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美术研究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5-07-08 09:27
摘 要: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职高专业美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职高基础美术学习的需要是现代基础美术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探讨“如何教”及“如何学”,改善目前学生学习基础美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艺术激情的迸发,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专业美术的乐趣,从而“享受美术,快乐学习”。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激发兴趣 认知情境 激情享受
进入职业高中开始美术专业课的学习后,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基础美术的负担加重了,难度也增大了,感到力不从心,且经常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职高美术与初中美术相比更加专业,技能和技法要求更加严谨,与生活及学科间联系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职高专业美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但学生仍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从而适应不了职高基础美术课程的变化,大大制约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职高基础美术学习的需要是现代基础美术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探讨“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如何“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基础美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信息素养与文化,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专业美术的乐趣,从而“享受美术,快乐学习”。
一、新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领略美术之乐趣
新课开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内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兴趣。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直以来,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预先设计得十分周密,形成一种“线形序列”,然后在课堂中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完所有预定的步骤,这节课就算圆满完成任务。看似有条不紊,其实一切都在教师掌握之中,不允许偏离教师这个“轴心”,不允许有任何发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入高中,学生学习还是基本处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性不强,“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方面较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难以从基础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进而缺乏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有学生说:“素描太没意思了,线条练得真枯燥,学得真没劲。”而现代教育是要培养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的“四学学生”。因此我们学校高中基础美术安排虽然是一个教师一个班级的教学模式,但是任课老师每周定时(周二、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学习资料,集中交流教学心得,集中交流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状况及如何解决问题等,教师在本节教学中要求画出示范画,先与同行交流得失,然后让学生临摹学习。总结前段成绩,研究后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这种学习交流使老师们的教案既凝聚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体活力,使教师们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注重情感教学和快乐教学。参考多种画本和电子资料,提供让师生愉悦的课堂教学素材和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堂组织形式多样,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美术示范画活泼生动,直观性强,能将美术的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创新美、统一美、突变美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就连以往教学中学生(特别是部分女生)怕学的石膏人物头像绘画现在也变成了学生喜欢学习的对象。如通过几何形体绘画和静物体绘画的训练,可增强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用几何形体去概括复杂物体的绘画方法的训练来降低学生写生和造型的难度。以上很多课例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享受型、兴趣型转变。
二、构筑对话平台,让情趣和智慧在课堂上闪光,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过程
肖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美术课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教材、与同学、与老师交流对话的情境,让情趣和智慧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闪光。
比如,课前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物体训练速写入手,从关心的物体画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与美术相关的物体,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新课引入中还可以画好半张画,让学生接着把画面画完整,这样“接着画”的形式创乐学情境,使学生在惊喜之余急切地想表现自我,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来,而且表现出来的画面千姿百态、生动有趣,一改临摹千篇一律的画面。这样的训练和熏陶,很容易让学生激情迸发,创作欲望和效果大大提高。
三、让课堂冲突成为新的生长点,在课堂中进行快乐的美术创作
基础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在教学知识时,要设法创设学生自主认知过程中的新旧冲突,抓住新知识的思维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我在教学“人物头像”时抓住几何石膏人物头像的结构和分析方法,把复杂的头像几何化、概括化,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认知网络。
