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海上画派的艺术风格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3
[摘要]海派是19世纪末兴盛于上海的一个绘画流派。由于上海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商埠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特殊的社会环境使海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本文主要从海派绘画的风格探讨其与当时社会环境间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商业化 世俗化 金石趣味
在鸦片战争造成的“五口通商”之后,上海自19世纪60年代起,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号称“十里洋场”。张鸣珂《寒松阁艺琐录》中记“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由于上海经济渐趋高度发展和城市人口膨胀造成的市场繁荣,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各地画家多来上海居住﹑谋生和寻求发展,上海成为全国画家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带动了审美观点和创作思路的改变,使寓居上海的画家群体萌发了革新要求和实验新的创作实践的愿望,新的画风应运而起,形成清末民初著名的“海上画派”。
近代的“海上画派”,并不是狭指中国画中的一个风格派别,而是泛指一群敢于破格创新,甚至吸收西方手法技巧的海上画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开拓了海上新画风。海派在总体上呈现以下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个性鲜明;重视诗书画印诸方面的修养,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雅俗共赏;借鉴吸收外来艺术。海上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有赵之谦﹑虚谷﹑蒲华﹑任伯年和吴昌硕等。
海上画派在题材的选取上偏向于花鸟画,其次是人物,再次山水。由于受绘画商品化的影响,海派绘画大多表现的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题材。海派画家大多擅长画花鸟,很少有人画山水画,这是因为花鸟画更能赢得市民的喜爱,容易出售。与传统的表现优游山水的林泉之志不同,其选取的多是月季﹑玉兰﹑牡丹﹑海棠﹑菊花﹑美人蕉等以及白菜﹑萝卜﹑南瓜﹑大蒜﹑柿子﹑蟠桃﹑枇杷等具有吉庆色彩和生活气息浓的题材入画。这与上海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经济的繁荣使市民有能力购买绘画作品装饰厅堂,这样就推动了审美习惯的改变。那些寄托了人民富贵发财愿望色彩的绘画作品很符合他们的需要,而画家为了生存就必须根据主顾的需要而创作绘画作品。
海派绘画在色彩上非常鲜明,色墨浓郁而又热烈,具有浓重的商业化色彩和强烈的世俗性特点。海派绘画作品的色彩喜用民间绘画中的大红、青绿等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作画,使其风格与民间绘画的色彩格调相似,这是因为市民们大多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绘画作品。一个画家要想很容易地卖掉自己的作品,就不能不考虑市场的艺术趣味。海派画家用色浓重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和西洋绘画的影响有关。由于上海是一个“十里洋场”,海派画家的创作不可能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任伯年和吴昌硕的作品中经常用洋红色,而洋红颜料就是从西洋带来的,而任伯年的人物画受西方写生法的影响,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就铅笔勾录。酸寒尉像中吴昌硕所穿官服,均用大块色彩渲染而成,不见一笔勾线,以没骨法画人物,凭借的是冼练而准确的写生功力,才能将人物画得形简神全。而其画的花鸟画中呈现的光影效果也是受西方绘画的影响。
海派绘画中任伯年的人物画比较出色。任伯年出生于鸦片战争年代,其一生清政府都处于国弱民穷,落后挨打的风雨飘摇之中。任伯年用他的画笔曲折写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和山河大地的深沉感情。他常画的《关河——望萧索》﹑《故土难忘》﹑《关山在望》为直抒胸臆之作。这些画单人独马远眺前方或跪拜地上,画中萧疏寒林﹑荒漠大地一片苍凉,表达了画家的爱国热肠和忧患意识。在《观刀图》中,画面绘大树和假山旁的两个壮士和一位妇女,一位壮士正抽刀出鞘,女子则双手抱刀,三人都怒目圆瞪,似面敌欲战。画中之景是豫园点春堂的环境,三人显然是当年占据此地反抗腐朽的满清当局和洋人枪队的小刀会英雄。他在题款中特地指出为点春堂而作,分明是回忆当年和想象所见的人物及景象,用画笔表达一股勇气,表达自己对国家“恨铁不成钢”的怒气。
海派绘画的画法简练概括,运笔飞快。海派画家作画或没骨晕染,或勾花点叶,皆粗笔阔墨顷刻而成。海派画家这种快速作画的方法与画家的效益追求有密切关系,这种画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大量的绘画作品,以满足供不应求书画市场。
海派绘画在审美境界上具有强烈的世俗情调和浓厚的生活趣味。由于海派深受绘画商品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迎合市民欣赏的口味。赵之谦画上的“大富贵”﹑虚谷的“松鹤延年”、“紫绶金章”等皆是代表,吴昌硕画面色墨浓郁的富贵牡丹都具有很大的商业化世俗化味道。海派在题材与绘画内容上,都与传统的文人画有了截然的区别。古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超越世俗的艺术精神和优游山水之间的林泉之志在这个“十里洋场”中已没有存在的社会基础,传统萧条淡薄的艺术境界和孤芳自赏的高逸品格早已和当时上海商品社会的审美情调大相径庭。色彩灿烂﹑装饰味浓的海派绘画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大富大贵的市民精神和欣欣向荣的商业气象。
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海派绘画,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民间绘画以及西方绘画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绘画更加符合社会的审美需要,从而成为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春明.上海艺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1).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院出版社,2000,12.
