造孟城坳这个景致的时候,是依据古城堡的原有遗址去造景的;文杏馆是背着湖水而建的;临湖亭是挨着湖水建的亭子等。在建造园林的时候,材料大部分取自于山中品质优良的杏树等,整体风格自然质朴,不失恬静之感。


  2.静寂之美


  竹里馆这帧小景描绘的是月色下情景一体的意境。通过竹林和明月来展示景色,运用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怀,表达了诗人的平淡追求。王维晚年创作了一首五绝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独”与“幽”显示了竹林的幽静,竹林环绕房屋,处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独坐”并不会打破这种安静的氛围。“弹琴复长啸”,诗人一边拨动琴弦,一边开口吟诵。“弹琴”和“长啸”映衬出竹林的幽静,同时照应“独坐”的状态,动听的琴声,优美的吟唱,让这种寂静更加幽美。接下来两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据《辋川图》描绘,竹馆位于深山之中,很少有人来,只有空中一轮明月映照自己。“来相照”对应的是“人不知”,常人不懂我的乐趣,明月却来做知己,同时也照应了首句的“独坐”。人不知,却不在意,有明月相伴足矣。整首诗展现的是一幅幽静的景象,格调幽静闲适,表达了诗人幽静恬淡的胸怀。在这里,诗与景观相互映衬,共同体现了“空灵静寂”的禅宗美学思想,这种审美观念也是唐代文人共同的审美意识,开始注重对人的存在价值的探索,聚焦从当下现实自然中去体会和感悟,更加注重对人生境界的追求。王维将自己看到的风景和自己经历繁华之后苍凉的心情、对生命的观察用诗画表达出来,简单又富有深意,如禅宗偈语。


  3.空灵之美


  辋川园林艺术美学的另一鲜明特征就是它呈现出来的空灵之美。王维崇尚禅宗“语默动静体安然”的境界,因此在对园林进行艺术化设计时,他更多的是捕捉自然景观中最能体现空、静的素材,例如幽谷、冷泉、古寺等元素,将自我的感知与外界的景物融为一体,营造悠然自得的禅学意境。辋川中的每一个景致都给游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審美空间,展示了大自然中最微妙的生命节奏,这也是他对“空”的禅宗美学思想的完美阐释。《辋川图》多处留有空白,营造“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的空灵之境,追求与禅境相融的审美意境。


  三、结语


  《辋川图》是王维对淡泊超尘意境的最完美阐释,旷古驰誉,因此这幅画也被后人称为“川样”,辋川也成为了古今文人们理想山川的游地、士大夫所向往的“神境”。他在绘画中创造出静谧的意境,静态到动态的对比给人一种悠远之感,呈现出了“空”和“静”的“无我之境”。朱景玄就曾用“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这样的优美诗句来评价王维的《辋川图》,体现了自然与人性的融合,在有限之中表现无限之境,给人无穷的韵外之致,从而使其绘画的意境和禅境融为一体。王维的思想也影响到了后来士大夫的造园思想,文人们开始建造园林追求“空、寂”的意境,将此融入他们的精神家园以获得精神和灵魂的解放。

上一篇:未来教育的两大趋势美学化与数字化

下一篇:“接受美学”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