在课堂上,教师的预设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进行,往往会遇到种种矛盾。对于“矛盾”,我认为教师不但要珍视,顺应学生的学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暴露的教学矛盾视作最宝贵的教学机遇,在“山穷水尽”处共同探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而且要善于在教学中制造矛盾,允许课堂“险象环生”,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善于把学生中的不同见解,适时引发为中心明确的矛盾冲突,力求在探讨、考虑、权衡的过程中,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色彩静物教学这一节,学生对所绘物体要有必要性的素描理解,然后结合色彩知识进行绘画,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可首先制造这样一种矛盾:让学生随便选择绘画方法来表现同一种物体,结果所画物体的色彩和风格各不相同。同学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提出疑问:同一种物体,为什么绘画出的结果会不同呢?教师只有利用学生这一矛盾心理,及时发动讨论,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因为受光不同、背景不同、表现方法不同、个人心理对色彩的感觉不同等因素影响,才会画出不同颜色和风格的画,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
四、变“写实型”为“创作型”,让学生充满激情和快乐
传统美术课堂上学生总是忙着临摹,而影响了创作能力,制约学生的思考空间和个性。学生更多是被动的去画、去写实,课后也没多少时间去理解。这样不仅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常是事倍功半,学生的学习总是滞后于课堂教学,思维不能得到及时的训练。
所以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的临和创作结合起来,可以临示范画的构图,但是不一定是同样的物体;可以是临示范画的色彩,但不一定是同一种绘画风格;可以临示范画的造型,但不一定是同一种色彩。这样学生理解了画,在画的过程中分析,在分析后再创作,就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学生之间还会经常相互欣赏观摩,相互学习作画技巧,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并在课后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互提意见,使得学生绘画技巧大有改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课堂有了更多的讨论、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愉悦了身心,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信心。
五、变“作业型”为“作品型”,让艺术充实生活,享受快乐美术
很多学生学习基础美术后,课余第一件事是临摹作业,最后的一件事也是临摹作业,似乎学习的一切就是完成作业,家长关心子女学习也常是一句话“临摹画好了没?”临摹,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常辛苦而片面,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应为学生精选作业,减少作业量,在训练学生注重知识基础该、注重方法、注重应用的前提下,尽量让他们多速写,提高抓形能力和对事物瞬间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全面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
每次学生完成的作业我都挂在画室的三面墙上,把画室布置成画廊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当作作品去完成。定期把学生的作业在校园橱窗内展出,这样,学生每次在绘画练习的时候,都会将其当作是一次创作绘画的过程,不自觉地带着严肃、创作的激情去表现绘画,由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美术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生命一旦缺少了活力与探险,将变得枯萎、凋零。课堂应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同时也是快乐的。那种没有学生们的语言、动作、思考、情感的地方不能算作课堂,而那种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课堂才是我们所执着追求的课堂。
-
整理
参考文献:
[1]美术大观(总第136).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4.
[2]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激发兴趣 认知情境 激情享受
进入职业高中开始美术专业课的学习后,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基础美术的负担加重了,难度也增大了,感到力不从心,且经常是事半功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职高美术与初中美术相比更加专业,技能和技法要求更加严谨,与生活及学科间联系也更加广泛。另一方面,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职高专业美术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但学生仍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从而适应不了职高基础美术课程的变化,大大制约学习效果和学习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立新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职高基础美术学习的需要是现代基础美术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中探讨“如何教”、“如何学”,以及如何“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改善学生学习基础美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良性发展。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信息素养与文化,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专业美术的乐趣,从而“享受美术,快乐学习”。
一、新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领略美术之乐趣
新课开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内部情感的驱动下产生兴趣。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直以来,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预先设计得十分周密,形成一种“线形序列”,然后在课堂中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完所有预定的步骤,这节课就算圆满完成任务。看似有条不紊,其实一切都在教师掌握之中,不允许偏离教师这个“轴心”,不允许有任何发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进入高中,学生学习还是基本处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性不强,“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方面较差。究其原因是学生难以从基础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进而缺乏学习美术的原动力。有学生说:“素描太没意思了,线条练得真枯燥,学得真没劲。”而现代教育是要培养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的“四学学生”。因此我们学校高中基础美术安排虽然是一个教师一个班级的教学模式,但是任课老师每周定时(周二、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课外活动时间)集中学习资料,集中交流教学心得,集中交流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状况及如何解决问题等,教师在本节教学中要求画出示范画,先与同行交流得失,然后让学生临摹学习。