[3]周林生.清代绘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
[关键词]商业化 世俗化 金石趣味
在鸦片战争造成的“五口通商”之后,上海自19世纪60年代起,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商埠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号称“十里洋场”。张鸣珂《寒松阁艺琐录》中记“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由于上海经济渐趋高度发展和城市人口膨胀造成的市场繁荣,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各地画家多来上海居住﹑谋生和寻求发展,上海成为全国画家最多最集中的城市。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带动了审美观点和创作思路的改变,使寓居上海的画家群体萌发了革新要求和实验新的创作实践的愿望,新的画风应运而起,形成清末民初著名的“海上画派”。
近代的“海上画派”,并不是狭指中国画中的一个风格派别,而是泛指一群敢于破格创新,甚至吸收西方手法技巧的海上画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开拓了海上新画风。海派在总体上呈现以下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个性鲜明;重视诗书画印诸方面的修养,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雅俗共赏;借鉴吸收外来艺术。海上画派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有赵之谦﹑虚谷﹑蒲华﹑任伯年和吴昌硕等。
海上画派在题材的选取上偏向于花鸟画,其次是人物,再次山水。由于受绘画商品化的影响,海派绘画大多表现的是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性题材。海派画家大多擅长画花鸟,很少有人画山水画,这是因为花鸟画更能赢得市民的喜爱,容易出售。与传统的表现优游山水的林泉之志不同,其选取的多是月季﹑玉兰﹑牡丹﹑海棠﹑菊花﹑美人蕉等以及白菜﹑萝卜﹑南瓜﹑大蒜﹑柿子﹑蟠桃﹑枇杷等具有吉庆色彩和生活气息浓的题材入画。这与上海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经济的繁荣使市民有能力购买绘画作品装饰厅堂,这样就推动了审美习惯的改变。那些寄托了人民富贵发财愿望色彩的绘画作品很符合他们的需要,而画家为了生存就必须根据主顾的需要而创作绘画作品。
海派绘画在色彩上非常鲜明,色墨浓郁而又热烈,具有浓重的商业化色彩和强烈的世俗性特点。海派绘画作品的色彩喜用民间绘画中的大红、青绿等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作画,使其风格与民间绘画的色彩格调相似,这是因为市民们大多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绘画作品。一个画家要想很容易地卖掉自己的作品,就不能不考虑市场的艺术趣味。海派画家用色浓重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和西洋绘画的影响有关。由于上海是一个“十里洋场”,海派画家的创作不可能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任伯年和吴昌硕的作品中经常用洋红色,而洋红颜料就是从西洋带来的,而任伯年的人物画受西方写生法的影响,每当外出,必备一手折,见有可取之景,就铅笔勾录。酸寒尉像中吴昌硕所穿官服,均用大块色彩渲染而成,不见一笔勾线,以没骨法画人物,凭借的是冼练而准确的写生功力,才能将人物画得形简神全。而其画的花鸟画中呈现的光影效果也是受西方绘画的影响。
海派绘画中具有强烈的金石趣味。海派起于赵之谦,他被公认为给“海上画派”之形成以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赵之谦诗书画印四绝,又精通古文字学。其书法初宗颜真卿,画则学习南北两派,书致力于篆﹑隶﹑八分以及北魏书,锤炼出流媚华妍的风格。其篆刻初学浙皖两派,融会诏版﹑碑刻﹑砖文﹑钱印﹑镜铭﹑石鼓文之类的金石文字入印,是继浙皖诸派之后大家。其印章法讲究,古劲雄厚,凝练俊美,独创新格,人称“新浙派”或“赵派”,为篆刻艺术开创了广阔前景。赵之谦的画融徐渭﹑石涛等人写意法,用鲜艳的色彩来配合放逸的笔法,加上精巧的布局,对海派后来的画家有重要影响。除了赵之谦以外,把篆隶笔法和篆刻刀法融入到绘画创作中另一杰出人物当首推吴昌硕。吴昌硕学画时博取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金农﹑赵之谦诸家之长,尤其推崇徐﹑朱﹑赵三家,又继承赵孟芾以来以书入画的传统,“以榴写花,草书作干”。吴昌硕的画讲究诗书画印整体的美,崇尚气势,笔力老辣而富有金石气。他以篆隶笔法和篆刻刀法融入绘画之中。吴昌硕一生最爱梅花,画了多幅梅花图,甚至将自己的性格﹑思想和人品也融在高洁清雅的梅花之中。由于他有着坚实的书法和篆刻功底,又能将他们与绘画艺术有机结合,在用色上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作品具有浓郁的金石气,别具一格,对后世写意花鸟画产生巨大的影响。
