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中国工艺美术及其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断想的论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2
论文关键词:工艺美术 当代发展 正则绣 南通蓝印花布
  论文摘要:工艺美术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应在保持工艺文化传承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现代人的审美选择,进行适度开发,在材料、造型、工艺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改良,形成产业化。“正则绣”与南通蓝印花布在这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的物化形态,包含着人民大众的智慧和创造,体现着地域文化传统和特色,是整个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多样性维系着文化生态的平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我们步入现代社会时,许多工艺美术品种正濒临“人亡艺绝”的失传境地,造成工艺文化链的断裂,从而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自然生态的平衡以物种的丰富多样为基础,文化生态的平衡也有赖于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作支撑,这也是文化多样性的标志之一。这为工艺美术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境遇
  进入现代社会后,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农耕文明为特征的工艺美术正日益失去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尤其是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网络技术不断完善,信息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快餐文化普遍流行,更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及现代人对本土文化和工艺美术的漠视,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首先是封闭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流通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经年累月才能完成的手工制作的单件作品难以进入流通领域,而部分采用机械化手段加工制作的产品,虽然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却失去了细致、精湛的技艺表现和个性,缺乏浓郁的人情味,因而也得不到人们的心理认同。其次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古典韵味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换言之,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难以领略传统工艺美术中蕴含的含蓄、淡雅、空灵的美学趣味。第三,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主要成熟在封建社会,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高档工艺品主要是显示拥有者的财富和权势,而并非人们的生存所需要。现代人不断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喜新厌旧”、“用坏了扔掉”成为新的、合理的消费观念,这都是传统工艺美术品所难以适应的。第四,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工艺美术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萎缩,立刻造成生产停顿、企业倒闭的局面。以上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工艺美术在当代的消解甚至消亡。
  
  二、传承性——工艺美术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
  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认为:“艺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奋斗过程,其历史却并不始于法国南部的洞穴,也不始于北美的印第安人。那些奇特的起源时期跟我们今天之间,没有一个直接的传统能把它们联系起来。但是,我们今天的艺术,不管是哪一所房屋或者是哪一张招贴画,跟大约五千年前尼罗河流域的艺术之间,却有一个直接的传统把它们联系起来,从师傅传给弟子,从弟子再传给爱好者或摹仿者。”[1]贡布里希这段话强调的是艺术的传承性,而传承性正是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泥人张”、“韩仁锦”、“陵阳公样”等这些以人名或姓氏作为某一工艺美术品种的名称,表明了工艺美术的家族性传承的特征。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世袭制的传承方式保持了文化的纯真性和艺术的个性特征。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制作环境中,安定、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展现人的本能力量,有利于制作者与制造物的情感沟通,人情味和亲和感自然地融入制作过程和制造物之中,这正是现代工业化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产品所缺少的。现代人对生活中物品的需求,除了功能的需要外,越来越注重情感因素。现代都市人向往大自然,追求返璞归真正是这种心态的呈现,而以手工单件制作的工艺美术品,其中蕴涵着艺人的聪慧、技艺和自然材质的天趣,恰好是现代人最为珍惜的,它适应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因为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因为它们是经过‘手工’一下下地做出来的,所以它们自身都是有体温的,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作为我们,更应该保持的恰恰就是从前那个时代里人们曾经珍重的那种待人的‘真诚’”。[2]这使得工艺美术得以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三、工艺美术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
  日本著名的民间工艺研究家柳宗悦(1889-1961)从民间工艺与人的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得出结论,即“美的物品必然形成美的生活,必然培养美的情操”。他在1941年时说:“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从早到晚,或工作或休息。我们身着衣物而感到温暖,依靠成套的器物来安排饮食,备置家具、器皿来丰富生活。……因此,如果工艺文化不繁荣,整个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传统工艺因传统的造型语言和手工性质,能唤起我们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3]在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理性地处理传统工艺问题,推行“一村一品”运动,广泛宣传传统生活物品的创造性在国民日常精神生活中的提升作用,传统的手工艺得以保存和发展,并与现代工业文明共生共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事实上,在以信息化为标志的当下,一些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逐渐复苏,在保持传统工艺面貌的同时,结合纪念品、礼品、公共环境及家庭陈设品的市场需求,在材料、造型、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改良,通过产业化的开发,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绩。因为人们已经意识到,工艺美术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为人们所喜爱、所欣赏。南京云锦、扬州漆器、正则绣、南通蓝印花布、东阳木雕、潍坊风筝、北京景泰蓝等均已逐渐步入社会生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试以“正则绣”和南通蓝印花布为例,对工艺美术在当代发展的可能性略作阐释。