总结前段成绩,研究后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这种学习交流使老师们的教案既凝聚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体活力,使教师们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注重情感教学和快乐教学。参考多种画本和电子资料,提供让师生愉悦的课堂教学素材和教学策略。教学思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堂组织形式多样,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美术示范画活泼生动,直观性强,能将美术的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创新美、统一美、突变美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减轻学生学习美术理论的困难,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也不断增强。就连以往教学中学生(特别是部分女生)怕学的石膏人物头像绘画现在也变成了学生喜欢学习的对象。如通过几何形体绘画和静物体绘画的训练,可增强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用几何形体去概括复杂物体的绘画方法的训练来降低学生写生和造型的难度。以上很多课例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向自主型、享受型、兴趣型转变。
二、构筑对话平台,让情趣和智慧在课堂上闪光,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过程
肖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美术课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教材、与同学、与老师交流对话的情境,让情趣和智慧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闪光。
比如,课前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物体训练速写入手,从关心的物体画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就有很多与美术相关的物体,唤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新课引入中还可以画好半张画,让学生接着把画面画完整,这样“接着画”的形式创乐学情境,使学生在惊喜之余急切地想表现自我,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来,而且表现出来的画面千姿百态、生动有趣,一改临摹千篇一律的画面。这样的训练和熏陶,很容易让学生激情迸发,创作欲望和效果大大提高。
三、让课堂冲突成为新的生长点,在课堂中进行快乐的美术创作
基础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在教学知识时,要设法创设学生自主认知过程中的新旧冲突,抓住新知识的思维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并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例如,我在教学“人物头像”时抓住几何石膏人物头像的结构和分析方法,把复杂的头像几何化、概括化,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认知网络。
在课堂上,教师的预设不可能一帆风顺地进行,往往会遇到种种矛盾。对于“矛盾”,我认为教师不但要珍视,顺应学生的学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把暴露的教学矛盾视作最宝贵的教学机遇,在“山穷水尽”处共同探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而且要善于在教学中制造矛盾,允许课堂“险象环生”,允许学生“百家争鸣”,善于把学生中的不同见解,适时引发为中心明确的矛盾冲突,力求在探讨、考虑、权衡的过程中,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如在色彩静物教学这一节,学生对所绘物体要有必要性的素描理解,然后结合色彩知识进行绘画,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可首先制造这样一种矛盾:让学生随便选择绘画方法来表现同一种物体,结果所画物体的色彩和风格各不相同。同学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提出疑问:同一种物体,为什么绘画出的结果会不同呢?教师只有利用学生这一矛盾心理,及时发动讨论,集思广益,得出结论:因为受光不同、背景不同、表现方法不同、个人心理对色彩的感觉不同等因素影响,才会画出不同颜色和风格的画,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点,达到教学目的。
传统美术课堂上学生总是忙着临摹,而影响了创作能力,制约学生的思考空间和个性。学生更多是被动的去画、去写实,课后也没多少时间去理解。这样不仅学生学得很累,而且常是事倍功半,学生的学习总是滞后于课堂教学,思维不能得到及时的训练。
所以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的临和创作结合起来,可以临示范画的构图,但是不一定是同样的物体;可以是临示范画的色彩,但不一定是同一种绘画风格;可以临示范画的造型,但不一定是同一种色彩。这样学生理解了画,在画的过程中分析,在分析后再创作,就形成良性循环。
另外,学生之间还会经常相互欣赏观摩,相互学习作画技巧,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并在课后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互提意见,使得学生绘画技巧大有改善,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课堂有了更多的讨论、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愉悦了身心,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信心。
五、变“作业型”为“作品型”,让艺术充实生活,享受快乐美术
很多学生学习基础美术后,课余第一件事是临摹作业,最后的一件事也是临摹作业,似乎学习的一切就是完成作业,家长关心子女学习也常是一句话“临摹画好了没?”临摹,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常辛苦而片面,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应为学生精选作业,减少作业量,在训练学生注重知识基础该、注重方法、注重应用的前提下,尽量让他们多速写,提高抓形能力和对事物瞬间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全面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
每次学生完成的作业我都挂在画室的三面墙上,把画室布置成画廊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作业当作作品去完成。定期把学生的作业在校园橱窗内展出,这样,学生每次在绘画练习的时候,都会将其当作是一次创作绘画的过程,不自觉地带着严肃、创作的激情去表现绘画,由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感受着美术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乐园,生命一旦缺少了活力与探险,将变得枯萎、凋零。课堂应是充满游戏精神的,同时也是快乐的。那种没有学生们的语言、动作、思考、情感的地方不能算作课堂,而那种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的课堂才是我们所执着追求的课堂。
-
整理
参考文献:
[1]美术大观(总第136).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19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