海派绘画中任伯年的人物画比较出色。任伯年出生于鸦片战争年代,其一生清政府都处于国弱民穷,落后挨打的风雨飘摇之中。任伯年用他的画笔曲折写出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和山河大地的深沉感情。他常画的《关河——望萧索》﹑《故土难忘》﹑《关山在望》为直抒胸臆之作。这些画单人独马远眺前方或跪拜地上,画中萧疏寒林﹑荒漠大地一片苍凉,表达了画家的爱国热肠和忧患意识。在《观刀图》中,画面绘大树和假山旁的两个壮士和一位妇女,一位壮士正抽刀出鞘,女子则双手抱刀,三人都怒目圆瞪,似面敌欲战。画中之景是豫园点春堂的环境,三人显然是当年占据此地反抗腐朽的满清当局和洋人枪队的小刀会英雄。他在题款中特地指出为点春堂而作,分明是回忆当年和想象所见的人物及景象,用画笔表达一股勇气,表达自己对国家“恨铁不成钢”的怒气。
海派绘画的画法简练概括,运笔飞快。海派画家作画或没骨晕染,或勾花点叶,皆粗笔阔墨顷刻而成。海派画家这种快速作画的方法与画家的效益追求有密切关系,这种画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大量的绘画作品,以满足供不应求书画市场。
海派绘画在审美境界上具有强烈的世俗情调和浓厚的生活趣味。由于海派深受绘画商品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迎合市民欣赏的口味。赵之谦画上的“大富贵”﹑虚谷的“松鹤延年”、“紫绶金章”等皆是代表,吴昌硕画面色墨浓郁的富贵牡丹都具有很大的商业化世俗化味道。海派在题材与绘画内容上,都与传统的文人画有了截然的区别。古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超越世俗的艺术精神和优游山水之间的林泉之志在这个“十里洋场”中已没有存在的社会基础,传统萧条淡薄的艺术境界和孤芳自赏的高逸品格早已和当时上海商品社会的审美情调大相径庭。色彩灿烂﹑装饰味浓的海派绘画更多表现出的是一种大富大贵的市民精神和欣欣向荣的商业气象。
以开放发展的眼光看海派绘画,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从民间绘画以及西方绘画中吸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绘画更加符合社会的审美需要,从而成为绘画史上的又一高峰,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春明.上海艺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4(1).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院出版社,2000,12.
[3]周林生.清代绘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
热门论文
- 浅议海上画派的艺术风格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
- 浅议广告艺术中绘画艺术的表现的论文_美术论文
-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
- 浅谈书画艺术品的价格定位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
- 浅议新疆当代国画人物画的艺术特点的论文_美术
- 浅析敦煌420窟隋代壁画的艺术风格的论文_美术论
- 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美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
- 浅谈儿童插画的艺术风格
- 浅议中国水墨动画的意境美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
- 读印象派绘画——浅议我的美术教学
- 浅析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册页艺术的论文_美术论
- 谈“广派”水彩艺术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网
- 上海工艺美术
- 浅析中国卡通动画艺术的民族性的论文_美术论文
- 徐渭书画艺术成就浅析的论文_美术论文_中国论文