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浅谈纯粹与融合——就创作论艺术观念的论文_美

发布时间:2015-07-08 09:28
【论文关键词】绘画 艺术
  【论文摘要】绘画是关于形象思维的艺术,一张画面有限空间内面、线、点的利用需要绘画技法的学习。但绘画是艺术不是技术,任何一门艺术种类:音乐、诗歌、舞蹈小说,除了一定程度的技巧外,创作的品格高低取决于作者对情感的表达。高尚的人类情感始终都是艺术家努力要去表达的。一张感情纯朴自然、技巧贴切精到的油画要比一段技巧娴熟但缺乏热情、动作僵硬或流于轻浮的独舞要令人愉悦得多,有价值得多。
  艺术家崇高的情感来源于高尚的心灵世界和艺术素养。人们常说,艺术作品是扎根于艺术家热诚的生命之上的。每位成功艺术家都怀有一份热烈的赤子之心——对艺术.对自己今生价值的追求。这一崇高精神的坚持是艺术道路上汲取一切艺术素养的必要条件。艺术重体悟,通过体悟而渐渐入佳境。体悟是指人在平静的心态中去感应大自然的和谐美感,这是在纷杂尘世中“大隐隐于市”的心境。在艺术上想有所为的艺术工作者更需要富有灵性地博采众长,汲取兄弟艺术的养分,才能提高艺术品味。
  中国画常有诗与画相映成趣的佳作。如任熊的《画姚燮诗意》。画面右边题有诗“中禽烟翡下.小草兔儿多”一面珠帘。工整的排线布满画面是主人也许是个孤单的闺阁化女,没有出画面,在角落处显露一点屋檐窗栏,正中垂系卷帘的五钩,造成一种安静悠闲的气氛。突然间飞来一只禽鸟,冲破沉寂,向窗边的花草丝中飞去。那里已是兔丝盘绕,将到秋初开花的时候了。这种富于思维的形象,确实很有诗意。诗与画在同一张作品上传达出来的意境融合得相映成趣,妙趣横生,不失为一幅佳作。
  相同的美感在另一种艺术种类中被表现出来,它所表达的人内心最深沉的情感是种通感.怎不让人动于衷呢。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恰恰是指不同艺术类别在意境上的心有灵犀之通。建立在充分素养上的艺术才不会是单薄的,随着素养的加深.作品的力量也会随之加强。
  素养是平时情感境界的修炼。但不是有了情感就可以有一张好的作品。艺术家还会有个观念的问题。试从创作过程谈造型艺术能否表现和引申诗歌意境。创作伊始,需要有一个线索进入创作阶段.即画什么的问题。
  某天随手拿起一本泰戈尔《流萤集》,以往一带而过的一段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在树叶的兴奋中/看到空气的无形舞蹈/在树叶的闪光明灭里/觉察天空秘密的心跳。“树叶”、“闪光明灭”、“天空”、“秘密的心跳”,脑海中出现了一些迷幻、明亮、忽隐忽闪的气氛,还有人的气息,甚至心脏轻复缓急的颤音……那是大自然和人的一种交流、一种亲近,很美……我被诗中情境打动了。就想:把这首诗画下来!
  当时正是树叶嫩绿、阳光灿烂的春天。我立即去收集资料—公园里拍了花、树、山、天空的照片,特别是在绿草红花问找人摆了颔首静默的表情拍下来。接下来是构图、定形。常常.色调在直接画下时产生新鲜生动的审美,甚至偶然性会产生某种神秘气息。画面结构传达的或是“舒展”.或是“曲径通函”、笔触在画面流动产生的节奏、韧性、韵律感。这次还是想通过树形、树叶在色彩的冷暖、纯度,尤其是明度的变化上表现“闪光明灭”:用一排排短促有力的笔触画天空.体现“天空秘密的心跳”:用相近的色调和模糊的边缘线表现一种迷幻的气息……情绪、画面意向是定下来了。可等到绷好框子,刷好胶.满怀的冲动在画布面前遇到了挫折而退向了一边。偌大面布前,如果依据那些照片上的天、山、树,定下哪棵树、哪片叶去画“叶的兴奋”;哪块笔触再现“天空秘密的心跳”;实在太被动。连第一步构图都无法做取了!还有人画多大、放哪儿表现人与自然关系,天空占比例多少才能传达天空“心跳”的气息?显然“把这首诗画下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移植图解过程。

  莱辛在《拉奥孔》中概括分析说根据诗所描绘的自然去作画,比起根据自然本身去作画,要用更多的构思。诗感染读者的有平平仄仄音乐的语言、词汇唤起的意象美.词句的建筑美来传达诗人看到的自然.即诗特有的符号。而造型艺术,直接描绘感性形象,如果仅凭诗人人为的符号所产生的朦胧诗歌表象来描绘自然,也就忽视了诗与画的界限。
  艺术上的融合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直接、那么容易。不伦不类的东西,艺术价值是极低的。曾有人试图简单地中西画融合——用油画笔画国画。可完全没有了中国画毛笔在宣纸上的提按、疾缓、浓淡等丰富变化;中国画笔墨中肘、腕、指的提、顿的呼应情致。这样不中不西、融合不好却丢掉纯粹的画又怎能达到油画丰满的层次,塑造完美、笔触生动的气势?!
  既然这样,那么艺术种类之间怎样才能为滋养.兼容并蓄呢?《中国通代美术百图》中有这样一段:黄宾虹《画谢灵运诗意》的山水画,是从浏览观察中得来的忆写。远处竹篱水阁到湖面上的行舟,跨过小桥步入山村人家.再转折涉渡登上小山头遥望远峰,所谓可观、可居、可游、可行之境。谢公诗意也就这样入画了。作品相当苍润而富有变化,笔墨的繁杂深厚也很典型,确实有异手寻常不泥古法的出新之处。不愧为黄的代表作。
  我注意到是“忆写”,也就是有感于景色而“加工”的。当对笔、对墨、对纸、对各种绘画的熟悉程度游刃有余、贴切自然地运用到一情一景的描绘时,那小桥、人家、流水、行舟。不仅被描摹了形状,而且有了自然造化的灵性。这样诗画结合的作品显然比任熊的“画诗意”作品更有欣赏和研究价值。带着对泰戈尔诗意的美好心境.重回大自然中体会它给我的感受,更主动地力图把已熟悉的、未熟悉的尽可能产生张力。
  由创作过程生成一个课题:纯粹和融合。融合.是精神素养的融合,从不同艺术种类中可以更多地丰富情感,从心有灵犀、融类旁通中提炼、升华感情为画面的品味做基础;纯粹,是以兼容并蓄的素养为底蕴,以艺术本身为第一性。即.表现方式、题材选用是本艺术语言一纯化而丰富的语言。这才能产生画面的张力。纯粹与融合的关系处理好了,才能创作出起点高、情感真、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这好比一棵树,不能看到别的树叶好看就摘下来插在自己身上,而是应多多扎根“土地”.吸收更广、更深的养分。长出的叶子.开出的花才艳。沿着这个观念走下去的艺术道路才是长久的。

上一篇:关于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的论文_美

下一篇:浅析简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形象与造型特征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