  “正则绣”首创于上世纪20年代初,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他创办的江苏丹阳私立正则女校内发起,和他的学生杨守玉,吸收西洋画的色彩原理,突破了“密集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针法,以长短不一的线条、灵活多变的乱针绣法,以色线层层相叠,使传统刺绣一改而为“富有立体感,丰富色彩”的绣品,并定名为“正则绣”。当代“正则绣”的传人为吕凤子先生嫡孙吕存先生,他将当年吕凤子先生创造的“正则绣”进一步发扬光大,以传统的刺绣工艺与摄影和油画艺术的色彩、光影原理相结合,用线造型,以丝调色,针法千变万化,乱而有序,色彩细腻而不浮华,造型准确逼真而不拘泥,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其自己谓为“针画”。一件作品的完成,少则数月,多则一年,穿针引线数十万次,因其不可复制性,每幅作品都具有惟一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正则绣”作为一种高档礼品,被推荐为国家有关部门及省、市政府的指定礼品,且常年接受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订件,在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蓝印花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宋代已有成熟的技术,明清时代普及于我国南方地区。南通为中国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其制作技艺从明代开始,延续、传承至今。目前,南通现代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需求,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并走出了单一的土布时代,面料、花型众多,由生活实用型转为实用装饰型,全以手工制作,结实耐用、图案吉祥,形成了蓝印花布服饰、门帘、壁挂、台布、太阳伞、包类、玩具、布匹、扇子、杯垫等系列制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渗透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由吴元新先生创办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集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民办博物馆,“通过传承明清以来的传统纹样,开发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新产品,赢得市场份额,获取利润来维持博物馆正常运作”。自1997年建成以来,在保护、抢救、挖掘、继承、开发、创新蓝印花布传统艺术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研制开发的数百种蓝印花布制品畅销国内外,为蓝印花布的传承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他“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经营理念,有效地激活了蓝印花布的复兴。
  以上两个个案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即在保留传统工艺美术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延伸性开发,为普通民众喜爱,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二、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有“市场细分”的原则,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也可参照这一原则,即高端产品与普适性产品共同发展,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研究、开发和营销,以获取最大市场份额。三、现代社会,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千篇一律、单调乏味产生反感甚至抗拒,追求个性化,追求返璞归真,喜爱竹、木、藤、棕、草、石料等天然原料制作的产品,服饰上偏爱纯棉制品,尤其珍爱旧时典雅温润的手工制品,一些纯手工制品受到人们的追捧,并日益形成消费的新潮流,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正则绣”和南通蓝印花布恰好对应了上述三个方面的要件。首先是二者的工艺均为纯手工制作,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工艺的纯粹性,而在纹样题材上则表现了现实和现代的内容,以传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其次是二者恰好可作为高端产品和普适性产品的代表:“正则绣”由于制作周期相当长,既费时日,也费心力,价格自然不菲。作为一种高端艺术品,虽然在社会的整体消费中所占比例很小,非一般民众所能消费,却在一部分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中拥有稳定的消费需求和市场份额,其目前的状况是供不应求。而南通蓝印花布所涉及的产品范围极其广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且价位也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不仅可用作礼品和旅游纪念品,而且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走的是大众化的市场路线。第三是在用材上,两者选择的是纯天然丝线和棉布,给人以舒适感、亲切感、安全感和温馨感。以上三个要件的对应使得“正则绣”和南通蓝印花布获得了新的生机。
  在以追求个性化和艺术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工艺美术在当代的发展,应着眼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和审美追求,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以活态的形式保留和发展工艺美术遗产,才是实现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这一点上,“正则绣”和南通蓝印花布良性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注释:
  [1](英)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范景中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2](日)盐野米松:《留住手艺——对传统手工艺人的访谈》,英珂译,山东画报出版社,济南,2000。
  [3](日)柳宗悦:《工艺文化》,徐艺乙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上一篇:精神与现实的差距——谈那危与他的绘画作品的

下一篇:试论现代美术的发展与基本特征的论文_美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